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作文,结尾要能点题,首尾呼应的,掌握写作文的基本法规和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满分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延安作文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延安作文篇1
中考作文在全卷中占据半壁江山,作文成绩的高低决定着语文成绩的优劣。
决定中考作文成绩的因素尽管很多,但从评卷实践来看,影响作文成绩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语言表达。因为,参加中考的同学毕竟具有一定写作能力,只要考生认真审清题意,在中心与材料、思路与结构这两方面,一般是不会出现大问题的,语言表达是打动评卷老师的最主要因素。因此,科学备战中考作文,就要强化文采训练。那么,在短时间内,怎样进行文采训练最有效呢?不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善用修辞,形象描绘
把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画面和形象加以表达,使语言具有画面感、立体感,从而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
我们先来比较下面一组句子:
1、春天快要来了。
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春》)
第1句,直接陈述一种现象,让读者知道一个信息。那就是,春天这个季节很快就要到来了。然而,直陈的效果不能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审美的效果比较差。
第2句,盼望着两个词语叠用,强化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春天的脚步近了,更是把春天拟人化,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这就也让读者似乎看到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
我们再来看下面一段对春花的描写: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春花争荣图。文章是怎样用语言构成这样生动形象画面的呢?分析后,不难发现:先创设一个具体的场面,然后分别描写这一场景中具体的个体形象,再进行绘声绘色绘态地描写。绘声,就是使用富有表现力的拟声词。上面文段中,蜜蜂嗡嗡的声音。绘色,就是遣色彩于笔端。在作者笔下,桃花像火、杏花像霞、梨花像雪,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面,绘出了生机勃勃的春景。绘态,就是抓住景物或人物具有特征的动作神态。成千成百的蜜蜂闹着、大小的蝴蝶翩翩起舞、花丛里的花儿在眨眼。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描绘出了不同的物象,使其姿态万千,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可见,加强绘声绘色绘态的写作训练,可使语言具有画面感、立体感,从而增强文章的语言表现力。
善引佳句增强意蕴
根据作文主旨,按照一定的线索或顺序,考生在作文中,应该学会调动平时积累的佳句,展示自己丰厚的文化积淀,增强语言表达的意蕴,让这些佳句在作文中大放异彩。
先来看下面的文段:春天是什么?是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红花蓝波;是志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和风细雨;是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柔情朦胧;是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莺啭花香。
这段文字紧紧围绕赞美春天这一中心,灵活运用了诗词中的佳句来描述春天的美景,使读者倍感亲切,如沐春风。
可以像上面文段直接引用诗词中的佳句,也可以间接引用,将自己的创造与佳句结合起来,为表达所用。如: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这里作者分别化用了诗词中的佳句,恰到好处,增强了语句的意蕴。
中考作文中引用佳句,一定要根据具体的需要,觉得佳句比自己的表达更恰当精彩,方才引用。只有引用恰到好处,才能和自己的作文融为一体,且凸显其文化涵蕴。如果为了得高分,去生拉硬拽诗词中的佳句来为自己的作文增色,就显得不伦不类,甚至适得其反。
巧用铺垫逐句深入
作文中,如果把要表达的意思直接道出来,文句总是显得单调而乏味。文似看山喜不平,如果采用铺垫的手法,先确定好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接着由此展开联想,从不同角度进行铺垫,然后推出自己要表达的中心句,这样就更有韵味和文采了。如:幼年把好奇的大门推开,童年把追问的大门推开,少年把求知的大门推开,青年把理想的大门推开,中考把高中的大门推开。
作者的本意是要突出中考的重要意义,但没有直接道出,而是先从人的年龄段着手,用形象生动的句子从四个方面铺垫,在此基础上重点推出中心句。这种写法,避免了一览无余式的惯常写法。给读者眼前一亮的感觉,又是水到渠成,拓展了语句的想象空间,文意丰满,留有审美余味。
训练时,应先确定一个中心句,以此为中心从其他角度给出几个导引句,最后亮出你要表达的中心句。也可以进行排比句的训练,使句意逐句深入。就是要句句蓄势,步步逼近你要表达的中心意思,造成语意上的不断变化,使之层次分明,气势大,力度强。如:和谐的家庭一定是幸福美满的,和谐的民族一定是强盛不衰的,和谐的国家一定是繁荣富强的,和谐的世界一定是和平美丽的。
通过层层递进,语意在变化,力度在加强,从而更强烈、鲜明地表达出思想感情。
在迎考复习中,同学们通过强化文采训练,既能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大放异彩,又能展示自己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丰厚的文化积淀。这不仅是提高中考作文成绩的要求,也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
延安作文篇2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一说起延安,人们都会感到分外亲切,油然而生敬意。这不仅是因为延安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我们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这里运筹帷幄,做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还因为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说起延安精神,我马上想到汶川地震和舟曲泥石流,它让多少老百姓无家可归,让多少人因失去家人而悲痛欲绝,让多少中外人士啧啧哀叹。可是,中国人愈是遇到困难,愈是团结一心,众志诚城。我们没有被灾难吓倒,没有向困难低头,对同胞更没有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地震的当天、泥石流的第二天,武警战士就徒步进入灾区,解救那些处在困境中的人们。他们置自己的生命安危于度外,心里想的是灾区人民,做的是为了灾区人民,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他们宁愿少休息一分钟,也想多救一个人。党中央和全国人民也始终关注灾区人民的安危和健康,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点,多救一个人、多发一份粮食……这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
联想到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呢?在学习中,也有延安精神。例如,做题要专心致志,独立完成,精益求精,这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面对难题时,我们要结合所学知识,迎难而上,反复思考,争取一题多解,这正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延安精神;同学间无论谁有了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大家都伸出援手,这同样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在我们心中;延安精神,在我们身边;延安精神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如果没有延安精神,我们可能还是那个人心散乱的“东亚病夫”,哪里是现在的东方巨龙。
延安精神,一个令人奋勇向前的令牌,一种令人奋发图强的力量。
延安作文篇3
从未去过延安,却对她神往已久。恰值建党__周年,西能公司党支部组织党员和先进个人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红色之旅,接受传统革命教育。
从未去过延安,却对她神往已久。恰值建党__周年,西能公司党支部组织党员和先进个人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红色之旅,接受传统革命教育。
一路上虽然风光并不算秀丽,但已不是想象的黄土高坡了,尽收眼底的是青山绿水。据导游介绍,自从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后,绿化面积逐年增加,过去的荒山现已披满了绿装;多亏了党的政策好,当地老百姓才告别了黄沙满天飞的苦日子,大家才能看到现在的好光景。
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从小学课本中我第一次知道了延安,那时的延安在我的记忆中代表了一段历史、一个时代。1935年到1948年,这里曾经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战斗、生活、工作了13个春秋,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做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延安这个名字不但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人淡忘,反而更加鲜亮,她如一座丰碑久久伫立于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如今的延安已经成为旅游圣地,成千上万的人们来到这里,追随伟人的足迹,重温那段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接受延安精神的熏陶与洗礼。
初到延安,连绵起伏的山,随处可见的丘陵沟壑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以想象,过去这片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荒凉土地是用怎样的力量与艰辛哺育了中国革命的。请著名来自:( 言小.工作总结范文.网)
杨家岭是我们红色之旅参观的第一个地方,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曾在这里居住。在杨家岭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
在杨家岭毛主席旧居前,我久久肃立,心情无法平静。窑洞里光线昏暗,简陋的木桌陈列在窗前。而正是在那张木桌上,毛主席撰写出了《论持久战》等大量远见卓识的政论著作,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道路,让中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如今,见证了中国革命艰苦历程的排排窑洞已经成为珍贵的历史遗迹,让人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它所流经的是怎样一段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给后来人以警醒与力量。
革命选择了延安,延安孕育了革命,哺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今天,延安时期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延安精神却融入时代精神之中,成为不朽的精神。
当今的时代与革命战争年代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在当代仍然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没有过时,胡锦涛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经过6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没有不继续艰苦奋斗的理由,即使以后发展了、富强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依然不能丢。
通过这次活动,也给合并后的公司员工一次增进了解的机会,大家都希望今后能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更多的活动,这样不仅增强了公司凝聚力,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公司创造更多的财富。
此次的延安之行虽然时间很短,但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是难以估量的,在这里,大家无时无刻不接受着心灵的洗礼,感受着延安精神的力量。
延安作文篇4
延安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它属于过去、现在和未来。它像一颗耀眼的星星照亮着中国大地,使这种精神世代相传。
记得解放后那枣园的灯光、南泥湾的大生产,曾激荡过无数的知识分子、有识青年的心。他们奔赴延安,向着心中的圣地,他们捧起延安的泥土、延河的水,心中一片深情、一片圣洁。“祖国啊!就剩下这一片干净土地了。”那时一个怎样的年代?一个革命理想高扬、革命激情燃烧的年代。尽管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物资条件是那样的艰苦和困乏,但到处能听到革命战士嘹亮的歌声,到处都看到他们欢快的笑脸。在这块土地上,人们的理想和信念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在学习延安精神时,有这样一段话,我深有感触,表现了延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这段话是这样写的:中央领导带头艰苦奋斗,参加劳动,种菜、纺线,节衣缩食。英国记者斯特朗在延安访问了毛主席、朱德等领导人后深有感触地说:“党的`负责干部,住着寒冷的窑洞,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的工作,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享受,但是有着头脑敏锐、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为了节约灯油,每考虑问题时,就把灯头拧小,挥笔写作时,再拧大一点。就是在这小油灯下,毛主席写出了卷卷雄文,指引着中国革命的航程。这种精神,美国记者斯诺说它是“人类历史本身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这段话,象一幕幕真实的画面浮现在眼前,有许多活生生的面孔,呼之欲出。他们平易近人,艰苦朴素。在战士中,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形成一股良好的风气。在中国共产党最困难的时期,得到了民心,壮大了人民军队,为最终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我国虽然在重工业、轻工业、农业、国防业等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我国人口多、经济基础差,我国现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八十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使一部分人进入了小康生活,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仍在贫困线上挣扎----贫困母亲、贫困学子到处都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学习延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更应该发扬光大。要使所有的老百姓都脱贫致富,保证我国的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尽快由发展中国家变为发达国家。我国的西部开发,就是要改变西部长期封闭落后的贫困面貌,使西部尽快发展起来,不拖全国的后腿,只有这样,我国的经济才会驶上一个平衡、发展的稳定轨道。
要使所有的老百姓都脱贫致富。怎样脱贫呢?党的富民政策有、科技下乡有。最关键的是要有延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精神。首先干部要带头,当好火车头;全国的老百姓要自觉,齐心合力。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掀起新的南泥湾大生产的热潮,把现有的科技变为强有力的生产力。只要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国家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上不去的高坡。
如果说,我们的干部没有带好头,没有当好火车头,全国的老百姓一盘散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就是一句空话。等,是没有好的物质生活从天上掉下来的;靠,没有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光靠我国的专家、学者是带动不了全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的。所以,只有全国人民齐心合力,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精神,我们贫困的母亲才有希望,失学的学子才有书读,我们的国家才会富强。
枣园的灯光啊!愿你永远亮在全国人民心中,成为指引中国走向富强的航标灯。
延安作文篇5
“五一”长假,我踏上了红色之旅,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去了吴起镇、瓦窑堡、洛川、凤凰山,看了杨家岭、王家坪、枣园、南泥湾,红色旅程每一个景点都让我流连忘返。
感受了枣园的灯光,聆听了南泥湾好地方的动人故事,领略了革命领袖的光辉身影,我肃然起敬,由衷敬仰。 在枣园,注视一代伟人居住的窑洞,我的心头沉甸甸的,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静,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党的领导者们在煤油灯下辛勤工作等一幅幅画面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似乎看到一盏一盏闪亮的灯光,照亮着布满黑暗的旧中国,照亮了中国人民的心,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他们思考着、商讨着、决策着、指挥着伟大的抗日战争,引导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在南泥湾,一片美丽的田园风光映上眼帘,“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这首传唱至今的优美歌声仿佛在耳边回响,这是延安开展大生产运动的真实写照, 1941年至1942年,陕甘宁边区在经济上遇到了最严重的困难,面对这样危机,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了响亮的口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号召边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于是,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就开展起来了。 ……
延安,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党中央、毛主席曾在这里度过了13个春秋,这13年,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13年,是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创业的13年,是中华大地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13年;这13年,也形成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精神-----延安精神。 巍巍宝塔山,滔滔延河水。如今一说起延安,人们都会感到分外亲切,油然而生敬意之情。这不仅是因为延安是革命的圣地;而且这片神奇的土地,还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延安作文篇6
大千世界,人们的理想多得像天上的繁星。有的是考上一所好大学;有的是当上售货员;有的是坐上飞船,遨游太空;有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摧残、生活的折磨,那些理想已经模模糊糊了。有的人已经忘了、甚至有的人早已改变了初衷。惟有我这个当老师的理想仍没放弃,至今记得清清楚楚。
那是一个炙热的夏季,我九岁了。在那个宁静的夜晚,柔和的月光抚摸着大地,清凉的夏风把我带入了梦乡。
一所偏僻的山村小学,在一间简陋的教室里,坐着几十个衣着朴素的孩子,几十双明亮的双眼一齐注视着门口。我拿着课本高兴地推开门,向讲台走去。“哗”的一声,孩子们不约而同地站起来大声叫道:“老师好!”。我看到讲台下几十双睁得大大的眼睛,几十颗纯洁的心。孩子们渴望得到知识的心情是多么迫切啊!我又激动、又兴奋,心里暖烘烘的,我站在讲台上亲切的说:“同学们,我们都是为学习知识而来的,一个班是一个集体,这个集体应当团结,我们团结在一起学习文化知识好吗?”我的话刚说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好!”一股热流涌上了我的心头,山村的孩子们多么天真可爱呀!我笑了,笑得那么甜。
接着我教孩子们学习,“我爱天安门,我爱伟大的祖国。”我读一遍,孩子们也跟着响亮地读一遍,孩子们读得那么认真,那么富有感情,每一个字、每一个音,都发自真挚的内心,孩子们如雨后的春笋贪婪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露。
下课了,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做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我这个“母鸡”,叉开两手保护着小鸡们,多快活呀!
我似乎还看到升学考试后,同学们个个高高兴兴的拿着录取通知书来向我报喜:“老师开门呀!”“老师快开门呀!”
这声音多么熟悉、多么兴奋,我猛地睁开双眼。哦——多棒的梦啊。但愿我的美梦能变成现实。理想已经植根,实现需要努力,要想当老师,就得努力奋斗、奋发向上、认真学习。拥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才能当老师,把知识传递给他人。
起床后,我兴奋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决定帮我:她规定我每星期给她讲一回学过的课文,日久天长,培育我教师风范;而爸爸和哥哥则是一个给我买些课外习题,一个辅导我作业。
我一定不会忘了我的理想,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当然,我也会坚持不懈地为这个理想而努力,奋斗下去!加油!
延安作文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