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挑战和困境的应对方式的总结,是智慧和经验的积累,只有结合自己的真实体会和感受,我们才能写出令人满意的心得,以下是满分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发口罩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发口罩心得体会篇1
随着全面放开,口罩也理所当然地成了紧俏货,尤其是年前这段时间,可以看到各大平台都在疯抢,大部分店家已经断货了。事实证明,佩戴口罩是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有效手段,尤其是特殊时期,大家一定不能放松警惕,出门在外要做好个人防护。
当然,冬天佩戴口罩虽然没有夏天那么闷热,却也存在其他不适感,尤其是佩戴眼镜的朋友,经常会导致眼镜起雾,影响视线,在行走过程中非常不便。如何才能减轻长时间佩戴口罩引起的不适感,更好地保护自己与家人?若是口罩能够自主换气,佩戴者自然会更好受些,攻略最近就入手了这样一款产品:畅醒 新风科技口罩,将一枚体积小巧的换风机镶嵌在口罩上,从而达到快速排出二氧化碳、湿气和热气的目的。
产品的标准包装是新风系统搭配3只口罩,另外还有充电线、挂绳、防尘盖等配件。
畅醒 新风科技口罩所采用的新风动力系统,从外观来看类似一个小风扇,不过这个风扇并非向里吹风,而是将内部的空气向外排出。类似于客厅安装的新风机,作用就是换气排湿,每分钟换气170次,确保呼吸顺畅。
新风模组的安装与拆卸都非常简单,对准口罩上的呼吸阀卡扣轻轻转动就可以固定住了,模组的重量还是很轻的,佩戴时不会有明显的坠感。
有些朋友可能会担心,将风扇戴在脸上,会不会噪音太大吵到自己;大可放心,就算是风扇的最高档,音量也不到60分贝,与室外环境的声音差不多,不会对佩戴者造成影响。
虽然产品多了一个新风系统,但是佩戴方式与普通的口罩没有区别,只是在模组的中心位置有一个橙色的开关,用户佩戴过程中,如果想要开启新风系统,只需要长按开关3秒即可启动,再次长按即可关闭。在开启状态下,单次点击开关进行档位的切换,三档自由切换,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呼吸节奏、频率以及习惯等,选择适合的档位,从而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换气需求。
新风系统的出风口在下侧方,底部则是机器的充电口,佩戴时如果将手放到出风口,能够感受到明显的风力。
如果将畅醒 新风科技口罩与常规口罩摆放在一起,能够明显感受到二者在做工上的差异。畅醒官方采用了kn95级别的高效防护,通过四层滤网达到有效过滤pm2.5和花粉等飞尘的目的。同时保证了口罩的防护性和透气性,让用户佩戴起来更加舒适。
口罩的每一处细节都精益求精,甚至连两侧的挂绳都更粗一些,佩戴时不容易勒紧双耳。这也充分验证了俗语“一分钱一分货”,虽然价格要高一些,但质量还是看得见的。
过去大家进入室内,或者开车、用餐等场景下,习惯将口罩摘下来放到口袋里或桌边。其实这种方式容易造成口罩内部污染,再次佩戴时会降低口罩的防护性。为此畅醒官方提供了一根挂绳,可以将口罩挂在脖子上,如此一来既能降低口罩被污染的概率,也不容易将口罩遗落在外。
3d立体塑颜设计,能够与脸部更好地贴合,宽窄比例适中很关键,不管是什么样的脸型,都能有效防护;同时营造面部流畅弧线,似乎还能起到视觉瘦脸的效果,就算是v字脸、圆形脸也不用担心了。
前面提到过,在产品包装盒内有一个防尘盖,如果佩戴时没有安装新风系统,这时就需要将防尘盖安装到气阀上了,从而防止有害气体的进入,达到常规口罩的防护效果。
经过几天的佩戴体验,攻略对畅醒 新风科技口罩非常满意,平时佩戴口罩的憋闷感有明显减轻,呼吸顺畅许多。虽然东北的冬天十分寒冷,但口罩中的热气还是很让人无奈,更何况现在大家佩戴的n95、n94在密封性上更高,呼出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很难排出,一定程度上会让人感到呼吸困难。
最让人欣喜的是,每分钟近170次的换气频率,能够将呼出的水蒸气一并排出,对于攻略这样佩戴眼镜等用户来说解决了大麻烦。每年冬天外出戴口罩,眼睛上都会结上厚厚的一层雾气,相信大家也深有体会,但是佩戴畅醒这款口罩后,雾气明显要少很多,虽然不可能一点没有,却不会影响视线,在行走过程中自然安全许多。
整体来看,畅醒 新风科技口罩通过小小的风扇解决了长期困扰大众的口罩换气难题,确保安全呼吸的前提下,提供了更为舒适的佩戴体验;小巧便携的设计更是符合通勤、学习、旅行等多场景的使用,对于有需要的朋友,绝对是值得一试的!
发口罩心得体会篇2
01
西门庆不仅喜欢女人,还是一个对住宿颇有要求的暴发户。
通观金瓶梅,在晚上睡觉这个地方的选择上面,他的要求相当高。
首先,不能一独自睡觉,一定要有人陪。
权臣蔡京过生日,西门庆到东京去给蔡京送大礼的时候,蔡京的管家翟谦安排西门庆住宿的地方,非常豪华。
?排下暖床绡帐,银钩锦被,香喷喷的。一班小厮扶侍西门庆脱衣上床。」
但是,西门庆那一晚却睡得并不好。
因为他在家里睡觉,是轮流在各个妻妾的房中休息。
纵然翟谦招待他吃了珍馐美味,龙肝凤髓,还给他安排了锦被香枕,以及众多小厮伺候他更衣洗漱,但是他当天晚上依然没睡好。
「西门庆一生不惯,那一晚好难捱过。」
西门庆在东京城,因为拜了蔡京为干爹,所以各路人马都争相来拍他的马屁
但他依然「归心似箭」,让玳安赶紧收拾行李,「水宿风餐」的赶回家。
水宿风餐这个词的意思是——
水上住宿,临风野餐,形容旅途生活艰苦。
都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看来土豪西门庆,宁可不吃山珍海味,也不睡锦被香枕,也要赶回自己的「狗窝」。
02
其次,西门庆对睡觉的地方很挑剔。
他虽然喜欢在外面和不同的女人寻欢作乐,但是,无论多晚,他都是要回家睡觉的。
挑两个场景举例。
第一个,他想起了妓女郑爱月儿,就让秘书玳安先给对方送了「三两银子,一套纱衣服」给她。
吃过午饭以后,西门庆就往妓院走去。
晚上,自然是先观看一番众妓女表扬的娱乐节目,古筝,琵琶等乐器轮番上阵。
完了之后嘛,按照老规矩,就是西门庆服用壮阳药,大战妓女郑爱月儿。
俩人尽兴之后,西门庆还在留恋郑爱月儿,舍不得走,逗留到三更(约晚上12点)才离开妓院,回到家里。
第二个,西门庆勾搭上了贵族夫人林太太。
林太太出身于贵族家庭,虽说现在没落了,但是气势还是有的,她家里灯烛辉煌,把西门庆的眼睛都闪花了。
西门庆之前从来没有和这样的贵妇人一起颠鸾倒凤,那一晚的滋味自然是不同寻常。
俩人缠绵到了深夜,面对这样风情万种,优雅大方的林太太,西门庆依然要回家。
「西门庆告辞起身,妇人挽留不已,叮咛频嘱。」
?文嫂先开后门,呼唤玳安、琴童牵马过来,骑上回家。街上已喝号提铃,更深夜静,但见一天霜气,万籁无声。西门庆回家,一宿无话。」
无论外面的女人多美,多勾人,在正常情况下,西门庆都是要回家睡觉的。
在金瓶梅那个年代,他晚上随便睡在哪个地方,家里的妻妾没人敢吱声。
所以,他绝非为了照顾妻妾的感受而回家休息,更多的是一种习惯问题——
家里的床,睡觉更舒适。
或者是睡在熟悉的地方,更有安全感。
等等。
03
西门庆的产业,涉及到众多行业,医药、纺织、餐饮等,但唯独缺少一个行业——
土地。
而且金瓶梅里面,所有的富人,在故事描写里面,几乎都不涉及到土地和房地产行业。
那么,他们的大宅大院,自然不是用来赚钱的,而是具有最重要的两重属性——
居住与体面(炫耀)。
那么西门庆的宅院究竟有多大呢?
金瓶梅里面其他富人的宅院又有多大呢?
我在《穿越回西门庆的时代,你,买得起房子吗?》已经有过详细介绍了。
对比之下金瓶梅里面的众人,只要稍微有条件的人,都想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
无论是找他借钱买房的常峙节,
还是求西门庆给钱买房的情妇王六儿。
甚至想住大平层的潘金莲。
他们完全符合我们现在讲的「房住不吵」的精神,而且那个时候的房子,也没有现代这么强烈的金融属性。
可是,他们依然想住更好的房子。
因为想住好房子,追求好房子,是人性内心的需求。
04
这几天口罩居家,我在小区当了几天大白。
2020年口罩刚开始的时候,因为一些特殊原因被封在某小区,小区物管费是1块2每平米。
那个小区是重庆某学校的家属区,教师等人员物管费更低,只有8毛钱每平米。
小区业主群里面,最常见的调调是啥?就是业主骂物管,然后威胁不交物管费。
首先声明我对教师这个群体没有偏见,但是里面的老师们的确写小作文的功力相当强。
每次骂物管,必定是2,300字的小作文,而且大部分都是退休教师。
说物管不作为,小区租房的人多,又有群租等等乱七八糟的话题。
然后动不动威胁就是不交物管费。 我当时就在想,这都8毛钱一平米,100个平方也才80块钱。
为了80块钱骂物管,把自己血压都要气高,这,值当吗?
当然,小区的物管水平确实也很低,请的保安啥的,基本都是老弱病残。
口罩期间的时候,小区管理非常蛮横,就是一刀切,业主进出,都非常不便利。
而且,物管非常懒政,上上下下都懒,根本不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及时调整。
物管霸道,业主蛮横,当时被封在里面几个月,真是苦不堪言。
后来,我就立刻想办法搬走了,搬到了自己的房子,就是现在这个小区,物管费4元左右一平米。
平时也忙,没有特别体会到物管的服务水平,但是小区绿化,景观,儿童游乐啥的,都搞得很好。
最近重庆口罩很严重,才真正体会到了物管的服务,确实是一分钱一分货,贵有贵的道理。
甭管多晚,一有最新消息,物管必定通知到每一个人。
买菜的,拿药的,小孩打印资料的,等等乱七八糟的需求,物管都耐心解答,尽力满足。
业主都在群里面给物管点赞,和之前的那个小区,业主都在群里写小作文骂物管,简直是天壤之别。
而且邻居的素质也比较高,大家下楼做核算检测的时候,都很遵守规矩。
更为重要的是,最近口罩的情况变化很快,大家在群里面,都是互相鼓劲打气,比较正面。
你想啊,都被风在家里面了,抱怨也没用,对吧?
而且每天一看业主群,全是负面消息,心情就更难受。
在现在戾气横行的时刻,有邻居互相理解,相互帮助,每个月近千的物管费不管怎么算,都千值万值了。
当然,我其他住别墅的朋友就更嗨皮了,每天「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
口罩,在某些方面,对所有人都很公平。
换个角度来看,口罩对一些人,又显得那么不公平。
人,还是需要好房子的。
发口罩心得体会篇3
往年春节,街上人来人往热闹极了。但今年春节,天似乎总是阴沉沉的,好像谁把黑色颜料洒出来了,街上一个人也没有,死气沉沉的,好像一座鬼城。
因为疫情,我不能出去玩,只能宅在家里,有时跟着爸爸妈妈一直看新闻,了解外面疫情发展的情况。
有一天我看到了一张令我吃惊的照片。照片上,是一群辛苦战“疫”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带着蓝色的医护帽。两只眼睛,因为长时间戴着护目镜深深地凹了进去,但还是那么慈祥。
最让我吃惊的是他们那张摘下口罩后的脸,像树皮一样粗糙,上面布满了一道道勒痕,就像被绳子勒了一样。他们的鼻子都被压得不成样子,但嘴角却始终微微翘起,露出和蔼可亲的笑容。虽然他们的脸真得不漂亮,甚至有点丑,但在疫情面前,却又是那么美。从他们可爱的笑容里,我仿佛感受到了这个冬天最温暖的阳光,从他们疲惫坚定的眼神中,我更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不,是人类的希望……
本来我看医生叔叔、护士阿姨们戴着口罩这么神气,就向妈妈也要了一个口罩,戴在脸上,在客厅里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可是不到10分钟,我就感觉闷闷的,呼吸困难,口罩里湿湿的,非常难受,半天后,更是透不过气,整个人都感觉神魂飘荡。我想,我只带了一会儿口罩,就难以忍受,医护人员们一戴就是一整天甚至不分昼夜,多么不容易啊!
“莫言层纱不保身,能防病毒又防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口罩不仅是一面坚硬的盾牌,帮助我们抵御病毒攻击;它更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们积极配合战役的身影,照出了捐赠口罩人的爱心,更照出了医护人员奋战在一线的勇敢。
不论窗外怎么阴霾,让我们共同期待摘下口罩彼此微笑的那一天的到来,到时,让我们再看看医护人员那一张张没有口罩压痕的充满活力的脸,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好不好?
是的,乌云终究会散开,春风会带来我们战胜冠状病毒的好消息,我在这里等你们!这一天一定快了,也许就在明天…
指导老师:戴晓晓
就读学校:温州市鹿城区实验小学
来源:小学生作文
发口罩心得体会篇4
吃饭时会看一眼电视,坐公交时翻一下微博,睡觉前刷一遍朋友圈,消费者每天的时间被各种新闻、视频、游戏、社交等应用分割成碎片,媒介环境越来越被碎片化,通过单一媒体爆炸的机会越来越小,对品牌打造者的能力需求越来越多。
这样的时代下,消费者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注意力和记忆力比鱼类还要短暂。作为企业的经营者,面对今天碎片化的媒介环境挑战,如何有效应对获得消费者关注和购买,成为当下每个企业品牌操盘手恒定的课题。
鉴往知来,方能笃行不怠。面对今天“碎片化”的茫然与不知所措,我们或许可以从过往40年的中国商业历程中找到指引未来的答案。
产品时代
如果说80后或90后的朋友没有体验过计划经济,那么在2020年疫情爆发初期,尤其在春节前后两三周,大家对口罩的需求大致能体会到类似的感受,200块钱可能都买不到一个口罩。由于口罩的稀缺、供不应求,这个时候口罩生产企业要做的就是多快好省的生产口罩产品。
再回看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同样物质匮乏、消费者需求日渐旺盛,这个时代的企业只要能“多快好省”地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就能轻易获得消费者的购买。
渠道时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供需关系开始趋于平衡,供不应求的产品时代慢慢过去,开始出现有的旺销,有的滞销,企业的经营中心开始逐渐向市场时代开始过渡。这个时代下,产品生产之后,还要能售卖出去,而最好的售卖就是摆到顾客面前,摆在离顾客最后一米生活圈的周围,摆到顾客触手可及的地方。简而言之就是去抢占渠道,抢占渠道的好位置,将产品铺满物理市场。
娃哈哈就是在市场时代依靠渠道力量取得巨大成功的案例典范。娃哈哈曾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通过全国上万家经销商、几十万家批发商、几百万个零售终端,使得产品能够快速渗透到线下市场。一个个具有时代印记的产品在娃哈哈诞生,“我可以不是第一个做产品研发的,但只要新类产品需要去到市场、抢占渠道,我就可以用我的终端网络快速销满全国”,牛奶+果乳品在娃哈哈转化为营养快线,就是“娃哈哈时代”的代表。
“标王”时代
随着渠道被企业重视慢慢成为标配后,开始有企业家意识并思考新的差异化——要把产品摆到顾客的认知里,才有可能被选择。
把一个新品快速铺满百万终端需要时间,而如果通过媒介“一夜天下知”不是更好吗?聪明的企业家们发现通过权威媒体的传播,形成对10亿人口广而告之的效应就是当时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在2003年央视的第一个“标王”出现,在当时物质不丰富、商品质量参差不齐的背景下对于影响消费者的决策特别有价值,cctv广覆盖和信任背书就是这个时代优先而明智的选择。
于是,全国众多企业家开始纷纷前往央视平台投放广告,单品牌的广告费从最开始的6000万到1亿、2亿、3亿,最高标到7亿一个“标王”。
碎片化时代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广告年轻人不再看央视广告了,曾经红极一时的“标王”效应,已经成为历史。而伴随互联网背景下运用而生的电商平台的崛起,也让原本依靠渠道优势抢占市场的份额在逐年下滑。
今天淘宝、京东、拼多多、直播的崛起,使得商业形态日渐丰富,消费者可选择的平台越来越多、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碎片。这样的结果是,一方面给予消费者生活极大便利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在拆碎消费者的生活,对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物品予以关注的时间越来越少、注意力越来越分散。
这对任何一个品牌来说,无疑都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树立品牌战略思维 应对“碎片化”挑战
媒介形态碎片化、信息离散碎片化、渠道传播碎片化,无孔不入,全时间、全空间覆盖我们的生活。对于品牌来说碎片内容所承载的信息较少,触达目标消费者的难度越来越大。
而企业要想在这个竞争加剧、同质化、碎片化的时代下前行,唯有树立品牌化战略思维,聚焦品牌的系统性打造,才是应对“碎片化”,获得消费者认可与选择的不二法门。
品牌,并非一个新鲜词,在中国它一直被各位企业家所关注。然而直到今天依然有无数企业对品牌存在理解偏差,经常把牌子和品牌混为一谈。
毫不夸张地讲,大家现在看到的90%的“品牌”并非品牌,新品牌时代已经到来,品牌不再是有商标的牌子。
比如安踏运动鞋,如果它关闭工厂不做运动鞋了,中国的消费者有多少人会为它感到遗憾?很少!因为这时候消费者还可以选择360、特步。
再比如李宁,假设李宁这个品牌消失了,会有多少消费者为它感到惋惜呢?或许80、85后会非常惋惜。但90后、甚至00后可能并不会有太多感觉,因为他们可以继续选择阿迪达斯、耐克、纽百伦。
因此,核桃君认为:一个品牌到底是不是品牌?最关键的衡量标准就是消费者能不能离开你,是消费者选择你而不选择其他产品的最大的理由。
?寻梦环游记》中有句台词,“被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如何才能在时代的更迭中不被消费者所遗忘?核桃君认为,通过树立品牌化的战略思维,聚焦品牌的系统性打造,凝聚品牌价值,传递品牌内核,通过品牌的影响力进入消费者的大脑,牢牢占据消费者的心智,即使在“碎片化”的时代下,你也能逆势而为,缔造新的商业故事。
在信息海量化、碎片化时代,品牌的确比过去更难做了,但品牌的影响力、作用力却反而更大了。也因此中国的企业家,一定要从过去的产品思维、渠道思维转变为品牌化的战略思维,坚定地选择一条难而正确的路一直走下去,切莫被时代的“碎片”所吞噬。
— end —
发口罩心得体会篇5
近期你是否有这种感受:身边的朋友陆陆续续都阳了。市民王女士就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上周还见过面的同事,今天就告诉我她已经阳了。”
但也有不少市民表示,从疫情开始到现在,自己还从未被感染过,那么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三位市民分别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一些防疫心得。
坚持佩戴n95口罩
今年25岁的刘女士目前在一家国企上班,她告诉记者,自从单位要求按比例轮值到岗后,她就减少了出门次数,并且将之前的普通医用防护口罩一律换成了n95口罩。“我承认到现在都没感染肯定是有偶然性的,但我觉得出门坚持佩戴好口罩还是有很大帮助的。因为我在外面经常能看到很多人口罩戴得半个鼻子都露在外面,或者鼻夹都没夹好,那这样感染的几率肯定就会增加。”
据刘女士表示,虽然现在疫情比较严重,但必要时她也会出门,但口罩是一直是规范佩戴的。“包括下楼扔垃圾我都会带好,我怕在电梯里会通过气溶胶感染。”
在玄关设置“半隔离区”
28岁的侯先生回忆起自己疫情三年来的防护措施,他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在家里的玄关处设置了一个不到一平方米的“半隔离区”。“这个名字是我自己瞎起的,简单说,就是到家之后,外面穿的衣服、鞋子和自己本人都要在这个‘半隔离区’消下毒再进屋。”
侯先生说,他每次回家,都会在自家的“半隔离区”把衣服鞋子脱下来消毒后放好,手部也要进行消毒才会正式进入客厅。“最近疫情有点严重,比如我前两天去医院拿药来着,回来之后又马上洗了个澡。”虽然听起来很麻烦,但侯先生表示,三年来他一直坚持,现在已经习惯了。“如果你有一天不让我这么做,我反而会觉得有点别扭。”
出门要“赶少”
24岁的王女士2020年去了英国留学,2021年刚刚回国。她告诉记者:“不过很幸运的是,到现在一直都没感染。”
谈起自己的防疫心得,王女士表示:“其实我还是挺爱玩的,但是我又怕感染,所以我出去都是去人少的地方,或者等人少的时候再出去。”
“比如商场人多,你可以去逛公园啊,又可以亲近大自然,感染风险又小,一举两得。超市可以试试刚开门或快关门的时候去,真的人很少,而且晚上超市里还会有很多东西打折,感觉自己在‘薅羊毛’。”王女士告诉记者,北京最近好多公园都开了,她正打算过两天去北海公园逛逛,“但是电影院这些我可能最近不会考虑了。”(作者张爽)
来源: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发口罩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