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一篇读后感能够加深大家对名著理论的分析,认真写好读后感对于提高我们的思想层次是有极大的帮助的,下面是满分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飞机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飞机读后感篇1
一缕阳光蹑手蹑脚地爬到我的床前,一定也想和我一起看看这本《纸飞机》,《纸飞机》的主人公杨金兰已深深地打动了我。
杨金兰的童年本应该是很美好幸福的,可是那些日本飞机夺走了她的爸爸、妈妈的生命,她的妹妹金鱼儿的眼睛也失去了,但这也让她渐渐学会了坚强与勇敢。在火与雾之间,杨金兰的家一次一次地被摧毁,而她一次一次地站起来,走过最艰难的岁月,而且坚定了愈挫愈强的信念。看完这本书,我真为杨金兰伤心,因为她失去了许多亲人,但也佩服她的坚强与勇敢。
像杨金兰这样的人很多。我在一次课外阅读中认识了一个小女孩邰丽华,在她两岁时因一次高烧意外地失去了听力,没有多久她那甜美的歌喉也悄然关闭了。她陷入了一个无底深渊——-个无声的世界,她却茫然不知,只是在一次游戏中发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她不能听到别人说话的声音,也不能跟别人说话,后来尽管多次治疗,可始终不见好转。7岁时,父母将她送入到市聋哑学校学习,舞蹈使邰丽华品尝到了无穷的乐趣与欢乐。在现代化的今天,她知道知识对于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于是给自己订下了一个目标——上大学!她把练舞的劲头放在学习上,1994年如愿以偿地考取了湖北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她成为了一个大学生。
丽华跟金兰一样在人生中的道路上遇到了不同的拦路虎,但她们没有畏缩不前,而是打败了这只拦路虎,向光明的人生方向前进。正如孟子所说:故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6岁时,父母把我送入寄宿学校,我要独自一人坐校车上学、回家。更要命的是,沉甸甸的行李箱和书包压在我的肩上、手上,就像两座大山压着瘦小的我,使得我喘不过气来。望着同学们一个个都有父母的陪送和帮助,鼻头忍不住一陈发酸,眼里蓄满了泪水,心里的委屈久久不能平复下来。
我独自朝宿舍走去,望着拥挤的楼道,心里的委屈开始像面团一样发酵,慢慢地占据了整个心灵,多么想找个地缝躲起来哭。可是我心里明白不能停步不前,最终还得靠自己,抺干泪水继续朝宿舍走去!两年的磨练,使我学会了坚强!如今,我已经能够自主自立自理,离开父母的羽翼呵护,快快乐乐地学习生活了!
生活的明天还要继续,那就努力让明天更美好,让未来更光明……
飞机读后感篇2
我是个热爱读书的孩子。今年暑假,我读了许多书,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左眩写的《纸飞机》。这本书描写战争史上惨烈的四大轰炸之一——重庆大轰炸,以主人公金兰的视角从不同的层次地表现中国人民在战争阴霾下的生活与抗争。
主人公金兰和她的家人住在重庆城,起初他们的日子很安详、快乐、无忧无虑。可是,自从1938年10月4日,日军首次轰炸重庆城附近,使安详的重庆城陷入一片危机。而后,日军接连几次轰炸重庆城,人们都跑进了防空洞躲避,可仍然有人被炸死。最严重的一次:“六五”大隧道惨案,死亡人数达12000人以上,金兰的爸爸就是死在这里。后来,重庆城的人们抱定“愈炸愈强”的信念。因为日军轰炸次数多,人们跑警报变得熟练,被炸死的人越来越少。
每过一次轰炸或发生了高兴的事,金兰便会折一架纸飞机,自日军最后一次轰炸时,金兰便不再折了。终于,在1943年8月23日,日军最后一次轰炸重庆城近邻,一切都结束了。一架架纸飞机,承载着金兰成长中的欢喜与悲伤,信念与勇气。她把对亲人的思念,对胜利的期盼与对和平的向往都折进了纸飞机,放飞在她童年的风中。她相信,总有一天,她和所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孩子,都会重新拥有一片宁静美丽的天空。、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战争是无情的,金兰的亲人都一个个离她而去,永不会回来;战争是痛苦的,它使金兰不仅充当起一个母亲的角色,而且还要时刻警醒着跑警报,时刻提防着日军的轰炸;战争也是一种磨练,它让金兰变得勇敢,坚强。我们要学习祖辈们不屈服,不放弃、不投降的精神。让我知道祖辈们靠着不屈服、不投降、不放弃的信念,才换来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不到12岁年龄的金兰做饭、洗衣、照顾失明的妹妹,只要有那么一丁点的时间,还用筷子沾着水,在桌子上练字。对照她的遭遇再想想同龄的自己,生在一个和平年代的我,没有战争,过着无忧无虑、幸福的生活。学习条件这样好,学习用品应有尽有,但是比起金兰的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是天壤之别啊!而我在生活中遇到一点小困难就承受不住,比起金兰,这又算什么,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罢了。
读完这本书,我还懂得了一个国家有了知识才能有科技进步,才能壮大我们的军事力量,我们才有了不被侵犯的实力。作为一个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日军对我中华民族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永远不能忘记这笔家仇国恨。一个新时代的少年更应该用行动来证明,坚强勇敢奋发上进,好好学习,做一个有梦想、有作为的人。
飞机读后感篇3
泪,顺着脸颊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伴着一声声真切的纯真的撕心裂肺的叫喊声:“妈妈,我把纸飞机飞进去了,你看到了吗?”一向很少哭的我竟被电影《纸飞机》感动得哭了。 《纸飞机》讲述的是发生在一个名叫亮亮的单亲孩子身上的故事。亮亮酷爱飞机,梦想着成为一名飞行员,他把吃午饭用的钱攒下来想买一架新的模型飞机。可亮亮的妈妈是个瘾君子,不但因吸毒丢掉了工作,租不起房子,而且把亮亮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用去换毒品,还错怪了亮亮。但纯真的的亮亮并未嫌弃妈妈,而是帮助妈妈戒毒,给予妈妈信心。最后,妈妈在亮亮的帮助下不仅戒了毒,开了间洗车店,还协助警察们抓住了十恶不赫的毒贩子。影片也圆满地结束了。
影片虽然结束,但回味无穷。这部影片给我的震撼非同小可。我总是在想着同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亮亮义无反顾地选择吸毒又贫穷的妈妈呢?他完全可以选择能给予他很好物质生活的爸爸在一起啊!想着,想着,思绪被牵到了亮亮在戒毒所高墙外所说的那句话:“妈妈需要孩子,孩子离不开妈妈。”亮亮与妈妈隔着一扇玻璃说话的一幕,看到亮亮大大的眼睛,噙着泪水,仿佛在诉说着、表达着、感概着一种什么东西。当电影中亮亮流泪的特写镜头在脑海中回放的时候,我的心突然间抽动了一下,一种叫亲情的东西莫名其妙地蹦了出来。对,就是它,亲情!
多么伟大的亲情啊!我由衷地赞叹。亲情是一种隐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挚而深厚的情感,是一种沾了点汗湿了点泪带了点痛的,是一种平凡而伟大的美丽。它不需要像爱情一样轰轰烈烈,它不需要像友情一样要时常保鲜,它没有任何隐私,没有任何顾虑,没有任何猜疑。它是坚定的信念,亮亮的大眼睛表现了这一切;它同时又是脆弱的源泉,亮亮妈妈无助的神情表现出了这一切。它是一种执着的本能,可以不通过深思熟虑做出决定,就像亮亮选择跟妈妈生活那样毫不犹豫;它可以通过一点一滴表现出来,就像妈妈到学校给亮亮送苹果时眼里流露出来的爱。噢,我懂了,是亲情苦苦支撑着亮亮一家,是亲情让亮亮义无反顾地跟着妈妈,是亲情,伟大的亲情!使亮亮这个家最终得到幸福!
写到这里,思绪又牵到了自己身上,我想到了爸爸、妈妈,温暖顿时洋溢心头。是的,没想到爸爸在学习上对我的鼓励,妈妈在生活中对我的唠叨,竟然也都是亲情的表现。作为父母,他们悉心细心耐心地教育我、关怀我,而我却常常不懂事地任性,不听劝告。跟亮亮比起来,我真是无地自容啊!想着,竟有点恨,恨自己的种种不懂事,恨自己生在福中不知福。其实在我身边,就有诠释亲情的最好的例子啊!
我又一次地哭了,是为着父母的伟大。
从此,我懂得了亲情的真谛。站在亲情前,每个人每颗心都是赤裸的,上帝也一样。它可以冲破时间空间的阻碍,让两颗心紧紧地相拥。它能瓦解罪犯那僵硬的心;它能溶化浪子叛逆的心;它能征服兄弟间背叛的心。它不生存在金币挥霍的房屋底下,即使身无分文,亲情依然存在。在亲情之下,其它东西都软弱得像只羔羊。我闭上眼睛,回味着珍惜着亲情的幸福的美丽和伟大。
飞机读后感篇4
“走,我们去放纸飞机去……”合上书,这一句话还是一直在我脑子里回响着……
寒假里,为了丰富自身的文学常识,我和爸爸来到家附近的新华书店购选书籍,一进书店,我就被《纸飞机》这三个大字深深地吸引了,一回到家,就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书中的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兰兰是一名重庆小学生,由于那时正处于抗日最关键的时候,日军开始频繁地轰炸重庆,完全搅乱了她的生活,她只好四处躲藏,途中丧失了自己的父母、哥哥,妹妹也失明了,但她没有放弃,跟着自己的养母继续坚强地活下去。
读完后,我的内心自然是五味杂陈:既有对兰兰的同情,也有对日本入侵者的痛恨。为什么兰兰就不能像我们现在一样,好好读书,并且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呢?原因很简单——战争。如果没有战争,这个世界将会是多么的美好啊!
但是,文中的兰兰就算面对战争,她也丝毫没打算放弃,继续坚强地活着,甚至在自己住的房子上刻下了“愈炸愈强”这四个大字,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我的身上,我可能早就坚持不下去,放弃了。
我不禁想起了三年级时发生的一件事情,那时正逢六一儿童节 ,班上举行庆祝会,我负责演唱歌曲,排练时,我一直心不在焉,认为这根本没有什么必要,结果等到正式演出那一天,我几乎忘了一半的歌词,要不是有陪唱在我身边帮忙,演出早就以失败告终了。现在想想,跟文中的兰兰比起来,我真是小巫见大巫啊!
外国作家奥维德曾说过:忍耐和坚持虽然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做该做的事一直坚持到底吧!
飞机读后感篇5
以前,我对妈妈又恨又怕,妈妈让我做什么我都不理不睬的。可是,当我看完一本书《纸飞机》后,我觉得自己还不如一个10岁的小男孩。他没有我这样的幸福家庭,而我有比他幸福的家庭。比起他来,我,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他叫亮亮,非常喜欢飞机,长大了,他想当飞行员。他的妈妈和爸爸离了婚,因为亮亮的妈妈吸毒,把家里的钱去买了。最后,亮亮的妈妈被迫送进了戒毒所戒毒,亮亮被送到他爸爸那儿去。亮亮的爸爸又有一个家庭了,还有一个小女儿。当亮亮去爸爸家时,那个小女孩不给亮亮吃饭,说亮亮跟她妈妈一样,身上有毒!亮亮伤心极了,跑回学校去了。可学校里的同学都能不跟亮亮玩,说他是毒人,他们认为“上梁不正下梁歪”。亮亮气不过,受到了这样的屈辱,他只好生气而又难过的回家了。亮亮后来去看了妈妈。他把一个一个的纸飞机投进戒毒所,亮亮的妈妈看见了,感动的哭了,我也哭了。
这是《纸飞机》里的一个小片段,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从小父母打我,我恨他们,觉得他们狠心。现在,我知道了,他们每打我一次,他们的心就疼一次,手在自己的骨肉上,比打自己还疼啊!
啊!我会永远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我现在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长大了,一定会报答你们的。
飞机读后感篇6
读了《纸飞机》这本书,我体会到主人公杨金兰的悲伤。在抗日战争中,她的家人一个个被炸死了,剩下为数不多的亲属也只能挤在几度坍塌的房子里,过着毫无希望的生活。
原来,他们一家过着幸福的生活,当日军飞机来轰炸重庆时,美好的生活毁于一旦。在双炸中,金兰失去了妈妈、外婆、外公、爷爷等亲人,但她并没有向灾难屈服,虽然很绝望,但她最终还是凭着坚强与勇敢的品质与幸存的亲人们躲避轰炸、重建房屋,直至最终轰炸结束,家园恢复和平。因此,我觉得书中的杨金兰非常坚强。
相对于书中的这一家人,我们现实世界的人们则显得太过脆弱了吧。很多成年人在工作中遇到一点烦心事,就以为整个工作都没法做下去了;我们小学生在学习上碰到一点过不去的小障碍,即使是部分优秀生在尝试几次后最终也会放弃;甚至有些学生,因为学业差和老师家长的批评,竟然去跳楼!虽然,这种情况的确不好受,但怎能拿生命来开玩笑呢?况且,这比书中人们“跑警报”好多了。上面的例子,或许他们再坚强一点,就可能会成功,但如果不坚强,是一定不会成功的。
所以,当正在做一件事时,必须先要有坚强的品质,有了坚强的品质才能克服困难,克服了困难才最终能成功。
飞机读后感篇7
我读过许多关于抗日战争的书,读完之后我总是感到不安。在繁荣时期,我们的眼中和记忆中很少有战争。然而,抗日战争的过去、鲜血、眼泪和屈辱,铭刻在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上。经过几十年的风雨,他们仍然伤痕累累。痕迹依然荒凉,诉说着,记录着——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落后总是被打败的。
左敏的《纸飞机》杨童年的平静被频繁的日本轰炸所粉碎。他的母亲、父亲、祖父、祖母和其他亲属在战争中丧生。杨的纸飞机带着对家人的思念、对胜利的希望和对和平的希望在飞翔。她在恐惧和痛苦中变得越来越强大,她的家一次又一次地在废墟中重建。
重庆只是整个国家的一小部分。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的研究和考证,发现在抗日战争中,有3500多万人被中国军民打死打伤,中国损失了10多亿美元的财产和战争费用。仅南京大屠杀就造成30万人死亡。
从1931年到1945年,每一天都是惊心动魄的,每一天都充满了危机,日军狂轰滥炸,许多繁华的地方变成了废墟,许多英雄为国捐躯,许多无辜的平民失去了生命,许多杨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到处都是。日本侵略者用他们所有的力量践踏他们,而我们的英雄们用血肉筑成了一座新的长城来扭转局势。张自忠将军说:“如果我死了,我的国家就能生存。”戴安澜将军在给妻子和孩子的遗书中说:“为国家的成长而牺牲一切,为国家而死,这是一种极大的荣誉!杨靖宇、童、赵一曼、琅琊山五壮士。每个名字都刻在历史的纪念碑上。虽然离我生活的时代太远了,但枪声仍在我耳边回响。当国家处于危险之中,山川被破坏时,将军和士兵并肩而立。从将军到普通百姓,士兵和普通百姓与敌人作战。他们代表国家和民族。这个国家落入敌人手中。除了自救,别无退路。
前线在打仗,后方的杨、等家族也在自救。小家庭在废墟中重建,并继续支持前线,直到抗日战争胜利。我最佩服杨的勇敢。妈妈被杀了,她没有哭。父亲,祖父,祖母。一个个亲人失去了,她没有哭,也许她的眼泪留在心底!生活教会我们要坚强。她足够坚强去面对生活的磨难,克服她的恐惧,并一次又一次勇敢地面对它们。我知道有时候流泪对生活毫无帮助,与其崩溃,不如擦干眼泪勇敢地面对。只要你不放弃,生活总会有希望。我相信“雨后总是阳光”,雨后彩虹是最美的风景。
千千一千万中国人在黑暗中摸索,坚持不懈,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建立了新中国。回顾前进的道路,我们的前辈用鲜血和抵抗赶走了耻辱,也明白了一个真理:只有加强我们自己,我们才能骄傲地昂首挺胸。作为新中国的建设者,我的负担仍然很重。
飞机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 读豌豆读后感7篇
★ 灰姑凉读后感7篇
★ 草婆婆读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