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记录阅读后的深刻感受,读后感是最佳的记录文本,一本优秀的书籍是值得我们写读后感记录自己的感受的,以下是满分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白毛女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白毛女读后感篇1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飘,年来到……随着熟悉的乐声响起,那个舞台台上点着脚尖翩翩起舞的红衣精灵映入眼帘,扣动了人们的心弦。
她的名字和喜庆的红布衣可真配——喜儿。欢欢喜喜,祥和喜庆,恰如大红灯笼高高挂。她有一头乌黑靓丽的头发,双颊的红晕恰似风雨后的朝霞……
喜儿的大麻花辫上最惹人注目的也就是一根细长的红头绳,原来是爹爹送的,是爹爹亲手扎的,不管怎样在她眼里都远胜过那红艳艳的妖罂粟,爹爹对喜儿的情都在这根细长的红头绳上了吧。
作为观众,也作为读者,我们是靠在杨白劳(喜儿的父亲)家的木窗户上的。眺眼望去,这个家只能用家徒四壁来形容——透风的窗子,家里没蜡烛,就靠土墙旁的那片火堆闪着点点光芒,月光照进来,土坯房里却显得很亮。喜儿和杨白劳的脸上却被一点微弱的光芒照得红彤彤的。
喜儿一生下来就是一粒微不足道的渺小的尘埃,可别小看了她,这粒尘埃是埋下了种子的,是有着无限生命的。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爹爹因为欠债被当地的地主黄世仁(蝗食人)抓了去,没想到那黄世仁利滚利把欠的债翻了又翻,杨白劳被逼着按了手印,抵了喜儿,最后爹爹无奈死去,喜儿失去了双亲,孤苦伶仃。
现在,这粒小小尘埃里的种子丢了魂,没了神——没有雨露的浇灌,没有阳光的普照。
喜儿进了黄家,迎接她的是死神的镰刀,但喜儿心里还天天想着爹爹,喜儿对爹爹的情是藕断丝连流着一样红的血的。黄世仁他娘用她抽大烟的签字刺喜儿口,拿鞭子打喜儿身,喜儿躲,掐喜儿臂……这时候的尘埃哪里是能消灭的呢?(况且尘埃是永不会被拍死的)但也留了个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这地狱般的黄府啊!”冻的刺骨——没有一丝光线,没有一缕曙光——迎接阳光的窗子被盖上了。尘埃里的种子停滞了生长……喜儿的脸上阴惨惨的。
但就在黄世仁欲把喜儿卖了的时候,有人(张二婶),硬生生撬开了天窗,阳光像把镰刀似的劈了进来,种子再次生长。黄世仁不敢正眼看,喜儿被那人救了,逃了出去。这一走,却叫那黄世仁把人变成了鬼。
红衣裳变成了白衣裳,黑丝成了白发,菜种子成了花种子。
缺盐,缺水,唯一不缺的是喜儿心里对魔鬼的恨,因为这样,喜儿成了“白毛仙姑”,可在别人眼里更像是白毛女鬼。喜儿顶上的雷雨下的像针像剑,扎的喜儿直疼,扎得农妇们直不起了腰。
这雨下了,雷打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大春找到了喜儿,春天真的到了。尘埃里萌生着种子,太阳一出现,便杀走了黑暗,种子开始萌发,开除了金灿灿的迎春花。白衣裳成了红衣裳,这样的红色更深沉,更震撼,是被踏着千刀万刃的红军用血染成的红色。
时间如白驹过隙,《白毛女》已经走过了70个年头,但它仍然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熠熠光辉。它用朴实的语言刻画了一个解放前期的农家女子,中国也许有千千万万个喜儿,但不管是谁,都深深烙印着那个年代的农妇们必有的刚烈与热血。她们的心里都种着一颗光阴的种子,萌发时风雨无阻,生长时遍体鳞伤,枯萎时零落成泥但芳香永存。
我的心中也有一颗光阴的种子吗?我能成为一朵在尘埃里开出的迎风盛开的花吗?我不禁问自己。
白毛女读后感篇2
她的悲惨命运,是旧中国广大农民,特别是妇女的苦难典型,她的顽强反抗精神,凝聚了我国农民在恶势力下不屈不挠的反抗意志和复仇愿望
杨白劳是喜儿的父亲,是与喜儿相对照的形象。他勤劳善良,对生活要求很低,年关躲债七天,但忍耐使他遭受地主更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虽看清地主等的反动本质,却看不到出路,没能反抗,卖女后,痛苦自杀。
他的形象告诉人们:劳动人民不奋起反抗旧制度,非但不能改变苦难的命运,反而会被旧社会所吞吃。
本片故事来源于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传颂,它以主人公的命运概括了旧社会亿万农民倍受压迫的苦难历史,并以此说明封建的剥削制度“使人变成鬼”,劳动人民做主的新社会“使鬼变成人”。影片以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功的塑造了喜儿的形象,她不只是旧社会剥削压迫的承受着,而且还是劳动人民反抗精神的体现者,因而是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典型意义的。
凄美的故事,温馨的结局,这部影片虽然是部老影片,但白毛女的坚强,解放军的英勇,地主的凶残表现的淋漓尽致,这部影片使我陶醉,使我感动,使我反思对过去生活的态度,现在的生活要什么有什么,但以前的站争年代要什么没什么,所以我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学习白毛女的精神,把握现在,成就未来。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飘,年来到……”这一段耳熟能详的歌词,便是著名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经典唱段。
白毛女读后感篇3
我是一个从小生活在蜜罐里的人,家里人自然都把我当宝一样的护着,就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那种。但我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但自从我看了白毛女之后,我才知道我生活在如此幸福的家庭。
故事讲的是在1944年除夕,抗日战争尾声。冀中杨庄的老佃农杨白劳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喜儿与同村青年农民大春相爱。杨白劳因生活所迫向恶霸地主黄世仁借了高利贷,之后外出逃债。在除夕之夜杨白劳偷偷回家。黄世仁闻讯后强迫杨白劳卖女顶债,杨白劳喝做豆腐用的卤水自杀。喜儿被抢进黄家,遭黄世仁奸污,逃入深山,头发全白。两年后,大春随八路军回乡,在山洞里找到喜儿,替她申冤雪恨。结尾处,村民们和喜儿一起开会批斗黄家的罪行,庆贺穷苦人的重见天日。
故事里的喜儿为了逃掉,被迫逃到山里,过着孤苦临丁的日子,现在的我们想象不了喜儿受到的苦难,想象不了那一头的白发背后所遭遇的,在我看来,这是封建社会的压迫造成的,这是旧社会的压迫染成的,这是黑暗的恶势力造成的。
杨白劳最终被逼上了绝路,他那痛苦的悲吟,他那死前的绝望,为什么他会自杀呢因为他是无法改变的。他被人一步步的算计,他自己一步步的走向深渊,然而他却对自己的命运什么也不能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女儿被人抢去。在那个年代命运是掌握在他人手里的。而自从解放后,人们命运的轮盘已经能自我把握了,但仍有少数人被命运玩弄于鼓掌之间,不过仍有大多数人顶着压力而不屈服坚强为自己的生命而活,在我心里最敬佩的就是贝多芬,他从小耳朵就不好,但他并没有放弃对音乐的热爱,依然坚持着学习着,努力着,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最终他成功了,他成为了着名的音乐家。他不怕被践踏,持着执着的人生态度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让自己的生命之花绽放。
看了白毛女的故事我感慨万千。
白毛女读后感篇4
由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文化厅、吉林省演出公司、吉林省东方大剧院联合主办的精品舞台艺术展演芭蕾舞剧《白毛女》近日在长春东方大剧院进行巡回演出。
我有幸一饱眼福,这是中国顶尖的芭蕾舞团,《上海芭蕾舞团》演出的精品芭蕾舞。
当我们刚一走入剧场门前时,就感觉气氛和以往不太一样,许多人手里拿着几张百元钞票不断地向过往的行人询问:“多票吗?”我就遭到了几十次这样的询问,可见,今天的演出非同一般。
果然不出所料,演出开始前,广播里就三令五申,不许使用闪光灯,以免影响演出质量。我观察了,几乎所有的观众都带着“长枪短炮”,做好了拍摄前的.各种准备,这样精彩的演出不拍下来确实有些遗憾。
当舞台上的大幕徐徐拉开时,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非常精彩的一个画面,立刻,就博得了全场观众的一片喝彩声、掌声、呐喊声……
接下来的演出,一场赛过一场,精彩不断、掌声不断、喝彩声不断,演出结束时,我的手已经拍肿了。我很喜欢芭蕾舞剧,当然只限于欣赏,并无爱好。我喜欢她美妙的音乐,喜欢她感人的歌声,喜欢她优美的舞蹈,喜欢她精美的舞台设计,喜欢她布局合理的背景,喜欢她迷人的灯光……
我看过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那还是30多年前,谈恋爱的时候,在艺术剧场看的。至于是哪个团演的我已经记不得了,但我敢肯定,绝不是上海芭蕾舞团演的。
虽然30多年过去了,但是剧里边的每一首歌我还都会唱,而且歌词也记得很清楚,由于完全被剧情所感染、所振奋,所以一直陶醉在痴迷的状态中,乃至于从舞剧开始直至结束,我一直跟着演员在唱,全然不顾及身边同伴的感受。
剧中两个喜儿和大春的扮演者、支书和张妈的扮演者、黄世仁和穆仁智的扮演者表演得相当到位,把整个剧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演出结束时,全体演员亮相,全场观众站起来,经久不息的掌声响彻剧场上空,大家不愿离去,演员们只好一次次谢幕,向大家行礼,观众的掌声更加热烈,祝福的花篮摆满了舞台,一束束鲜花送到了演员们的手里,激动人心的场面持续了好久,观众们才恋恋不舍得离开自己的座位,很不情愿地离开剧场。在回家的路上,我的思绪仿佛还停留在剧场中,停留在舞台上,同伴和我说的什么,我全然不知,嘴里一直哼着“看人间,百万工农齐奋起,烽烟滚滚来。闹革命,武装夺政权,推翻旧世界。多少喜儿翻了身,锦绣河山放光彩……”“可恨地主狗汉奸,土地他霸占,庄家他私产,又逼租子又放高利贷…..多少长工被奴役,多少喜儿受迫害……”
一路哼着歌,伴随着轻轻的晚风,不知不觉的竞走回了家,忘记了打车。真是:又看芭蕾舞剧,难已平复思绪。如此这般痴迷,对此饶有兴趣。
白毛女读后感篇5
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自己已不再为美国动作大片而热血沸腾。一方面觉得这类电影1653的故事情节缺乏深度,只获取了短暂的视觉冲击,却难以得到心灵上的共鸣,另一方面,对于我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里面大量的特技不但不会使我为之振奋,反而被弄得眼花缭乱。取而代之的是,我开始对国产的红色经典老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每一部电影都让我对那个红色年代多了一些了解,同时也让我对那个年代有了无限的向往。在那样一个饥寒交迫的年代,大多数的穷苦老百姓虽然缺衣少食,但是精神世界却非常充实,他们团结向上,他们慷慨激昂!每天都快乐地忙碌着,为了简单的衣食住行而劳作,劳动充实了他们的生活,使他们忙得几乎没有时间去抱怨、去勾心斗角。他们活得简单而快乐,常常为了一顿饱饭欢欣鼓舞。在这些老电影里,你完全看不到现代人的空虚、堕落,即使条件再艰苦,你从主人公身上看到的永远是坚强向上的革命精神!
影片《白毛女》就是这样一部值得深思的电影。在盗版光碟泛滥的年代,《白毛女》是我收集的唯一一张正版电影dvd。因为我觉得它很有收藏价值,它不愧为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其中一个场景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就是杨白劳为了庆祝新年,用忙碌一年仅剩的一点钱给喜儿买了根红头绳,喜儿便高兴得载歌载舞,一家人聚集在一起,每个人只能尝尝有限的几个饺子,却热闹非凡。而我们现在的新年,人人衣着光鲜地围坐在摆满大鱼大肉的餐桌前,脸上却少了喜儿那份真挚的快乐。大家虚伪地互相拜年,到处送礼、塞钱,把过年当成显示自己阔绰或讨好别人的平台,还有的为了奖金在忙着工作,至于家人难得的团聚早已抛在脑后,亲情已不再是一道新年大餐。
?白毛女》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曾影响了一代人。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萧条的经济,战乱后的杯盘狼藉,近百年被列强欺压沦为奴隶的艰苦生涯,难免使很多中国人对新生活丧失信心。《白毛女》就在这时出现了,成为那个物质极度匮乏年代里人们的精神食粮。而且里面的主人公就是当时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缩影,许多中国人在里面看见了曾经的自己。它不但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也鼓舞了一代人,让大家意识到喜儿的精神在新时代同样值得传颂。作为一个吉林人,我尤其喜欢这部电影。因为这部电影见证了长春电影制片厂的辉煌,从这以后,长春电影制片厂又相继拍摄了像《董存瑞》《五朵金花》这样的经典的老电影,之后便销声匿迹。
在这个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年代,各种商业大片充斥着整个电影市场,大部分人们已将《白毛女》遗忘,许多年轻人甚至没听说过这部经典。但我觉得它应该被人们重新审视,它不只是一部土掉渣的老电影,它更是一份对艰苦年代的回忆,提醒我们要珍惜现在的一切。
白毛女读后感篇6
这是一个凄凉而黑暗的故事,书中的女主角喜儿出生在一个贫苦人家,和邻居王大春青梅竹马,但村中的恶霸地主黄世仁垂涎喜儿的美色,以讨债之名,逼死了喜儿的父亲,并把喜儿抢掠回家。王大春阻止无力,最终加入了八路军。在黄家,喜儿遭到了黄世仁的侮辱,又受尽老太太的欺负。后来,黄世仁要续娶新人,便打算将喜儿卖到妓院去,在王二婶的帮助下,喜儿逃到了深山里,一住多年,因缺盐少吃,全身发白。因为到寺庙中偷贡品被人们看见,而被称为“白毛仙姑”。后来王大春回到村里,将她从山洞中解救出来。整篇小说,作者的用词都很平实,却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那一幕幕。
读完书,我不禁为喜儿的经历感到难过,也为她的坚强勇敢而折服。她身处逆境,却绝不轻言放弃,那句“不要死,我要活”震撼了多少人的心灵。她本是一个弱小的女子,却用自己的毅力和勇气在那个黑暗的社会中苦苦坚持,即使受尽屈辱,她也要活着,因为只有活着,才有未来,才有复仇的那一天。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舒适而平静的环境中,却失去了那份斗志,失去了那份坚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多少人只因小小的挫折而轻生,多少人连直面困难的勇气都没有。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我们他们连死亡的勇气都有,却为何没有战胜挫折的勇气。我曾经有过这样一段时期,因为一次考试,我陷入了低谷。从小以来,我都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即使不是最好,也不甘于平庸。那次的考试是我有史以来成绩最差的一次,我甚至想都不敢想那会是我的成绩。我一直是一个乐观的人,但是这一次,我真的乐观不起来,我知道这没什么,却无法抑制心中的悲伤。那个周末,我都处于灰色的阴霾之中。朋友劝说无力,便给了我这本书。为了让自己分心,我开始阅读这本书。这个故事,既不浪漫也不精彩,确真的让我感到心酸。与喜儿相比,我的难过又真的算得上什么呢?
感谢这本书,不仅是因为它让我走出低谷,更因为它让我拥有直面挫折的勇气。也许人生真的不会一帆风顺,但是也不要因为眼前的阴影而绝望,因为阴影的背后是灿烂的阳光。只要我们永不放弃,就一定能看到那片灿烂的朝阳!
白毛女读后感篇7
相信现在的中年人一定对《白毛女》的故事耳熟能详。夜深人静的时候,沉浸在音乐的海洋里,或抒情,或忧伤,或激越,或宁静,那才是最享受的时刻。芭蕾舞剧《白毛女》陪伴了我四十载,多少年来它是我的最爱,百听不厌,百唱不烦。
音乐不分你我,也不需要语言的阐释,只是从中感悟,感悟……
“白毛女”的传说传遍了中国的每个角落,由此还衍生出了影响力很大的芭蕾舞剧《白毛女》。小时候看《白毛女》,觉得好奇,看不懂踮起脚尖、蹦蹦跳跳是在诉说着什么,但是这些优美的舞姿,让我们敬佩,那种敬佩简直到了五体投地的境地。于是自己也曾学着跳,有时走路也不会忘记踮起脚尖。后来老师给我们讲述白毛女的故事,才渐渐知道是对万恶的旧社会的一种控诉:旧社会“由人变成鬼”,新社会“由鬼变成人”的动人故事,喜儿是旧中国千千万万受压迫妇女的一个缩影,而恶霸地主黄世仁则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旧社会的无比愤恨。其中白毛女鲜活的的艺术形象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三年级6.1儿童节那天,学校召开了全校忆苦思甜大会,晚上吃过忆苦思甜饭后,组织在一个大型俱乐部的演出。我有幸登上的舞台,扮演“喜儿”角色……在一片热烈掌声中,我获得从未有过的自豪。演出后还有大人问“这是谁家的孩子”,那个情景历历在目。如今再回望这部经典之作,感觉自己的灵魂在升华。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音乐、曼妙的歌声、紧凑的情节、含蓄的表演,以及艺术本身的张力,更会让人沉浸其中。
永远记得,在不知爱情为何物的童年时代,幼小的心灵被这一支《相认》的歌曲,被这一幅相认的画面深深地打动,从此难以忘怀。这一场相认,不知让多少观众热泪盈眶。大春和乡亲们追击逃跑的黄世仁和狗腿子穆仁智时,在奶奶庙发现了偷取供品的白毛女喜儿,大春追踪喜儿到了山洞,他从白毛女的神情衣着看出这是一个受苦人,遂收起了手枪。
山洞里,喜儿对大春经过一场激烈的误会冲突过去以后,稍稍平静下来的她,蓦地发现眼前的人似曾相识,仿佛遥远的记忆中掠过一个亲切的身影。他们相互打量着对方,回忆着,心里思潮滚滚翻腾着,随着回忆的逐渐清晰,神情也逐渐激动兴奋起来。这时一曲深情动人的女声独唱响起,声声扣击着喜儿的心田,声声扣击着观众的心田:“看眼前,是何人?又面熟来又面生。是谁?是谁?他好象是亲人,他好象是,他,他是大春!”
霎时,音乐响起了激情的最高音,情绪达到了喜悦的最高潮,喜儿和大春相互认了出来。他们悲喜交集地奔向对方,用表示激情的舞蹈造型激动万分地托住了亲人的手臂。他们互相凝视的眼睛闪闪发亮,他们的脸上熠熠发光,他们全身心都在诉说着历尽生离死别的亲人终又相聚的喜悦。这一幅描述悲欢离合的亲人相认画面,那种纯朴而真挚的爱情令每个有情人而动容。这样的相认虽然“凄美”,但它更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剧中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舞姿,每一个造型,都是那么传神的表达了角色的心声。当喜儿沉稳地高举起拳头,眼里喷着复仇的怒火,随着特写镜头拉近、高亢激昂的背景音乐,把剧情气氛推入到一个高潮。这时候我会霎时被感动,眼里噙满泪水,并深深地敬佩舞美、音乐、布景、镜头的精心设计和运用,包含了多少创作者和演绎者的心血啊!
?白毛女》令人久久不能忘怀,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什么是经典,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百看不厌无可挑剔,每次拜访都会有新的感悟、新的感动和新的理解,芭蕾舞剧《白毛女》就是这样一部经典。
白毛女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 麦穗纹读后感7篇
★ 灰尘读后感7篇
★ 读豌豆读后感7篇
★ 灰姑凉读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