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的守护》读后感8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学作品的风格和特点,拓展自己的审美视野,通过写读后感,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文学技巧和写作风格,下面是满分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姐姐的守护》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姐姐的守护》读后感8篇

《姐姐的守护》读后感篇1

最让人欲哭无泪的哀戚故事是:明明谁都没有错,为什么所有人都那么痛苦?为什么这个结就是解不开?

“我来看凯特,不是为了让自己好过一点。我来,是因为没有她,我很难记得我是谁。”

我原来以为,安娜忍十三岁孩童所不能忍冒天下之大不韪争取来选择权,最终仍会指向其母所愿:继续做姐姐的守护者,力挽衰竭生命以狂澜。然后,皆大欢喜,一家团圆。她要的,也不过是自由的意志和自主支配自己身体的权利;她要的,不再是一个影子女儿的地位,不再是一个医疗器官的储存仓库,而是父母钟爱关注的`另一个女儿,凯特亲密的妹妹,正常的少年生活。仅仅是如此而已。

我猜到了官司的输赢,却没猜到故事的结局。

jodi picoult“残忍”得安排了一场车祸,紧紧衔接在这一场安娜主动发起的诉讼之后,用一次被动残酷的脑死亡给一直忽略了家庭里其它两位子女的为人父母再一次以当头棒喝,其间,甚至没有任何时间给他们弥补任何转圜之余地,只有法庭最后的一个拥抱。

伦理题材小说好看,因其不同于我们熟悉的好人坏人的故事。我们在书里电影里电视里早已看惯了,正义与邪恶,善良与残暴,真诚与虚伪,自洪荒之时起就开始长久不息的斗争。小一点的时候看大灰狼与小白兔,白雪公主和继母,大一点看金庸看韩剧,好人总是被坏人冤枉得山穷水尽疑无路,却又总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童年也好,成人世界也好,善恶对立总是有的,所不同的无非是童话里,恶也是孩子气的,是单薄而不堪一击的,而在成人世界里,恶则成熟而庞大,老谋深算阴魂不散。太多的恶让人看得身心疲惫,似乎我们是否一定要容忍恶的所在,才能讲好一个故事,成了“无恶不成席”。然而伦理小说却异军突起,故事里每一个角色都是可亲可爱可同情的,写的越成功越是如此。每个人都有合情合理的苦衷,然而却没有一个万全之策可以将大家全部救赎,前途永远是模糊,只有爱在琢磨中越发清楚,推敲中更加刻骨。

书的最后,凯特更像是安娜的母亲,她明白所有人的痛苦,她理解了安娜。是她,将爱和理解揉在一起,默默给予妹妹。当她掀起衣服看自己伤疤的那一刻,当她说每看到姐妹两个在一起时就会想起安娜,不会有人怀疑是假的,得到最多爱的那个,总是最会给予的。正如书的封面,她们相依相偎,让我心疼。

《姐姐的守护》读后感篇2

?姐姐的守护者》这本书是偶然间在书店看到的。看到这本书的名字之后觉得应该是一本特别有亲情味道的小说,所以马上开始看了。而在看完之后,发现并非如此。

读了这本书,我会觉得自己能够作为一个正常人,健康地活在阳光下,是多么幸运和值得珍惜的一件事。

小说中的姐姐凯特在2岁时得了白血病,父母为了救她,经过遗传基因配对生下了妹妹安娜,于是安娜从一出生便被贴上了“特效药”的标签,这是她活着的唯一价值和使命。从脐带血开始,到血液、白血球、骨髓、干细胞,她必须源源不断地为凯特捐献出来。为了成为凯特的特效药,她不能远行去参加曲棍球训练营,她必须随时待命,因为凯特随时都会有状况发生。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多年,直到安娜捐得筋疲力尽,她实在太累了。当安娜看到凯特再一次犯病,并且还出现了肾衰竭的病情,她怕了,退缩了。她用自己给姐姐捐献骨髓后,父母送给她的,她认为最为珍贵的礼物,去换取了一名律师,她希望律师能帮助她争取到自己的身体的医疗权和支配权。

当母亲收到法院的传单,她很不能谅解小女儿为何不肯再救姐姐一次;父亲则感觉愧对小女儿,长期以来只关心大女儿的健康,不重视小女儿的感受;妹妹一方面不希望深爱的姐姐死亡,但又不希望自己存在的尊严被一再忽视,而家中另一个长期被忽略的大儿子,则觉得自己在家中无足轻重,成为问题少年。

这个五口之家的每一个成员,出发点也全部都是爱,因为爱,才会保护对方,因为保护才会使另一方受伤害,因为爱,对方一天不解脱,另一方也就无法解脱。

听听三个孩子的母亲莎拉在法庭上的一段陈辞,能说她的行为不是出于爱吗?“我的人生仿佛一场火灾,一个女儿被困火里,唯一能救她的机会,是派我另一个女儿上场,因为只有她认识路。我在冒险吗?我当然知道。我明白那可能导致我或许会同时失去两个女儿?是的,我明白。我知道要求她去做是不公平的吗?我绝对知道!可是,我也知道那是我唯一可以同时保住她们两个的机会。那合法吗?合乎道德吗?那是疯狂的、愚蠢的,还是残酷的主意?我不知道。可是我衷心相信那是对的!”

也许,这里的每个人都受够了,爱让他们的生活变得如此沉重,似乎生存于世的唯一目的,就是接受爱,奉献爱,相信爱,延续爱。

有人说,在重大的考验面前,才能判断是否真爱。譬如失意,重病,破产,跌至谷底,天灾人祸。正所谓患难见真情。不过,如若可以,这种考验最好不要。上帝先生,我们自会明白谁亲谁疏,实在毋须那样残酷的考验。若能拥有简单,平凡,细水长流,蓝天白云阳光明媚的爱,谁会想去体验暴风骤雨颠沛流离中颤抖的依偎?

爱固然美好,但有些爱,总不免带点“同归于尽”的残忍。

在爱的名义下,可以霸占,可以暴戾。

爱得入心入肺,入骨入肉,但死去活来,痛不欲生,也不得不继续熬下去,接受缘分和命运的安排。

爱的尽头,或许是最深切的'无奈。

都是在爱的名义下,对与错有谁能分清?

《姐姐的守护》读后感篇3

一篇令人感动的小说,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安娜,一个13岁的小姑娘,她的出生是为了患白血病姐姐凯特的捐赠者。在无数次抽血、抽骨随、捐血小板之后,她将父母告上法庭,要求要回医疗监护权。曾经以为她是自私的,难道她能忍受失去亲姐姐的痛苦吗?也为她感到悲哀,自出生开始就被要求忍受无数次痛苦,成为姐姐的免费捐献者,直到被要求捐出一个肾脏。

两个孩子的母亲,一边是患白血病随时都可能离开的大女儿凯特,一边是可爱的小女儿安娜。患病的凯特几乎占据了妈妈整个的身心,同情她、理解她。如果换作是我,也会同她一样吧。都是自己的孩子,怎能不爱?但面对随时都可能消失的孩子,重心难免有些偏移。

家中另一个被人忽视的男孩,竟然选择了放火来吸引父母对他的足够重视。

冷血的律师却原来是身患癫痫,为了不让心爱的女人陪他受苦,选择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忍受。

事情的发展远远出乎最初的意料。最终,安娜勇敢地站出来说明了她这次会出来控告自己的父母的原由:安娜真的爱她姐姐、也爱她父母、更爱这个家庭,只是…真正受不了长期的折磨竟然是"凯特"。当她知道安娜要再捐一颗肾给她时,她很坚持地告诉安娜:“不要捐!”甚至当安娜告知凯特她要去找律师扞卫自己的医疗监护权时,凯特竟然很认真地看着自己的妹妹说了一句:“谢谢!”多么伤感而又令人感动。但是,还没有结束,作者似乎不满足于此,要将悲伤进行到底。在宣判结束后,安娜乘坐律师的车出了车祸。安娜走了,她的肾最终还是用到了凯特的身上,凯特奇迹般地好转了,只是在这个家庭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那么一块痛得无以形容的区域———那就是安娜的美好与善良!

很久没遇到可以让我流泪的小说了,读完《姐姐的守护者》我却控制不住地抽泣起来。心底里的伤感那么浓那么深。

《姐姐的守护》读后感篇4

?姐姐的守护者》的结尾也太出我意料了。或许这本书会引起一阵关于安乐死的讨论热潮。不过这不是我说的重点。

记得一个情节,姐姐和男友说,我要感谢癌症,让我遇到你。为什么感谢致命的疾病?或许只有经历过巨大的苦难,只有被命运逼到悬崖边,只有在医院,人才会停下自己匆匆的脚步,甚至是随波逐流的脚步,思考自己为什么活着,应该怎么活,想通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

或许姐姐就这样离去了很可惜,或许还有治愈的一点点机会,可是她安心地去了。抱着自制的相册,她微笑着闭上双眼。她得到了她想得到的,我们又得到了没有,我们知道自己想得到什么了吗,知道自己已经得到什么了吗?

生命就像一个玻璃瓶,你把先花生放进去,核桃就没有位置可以放了。所以要先放大的。再把小的塞进去。抓住生命中最重要的,不要到了最后才感叹,好多我想做的事都还没做啊。

为什么有的富豪最后孤独终老?他们终生追求财富,也得到了财富。但是他最后才发现自己最渴望的不是住在别墅里吃山珍海味,而是和家人吃一顿饭;不是坐着劳斯莱斯去酒店,而是和爱人在街上散步;不是坐头等舱飞来飞去出公差,而是到大自然中感受一下清新的空气;不是被下级恭维,而是被朋友关心;不是回家面对空荡荡的豪宅,而是回家感受避风港的温馨;不是穿着套装去赴晚会,而是穿着运动服去打一场篮球。他最后才发现自己的瓶子里只有花生,没有核桃。

不是有人说嘛,“我宁愿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再单车上笑”。这也是一种价值的选择,她认为在她的生命中宝马比笑更重要。我们何不问下自己,摒除一切外界的干扰,包括经济高速发展的盛景、成功学泛滥的市场、贫富差距巨大的现实和亲朋好友的殷切期盼,问一下自己的内心,什么是我的核桃,我要先把什么放进我的瓶子中。

可以肯定的是,姐姐离去地比富豪安详。

《姐姐的守护》读后感篇5

“也许十年后,我会是一位宇航员,也或者是一位教芭蕾舞老师,但我唯一确定的是,十年后,我还要当凯特的妹妹。”

虽然早就知道结局,但是看到安娜刚赢得了选择权,开始对自己有个清晰定位时,车祸去世了,她的器官也顺理成章地,留给了她生命垂危的姐姐。不仅是十年,这一辈子,安娜永远会是凯特的妹妹,永远和她生活在一起了。

这本书本来是英美文学要求做读书报告的,但是好策又没英文版的,就来看中文了,看到一半老师说换成老人与海,加上要考试,就再也没来看了,今晚看了一晚,停不下来,终于看完辽。

书中描写方法很神奇,采用了不同人物作为第一人称,不停地转换视角,进一步感受到,其实每个人都很不容易,特别是在病患家庭里。

一开始看对书中的妈妈挺反感的,因为她真的全是为了凯特一个人,从来没有考虑过其他小孩的感受,但是认真想想,一个罕见白血病的家庭,父母除了抓住救命稻草以外,还有什么指望的吗,突然觉得,似乎没有理由去谴责她的所有决定了。

父亲不仅仅要养家糊口,还得关心小孩病情,其他两位小孩的情绪,还得抚慰自己的妻子,我光看着,都觉得好累啊。像前天看人间世第一集一样,安仔的父母,真的每天都奔波在医院和家之间,为了治病愁眉苦脸。得知自己的儿子再也没救时,那无助与被迫接受的眼神,真的能刺痛观者的心。

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在努力。因为自己帮不上忙而选择自暴自弃的杰西,愿意付出一切去救凯特的安娜,每一个都是战士,奔波在战场,只为救他们爱的人。虽然凯特说,我真的受够了。犹如安仔说,我真的是到极限了,不想每天醒来,就会被一个新的疾病所折磨,想结束这一切。但是,他们又是渴望活下去,想要知道自己结婚是什么样子,想要在爸爸妈妈老了以后照顾他们…可是他们觉得,自己的存在,就是个累赘吧。在这场残酷游戏中,总要有人要付出代价。所以最后安娜车祸了,换来了凯特的重生,我感觉,也许这是最好的结局了。

看人间世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我患病了,我真的只想自己解决自己,决不做家里的负担,不想让他们为我受苦。但是别人说,不用受苦的人,并不比受苦的人好过多少。他们是真的爱你,会为你拼尽全力,只想留下你,看着你长大,看着你结婚,无论这要他们付出多大的代价。如果可以被人爱着,那来世上一遭,也很值得了。

除此之外,还说到了一对恋人自以为是的相互成全,后来误会解决好以后,又重新在一起啦,算是糖吧。

《姐姐的守护》读后感篇6

整本书其实都离不开一个“火”字。

他们的家庭就像一场发生在草原上的火灾,他们的大女儿凯特患有白血病,为此布莱恩和妻子莎拉走进遗传基因研究所选取了与凯特的基因最为匹配的胚胎,安娜用自己的`脐带血第一次救了姐姐。然而,这个家庭注定随时都有可能被星火燎原,姐姐的病情在几年后又开始恶化,她不得不一次次进入医院捐出自己的各种血液、各种细胞,为此她不能去夏令营,为此她不能获得父母足够多的关注,甚至当凯特被药物伤到肾脏时她必须捐肾。

起先,我认为安娜状告父母只是为了赢得尊重和自由,事实上从安娜的角度确实也是如此,这场大火中她从来是唯一可以救凯特的人,也一直想要救凯特的,所以她才会在莎拉提出捐肾后放她自由的第一时间冲到她怀里;可是,显然笔者没有让故事情节那么简单,原来这场诉讼还有凯特的参与,凯特或许也想要自由,或许她想用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从这场火灾中将妹妹救出去,所以她一再告诉安娜不要捐肾,而安娜给予姐姐一切的“本能”(鉴于安娜出身的原因,暂且称之为“本能”),同样让她在冲到莎拉怀里之后仍然选择了“我不能答应”。

最终这场火灾彻底止于一场大雨。当大家都认为安娜在赢得诉讼,获得医疗决定权之后,会主动选择捐肾,随后这家人从此过上幸福生活之时,一声响雷惊醒了这童话美梦。因为一场大雨发生了车祸,安娜死了!作为消防队队长的布莱恩,无论扑灭过多少火灾,救过多少人,最终还是无法拯救自己的孩子。

安娜的医疗监护权律师坎贝尔,患有癫痫症,或许他真的能理解安娜那种不能支配自己身体的痛苦,他也真的能理解凯特想要解脱的心情,他同样也能理解安娜不会希望凯特死去的想法。于是在安娜脑死亡之后,他为安娜帮助完成了捐赠。

凯特奇迹般得好转了,而这种奇迹只能归咎于上帝的旨意。

“我知道,有一个人必须走,是安娜代替了我。”

《姐姐的守护》读后感篇7

眼泪洗不去伤痛,爱亦无法成为全部。

有这样的一本书,触动灵魂深处的自私与无私,讲述着一个关于生命尊严和生命品质的故事。读这样的故事,对灵魂是一场洗礼。

安娜的出生,或许预示着它灵魂的无私,成为姐姐的“特效药”,在需要的时候随时为姐姐提供血液、骨髓。这一点,在她出生之前就已经设计好的。

但是安娜却不甘愿只是成为这样的角色,她想知道,除了是姐姐的“特效药”,她还能是什么?如果姐姐没有得白血病,那她还会不会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在这个一切都围着姐姐凯特运转的家庭,她又是谁?

这个答案,妈妈没办法告诉她,因为妈妈每天忙于照顾随时面对死神的凯特;爸爸也没办法告诉她,作为消防员的父亲总是急匆匆的去挽救一栋房子或者是一间仓库,也可能是人;哥哥没办法告诉她,叛逆的哥哥总是喜欢做一切不合时宜的事情,包括喝酒、抽烟甚至吸毒、放火……安娜需要找出这样的答案:她是谁?离开了凯特之后。

一纸诉状将这个原本混乱的家庭卷入了更为混乱的状态。安娜希望取回对自己身体器官的支配权,而不是在父母的安排下,毫无反抗的接受打针、麻醉、抽血、抽骨髓甚至捐肾。律师坎贝尔受理了这个官司。朱利安,坎贝尔的前女友,作为诉讼监护人也牵涉其中,对每个家庭成员进行拜访。

《姐姐的守护》读后感篇8

有人说,在重大考验面前,才能判断是否真爱。不过,我觉得,如若可以,最好不要。若能拥有简单,平凡,细水长流,阳光明媚的爱,谁会愿意去体验暴风骤雨颠沛流离中颤抖的依偎?

?姐姐的守护者》是为数不多能让我感动的一本书。

这是个五口之家。凯特两岁时罹患白血病。为了给她治病,父母通过先进的基因技术孕育并生下了与她基因完美匹配的安娜。从第一管脐带血开始,十三年来,安娜不断向姐姐“供应”了白血球、干细胞、骨髓……后来,凯特的肾功能衰竭,父母要求妹妹捐献一个肾。但这回安娜不干了,她无法忍受自己一再被当成“药品”,还在哥哥的帮助下找到律师事务所,控告父母夺走了自己的身体使用权。

母亲不能谅解小女儿不肯再救姐姐一次;父亲则感觉愧对安娜,认为长期以来不重视小女儿的感受。儿子觉得自己无足轻重,成为问题少年。明明谁都没有错,可是这个家庭却变得支离破碎,全家陷入一个无法解脱的感情迷局。

还记得母亲在法庭上那动容的话:“我的人生仿佛一场火灾,一个女儿被困在火里,唯一能救她的机会,是派我的小女儿上场,因为只有她认识路。我在冒险吗?合法吗?合乎道德吗?我不知道。可是现在,我的小女儿将我告上了法庭……”可是光认识路有什么用,房屋在崩坍,弥漫着有毒气体!掌心掌背同样是肉,她的无奈,她的无所适从,她的惊慌失措,都是因为爱。两个女儿都是舍不得的啊。

但安娜也没有错啊,她已经13岁了,谁真正关心过她作为一个“器官供应站”所遭受的悲哀和痛苦?是那种连自己离开餐桌都没有人注意的冷漠激起了她的抗争。不禁为安娜的痛苦而揪心,她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啊!不是凯特的替代品,凯特需要的她同样需要。她也需要关怀需要爱,不是在凯特需要的时候才被想起。

曾经觉得那个哥哥杰西应该是最幸福的,他不是凯特的替代品,应该可以享受自己的生活,但事实却不是这样。他一方面,他羡慕安娜能够为这个家出一份力;另一方面,他又羡慕凯特能吸引所有人的关注……

那个一直徘徊在生死边缘的凯特或许是最痛苦的。最早想放弃的人就是她自己,而一直坚持的则是她的母亲。她或许意识到这样的生活对妹妹是不公平的,或许觉得母亲的爱沉重得难以负担呢?安娜争得了身体的使用权,却永远地离开了——倾盆大雨中,被一辆疾驶的车碾平了身躯。凯特活了下来,妹妹最后还是成了她的守护神。“我想着她的肾脏在我的身体里运作,她的血液在我的血管里流淌。不管去哪里,我都带着她”,这是姐姐对妹妹永远的怀念。不错哦

或许,在凯特和安娜中间只能存活一个,作者选择了凯特,于是她构造了那场离奇的车祸。但安娜永远活在凯特的心中。她所带给我的'感动不亚于任何人。

有人说,爱固然美好,但非常的爱,总不免带点同归于尽的残忍。

爱的尽头,或许是最深切的无奈。

都是在爱的名义下,对与错有谁能分清?

《姐姐的守护》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

盼的读后感盼的读后感优质8篇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第一章的读后感8篇

读后读后感的作文感的作文优质8篇

读了闪闪的红星的读后感600字8篇

霜的工作的读后感模板8篇

家长读了爱的教育的读后感8篇

驴和马的故事的读后感8篇

马和驴的故事的读后感参考8篇

马和驴的故事的读后感推荐8篇

马和驴的故事的读后感优质8篇

《姐姐的守护》读后感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