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选择应当结合时代背景,以便更好地与读者产生共鸣,一篇生动的作文能够让读者在平凡的日子中找到感动,下面是满分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我被采访了作文600字6篇,感谢您的参阅。
我被采访了作文600字篇1
今天下午,我们班小记者去参加金山网小记者点击开通仪式。同学们怀着兴奋的心情等待那一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晚报孙总编给我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你们积极地在金山网小记者栏目上投稿,锻炼自己的作文水平……镇江日报社林副社长快步走向电脑,点击开通了京江晚报小记者栏目。
参加完开通仪式,陈老师带我们去采访刚才发言的晚报总编孙伯伯。该问什么问题好呢?我大脑里急切地思考着。转眼间我们来到了孙伯伯的办公室。孙伯伯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然后微笑着坐到了我们对面。陈诗雪先礼貌地问:“孙伯伯,您对我们京江晚报的小记者有什么希望呢?”孙伯伯用亲切的眼神看着我们说:“通过京江晚报小记者这个栏目,我想小记者们都能够提高作文水平。你们现在虽然还只是小记者,可你们长大后,我希望你们能真正成为记者、编辑,成为我们这些大记者的接班人!”我听了深有感触:没想到孙伯伯对我们小记者抱有这么大的希望。我们现在可一定要好好学习,多看书,争取长大后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
我被采访了作文600字篇2
采访对象:妈妈
采访日期:二〇xx年十月五日
采访目的:了解妈妈的童年往事及理想
采访实录:
我:妈妈,可以采访您一下吗?
妈妈:可以啊!
我:妈妈,如果说,各种各样的童年拥有各种各样的颜色,那么,您的童年是什么颜色的?
妈妈:是暗橙色的,因为暗橙色是由橙色和灰色掺杂在一起的,橙色是快乐,灰色是艰辛,我的童年就是快乐又艰辛的。
我:有没有一两件童年趣事令您至今记忆犹新?
妈妈:有,在我七八岁的时候。那一天,我和五六个小伙伴去枣园偷枣。钻进枣园,只见那青的、黄的、红的枣儿呀,满树满地都是的,那枝条儿都快被累累硕果压弯了。我们馋得“口水直流三千尺”,纷纷爬上树,摘下枣儿,一个接一个地往口里送。青的枣儿,生而涩,我们咬一口就丢掉;黄的枣儿,味道平平,我们嚼几口也丢掉了;而红的枣儿,又脆又甜,挂齿留香,我们吃了还想吃。饱餐了一顿后,我们又把口袋里、帽子里都塞满了红彤彤的枣儿。正在这时,几个不知道从哪来的大人叫喊了起来:“有人偷枣子啦!快来捉贼呀!”我们吓得丢了魂,不管三七二十一,跳下树,没命地向家奔去。结果到了家,满身都是灰,口袋里的枣子也所剩无几,有的还把帽子跑丢了,甚至有人把鞋都跑掉了,真是有趣极了!
我:您当时的理想是什么呢?
妈妈:考上大学,走出贫困,将来有个“金饭碗”。
我:谢谢您的`配合,今天的采访到此结束。
心灵感悟:
现在孩子们的童年无忧无虑,无牵无挂,没有被沉重的背篓压着的辛酸酸,没有挖山苦荬去喂猪的辛苦,也没有深一脚浅一脚插秧的辛劳。这一切功劳都归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
我被采访了作文600字篇3
这学期前前后后也采访了许多人,涉及的面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广泛的,但是没能采访到真正的“高层”人物还是比较遗憾。从刚开始的紧张羞涩,渐渐地到驾轻就熟,对于刚开始接触的人物采访我自己还是有着较多的感受。
采访对象的选择
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我认为是能否造就一篇优秀人物采访的关键所在。小组作业时,我们的选题是“父亲节”。这个选题,对于采访对象的要求其实比较简单——成年男性。但是成年男性这么多,如何挑选更适合这个选题的人物呢?
刚开始因为小组分工并不完善,大家对于采访对象的挑选更偏向于自己的片面理解。我也就找到了某位男教师开始了采访,结果就是采访十分顺利,老师十分配合,但写出来的稿子没什么新意。而小组其他成员的稿子内容则更加吸引人。有人选择了有3个孩子的南区水果店老板,有人则选择了离家在外与父母妻儿相隔千里的学校保安。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上,显然他们的更具有代表性与“新意”,而我的选择出发点停留在了任务的完成度上而非质量之上。青年教师也许更适合采访,他们的语言能力会使采访更顺利,但在这个选题之下,显然其他的选择更能表现使选题的新意体现出来。
所以对于今后的采访,挑选一个更具代表性的人物才能更好地将体现。采访也不能一味求稳,追求一些新意或许才能获得更好的内容。
采访的背景准备
完成一次好的人物采访,我认为不仅要对采访的对象有充分的了解,对于整个话题的背景也应该要有相当完备的背景知识。不然或许就会遭遇我所遇到过的尴尬。
学期后半段有幸来到解放日报体育部做关于世界杯的专题报道。我主要负责电话采访一些足球教练纪录他们对于某一场比赛的看法。我自以为对采访对象十分了解(大多为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知名教练与体育评论员),但实际采访中却是漏洞百出。
首先,语言上遭遇了危机。由于一些主教练来自上海讲着一口地道的上海方言,对于我来说理解起来就成了大问题。即使后来用普通话对话也时常在一些关键语句上因为口音问题而不能正确理解意思。记得一次采访一位沪上著名教练,因为前期没有心理准备,电话采访时才发现采访对象的语调“惊人”的低。低沉的语调使很多话变得含糊不清,那次的采访最终也因此失败。
除了采访对象的准备外,背景知识的准备也必须充足。还是在实习期间,一次采访圈外人士预测比赛时又出现了新的状况。由于前一场比赛我自己也没有看,而采访对象对于足球也不够专业,就出现了采访过程两个人无话可说的境地。
两次失败的经验也提醒我做好采访前背景了解的重要性。对于采访对象,适当了解他的身份有助于更顺利的进行采访;对于采访选题的背景,完备地做好先前功课才能在采访中更好地与采访对象交流。
采访稿的撰写
刚开始接触采访稿的撰写,我也犯下了不少毛病。由于不能熟练地掌握采访稿,我的第一篇采访稿被小组成员批为过于客观,缺乏适当的文学性修饰。当然,对于一篇采访稿尊重采访者话语的客观性是最重要的,但是将话语转变为文字又不能少了文学的修饰,不然采访稿就会显得索然无味缺乏可读性。
而实习时,我的一篇采访稿也被老师批评了。由于我对于采访对象的话题有着自己很多的见解,于是在文章中有意无意的加入了我的意见倾向。这也就造成了一些话语方式与采访对象身份不符的现象。
在采访稿的撰写之中,如何将事实的客观性与文字的文学性更好地结合显然是我需要不断加强的地方。从采访者的角度出发,尊重受访者的意图,而在文字上则需要部分润色,这看似简单的道理却也需要不断的实践作为基础吧。
采访的策略选择
对于不同的采访对象我认为应该是选择不同的采访策略。策略的内涵即是选择不同的话语方式、不同的语言氛围以及不同的话语量。比如采访“下层”受访人时,我大都会比较主动,尽量将语言氛围变得轻松使受访者能够较为自然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同时在采访中我也会适当的掌握主动权,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受访者整理自己的思路与看法。
而对于“中高层”受访者,我一般不会过于主动,而是将采访的掌控权交予对方,给受访者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表达展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两种不同的策略,也是基于两类受访者不同的社会身份、水平等因素。相对而言,“中下层”受访者可能受到文化水平的影响相对怯于表达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同时表达中也可能会因多种因素造成表意不清等问题;而“中上层”受访者相对文化水平较高,对于特定问题相对有更多自己的看法,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仍然选择给予对方过多的引导势必将使受访者感到唠叨琐碎。
所以在这样的考虑下,针对不同的受访者采取不同的采访策略既能使采访顺利的进行也能建立更好的互动环境。
这个学期开始全面的接触采访与写作,实地采访与电话采访都做了不少,但是我感觉还是远远不够。实习期间指导老师也告诉我,采访只有做了多了才能有感觉,文字、语言上面才能有进步。或许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反复强调的实践的重要性的很好体现吧。
同时,在采访中我也发现自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面对不同的受访者,可能会因对方身份的不同而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对于普通的农民工或许我更能放得开,而面对著名运动员或者知名教授则会显得拘谨。起初,我也是总因为紧张而使采访不那么顺利,但随着采访次数增加自己也变得自信,并且能够做到与受访者一定量的有效互动,不再只是那个被动的记录者,开始成为了互动者。而这样自信的由来,既来自战胜自我胆怯心理的一次次实践,也源于对受访者、采访背景的充分准备。
在采访的实践中我也发现了信息提取方面急需提高。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受访者特别健谈,于是便需要将他的大篇幅内容微缩到小篇幅;有时候则会遇到受访者迟迟不能点到问题的内核而游离与提问之外。第一个问题考验的是自己的文字压缩能力,第二个问题则考验的是记者的提问技巧。在采访中,我也发现,问题的设计往往赶不上实际中的变化,所以在提问过程中设计问题显得尤为关键。而设计的串联点就是和受访者的良性互动,通过互动将自己的观点传递,同时将自己的疑问抛出将受访者引入自己的设计之中。这样,才能得到自己所想要的采访内容。
这学期的采访与写作课使我受益良多,汲取了许多采访的理论知识。而实践中,一次次的采访经历则让我明白了理论与现实结合的重要性。既不能脱离理论而自成一套也不能仅仅依靠理论知识而无视实践中的变化。
现在只是一个起点,希望这样的总结与体会能够给我今后的采访以提醒,也希望未来越来越多的采访实践又能给予这份体悟以更多的内涵。
我被采访了作文600字篇4
今天虽然下着雨,但我们一组的人员却在外面冒雨采访着。以前我以为采访是一件非常容易简单的事,到现在才知道采访也是一件很难做的事。在采访过程中有很多人都难以回答我们的问题。我们没有放弃,我们坚持每天采访,终于完成了任务。
今天,外婆家热闹非凡,大家都忙着蒸馒头。我一起床就来到外婆家帮忙,一进去我就喘不过气来,房间里的蒸气又多又浓,我都看不见人。
我把手上撒满干面粉,这样可以防止做馒头的湿面粉粘在手上,再把发酵的面粉切成一段一段的,然后把其中的一段揉成饼状,把馅放进面粉里包好,最后放进笼蒸里蒸。
等会儿馒头出炉了。注意!做馒头的时候要分分类,你可以把馒头的顶端搓成各种图形,每种图形代表一类,就可以分清馒头的馅是什么了,蒸熟后还要点下红就可以吃了。为什么要点红呢?图个吉祥、平安、丰收之年。
我被采访了作文600字篇5
今天,做为小记者的我有了第一次采访任务。出发前我在家里整理的我的随身用品,当然包括我的记者证。
采访的是关于:3.15国际消费者权益的话题。到了集合地点,牛通社的大记者哥哥给我们讲解了采访要领,我们每个人都穿上了记者工作服,此刻我既新奇又紧张。
大家开始分头行动了,我看了看手中的调查卷,整理了一下思路,朝着人多的地方出发了。望着来往的行人,我不知道采访哪个人好,感觉自己还没准备好,又害怕被拒绝……犹豫了好久,对面一位叔叔悠闲的走了过来,我鼓足勇气迎上去:“叔叔您好,我是……”话还没说完,叔叔就说:“我还有事,先走了。”快步从我身边走过。我的心情有点失落了,看着手里的调查卷,我调整了状态,去寻找下一个目标。一位阿姨走了过来,我快步走上前去:“阿姨,我可以借用您两分钟的时间采访一下您吗?“此刻我的心里七上八下的,阿姨会不会也像叔叔一样拒绝我呢?“可以呀,小朋友。”阿姨笑呵呵的回答我,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一些。阿姨一一回答了我的问题,阿姨边说我边记录,还算顺利。第一个采访目标完成了!挥手和阿姨再见:“谢谢您的`配合!”
整理了一下笔记,我又在寻找下一个采访对象,一位叔叔从商场里走出来,我急忙跑过去说:“叔叔您好,我是来自青年时报的牛通社小记者王浩宇,可以借用您两分钟的时间采访一下您吗?“叔叔爽快胡回答:”可以啊。“叔叔府身下来仔细认真的回答我的问题,我飞舞着手里的笔记录着。就这样对叔叔的采访也愉愉的结束了。
心里好轻松,像有云在飘。整理好了资料,要去集合了。第一次采访还算顺利的,有些问题叔叔阿姨给了我更多的建议,当记者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辛苦有快乐,当然我需要更多的知识和技巧,努力提高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小记者。
我被采访了作文600字篇6
11月25日是感恩节。感恩节----(thanksgivingday),美国和加拿大节日,由美国首创的,原意是为了感谢印第安人,后来人们常在这一天感谢他人。今天,我们莱芜小主人报新闻学校的小记者来到了人民广场,去邀请行人写下对感恩的人的祝福。
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出发了。也许是星期日的缘故,广场上的人很多。到底邀请谁呢?我的心砰砰直跳,紧张极了。我看见一个领着孩子的.阿姨,快步走了上去:“阿姨您好,我是小主人报的小记者,请问......”还没说完,那位阿姨就领着孩子走了。啊?怎么会这样?我尴尬极了,脸红到脖子根。哼,我就不信,没人接受我的邀请。我边走边想,见到路人应该说什么?应该邀请什么样的行人?有了底之后,我又开始了“大冒险”。一个和蔼的中年人正站在乒乓球台旁观看。我壮了壮胆,问:“您好,我是小主人报的小记者,请问您知道感恩节吗?”中年人回答:“当然知道了。每个人都需要感恩。”“那么,您可以给您感恩的人写一张卡片吗,在上面写下您对他的祝福。”中年人爽快的接过卡片,在上面写道:感谢社会,感谢国家,祝我的祖国繁荣昌盛。**多好的话语呀!我们生活在社会上,都会对国家社会感恩。
有了经验和成功,我又邀请了很多人。他们纷纷在卡片上,感谢家人,感谢朋友,感谢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我的心充满了一丝丝暖意。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这首歌在我耳边回荡着。感恩,像一股甘泉,注入每个人的心房。
我被采访了作文600字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