写好提纲后,我们在写作文时会更加顺畅,内容的衔接也会更加自然流畅,优秀的作文能让我们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激发我们对写作和阅读的热爱,下面是满分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春节散文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春节散文作文篇1
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我们迎来了春节。今年春节我们提前回到奶奶家,除夕之夜,大家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好不开心。团圆饭过后,我们几个小孩决定包饺子给大家吃。过年包饺子本来是北方人的习俗,但今天我们也兴一兴这个习俗。
一开始,哥哥和面,姐姐准备肉馅。看着哥哥用力的来回揉压面团,我们也跃跃欲试。但是他觉得我们太小,不够力气,就没让我们掺和。到面和好后,他却犯难了——原来他试做的几个饺子皮根本不象饺子皮的样:有些又大又厚,有些又太小太薄。这时,我跳出来说:“让我试试!”我心里想,哥哥力气大也是个麻烦,这下可以看我的了。我先从大面团里分出几份小的,然后用擀面杖开始擀,不快不慢,不轻不重。不久,那一团团小面粉在我手下成了一块块形状相近,厚薄适中的饺子皮。哥哥看着这些圆圆的饺子皮,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刚好,姐姐从厨房里端出准备好的饺子馅,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决定边做饺子皮,边包饺子。于是,一边,弟弟帮我把面团分成一小份一小份,我只负责擀饺子皮;另一边,哥哥姐姐也在合作,一人放肉馅一人用饺子器包饺子。由于他们那边用上了饺子器,包饺子的速度很快,一开始我们这边还差点跟不上。可是我们也不甘示弱,我找出一套擀饺子的更好方法,加上弟弟的帮忙,速度也越来越快,最后竟然还超过了他们包饺子的速度。
等所有面团都擀完,一共包了六十多个饺子。水一烧开,我们就把饺子一个个下锅。之前我们还担心饺子下锅后会煮烂,那样我们花的工夫就会白费。但这些担心是多余的,饺子出锅了!不仅没有烂,而且一个个圆鼓鼓的,香喷喷的,令人垂涎三尺。我们把饺子分好,配上热汤,端给大人们吃。他们一个个都夸口称赞,我们的心里也乐滋滋的!
经过今天这次包饺子,我知道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知道了父母平常的辛劳,更明白了只有劳动最光荣。
春节散文作文篇2
岁月匆匆,看着墙上新买的挂历,数着春节临近的日子,不禁感叹,流逝的又是一个平静而忙碌的一年。而今过的这次年,使我感到十分的有趣。春节是一个充满红色的节日。它也是幸福与团圆的日子。春节最热闹的场面便是吃年夜饭,年夜饭昭示着团圆。大家不论多忙,总在这天聚聚。
今天是大年三十,吃好年夜饭,我便和爸爸一起去放鞭炮。来到楼下,爸爸点燃了一串噼里啪啦响的喜炮。一听到“拍拍拍拍……”直响,我连忙捂住耳朵,只见鞭炮在地上炸,有的还在空中飞炸。我拿来“哪吒闹海”的20响炮,爸爸点燃了引线,我把它对准天空,“嘭”第一发炮发出去了。只见它像火流星似的,发出巨响,随即坠落,消失在空中。我们的炮非常高,比别人放得都高。这时,“空战”发生得非常激烈。对面空中,突然出现了一个精密的、均匀的花状“伞冠”,那朵朵“花瓣”犹如白色钻石,远处的烟花隐隐约约。我接着又拿出一个七彩飞虹,点燃引线,对准天空。只听嗖的一声,一个圆珠冲出了细管,在天空闪出一个美丽的礼花。啊!好漂亮呀!它像炼钢铁时铁炉里蹦出的火花,又像鲸鱼喷出的水花,像天空划过的流星雨。
我万万没想到,夜里十二点,晚会还没结束,一阵阵鞭炮声传入我的耳边,随后就听见了礼花的声音。到了这时候,我也等不及了,便穿上衣服飞奔到楼下。天啊!楼下到处都是放鞭炮的人。啊!真漂亮呀!无数个大礼花组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大花坛,在夜空下闪耀着明亮的光。突然,有一个烟花飞上天空,在一瞬间,炸开了,有的像无数颗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朵,有的像金色的大衣,还有的像金色的太阳,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样。多美呀!整个夜晚的天空被一个个五彩斑斓的礼花笼罩着,漂亮极了。
到了深夜,人们渐渐地离开了,我也依依不舍回家睡觉了,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春节散文作文篇3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的风俗都各不相同,想知道我家乡的春节是怎样过的么?那你就听我慢慢到来吧?我的家乡坐落于山东莱芜一个小村庄,也算是美丽的小城。
在我的家乡,春节,方言俗称过年。照莱芜的老规矩,春节在腊月的初旬家家户户就开始忙活了。而一年最寒冷的时候就数腊月七八这两天了,“腊七腊八,冻死叫化”这是莱芜人的说法。在这一天还要熬腊八粥,所以早早的就要去超市或者集市去买米买豆什么的,准备过腊八节。
除了熬粥之外,还要泡腊八蒜。把蒜一瓣一瓣剥好,放在坛子里,把醋倒入,密封起来。过年时蒜变绿了,醋也有了辣味,吃饺子就着,别有一番风味。
鞭炮一上市,小孩们变着戏法和家长要钱买,大街上鞭炮的声音啪啪作响,好像是预告着新年快要到来了。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每家每户都要买糖瓜,糖瓜是用麦芽糖做成的瓜形。糖瓜要祭灶,先让厨房的灶王爷先吃,然后大人们在给砸开,小孩们就开始疯抢。孩子们最爱吃这玩意了,因为每到这个时候才会有糖瓜。在我们莱芜有一句俗话叫“陈家楼。燕家庄,谁家没个破糖筐”这句话的意思是它们的村庄每家每户都会制作糖瓜,我们莱芜吃的糖瓜就是那儿产的,特别好吃。
二十四扫房子。在二十四的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打扫房子,打扫得一尘不染。二十五出(做)豆腐,我们这都做好几包豆腐,自己吃的少,大部分都分给亲戚朋友吃。二十六去买肉。每户人家都买很多肉,大部分都是“扛个猪个子回家”(方言)。二十七宰公鸡。在这一天呢?是要杀鸡准备过年的,寓意着新的一年吉祥。二十八把面发。大家发上面准备做馒头或者做豆沙类的包子等。二十九蒸馒头。把昨天做的馒头包子放在锅里蒸熟。
大年三十终于等到了。早晨,大人们和小孩早早的起了床。穿起新衣就开始忙活起来了。到处飘着酒香肉香的味道。门外贴上了对联,你看“福倒了”。红彤彤的灯笼也挂了起来,寓意着在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开始照厅了(放鞭炮),大人们点燃了一千的鞭炮,噼里啪啦的响个不停。到了晚上,桌上摆上了年夜饭鸡鸭排骨,年糕水饺等等:一家老小全围在一起吃团圆饭。
在这一天,在外地工作的儿女今天必须赶回来,因为今天是中华民族最传统的节日,也是老人最期盼的一天。打开电视机,春晚拉开了帷幕,老人们说“你看这个主持人长滴真俊那”,小孩说“朱军长得更帅了”。一家老小边吃边说:吃完年夜饭,除了很小的孩子外,其他小孩都要守岁。好困,春晚倒计时,十九八七六…新年的钟声终于敲响,困得倒头就睡。不知东方既白。
初一初二满街走。大人们去家族长辈家拜年,小孩是不许跟的,要不然长辈是给压岁钱的。初三开始走亲戚了,走亲戚小孩可以跟着,还可以收到压岁钱。家长不让要,小孩却执意要,因为小子要了买鞭炮,小姑娘要了买花戴。亲戚走着走着,也就到了正月十五了。
元宵一上市,春节又一个高潮到了。在这一天必须吃元宵的,元宵有各种馅的,豆沙馅。芝麻馅等等:集市上各种各样的花灯上市了,各种各样的造型。大部分灯笼都是按照每年的属相制造的。例如说羊年,就有各种小羊儿,还有喜羊羊等。到了晚上,小孩们就放各种颜色的孔明灯,据说把心愿写在上面,点燃蜡烛,灯笼随风飘向天空,心愿肯定会实现的。还有各种烟花,点燃后多姿多彩。这一天,的确是大快人心的一天。
一眨眼,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这一天就结束了。学生们开始上学,在远方工作的人们也踏上了回到工作岗位的路。在农村的腊月和正月,使农民最闲的时候,忙了一年终于可以休息了。过了灯节,天气渐渐暖和了,大家又要下地干活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子就这样过着。我家乡虽然是农村,但是农村的春节也是多姿多彩。分外热闹的,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山东莱芜做客。
春节散文作文篇4
中国人,有两个节日是要回家团聚的,一个是中秋节,一个是春节。不管走在那里,家永远是团聚的地方。而春节的团聚,主要体现在除夕晚上吃年夜饭上。一家人围坐在丰盛的餐桌旁,三代或者四代同堂,亦笑谈过往来年,诉说一年丰收,附注上小孩子们惦记着的那份心思:压岁钱、新衣裳、好零食,真是其乐融融。团聚,有着千古的亲近情结!
——题记
原来,她是打算回家过年的,女儿十周岁生日,这得为女儿过一个儿童岁满的节,而且团聚更是牵着回家的心,去年新盖的楼房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去住过呢!然而,看着自己培育起来的摆摊,而回家是舍得又舍不得,占个地方赚钱其实很不容易,半年多用心聚起来的买卖人气,也许这次回家过年就会烟消云散,大有可能被别人乘机而入,能够抢走她有笑绽花的地盘。纠结回与不回的落怀,改变着她初衷的想法,一闪过的灵念时间,已经坚定了她的决心,不回去过年了,守住这赚钱的地方要紧,等将来有了大钱,团聚也是可以把它买回来的。就这样,她早几天有过的回家想头,被赚钱的利欲捏得粉碎。
我是她的心交,常联系着,有事没事总爱每天打个电话问候。回家去过年,不回家去过年,这些都是她亲口告诉我的,不隔几日的时间,改变主意如春日气候般的快。我喜欢感觉她跟我说话的样子,勾起唇角又闭缝着嘴巴的甜笑。只要有她的笑,脸颊中间的酒窝,也会随之深深的笑起,有点调皮,又有点可爱、温柔。这次说回不回家过年的事,她也是有着如此的'笑,而让这事当玩似的随意着与我说。
守候他乡,不回家过年,让自己在别人融融嘻嘻的过年声中,借笑自恋自醉,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一抹心滋味。也许在热闹的白天不会想起,那么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会不会有乡思家想的孤独沉落,亲近里的呢喃会不会招魂流泪。赚钱,确实能胜过团聚吗?那怕回去吃顿年夜饭再离家走回。难道说,这一晚上的时间,就能糟蹋掉来年的生意吗?也许如你所说,是为了买上将来更好的团聚。好吧,让我的情魂陪你度过今年的春节!
春节散文作文篇5
“过年喽!过大年喽!”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将要迎来“狗”年,处处是一片喜气洋洋。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贴春联,爷爷和奶奶在厨房切菜剁肉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家中充满了节日的欢乐!
我家的年夜饭分工合作,各司其责。奶奶是总设计师,负责人员调度和做菜。为了年夜饭奶奶会把柜子里的一套精美的新餐具拿出来用。爷爷帮奶奶打小工,负责买配菜、买调料、拿油盐酱醋、锅碗瓢盆。我嘛,就负责“偷吃”,菜做好后,我总以尝尝菜的咸淡为借口,来偷吃做好的菜。
在奶奶的指挥和操持下,晚上六点整我们的年夜大餐正式开始,一盘盘色香味俱全、香喷喷的饭菜端上桌来,我看得眼花缭乱。其中红烧鱼、安豆头、水芹菜是我们必吃的菜,寓意着年年有余,平平安安和路路通。今年还是我第一个出场,我端起酒杯祝愿爷爷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祝愿爸爸和妈妈身体健康,笑口常开,工作顺利;爷爷奶奶祝我学习进步,爸爸妈妈祝我身体健康,天天好心情,“干杯!干杯”
正在大家都吃得高兴的时候,爷爷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问我说:“我们为什么要吃年夜饭呢?”我听了后,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回答。奶奶见我回答不出来,就笑着说了一个传说:“传说高阳氏有三个儿子,死后都变成了疫鬼。两个居住在江边,一个却住在人家屋内的角落里,专门在除夕夜里出来吓唬小孩子。由于火可以驱邪,人们便在除夕夜里燃烧炉火,再加上家人团聚,疫鬼就不敢出来惊扰小孩子了。还有,一家人一面吃年夜饭,一面闲话家常,每人都谈谈自己在外面所遇到的难忘的事情,让家人共同分享。“哦,原来吃年夜饭还有这种说法呢。”我高兴的拍手叫好。
我家的年夜饭一直吃到晚上八点钟,奶奶说:“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春节联欢晚会了,我祝大家狗年交好运,健康又快乐,下面大家一起去看春节联欢晚会。”
今年除夕,我们一家在温馨的气氛中,吃了一顿非常开心的年夜饭。
春节散文作文篇6
不必说红通通的灯笼、不必说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白雪、不必说香喷喷,圆鼓鼓的饺子、更不必说穿着新衣服的孩子们,这热闹的春节,正踏着浓浓的年味走来。
除夕夜来到奶奶家,原本宽敞的屋子一下变得拥挤起来;原本冰冷的气氛一下热闹起来。奶奶和妈妈开始炒菜、包饺子,而爸爸和爷爷聊起了当年的陈年旧事,我们几个孩子却打闹在一起。菜很快就上齐了,明亮的客厅中的桌子上摆满了美食佳肴,让我们这些馋嘴的孩子们的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时光在我们的一片欢声笑语中度过。
“守岁全家夜不眠,怀盘狼籍向灯前”。守岁可是春节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全家人吃完饺子,围在一起欢声笑语的看着春晚,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我和爸爸在庭院里点燃了新年的炮竹,清脆的鞭炮声喜迎了新的一年。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大年初一,是春节开始的第一天。早晨,亦拿起一副新对联,开始除旧迎新,把旧对联撕下来,可是那旧对联好像在跟我淘气,然后死死的站在门上,不愿下来。最后,我出动了杀手锏,有水泼在门上,然后那旧对联像打了败仗一样,慢慢飘落下来。拿出那副新对联,把胶带贴上去,挂在门前,按压,大功告成。
看着这红红的对联,心里美滋滋的。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敞庐”。拜年,也是春节春节重要的一个环节。亲朋好友相互拜年,最高兴的数我们这些孩子了,磕个头,说几句拜年话,拿着红包,虽然数目不多,但是也是很开心的。大人们互相交谈,欢声笑语声传出去很远很远……
这就是春节,一个热热闹闹的春节。
春节散文作文篇7
腊月二十三了,过了腊月二十三就进入过年模式了。工业化时代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大幅度的改善,但生活压力却超过了以往的农耕时代。工业化为主的地区劳动力缺失,农耕为主区域经济收入低下,导致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前往发达地区工作。一家人被迫分离,只有在过年的时候一家人才能相见相聚。如果按照准备回家过年来算,从春运开始就进入了过年模式,腊月十五就是旅人踏上回家征途的启动按钮。
记得曾经看过本古人的笔记小说,说是阴历年十月到了,店掌柜开始给回家过年的店伙计打点结算。古人的交通工具落后,普通百姓是乘不起车马的。就是有车有马,个把月的旅途也是平常事。店伙计拿着掌柜给的年薪,背上一袋子干粮,踏上漫长的回家路。靠着两条腿,一路风尘,饥餐渴饮,走上两个多月才能回到家乡。古人描述的最快的旅程就是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仅仅是诗人的浪漫想象而已,顺流而下的激流、险滩、暗礁,每一个对于舟船都是致命的。
现代的交通工具发达了,路途已大为缩短,归途减少了旅途的劳顿。但由于工业化需要的劳动力众多,回家过年的就渐渐形成了一股人的潮流。有人将这种迁徙潮,形象地比喻为鲑鱼回迁。这股潮流充分展示了城市与农村的经济落差,春节回流的区域一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无论旅程长远,路途险阻,家乡就是再穷都挡不住中国人过年回家团聚的乡亲、亲情。有钱的人,开着私家车或是乘坐飞机回家;普通人大多是坐火车、动车或大客车回家,买不到坐票,就是张站票也不辞辛苦地直奔家去;而一些为了省钱的人或离家近的,则骑着摩托车载着亲人一起回家;少部分穷困没钱的人,甚至不畏艰辛徒步回家。家,具有着中国人最大的向心磁力;年,就是中国人浓郁亲情的集结点。力与点的结合,就形成了中国独有的节日年潮。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个年潮也是一个关口,就像是八月十五钱塘江的大潮。这股大潮要跨越一道道坎,既有一线潮,亦有会合潮、十字潮、丁字潮,还有回头潮、冲天潮,这一道道的阻挡着潮涌的坎,就是年关。外乡人乘着大潮,越过一道道阻挡大潮的坎,直奔家乡而去。
对于年关的描述,在样板戏《白毛女》中写的就很真实。年关到了,家里过年需要钱,债主这个时侯也找上门来了。尽管如此,杨白劳还是买了二尺红头绳,给家里带来一丝喜庆和年味。这个喜庆和年味,是贫苦人在愁苦中挤出的一袭喜庆,是大红边际的一摸残红。这个时侯的男人是最难的,是平穷人家最容易生气、闹矛盾的时候,喜庆的日子里掺杂着一丝不和谐。看着别人家过年不仅带回来了钱,还带回来了年货。再回头看看自家,不仅钱没带回来,家里置办年货的钱也没个着落。这个时侯,男人们就来到了关口。眼看着到年底了,农民工老李领着几个人还在工地忙活着。老李,年底了,今年的钱给了吗?哪儿给了?不过这不是还不到时候嘛,我得领着他们几个先把活给干完了,我们签的合同就是干完活给钱。等干完活,要是还不给钱,我就带着人去厂子里堵大门去。哎!一年到头不停地干活,为着就是年底能够结算些钱,回家好好给老婆、孩儿们过个好年。但这一关、这一坎,老李已经知道很难迈过去。老李不失信,干完活后,带着一帮穷弟兄踏上了要钱的漫漫长路。
小时候,男孩子过年最期盼的就是能够多放些鞭炮,而女孩子不用多说就是希望穿上一件漂亮的花衣。那个时侯的鞭炮都是拆开了放,一个个地燃放,可以持续好几天。三十的夜晚,大人们将鞭炮分发给小男孩,几个小男孩凑在一起,拿出得来的鞭炮,小心翼翼地一个一个拆开来,然后再分为几小堆,那些是初一放的,那些是初二放的……那些要到破五放,一一规划好,藏在自己的小抽屉里。女孩子们早早地就在街面上看好了花衣,剩下的时间就是天天在妈妈身边磨叽。眼看到了年关,父母们数着指头,算着那个孩子去年添置了什么,老大长高了,今年该给买件新裤子了,老大穿短了的裤子接上一节就能给老二穿。平时吃的都是两面馒头,过年把攒下的白面拿出来蒸些白面馒头;粮店供应的每人二两油肯定不够,得把老家带回来的油用上,初一总得炸些油条、麻叶、麻花什么的吧。碗儿都旧了、破了,来个人拿不出手,过年怎么也得买几个新碗吧。要这样,老大的裤子就没钱买了。父母为着年关合计来合计去,总是满足不了小孩子的愿望。年关是大人们的,小孩子不知道这些,只想着快些过年,不仅能吃好的、穿好的,不用干活,还能痛痛快快地玩个够。
挣到钱的,享受着丰收的乐趣,春风得意马蹄疾。忙了一年,到头却拿不到分文,空着两只手耷拉着脑袋,在这个落寞的年关,黯然失措步蹒跚。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中国人最渴望的是亲情传递。家,有亲人在家企盼着就够了,足以慰藉一颗风寒中归来的冰凉之心。回到家,见到亲人,在外遭受的磨难已经算不了什么。跟家里亲人们围拢在一起,背靠背、面对面,沏一壶茶、温一杯酒,唠一唠过去的时光,一切都会烟消云散。不论这个年关,是喜是悲是乐是犹,都得抬起脚迈过去。春节是中国人的盛会,是举国欢庆的日子,无论多么艰难,没有迈不过去的坎。鞭炮声已经响起,大红的灯笼在街头飘荡。父母、儿女在远方翘首,拂去身上的征尘,迈开步伐,朝着回家的路向前!向前!向前!
春节散文作文篇8
季节推开腊月的大门,春节就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古典女子,插一枝大红的灯绒花,迎着飘舞的瑞雪,走进五谷丰登的农历和乡村古老纯朴的风俗,在庄稼人的心坎上做窝筑巢。闪光的镐头和弯把犁,大汗淋漓的农事,躲在粉刷一新的墙角憩息。裸露金黄牙齿的玉米棒、鲜红的辣椒串和粗犷沙哑的播种谣挂在屋檐下,打探春耕的消息。辛勤劳作一年的庄稼人忙着赶集上店、置办年货。精明强悍的小伙子和花枝招展的姑娘,系上红绫绿缎的长腰带,风风火火地练习踩高跷、耍旱船。孩童们高举五颜六色的灯笼,等待火爆爆的鞭炮爬上竹竿梢……腊月,是山乡一年中最兴奋、最劳神的日子,也是庄稼人一年中最闲暇、最疲倦的日子。
春节,一个在古老中国传承几千年,备受中国人重视的传统节日,在中国人心目中显得十分神圣而高贵。
春节,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传说在远古时代,“年”是种非常凶残的动物,长期生活在海底,每到除夕夜就成群出来觅食,所到之处,人畜无一幸免!所以,每到除夕夜前,在外打猎的亲人都争相回家与亲人团聚,躲避这场灾难。人们利用“年”怕火、怕红色、怕响声的弱点,在除夕夜穿起红衣裳,家家贴上红对联,燃放爆竹,于是“年”便逃之夭夭!这办法、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内容大都是祭祀神佛、祭奠祖先、迎禧接福、祈求丰年,形式也带有浓郁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色。
春节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经过年代的更替和岁月的洗礼,顽强地生存保留下来。它记录着前辈与自然抗争的历史足迹,象征着勤劳智慧勇敢的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流淌在中国人血管里、刻在中国人灵魂深处的东西,是全体中国人乃至全球华人的共同精神殿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草木萌动复苏,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万物葱茏。当新春来临,必然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将至,家家各有期待,人人怀揣心愿,以看似雷同的形式和方式,迎接各自心目中的新年。
春节,是中国最大、最隆重的节日。人们无论旅途多么遥远,总把颠簸和疲倦捆进鼓囊囊的背包,在年夜钟声敲响之前,走进一副火红耀眼的春联,走进亲人特别是父母那殷切期盼的眼神。腊月三十除夕夜,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家庭温暖、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恋的一晚。天一抹黑,孩子们或者半大小子,早已拿着香火或烟卷,东一声、西一响地放起鞭炮来了,胆大的放大炮仗,年幼的一只手捂着耳朵,远远地探着身子点,其他小孩两手捂着耳朵,紧张而又焦急地等待着那响声……转瞬,伴随清脆的钟声和辞岁的仪式,旧年历已翻完最后一页,春天一步踏入新的年历,大家翘望岁月的金锤迈着急促而坚定的步子,跨越二十四节气,敲响老老少少增岁添寿的庄严时刻。争相点燃鞭炮,挑旺炉火,温热老酒,守住勤劳善良的美德和五彩斑斓的期冀,渴望一年望不到头的好收成、好运气。
庄稼人与土地生死相依,自古是一对孪生的亲兄弟。如今农家的日子恰似见风就长的紫色豌豆花,互相憋着劲,攀比长势和高低。因为劳动,才有平凡而壮美的生命和享受快乐的权力,才有甜润脆亮的歌声和甜蜜温馨的节日。
一年奔波,端午节你可以不回家,中秋节也可以不回家,但到了春节,无论天南海北、老人孩童,不分年龄、性别、地域,人们都千里迢迢地回家,停靠在温馨的家庭港湾。春节时,在神州大地,在全球所有华人聚居地,大家共同欢聚和兴奋!这就是年的魅力,彰显出一种神奇的魔力。
网络化与地球村的时代,“人远天涯近”。社会更需要有一个情感交流与亲情汇聚的节日,调适心情,丰富生活。春节给我们提供了回归传统与祖先对话的机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交流的增加,春节的影响渐渐大起来了。由于春节倡导和谐、和美、团结、愉快、欢乐的主旨,与当今世界人民盼和平发展、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相契合,可以说不管在世界什么地方,只要有中国人的足迹,就有春节存在,扭中国秧歌,赏欢快锣鼓,看彩灯闪烁,观龙狮狂舞,听爆竹惊天,品礼花绽放,书迎春桃符,吟诗唱歌,吃团圆饭、春晚联欢……到处洋溢春节的味道。
中国春节,已愈来愈全球化和国际化。它是全世界珍存下来不可多得的古老而传统的民俗,这一文化遗产的独特光芒,正让人类共享着亲情的温暖,团聚的欢乐与和平的幸福。
春节散文作文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