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是为了加深我们对书籍内容的印象,其实编辑一篇读后感有助于强化我们对名著人物的理解,以下是满分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国阅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阅读后感篇1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就历史著作而言,仅影响深远,卷 浩繁者,就有《春秋》、《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至于《二十四史》,则更是浩如烟还非一般人能看的了。
然而现在却很少有人去研究历史了。在轰轰烈烈的经济大潮中,人们都忙着去发家致富,换思维,赶潮流,文史艺术性的东西自然被冷落了。
不过作为教师,受职业性质的限制,无暇他顾,工作之余,偶尔“旧病复发”(从小喜爱文艺),翻看一点文史之类的东西。
近日看到一本《中国通史》,(课外阅读经典丛书之一),颇受启迪。其实这本所谓的“通史”,并不是那些干巴巴的历史著作,而是本能雅俗共赏,老幼皆宜的历史故事。该书文字简练生动,明白如话,删繁就简,提纲挈领,叙述了上至远古传说,下至“五四”运动中几千年来广为流传的历史事件,对于一部文明史,虽然挂一漏万,倒也略见一斑,好像把气象万千的上下五千年浓缩成一个五光十色的玻璃球,岁小巧玲珑,却熠熠生辉,融历史性、文学性、趣味性于一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尤其对于青少年朋友,是很值得一读的。
本书中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活,性格突出。如尧舜禅让的高风亮节,姜太公助周灭商的聪明睿智,伍子胥、勾践的“隐小愤就大谋”,屈原的爱国情怀,刘项争霸,三国割据;唐代的“贞观之治”,宋代的“安史之乱”,成吉思汗的“威震四海”,康熙皇帝的“平定三藩??,还有那一位位起义领袖,一个个草莽英雄——陈胜、吴广、黄巢、李自成??这些故事,这些人物,千百年来,教育着人们,激励着后昆,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这几年小学阶段及有专门的史地教材,小学生的历史知识是比较贫乏的,让小学生读这本“通史”,很有必要。该书虽简单,但作为“史”,毕竟是按朝代顺序排列的,有一定的连贯性,系统性,跟着历史电视剧不同,所以建议青少年朋友,尤其是小学生,不妨看看这本书。
中国阅读后感篇2
“礼”向来是文质彬彬的内涵,像《镜花缘》所描绘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我们所小就被教导要懂礼、知礼,读《三字经》、《千字文》,要“尊老爱幼”等等。汉代察举制的基础便是“举孝廉”。圣人孔子也曾经说过“不学礼,无以立”,礼是一切的根本。然而凡事多有两面性,礼也不例外。
礼,规范我们的行为,和谐我们的家庭,稳定我们的社会。自古以来,礼是约束自己的手段,古仁人志士强调“克己复礼”,今人强调“传家风、承家训”。孔子曾经说过:“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的儒家与法家有很大不同,儒家思想强调,以德治国,反对严刑峻法,以礼服人,而法家思想则推崇酷吏,以法治国。孔子在这句话中就指出,以法治国能使国家稳定,但民众“无耻”,没有羞耻心,只是碍于法律效力,并非主观愿意;而以礼治国,民众“有耻且格”,人们有羞耻心能自我约束。人服礼是主动的,可为人所好,即所谓的“富而有礼”。
然而,作为一个统治了中国千年之久的思想,它一定也存在某些不合时宜的地方。例如古代有杀人祭旗的习惯,又如帝王死后要活人殉葬。在萧红的《呼兰河传》中写到一个人物团圆媳妇。她十二岁就被“卖”到男人家做媳妇,她从原先一个生龙活虎的少女,被一群受到愚昧思想禁锢的人们活活残害致死。体现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小团圆媳妇本来是健康活泼的,但在这个被封建礼教封闭的小城,婆婆为了让她守规矩,甚至为了让自己舒心,任意打骂她,团圆媳妇在极度恐惧中生了“病”,邻居也带着“好心”帮助她,人们这种杀人无意识,以及杀人的隐蔽性和残酷性让人悲惨和痛心。作者通过一种旁观者的身份,冷静得近乎冷漠,对封建愚昧的国民进行了嘲讽和鞭挞。
鲁迅先生也在他的《二十四孝图》中,批判了封建社会下国人谋人性命,教人自虐的丑恶祸心。“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这样的字眼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是应该的,但愚昧、迷茫就是愚蠢的,可悲的,甚至可恨的。郭巨挖窟窿时,他的儿子还玩着“摇咕咚”,抱在母亲臂膀上,高高兴兴地笑着。读到这,我不禁为这小孩子叹息,焉有如此愚父?
“礼”可以救人,也可能杀人,不仅中国如此,其它国家也存在此类现象。在印度,丈夫的葬礼上妻子要被活活地烧死,这也是“礼”;在缅甸,孩子成年礼时要杀死几个人,这也是“礼”。在诸多事例中,“礼”对人性的禁锢,对生命的漠视显露出来。
由此看来,儒家所推行的礼制并不是完美的,或者说,在后人的传承下变得扭曲,变得野蛮,不合时宜。
综上,对于礼,我们应该理性面对,“仁、义、礼、智、信”要有,但我们不能愚礼,错误地盲从礼,这样就会导致你做出一些荒唐的事,这种礼在现代社会看来是残忍的。因此,礼要达到治,要能适应现代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礼不是唯命是从,不是三叩九拜的繁文缛节,更不是是非不分的愚忠。而是一个人对道德的理解和诠释,一个人对文明追求与展望。
中国阅读后感篇3
在这个时代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青少年的思想却越来越不尽人意,我们应该弘扬并学习五四精神,做一个充满活力,健康向上的爱国青年。
1919年5月4日,在古都北京爱国青年纷纷走上街头,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随后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各界民众同仇敌忾,共同奏起一曲浩气长存的时代壮歌!
五四运动使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也是一次高扬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其持续的时间更长,影响也更深广。
虽说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五四精神使不朽的;尽管已经时过境迁,但是五四精神的生命之树没有随着时间而枯萎,反而更加茁壮。那些爱国志士的呼唤和呐喊还仿佛萦绕在脑海、在耳畔回响。是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激活了一个时代,激活了一个民族,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五四以后一代代青年,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贡献着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爱国主义更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在国家危难之际,爱国青年为救亡图存,奋不顾身,表现出了伟大的爱国情操和奉献精神。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生动写照。这种历久弥新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几千年来发展和进步的的重大力量和源泉。
我们是当代的青年,是祖国新的建设者,承载者祖国的希望,我们不但应该铭记五四精神更应该弘扬五四精神,尤其是五四精神中的爱国精神。那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怎样做才是真正的传承了爱国精神?
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一个忘记了国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就有可能再次沦为亡国奴。一个爱国的青年应该铭记国耻,不能忘记昔日的爱国烈士高举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旗帜,无情的子弹也没能扑灭他们的爱国热情!
重温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理解为对国家的自救,也可以理解为对科学进步的追求;做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怀着崇高的理想,从小事做起,一步步实现自己对知识的渴求。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把学习作为重中之重。但是更要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在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的现实下,德在青年人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具有德行才能成为一个社会有用之人。具有美好的品德更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品性。
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作为一个学生,最重要的就是智力的培养。祖国的建设急需大批对人民有用的人才,大学是智力的海洋,我们就要学会在这海洋里遨游。一个民族若是智力不能得到提高,那这个民族就没有了希望。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并学会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也要学会掌握知识的能力。把自己的学习工作做好,也是具有爱国精神的体现。我相信,我们在不断提升自我的同时,我们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祖国!
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美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爱国主义不能只是口号,它更需要实践。爱国真正需要的是做实事,然而我们缺少的正是做实事的耐心和热情,只有真正让祖国强大起来才是爱国,我们作为普通人,无法有动辄影响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影响力,但一定要怀有一颗爱国之心,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到国家的建设进程中,并为此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四运动至今已九__年,但五四运动的内涵却是永不过时的,它永远是进步和先进的,是我们每一代大学生的精神指引。我们要积极学习和弘扬五四精神,并用它来指导和约束自己,让自己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真正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也为五四精神谱写新的时代篇章。青年朋友们,同志们,火红的青春与我们伟大的时代相结合,必将点燃新时代的无数青年之火,必将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阅读后感篇4
感动中国,温暖人心,河南人的身影,从来都是浓墨重彩的存在。
王锋带着女儿第一时间跑出后又立刻折回头救出妻子和儿子。这是王锋第一次进入火海。
想到二楼住着的托教老师和两个学生,王锋毫不犹豫再次冲进火海,把他们安全送出。这是王锋第二次进入火海。
楼上还有房东一家四口,还有十几个邻居,王锋在爆炸声中,再冲击火海,挨门挨户敲门示警。这是王锋第三次进入火海。
楼里二十多个人得救了,而原本最容易逃生出去的王锋三进火海被烧成了一个碳人,全身烧伤面积达92%,双眼烧伤,肺部呼吸道重度烧伤......
王锋火海救人的消息迅速传遍大街小巷,媒体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了很多细节,其中就拍到了王锋最后一次出来呼救绵延五十米的血脚印。
王锋的伤情牵动着千万人的心,短短六天时间收到社会各界捐款两百多万元,所有人都在祈祷,英雄王锋一定要坚强的活下来。
但不幸的是,2016年十月一日,王锋的病情突然恶化,下午4点34分,终因器官衰竭,在救治了136天之后,永远离开了我们。消息传来,人们陷入深深的悲痛…
河南籍候选人连续第四次荣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在他们的身上,体现的正是河南人最朴素可贵的品质,有力地展示了河南人民纯朴善良、无私奉献的情怀。
看了感动中国之后,我收获了很多,我收获的不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这一批批的感动中国人物,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阅读后感篇5
今天我读了《我的母亲叫中国》一书。当宇宙飞船高高地掠过地球的时候,宇航员们总是情不自禁地凝视那生养他们的星球。地球以一种令人陶醉的蔚蓝色向远行的儿女召唤。泪眼迷蒙的宇航员们惊讶地发现——在地球上中国疆土的北部有一道浅浅的线条。那是中国古老的万里长城。这是从遥远的太空俯视地球,人类的眼睛所能见到的是人类创造物之一,耳朵所能听见的也是人类创造物之一。
我们蜿蜒起伏的长城,就是我们民族古老文明的想象征,我们民族历史的脊梁,而且很有可能是联系星际间文明的立体坐标。
盘古开辟了天地,但在这天地里只有他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又在寂寞中死去。
没有了盘古的世界,天地间空空荡荡。过了不知多少岁月,又一位人类的祖先女娲出现了。她不愿忍耐这寂寞,也不愿这美好的天地没有活泼的生灵。于是,便开始照自己的模样来创造一批最早的人类。她用水和泥,做了一些同自己相同的"泥娃娃",有男有女,将他们放到地上。奇迹出现了,这些"泥娃娃"一放到地上就活动起来,发出声音。他们便是我们——人类。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好,也带来了幸福。祖国是我们心中永生永世的心地美好的母亲,我们在母亲的土地上生长,养生。我们伟大的民族们从来没有中断过自己的历史与追求,在漫长的历史长征中,我们的民族们通过了不断战胜艰难险阻,战胜敌人,完善自身的决心,在这个世界的东方,建造发展了一个美好的大家园,她就是中国,是我们永生永世的大家园,这个大家园是永存的。
中国阅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