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写读后感是一种思考未来的机会,通过它我们可以展望自己的未来发展和成长,下面是满分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人鱼之家的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鱼之家的读后感篇1
在看这本书之前看到了一篇关于此书的书评,很负面且回复的读者很多,大多觉得此书啰嗦冗长,进展缓慢,所写的故事也让人难以接受与苟同,说看这书是浪费时间,说对东野先生失望………我曾犹疑要不要看,但还是想先看看再说,在看到妈妈薰子的那句:这个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人,也有的小孩虽然脚没有问题,却无法自由自在的散步……,我决定好好把这本书看完。
这并不是一本推理小说,但却是一本挑战人心,挑战法律,挑战医学的书,一次意外6岁的瑞穗被医生说脑部已经完全丧失功能需接受脑死判定,以此决定是否捐赠器官,在做决定时母亲薰子认为感受到了女儿瑞穗的手动了,因此她认为女儿并没有死,决定做延命治疗,在薰子的执着和丈夫的支持下,瑞穗通过高科技维持了三年,从最初只能躺着到最后能够活动手脚,从最初吃药到最后停药吃饭,从最初肌肉萎缩到最后体格生长…,妈妈薰子付出的不仅仅是照顾瑞穗的辛苦,更有来自外界甚至家人的不理解与控诉,生命到底是怎样存在的,生与死又应该是怎样去判定的,是你认为科学的医学还是你认为权威的国家法律,薰子在向警察和医生咄咄逼问时发泄了太多她内心的'不甘,对于父母来说是可以为了儿女发狂的,你可以不认可,但对于母亲薰子来说,那个时候的瑞穗是她还活着的孩子。
意外又不意外的结果,缘去复缘来的因果,我亦在执着,希望可以有好的结果
人鱼之家的读后感篇2
我其实不喜欢一个作家频繁地出书,总觉得一个人的才气是有限的,过度地消耗不是好事。写作这件事,如果想要写好,必定是需要沉淀和长久地思考的。
算是东野圭吾的忠粉,在他还很小众的时候就看过他好几本书了。但说实话,他的书水平真的参差不齐。喜欢如《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逢人就推荐。不喜欢如《梦幻花》,特意买了书,结果没撑到60页,死活看不下去。这本《沉睡的人鱼之家》,则介于喜欢和不喜欢之间。
小说的主题很好的。熏子跟丈夫打算离婚前夕,女儿瑞穗因为溺水被判定脑死,然而心脏却还在跳动。在二次判定前,医生向播磨夫妻提出器官捐赠,夫妻俩也同意了。结果做二次判定的时候女儿瑞穗的手动了一下,两人于是拒绝做二次判定,觉得瑞穗还活着。于是为了照顾“脑死”的女儿,熏子和丈夫决定不离婚。此后通过现代科技,瑞穗被母亲和外婆照顾了三年,三年后瑞穗二次判定脑死,播磨夫妇捐赠了瑞穗的器官。
前半部分阅读的时候能感受到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如果是我,在那种情况下,我也会相信我的孩子活着,毕竟她的心脏还在跳动着,她的身体依然还在成长,肌肤也很有弹性。只是到了后半部分,那种无私的母爱感受不到了,反而觉得熏子的照顾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心。甚至觉得她将女儿当成了一个仿真版的娃娃,给她买好看的衣服,让她依靠科技器械做出各种动作,所以在儿子生人说出“其实姐姐很久以前就已经死了”的时候才会勃然大怒。
东野圭吾最受欢迎的小说虽然都是推理类的,但他身上还有一个标签——“人性”作家。这本书便是涉及“人性”。我不敢肯定,在那种情况下,我会比熏子理智。不,我根本不可能理智。只不过,我可能会坚持不了熏子那么长久,也不会像熏子那样摆弄女儿的身体。我大概会在中途将女儿的器官捐赠给了江腾夫妇的孩子。
法律和爱,理智和情感,这其实很难做出抉择。有些时候,我们明知道那样做更好,但因为情感上的原因而拒绝。这本书的主题其实不是很鲜明的,东野圭吾似乎想通过这本书来说明日本法律对于“脑死”判定的不正确(我表达不清楚具体的意思),想告诉他们有多少人因为迟迟等不到器官捐赠而失去了生命。当然,这也可能是我的臆测。但如果我臆测的是对的,那么东野圭吾的这本书是失败的,因为在阅读此书的时候,感觉东野圭吾就像书里的熏子一样,从一开始的坚定,到中间的动摇,最后无法自圆其说只好自己给自己编了一个结局。
我真的宁愿瑞穗后面活了,这样至少熏子的三年坚守是有意义的。要么干脆在中间江腾夫妇的女儿快要筹集到出国做手术的巨款,却突然病情恶化导致无法挽救的时候,及时醒悟过来。而也是从这里开始,熏子从已经动摇转为了偏执,以至于后面才会以自杀的方式逼得亲人和警察承认瑞穗没死。
单单从母爱,或者亲情地角度来写这本书,或者直接对国家法律提出质疑,无论偏向哪一个,这本书都应该会好看一点,而这本书却感觉两者都想偏,最后却哪一方都没有偏,主题不是很明确。当然,也有可能是我思维程度还达不到东野圭吾的高度,无法get到他的思想。
总之,这不算是一本好书,但也值得读一读。
人鱼之家的读后感篇3
全书很平,只是在快要结束的时候来了两三个高潮和线索链的闭合,这才没让整本书崩塌了。整本书的立意和《秘密》很像,用一种看似神话却又不给明确科学解释的现象,来表达一种爱,父母的,家庭的,同时又讽刺一下社会,东野圭吾的一贯尿性,但是和《白夜行》《秘密》这些代表作的一波三折相比,就有点逊色一些了。
其实,在看书的前半部分时,对于熏子的态度,只是觉得她有点偏执和讨厌,总是很难和爱挂钩,读完了才知道这是爱。且不说这种行文方式是不是对比升华,但是着实有点突兀感,个人感觉书的开头应该做一些瑞蕙生前的描写,把熏子的爱刻画深刻一些。
最后说下“脑死”这个医学概念,真的很抢镜在整本书中,甚至一度让我游离出爱这个主题,专注于脑死这个社会化的科学问题上,所以说这一点上,感觉东野大叔有点用力过猛了。不过,还是受益匪浅,了解到脑死还有这么多的问题。
现在看东野的书,总是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像是身边或是自己的事情,字里行间是一种生活气息。
人鱼之家的读后感篇4
我们无法定义是脑死或是心脏停止跳动才是真正的死亡时间,这本来就是一个讲不清的话题。就像熏子在朋友们在都不理解她一直照顾已经毫无意识的瑞穗的时候,她报警请来了警察问他们,如果这时候拿一把刀插进瑞穗胸口会不会被判故意杀人罪。警察很难说瑞穗是不是已经死亡,因为她的心脏可以跳动,而大脑却是接近死亡状态。
而熏子在第一次被医生建议是否履行同意瑞穗捐赠器官的时候,因为感受到瑞穗的身体活动而果断拒绝了捐赠之后,心里也是特别的纠结难受。她冒充了她看不惯的老师新章房子,去参加了周末一个等待心脏移植的孩子的募捐活动。最后那个孩子等不到募全款出国移植,病情恶化远离爸爸妈妈而去的时候,爸爸妈妈也没有怪罪那些不愿意将自己孩子器官捐献的父母,因为将心比心,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虽然等待捐赠,但不期待任何一个孩子的逝去,这是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很难过的事情,他们可以理解。
结尾那个出现在开头的酱油小男孩,幸运地接受了他心中那个很美的睡着的小女孩的心脏,这是东野大叔给我们一个最美好的结尾吧~
对了,那个很高级的通过脊髓传输刺激四肢运动的高科技,如果真的可以研发出来,会很棒诶,能够造福许许多多的病人和他们的家人,回到一个正常的不需要别人照顾,自主生活的状态!
人鱼之家的读后感篇5
作者把我带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世界,书中人性的刻画感觉很真实。
小女孩被家人照顾时发生了意外,怨谁?不怨谁?一家子都是什么心情?
父母还沉浸在小女孩意外事故的晴天霹雳中,却被医生拉来考虑器官捐献的事,捐不捐?怎么考虑?残忍不残忍?
给小女孩安装机器,不论是abis帮助呼吸,还是刺激大脑使手臂活动,都是一个不服输的母亲想要看到奇迹的努力,又有谁有资格去埋怨付出一切的母亲?
母亲假扮老师去帮助募捐,是怎样的心痛与无奈?
弟弟上学,母亲想让小女孩像正常人一样见证每个重要时刻,却意外发现了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坚持,举刀质问的那一刻是多么苍白无力和无助?
当女儿终于与母亲告别,母亲放下女儿也放下自己,是怎样的一种释然?
其实,别说母亲,直到作者写女儿站到母亲床前那一刻,我还是以为发生了奇迹。直到从爸爸的角度听到妈妈说女儿已逝,我才最终无奈叹息。原来奇迹并不是本书的本意。
其实看到开头的时候就知道有这样的结尾,这是一种怎样的宿命之缘,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多一点温情么?
读完很沉重也很释然。
人鱼之家的读后感篇6
读完了,读的过程不断会去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看到熏子面临难题时也会停下来想想如果换成自己会怎么做。熏子的确是了不起的母亲,对女儿深切的爱,她把照料女儿时的艰难逐渐看作是另一种幸福,即使在其他人看来疯狂的行为,她也义无反顾为了女儿去做。瑞穗也的确感受到了母亲,以及身边一些人的爱,她活在浓浓的爱与玫瑰香气之中。熏子的伟大不仅在于能够忍受他人的非议,坚持内心想要为对女儿付出努力的心意,无怨言地照料没有意识的女儿三年,更在于她内心深处不是单单坚信女儿还活着,而是理智地认为女儿总有一天会离去,在离别到来之前,她对女儿倾注了所有的爱,当离别到来的时候,她出奇的冷静,接受了这场告别,也使自己的内心得到救赎。故事应该也会引发不少对于器官移植法的思考,文中讲到人熏子假扮新章那段,她发表的看法,应该也会触动很多读故事的人,不同的法律规定,也会带来很多不一样的选择和结果。 结尾处的描写让人感觉很温暖,作者也应该是想表达瑞穗的心脏在另一个可爱的孩子身体里跳动,也是一种活着,一种延续。似乎可以看到小男孩光明的未来,作者可能也想借此故事鼓励器官捐献吧。愿每个孩子都活在爱与玫瑰香气之中。
人鱼之家的读后感篇7
?沉睡的人鱼之家》中母亲熏子为了让深陷溺水意外无法醒来的女儿瑞穗的生命持续下去,做出了一些也许是极端,也许是伟大,可是现在,我觉得是我值得尊重,没有资格去评判的事情。生命的宝贵,你的存在,你对另一个人生命里的意义,那是无法描述和去丈量的一件事。
又回到李咏去世时,其夫人在宣布消息中说的是永失我爱!读来真是令人痛之又痛。
上海的秋天让人看不见他的颜色,却在夜晚的凉风中感受到了他温度的存在,本不想伤春悲秋,只想每天快快乐乐的做个上帝的傻孩子,吃饱了就睡,睡醒了就笑,笑够了就去晒太阳!可是一些人的离开,还有那些正在离开的人,让我觉得该去思考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为那些借着时间,金钱,距离的借口去反思一下一些应该去做而没有去做的事情。
如麻的心情写下这乱乱的随笔,没有承上启下,没有衔接无暇!
在此向我们的上帝祷告,求你保守这每一个你创造的珍贵的生命!我们因着你,因着你创造的生命,送来我们的身边,使这每一天的日出日落都值得追忆!阿门!
人鱼之家的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