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一种对作品的感性认知,它可以带给我们愉悦、震撼、感动等情感,写读后感是一种反思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满分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父母经的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父母经的读后感篇1
最近,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叫《感恩父母》。每当我读起这本书时,那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总是让我不禁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故事就是“血色母爱”。
故事是这样的:女儿罗莎琳和母亲索菲娅去滑雪。不料,她们遇到了雪崩,母女俩濒临死亡。伟大的母亲索菲娅决定用岩石片割断动脉,让血染红雪,使人们发现她们。后来,醒来的罗莎琳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医生沉痛地告诉罗莎琳,她的母亲已经死了。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母亲索菲娅为了救女儿罗莎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有人说,有一种爱,在下雨时,它是一把隐形的伞,为你打开;在你饥饿时,它是一顿可口的饭菜,给你充饥;在你劳累时,它是一张舒服的沙发,给你坐下;在你寒冷时,它是一件厚厚的大衣,为你保暖……这种爱是什么爱?我会说,是“父母之爱”。
从婴儿出生到长大成人,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伟大最无私的,父母的爱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父母为我们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才使我们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快乐地成长着、生活着。对这种比天高,比地厚的恩情,我们又能体会到多少呢?我们又报答了多少呢?
是啊,天下父母都是这样爱自己的儿女,我们也要这样爱自己的父母,爸爸妈妈,我爱您!
扩展阅读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在看完作品之后感到受益匪浅,忽然懂得了更多道理,我们在写读后感时,一定不要在意别人的想法,写自己想说的就好了。对于作品的读后感,要从哪些方面来写?工作总结之家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母鸡》读后感,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父母经的读后感篇2
有幸拜读了“知心姐姐”卢勤的《好父母好孩子》,这本书我已拿了很长时间,但一直没怎么看,利用假期细细读来,真所谓百看不厌。
这本书实际上是根据“知心姐姐”卢勤数十年来面向家长和孩子的报告、谈话、咨询的内容集中整理而成的。这些活生生的人物和案例,有的向我们做父母的敲响了警钟、有的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应该怎样爱孩子、有的又是我们教子育女的珍贵的启迪。使人看了激动不已,思绪万千。
卢老师谈到家庭和谐呼唤什么——善待。要做到善待,请你常常使用这三个字——太好了。家,是任何一个为事业奔波、辛劳的人最好的归宿。为了全家的幸福和安宁,当你迈进家门的时候,建议你把烦恼关在门外,一脸轻松地走进去,带给亲人一份恬静,一份欢愉。别忘了微笑着说一声:“太好了!我回来了!”
善待自己。人生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不是靠别人给予的,而是靠自己去发现去创造。如果想让你的孩子拥有快乐的人生,是自己首先要拥有快乐的人生。用乐观代替悲观,善待从自己开始。让孩子从你的感受中看到:人活在世界上多么美好。
善待孩子,成为好朋友。善待孩子,就是要体谅孩子,给予孩子自信,帮助孩子找回失去的尊严:善待孩子,就是要尊重孩子,在尊重中长大的孩子才能懂得尊重别人:善待孩子,就是要锻炼孩子,教会孩子给自己打气,把孩子培养成敢于迎接困难和挫折的挑战者。
善待家人,扮演好角色。世界那么大,国家那么多,对于你来说家庭只有一个。世界上的孩子千千万,对于你来说,亲生骨肉只有一个(也许是两个);世界上男女千千万,对于你来说丈夫(妻子)只有一个。你成为你父母的儿女,是缘分;你跟你爱人结婚,是缘分;你成为自己孩子的父母更是缘分。假如你不会善待家人,你就不配成家;假如你不会善待孩子,你就不配做父母;假如你不会善待老人,你就不配做儿女。人不管有多大本事,也不能没有家。
书中有一章谈到作为父母应该常对孩子说“你能行”,但我想,作为教师也应该常对学生说“你能行”三个字。长久以往,如果学生形成了“我能行”的思想,学生就从小充满自信。但在现在的教育工作中时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太差了”、“太不争气了”、“这些也不会”。整天在负信息的暗示下长大的孩子,他们的才能被忽视,他们无形中给自己下了定义“我不行”。于是他们真的不行了。
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打开学生“我能行”的大门呢?印度作家泰戈尔有句名言:“用铁锤无法开启锁,惟有吻合那把锁的钥匙才能开启”。在平时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四种力量:赏识的力量,信任的力量,发现的力量,评价的力量。
1、赏识的力量——相信你能行
孩子行与不行,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小时候父母和老师如何看待他们——是为他们鼓气?还是给他们泄气?每个孩子都有很多潜能,潜能的发挥与成人对他们的赏识分不开,投以欣赏的眼光,兴趣才能转化为特长,孩子就会创造出奇迹。作为老师不应是挑剔者,而应该是会喝彩的观众。多对学生说“你能行,你真棒”。你会得到很多意外的喜悦,你会觉得原来我的学生是那么的棒。
2、信任的力量——你很重要
信任,能使人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充分挖掘潜力,释放能量。当受到信任是,他会觉得他的身后有许多人支撑着,他有不负众望之心,就不会被任何重任压倒。
3、发现的力量——你是奇迹
能发现千里马的人是伯乐,能发现学生长处的老师是称职的老师。“人人都是天才”。没有笨学生,只有潜能尚未发挥出来的学生。作为老师,就要帮助学生去发现“我能行”,“我哪点最行”。首先,发现不同点,就像天下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一样,世界也没有一模一样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不同点,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其次,发现闪光点,老师要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去发现他,特别是要善于发现后进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
4、评价的力量——你真棒
每一位老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就会发现学生不一般的优点,用赞美的口吻评价学生,就会在学生的心中荡起一股股激流。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行为做出适时的赞美与欣赏,引导他们从自己的行为的表现中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读了这本书后,感觉自己需要努力的方面好多。我想:我会继续细细品味此书的真谛。假如作为母亲、教师的我们和我们的孩子都照此努力去做,那么,我相信,我们都会成为一位“好父母”;我们的孩子都会是“好孩子”!
父母经的读后感篇3
孩子是家里的宝贝、父母的希望、社会的接班人。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对每个家长来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面对如今的孩子,他们要求多、想法多、行动多、天马行空的问题多,令我不胜其烦,常常会使出中国式家长的专制,直接命令他做我认为对的事,不准他做这些那些事,全然不顾孩子的感受,不从他的角度看问题。孩子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只能委曲求全的照做,经常免不了“反抗”,使很多事情适得其反。
通过阅读老师推荐的《父母课堂》,我明白很多了,其中2012年11月这期“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家庭教育”一文,我感触颇深。让我懂得了“宽严有度是真爱;权威、民主的教育是科学的教育方式;教育要符合孩子的个性特征。”
我静下心来反思自我,对自己的.部分错误教育方式感到震惊,决定修正自己的教育方式。从现在起,在做事前多和孩子沟通,了解他的想法,在一定的原则下让孩子自己做选择,不做“包办父母”。对孩子有兴趣的事和物,自己先了解、学习,不武断的否定,理解和尊重他的爱好。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威信。端正自己的心态,不功利化教育。总之,像文中所说的“严而有格,松而有度”。
老一套的教育方式真的有些行不通了,我会以《父母课堂》为老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做个与时俱进的家长。
父母经的读后感篇4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书店见到一本《感恩父母》的书,我购买后,如饥似渴的读起来,读后我才真正读懂了父母,理解了父母。因为父母给予的爱,所以我变得更坚强;因为父母给予的爱,所以我变得更成熟。我要感谢你们,你们的爱是我成长路上的航标,因为有你们的爱,我才不会迷失方向。因为有你们的爱,我才会一路走好。
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父母爱的伟大。一位普通的母亲为了救离她几米之外的火车轮下的儿子,从反应、起跑、抱起到脱险,这整个过程仅用了零点零一八秒!接近音速!是的,这就是母爱,一种能使自然胆怯的潜能,它为你带来了一种伟大而又神圣的'力量。此时我感受到母爱的神圣与伟大,我真正理解了母亲,我为我以前抱怨母亲而感到内疚。
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我们的一切都是来自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给了我们物质基础,是父母给了我们精神支柱。亲爱的同学们,请不要责怪你的父母,不要说你的父母给你买什么,没买什么,不要抱怨你的父母。要好好想想你父母的艰辛,他们在育儿过程中是多么的不容易,他们在育儿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很多,是他们无私的给了我们一切。我们要珍惜这一切,我们要孝敬我们的父母。
读了这本书,我才理解了我们的生活之所以能够如此的幸福快乐,是由父母的天天辛苦劳作换来的。你想想看,他们哪天不是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哪天不是为了儿女拼命的挣钱;哪天不是辗转反侧。再忙也要为你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再忙也要和你倾心长谈,再忙也要关注你的成长。是啊,父母太累了,他们早已疲惫却又不敢停歇,因为你还没有长大,还需要他们照料,你的一点一滴都被他们珍藏在内心深处。珍藏在美好的回忆中。
当你的生活富足却在高呼“无聊”的时候,当你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你最爱的人身上的时候,请摸着自己的良心自问,你有多少爱给了自己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爱你的父母吧,因为他们是世上最伟大最无私的人。
父母啊,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撷取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银色的世界;我原想掬起一捧泉水,你却给了我整个清泉;我原想摘取一片树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今天我们终于读懂了父母,我们不必追求他们很有才华,也不必追求他们很有财富,更不必追求他们有美丽的外表。对孩子而言,最大的幸福就是在父母的怀抱里快乐的成长,最美丽的风景就是母亲的微笑,最安全的地方就是父母的臂弯……
朋友们,赶快行动起来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孝敬自己的父母吧!
父母经的读后感篇5
前年夏天,儿子升上了小学一年级。起初他很不习惯,比较焦虑,因为儿子不会用四线方格本写生字,每次写字不知道如何下笔,还有他没有学前班的基础,每次完成作业都很费劲。为了使他跟上学习进度,每天晚上陪儿子写作业便成为了我的主要任务。
每当儿子坐在客厅写作业,我就坐在他旁边监督,写错了就让他擦掉重新写!要不就是遇到他不会的题,我一遍两遍三四遍的讲解……一年级的生活就这样过去了。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没有我在旁边,儿子的作业自己根本完成不了,可我也不可能一辈子陪着他呀!
我一直强调学习是他自己的事,却又在辅导他写作业时不断地打扰他,当他遇到问题时,我总是用我的知识帮他解决,让他养成了依赖我做作业的习惯。
于是二年级的时候,我就告诉儿子,你写作业妈妈在旁边会打扰到你,你写不好,妈妈可能还会训你,这样不但你不会开心,妈妈也会不开心,要不咱们换一种写作业的方式吧!这学期妈妈就不陪你写作业了。
实施新办法的一开始,家里立刻就变得安静下来了,儿子很认真,偶尔也有一些不自觉的行为,但是总得来说效果明显,一段时间后,儿子慢慢的学会了自主学习,做事情也更加专注了,我呢也不会急火攻心了。
为人父母总喜欢以各种理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指手画脚,大包大揽,表面看起来用心良苦,其实只是教育上的懒惰。敢于放手,让孩子自由成长,自由发挥,长大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才会成长得更好。
父母经的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