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读后感7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看完一本书之后我们会有很多的收获,所以及时写好读后感是很有必要的,读后感是以读过的书籍作为材料展开写作的,一味追求篇幅长短是不对的,下面是满分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荆棘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荆棘读后感7篇

荆棘读后感篇1

在南半球有一种鸟,它的歌声比世界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美好动听,但是它只有找到一种荆棘树,落在长满荆棘的树枝上,让荆棘刺进自己的肉体,才能够歌唱。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开始了寻找荆棘树的旅程,直到如愿以偿,找到那种长满如针一样锋利荆棘的荆棘树。这个时候,它就落下来,而且要选择最尖、最锋利、扎进肉体最长的荆棘。它的身体被锋利的荆棘刺得血流如注,疼痛难忍,生命就要奄奄一息了,它开始了让所有会歌唱的鸟自惭形秽的歌唱。一向自比歌王的云雀和夜莺,在它的歌声面前也黯然失色。不久,荆棘鸟的血流尽了,一曲最美妙的歌声也戛然而止。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着。所有听到歌声的人和鸟儿都在向荆棘鸟致最后的敬意,因为大家都知道,最美好的东西,只有用深痛巨创才能换取。

也许这段话说的并不仅仅是梅吉,但无疑她所有的歌声都是带着伤痛的。因为家庭的贫苦她不得不过早的承受更多的艰辛,她只有一个娃娃(而且被兄长弄坏过),她没有什么漂亮衣服,因为穷,她在学校里受到了修女更多的呵斥甚至鞭打,从她出生的那天起,疼痛已被荆棘扎进了她的生命里。但她最大的痛苦却还是她的情。她的人是优秀的,无论是品质还是容貌都是无可挑剔的出众,那人,也同样的着她,他们之间没有任何阻拦,只除了一条——他是个教士。

如果是有妇之夫也许还可以离婚,如果是贫穷也许还可以克服,如果他不她,也许还可以努力,但他是一个教士,她如何从上帝那里将他夺过来?我不知道“女人最大的不幸就是上一个不能的人”这句话到底对不对,但对梅吉来说上拉尔夫的确是不幸的。但能说她是错了吗?在她随家人踏上澳大利亚的土地后是他迎接的他们,是他给了她父亲般的慈,兄长似的关怀,他带她参加集市,他教她骑马,他关心在意着她的任何一个不快和烦恼。她第一次见到他时才十岁,是他陪着她从一个女孩变成了少女,她根本就没机会再去别人,而其他人在他面前又是那样黯然失色。

但他还是教士,他们永远不能结婚。他离开了,她嫁给了一个她以为像他的男人,一个剪羊毛的工人。她跟着这个剪羊毛的工人到了另一个完全不能适应的国家,在那里,她即不能经常的见到自己的丈夫更不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她身上甚至连一分钱也没有。但无论怎样艰难她都忍受了下来,她没有想过离开,虽然她的丈夫对她是这样的苛刻,但她还是以特有的坚韧坚持了下来。

可是拉尔夫来了,那疯狂而甜蜜的天堂般的生活改变了一切。梅吉离开了她的丈夫,带着她终于从拉尔夫那里得到的.一部分回到了德罗海达。那段时光对梅吉来说是幸福的,在她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就渴望做一个母亲,她的第一个孩是在不受欢迎的状态下出生的,那是她丈夫的孩,而这一个,却是拉尔夫的孩,一个几乎和拉尔夫一样的孩。那样的高大、健美、优雅、善良,她是怎样的着这个孩,甚至比拉尔夫更,但就是这样的孩却走上了同自己父亲一样的路——他要去做一个教士。

她千方百计从上帝那里偷来的东西就这样回到了上帝手中,但不幸并不在此处结束,她的儿死了,在他终于结束了长达八年的学院生活而利用假期在希腊度假时为了救两个女郎被海水吞没了。这时的梅吉已经五十三岁了,但她再一次忍受了这种痛苦,冷静而理智的处理着事情,只是在为了找回儿的尸体时她不得不对拉尔夫说出曾经要发誓要保密的事情——那个儿,也同时是你的。

荆棘鸟最后的歌声是美丽的,但那歌声是在最痛苦的时候唱出的,一边忍受着疼痛一边唱着使上帝微笑的歌,歌声真的那样引人吗?还是生活本身就是这样:如果你不能忍受,那么你就无法生存,而在你忍受的同时生活也继续了下来。

拉尔夫——虔诚与野心的压抑

也许有些人并不喜欢这个教士,诚然,他的人品并非无暇,在面对一千三百万英镑时,他出卖了梅吉,出卖了克利里家,虽然他之后将他们的生活照顾的很好,虽然也许没有他的接管这家人会落入其他的圈套中,但无论怎么说,他夺取了他们的财产。

拉尔夫的性格在某种程度上充满了矛盾。他信仰上帝,即使背弃了誓言他也敢于在上帝面前忏悔,虽然也许这忏悔可能彻底把他毁了,从这方面看他是虔诚的。但在另一方面,他的心中又充满了功利,他渴望升迁,渴望向上爬,就是为了这个目标,他背弃了梅吉。这点在我来看有些无法理解,因为我一向觉得虔诚和功利是互不相容的,我无法想象一个得道高僧一面念着佛经一面接受钱财。但无论我怎样的不理解,这种矛盾却统一在了拉尔夫的身上,并且使他这个人彻底的活了起来:我是一个教士,但同时,我也是一个男人。作为教士的他,是虔诚的,作为男人的他,是有野心的。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所以,这也注定了拉尔夫的痛苦。

在和梅吉相见的第一眼他就喜欢上了这个小姑娘,确切的说,是上了她,这并非是什么恋童癖,确切的说是拉尔夫上了梅吉身上的女性特征:坚韧、忍耐、包容、优雅……

这种因为梅吉只是个孩所以被所有的人都忽略了,包括拉尔夫自己,可是他却恼恨着梅吉的成长,恼恨着她那不停发育的身体,因为他知道,当她长大就是他不得不离开的时候。

老实说,我是很喜欢这个人物的,因为我总是喜欢压抑的感情,无奈的痛苦。拉尔夫梅吉,但却不能说出来。只能一遍遍的粉刷她的卧室,只能以一个父亲对女儿或者兄长对妹妹的方式表达,而随着梅吉的成长,他的这种痛苦更为加深,甚至当梅吉向他示时,他也要摇头拒绝。梅吉终于像他所希望的那样嫁给了别人,而他得到的并不是想象中的救赎,而是更大的痛苦,这痛苦又是自己亲手造成的。

曾经流传过这么一句戏言:女友嫁人了,新郎不是我。被抛弃的人是痛苦的,但如果这个抛弃又是自己造成的,我们怎么说,活该?是的,活该,可对拉尔夫,我们能说他是活该吗?

也许拉尔夫真是活该的吧,谁让他即有野心又虔诚并上了女人?这个感想一直写的断断续续的,开始,我觉得最少要写一万字,因为它带来了这么多的感觉,塑造了这么优秀的人物,可真的开始写,我才发现找不到语句来将心中的感觉表达出来。特别是对拉尔夫,要怎样才能说出他的那种压抑、那种痛苦?是宗教的错吗?我可以将其简单的归结为我们念过千遍的口号:宗教压抑人性吗?我不能,虽然在开始我的确是这么认为的:一个教士,因宗教的关系只能将一身的感情倾注在一个小姑娘身上。但随着情节的展开,我知道这种想法太肤浅了。

玛丽凯森——疯狂的恨交织

在我看来,一本优秀的著作里必定会出现几个让人无法评价的人物,他们游走于好与坏之间,你甚至无法肯定的指出他是灰色的。这种人,表面看和普通人是一样的,我们都不能肯定的说自己是好人或是坏人,起码我不能。但,他们和我们是不同的,比起普通人,他们更为疯狂,他们的疯狂往往是推动情节的关键因素,和他们的人品一样,他们的疯狂也无法定义。

玛丽凯森是疯狂的。她没有任何后台,没有高贵的出身,但当她老的时候却拥有上千万的财产。虽说她的成功在很大一部分上是来自女人的天赋,但若是没有十足的努力,她也不会有此后的成就。

关于她的成功史书中只是轻描淡写的点了几句,她的出场并不多,可每一次都令人印象深刻。我相信情是没有年龄的界限的,但是当看到六十多岁的玛丽上二十八的拉尔夫时我还是瞪大了眼。她恨自己的年纪,用妒忌的眼光追随着拉尔夫和梅吉的身影,终于,她采取了报复。这个报复是在她死后运做的,但却改变了拉尔夫和梅吉的一生。

荆棘读后感篇2

?荆棘鸟》终于看完了,我不知道应该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是那种沉重、无奈,还是那种痛,为梅吉的可怜?还是为拉尔夫的可悲?

拉尔夫,他爱着梅吉,从她还是个孩子时就爱着,直到生命完结的那一刻,他们之间本没有任何的阻碍,除了一个原因——他是个教士。可是,为了对权力的追求,在梅吉与教会之间,他还是选择了教会,他得到了一个人应该拥有的一切,金钱、名望、地位,而正因为他的选择,也注定了他的爱情不会圆满,注定一生要受到灵魂情感的洗理与挣扎。

梅吉,坚韧、忍耐、包容、优雅,一个近乎完美的女性,她最大的痛苦却是她的爱情,她无法与上帝争夺身为教士的拉尔夫。最终,她选择了卢克做为拉尔夫的替身,本想与卢克相安过上一辈子,可是,卢克却是个金钱的崇拜者,一个地道的守财奴,在他心中,梅吉也只不过是个挣钱的机器,他对田地的爱,对甘蔗的爱,远远胜过对梅吉的爱。对于这些,梅吉也以自己特有的坚韧而坚持着。

可是,终有一天,她一直无法忘记的拉尔夫走进了她的生活,那疯狂而甜蜜的天堂般的生活改变了一切,她带着从拉尔夫那里得到的一部分离开了卢克,回到了自己的家。拥有了一个和拉尔夫一样高大、优雅的孩子——戴恩,可是,戴恩却如他父亲一样,选择做一个教士,就在希腊度假时为救两个女郎被海水吞没了,梅吉千方百计从上帝那里偷来的东西就这样回到了上帝的手中。也正因为戴恩的死,为了找回戴恩的尸体,她不得不对拉尔夫说出曾经发誓要保密的事情,戴恩也是拉尔夫的儿子。梅吉说“我所偷来的,我还回去,拉尔夫,我们把你向上帝发过誓的东西偷来了,我们两人都得付出代价!”而这,也正是她与拉尔夫所付出的代价!……

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这是一种至高无尚的领悟。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真心的付出!!!

荆棘读后感篇3

其实这种痛我们从作者的开卷语中就能深深体会,“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问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反正那个传说是这么讲的。”每每回味这段话,总会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小说是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之所以经典,也许是因为这是一个爱情悲剧——从两人(拉尔夫和梅吉)相遇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的悲剧。 在我看来,《荆棘鸟》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鲜活的人物描写.从菲到梅吉,再到朱丝婷,作者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女人们或悲惨或坎坷的命运,以及内心痛苦的挣扎;从帕迪到拉尔夫,再到雷恩,展现了三代男人对爱不同的诠释;从弗兰克到戴恩,最受宠的孩子被母亲极力挽留却被上帝愚弄……感人的爱情从门第间展开,延伸到宗教,爆发在都市.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在构思刻画方面所下的工夫.

荆棘读后感篇4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在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一曲无比美好的歌,在曲终命竭中化为永恒。———题记

扉页的传说把我带入了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考琳.麦卡洛的长篇小说《荆棘鸟》,这个美丽的传说陪伴了我整个周末,轻轻合上书,一曲最美妙的歌声也戛然而止。然而,此事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

小说情节生动而曲折,荒蛮广漠的澳大利亚风光,梅吉和拉尔夫神父的倾世爱情,都颇有苍凉悲壮之美,使我迷恋。

全书以梅吉和拉尔夫的爱情为主线,展开了一幅生动的新西兰—澳大利亚的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的画卷。是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经典的爱情总是以悲剧而告终,悲剧的意义在于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

在我看来,《荆棘鸟》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鲜活的人物描写从菲到梅吉,再到朱丝婷,作者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女人们或悲惨或坎坷的命运,以及内心痛苦的挣扎,展现了三代女人对爱不同的诠释……感人的爱情从门第间展开,延伸到宗教,爆发在都市。

它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故事还告诉我们金钱和地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一些东西:爱情、亲情、故乡、梦想、自然、人生大舞台的精彩、身心疲累时得宁静,等等等等,正是它们带来了极大的幸福和极大的痛苦,让人在尘世中温享着美好,却又留下了累累伤痕!

作为读者,我感叹梅吉的顽强和坚持,因为家庭的贫苦,梅吉不得不过早的承受更多的艰辛,她只有一个布娃娃(而且被兄长弄坏过),她没有什么漂亮衣服,因为穷,她在学校里受到了修女更多的呵斥甚至鞭打,从她出生的那天起,疼痛已被荆棘扎进了她的生命里。可以说,在梅吉飘摇浮荡的一生中,寄托了整本书的灵魂所在——坚定、执着、不顾一切,即使痛也要爱着,即使受伤也要孤独地走下去。梅吉,就是一只荆棘鸟,她穷尽一生,不过是为了守住那渺茫的爱情中曾经微弱的光芒。为爱情与命运抗争了一生的梅吉,品尝着生命带给她的得与失、苦与乐。

想想如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对待爱情的珍视程度已经远远不及从前了,甚至各种各样的征婚节目,让人眼花缭乱,或许,爱情已经质变到一定程度了,只可供观赏。但是我相信,在内心深处,谁又不渴望拥有一份像《荆棘鸟》中梅吉和拉尔夫那种永恒不变的爱情呢。他们的隐忍,或许是那个时代的悲哀,但是他们的坚持,却成了不朽的佳话。作者在小说结尾处赞美荆棘鸟,就是在赞美那些世世代代为爱情而抗争的人们,也在鼓励我们坚守人类最为美好的情感。

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小说中的境遇不完全雷同,但都是真实的,一个个纯真的女孩成为坚强的女人然后成为伟大的母亲,这个历程的'确令无数人感慨,尤其是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在应对无数大灾大难的中国女性,从没把自己视为弱者,无论是在工作中施展才华,还是在生活中相夫教子,平凡的日子,不求鲜花、掌声和浪漫,只是默默地奉献着,回看生活中那些成家立业的女性,总会不难发现那份可贵的坚持与顽强,所以我喜欢书中的梅吉。

荆棘鸟,我为你而歌唱。

荆棘读后感篇5

拉尔夫和梅吉之间的爱情是全书最打动人的地方,纵然注定了是悲剧,依然让人动容。

从拉尔夫选择了一千三百万英镑放弃梅吉开始,他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再真实不过的人而已,伪善却真实。

梅吉的出现对他来说是个幸福的意外,打破了一直高傲坚守了二十八年的绝不涉及世俗男女之情的准则。他享受一切和她相处的时光,认为爱着这个与之相差了十八岁的女孩犹如爱着上帝一般,是灵魂的爱,但能表露出的只有对上帝的爱。当需要他在巨款、一直追求的权利和地位与梅吉之间做出选择时,他毫不犹豫选择前者,这就是人性,真是再真实不过。

拉尔夫自以为离开梅吉,就能斩断与她的感情,极力的克制,就能掩埋那种感情,他不愿意承认梅吉对他的重要程度超过了一切。可是当帕迪与斯图尔特意外死去,他冒雨骑马赶来,更多是为了看一眼他爱着的梅吉是否安好;当他得知梅吉结婚并远走他乡,气的快疯了。还需要更多地证明梅吉对从不流露任何感情的他影响有多巨大吗。可他就是不愿承认,自以为可以骗过自己,自以为是上帝的代言人,自以为身为教士从来都不应该是一个男人。当他在梵蒂冈加冕的同时,梅吉糊涂地与卢克成婚,他就这样直接或间接地造就了她悲惨的命运。

梅吉对拉尔夫而言,是萦绕一生的痛苦根源,但同时也是让他明白自己先应该身为一个男人然后才是教士,而不是冰冷的空壳。而拉尔夫对于梅吉而言,是她从小到大都希望得到的那个人,即使怨恨也依然深爱着的那个人。

即使他们不能厮守,甚至不能相见,但那份爱在他们之间从来没有改变过,她永远只会是他的玫瑰灰,他也永远是她愿意给予一切的男人,唯一的那个男人。

无论是在基兰博火车站第一次相见时透过彼此眼睛地凝望,还是拉尔夫过世前靠在梅吉臂弯中的最后一次对望,他们彼此都明白,即使岁月被时间洗礼,那份对彼此的爱,从来都是真正的永恒。

荆棘读后感篇6

长篇小说《荆棘鸟》是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代表作。

考琳1937年6月1日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惠灵顿,20xx年1月29日逝世。是澳大利亚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自童年起,她便酷爱读书,对文学和历史兴趣浓厚。因理科成绩优异,读大学选择了医学专业。她曾从事过多种工作,如旅游业、图书馆、教书。曾就读于美国耶鲁大学,后来成为神经病理学家。她多才多艺,酷爱摄影、音乐、绘画、服装裁剪等。第一部小说是《蒂姆》,《荆棘鸟》(thethornbirds)构思了四年,事先作了大量调查准备工作,出版以后一鸣惊人。她共创作了25部小说。其他重要作品有:著名的《特洛伊之歌》和《摩根的旅程》,一部传记,还有散文、杂文、音乐剧、历史小说等。《荆棘鸟》被文学界称为“澳大利亚的《飘》(乱世佳人)”,在欧美国家被誉为“继《飘》之后最成功的家世小说和爱情传奇”,是享誉世界的爱情与家世的小说名著。

她曾先后在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从事神经生理学研究、任教和定居。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写作。《荆棘鸟》问世一举成名以后,才走向专业文学创作。

1977年《荆棘鸟》在美国上市,立时跃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冠军,并创下连续59星期高居该榜前十名。且陆续在各国图书排行榜名列前茅。不仅在美国创下销售纪录,还迅速传遍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累计销量一千多万册。译林出版社以中文版权引进《荆棘鸟》后,该书在我国一直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几十年来连年重印,一直是畅销不衰。现在市面上流行着多种版本。

一、《荆棘鸟》故事梗概

梅吉(麦琪)一家住在新西兰,他们接到梅吉的姑母、父亲帕迪的姐姐玛丽从澳大利亚寄来的信。玛丽年事已高,准备让他们去澳洲继承遗产。梅吉一家踏上澳洲大陆来到德罗海达。梅吉立即引起拉尔夫神父的注意和怜爱。拉尔夫是爱尔兰人,被天主教会派到德罗海达担任教士。他是个高大俊美的男人,善良、温和、优雅、聪慧、有品位,大能却雄心勃勃,很想在教会中升职。但因没有背景,30多岁还是个普通教士。

梅吉一家与拉尔夫结下了亲密友谊。随着梅吉渐渐长大,她和拉尔夫的感情逐渐升温。拉尔夫成了她信赖的大哥,挚友与恋人。梅吉17岁时,富有的孤孀玛丽谢世。她的全部财产1300万英镑(1.3亿元rmb),本来立有遗嘱留给梅吉一家。但现在她改变主意,全部献给天主教会。并声称这是因拉尔夫神父的出色工作所致。

拉尔夫心中很矛盾:如果他将这不为人知的新遗嘱销毁,梅吉一家就可继承全部遗产,但他将因此丧失这个仅有的机会,永远没有晋升的希望。他若公布新遗嘱,必将受到教会重视并获得晋升,但梅吉一家的权利就被剥夺了。最后他向自己的野心投降,公布了遗嘱,离开德里海达离开了深爱的恋人梅吉。这是这出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

梅吉一家搬入姑母居住的豪宅。但是,自此天灾人祸不断降临这个幸运也不幸的家!先是梅吉母亲最疼爱的长子弗兰克因意外变故被判终身监禁;爸爸帕迪在一次野外转移羊群时遭遇大风暴,而后闪电引起森林大火,吞噬了帕迪和羊群;她哥哥斯图尔特也被野猪的獠牙刺死。在这全家悲痛欲绝时,拉尔夫赶来,帮助埋藏死者又匆匆离去。他告诉梅吉非常爱她,但他俩永远不能结为夫妻。后来他升任大主教。梅吉家雇了卢克剪毛工,他相貌酷似拉尔夫,这使她心烦意乱,却又不由自主地接近他,想在他身上重新找回拉尔夫给她的温暖,并自以为爱上了卢克,嫁给了他。卢克并不爱梅吉,只为梅吉的钱,对她冷酷无情,他计划用她的钱和自己苦干得来的钱买个牧场。

拉尔夫又来到梅吉身边,他对她的感情始终不渝,火热的爱情时时让他痛苦不堪,他终于控制不住自己,在梅吉之后也追随去麦特劳克岛,他俩一起渡过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拉尔夫离开梅吉,去罗马担任更高职务。梅吉已怀上他的孩子。梅吉决定离开卢克,离婚后与母亲住在一起。她生下拉尔夫的孩子戴恩。

梅吉的女儿朱丝婷和儿子戴恩长大了。朱丝婷我行我素。梅吉从戴恩身上看到了拉尔夫的身影。二战爆发,拉尔夫晋升为红衣主教,他在战争中运用宗教影响力,经几方斡旋保全了罗马免遭战争蹂躏,受到人们的盛赞爱戴。但在心灵深处,梅吉一直是他的最爱。朱丝婷长大后当了演员,嫁给德国一位内阁部长。

梅吉决定不告诉拉尔夫戴恩是他儿子。戴恩提出要当教士,这对梅吉来说是个沉重打击,她思虑再三把戴恩送到罗马神学院,让拉尔夫照顾他。她写给拉尔夫的信中说:“我偷了什么,就还回来什么。”但是,拉尔夫仍然不明白个中原委。他和戴恩相处融洽默契水乳交融,好得像一个人!这当然是血缘关系的遗传原因。虽然父子俩都不知情——对方是谁!梅吉沉浸于父子二人的至深亲情中。

在一次偶然途中游泳中,戴恩舍身搭救两个陌生的遇险女泳者时,心脏痉挛发作溺死海里。梅吉要求拉尔夫动用他的权力把戴恩的尸体找回来。拉尔夫想拒绝,因为有困难,于是梅吉告诉他,戴恩是他儿子。拉尔夫悲痛万分,一头栽倒于地昏厥过去。给戴恩做完弥撒后,他在无限悲伤与悔恨中逝世。

二、重点分析、评论全书

先看一下该书的目录:正下方是,本文作者的注释——

第一部1915—1917梅吉、女一号(有译:麦琪)(全书的中心人物

第二部1921—1928拉尔夫、男一号(神父,戴恩的父亲,梅吉的恋人。

第三部1929—1932帕迪、梅吉的父亲

第四部1933—1938卢克、梅吉的丈夫

第五部1938—1953菲奥娜、梅吉的母亲

第六部1954—1965戴恩、梅吉与恋人拉尔夫的儿子

第七部1965—1969朱丝婷、梅吉与丈夫卢克的女儿

全书分为七部。从这个目录,便可大致窥见全书的结构布局,新颖独特而有个性特色。各章分别以先后出场的七个人物的名字来命名标题,他们各为本章的中心人物,以该人物为主要内容线索,展开本章的故事书写,同时兼顾此人与前面已经出场的各有关人物的关联与时间、故事、细节。这些人物的先后出场,也是按时间顺序,便展开了全书的时间轴,拉开了整个一个时代,牵出了其中的各大事件,如一战、二战、经济大萧条时期等,作为此书的总体时代背景。所有这些,最后合一组成这部近60万字的巨著、伟大的爱情与命运的凄惨的悲歌。

但是,全书是以拉尔夫与梅吉的爱情与悲剧贯穿、连接,这两个人物才是纵贯全书的领衔主演、男女一号。

这也许是唯一可与莎士比亚的爱情悲剧(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媲美的爱情故事。窃以为,也是史上最动人、最凄美、最疼痛的爱情悲剧。

该书特别感人,是因为男女一号真挚滚烫的爱情,以及二人及其儿子戴恩的各有关方面的动人魅力、独特的个性、人性之美与人格的光芒。三个人各具特色,又都是那么纯洁、善良、友好、温和、多情、美丽而高尚。

本书特别悲惨,令人寸断肝肠悲痛欲绝,不仅是因为两个有最真至纯爱情的恋人不能喜结连理,更是因为拉尔夫父子的悲惨离世,梅吉有爱无家及凄惨的命运,以及梅吉的母亲与她相似的有爱无缘无份的苦难一生!

戴恩是一个温文尔雅、外貌俊美的少年,他将所有的爱献给了上帝,可以说他是拉尔夫神父的理想“化身”。他与父亲一样优秀。感觉简直就是上天赐予人类的精英,那么美好甚至完美,从他身上几乎找不出缺点。简直就是上帝的儿子,现在,天父(上帝)把他招回去了!他这样的小说人物,实在是令人爱戴与神往,他的热情、爱心与善良,他的纯粹、他的圣洁,真的是叫人无比感动、无比热爱!

就连这父子俩男人,都得到我这个男性读者百般地喜爱。更不必说,具无限魅力的女主角,更是赢得了我的万般崇敬!

本书着力书写了祖孙三代三个女人的生活、爱情与婚姻。三个女人,有不同的性格,但都是敢于与世俗、命运不懈抗争的女人,演绎出三条不同的人生轨迹,同时有某些局部的相似或相近,具体又各各不同。

有人认为:考琳麦卡洛“将人生全部的方方面面都浓缩进了这本杰作里。”应该说是不无道理的。

从中不难看出,作家本人倾注于每个重要人物身上的——无限深情与博大甚而无穷的爱!因为,所有7个重要人物,都是那么令人喜爱!实在是很难得!

考琳的文学创作范围很广。既有为她赢得世界声誉的《荆棘鸟》那样的家世、爱情小说,也有《密萨龙基的淑女们》那样的言情小说,《第三个千年的纲领》那样的理念小说;也有使她在史学、学术界获得崇高声誉的《罗马主人》(有译:罗马之主)那样的历史小说,因此她又被看作是历史学家。

该书与《教父》同为“美国10大畅销书”,并迅速风靡全球,先后改编成电影、电视连续剧,是上世纪80年代最佳畅销书之一,一直有许多读者请求作者为之作续。如今,续篇早已问世。时至今日,《荆棘鸟》的魅力依然不减,无论是电视剧、小说原作,仍在打动亿万读者、观众的心。1983年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斩获六项艾美大奖。

作者的开卷语写到:在南半球有一种鸟,它的歌声比世界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美好动听,但它只有找到一种荆棘树,让荆棘刺进自己的肉体,才能够歌唱。它被锋利的荆棘刺得血流不止,开始了让所有会歌唱的鸟自惭形秽的歌唱,让一向自比歌王的云雀和夜莺,在它的歌声面前也黯然失色……

从某种意义说,书中7部分所对应的7个主要/重要人物,都是一只各有特点的“荆棘鸟”。他们都在自己的生命轨道上,辛苦地、勤勉地劳动着、生活着、坚持着、挣扎着;用一生的时间,辛勤付出;用血和泪,谱写出、歌唱着一曲沉重而隽永的生命之歌、命运之歌或爱情之歌;每个人都不容易、都不轻松;每个人都是有苦有乐,苦大于乐。

这也许就是:作家考琳,对悲惨世界、对可怜又可悲的人类,对人生、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吧!

这是本书的象征意味,是哲学意义上的描摹、体悟、提炼与概括。

从某种意义、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只社会中的——荆棘鸟!

每个人,都在人生的炼狱里,辛辛苦苦地活着、走着、看着、唱着,用艰辛的跋涉,用沙哑的歌喉,用尽卑微的一生!

荆棘读后感篇7

荆棘鸟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命运,被刺穿身体,被驱感着,唱着歌死去。在我看来,荆刺鸟为唱歌献身,为唱歌而盲目,而人类呢?人类为爱情盲目。

就如同自然规律,没有人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可是,两个世界的人,就算遇到了,心动了,又如何?

但是,当我们把荆刺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可命运就是这样,它认定的事,又有谁能改变呢?梅吉尽管自己明白,可她还是不顾一切地得到了戴恩,可她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戴恩死了,拉夫尔死了,最后的最后,年迈的的她只能独自生活,拥有建材,却无人陪伴。如果能放弃,放弃对拉夫尔的爱,事情也不会发展成这样,相比之下,梅吉的母亲是纯美的。

可是喜欢一个人,那是说放弃,就能放弃的呢?

就像白蛇和许仙,他明明白白的知道,人妖殊途,可是,她依然选择了感情,别人看来白蛇很傻太过于痴情,可是在我看来,她是勇敢的,如果荆棘鸟不把胸膛扎棘刺,那它就不叫荆棘鸟了。

你看紫霞和至尊宝,凄美的爱情故事不止濡湿了多少痴情者的泪,每一个爱到极致的故事,都有一道无法攀越的屏障,因为爱到极致,所以无所畏惧,无所畏惧所以爱到极致。

看透了人生的规则与伎俩,我们依然这么做,我们依然把荆棘扎进胸膛。

荆棘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读查理九世的读后感推荐7篇

观朝读后感300字优秀7篇

狼与狗寓言故事读后感优秀7篇

风之王的读后感推荐7篇

《海的女儿》读后感300字7篇

圆明园毁灭的读后感400字7篇

牛和鹅的读后感300字作文优秀7篇

羊和狗伊索寓言读后感7篇

飘的读后感100字精选7篇

流浪汉与时光老人读后感7篇

荆棘读后感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