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观后感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记录下我们自己的内心感受,观后感是一种具有议论性质的书面文体,你写过吗,以下是满分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铁道飞虎的观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铁道飞虎的观后感篇1
电影《铁道飞虎》讲述了曾经的抗日战争时期,一批活跃于铁路线上的游击队与日军巧妙周旋,扒火车,夺物资,打鬼子的热血故事。由成龙领衔的这个神奇的“飞虎”队,面对着凶悍的敌人,和彪悍的火车,用机智和勇气,创下了一次又一次“围追堵截”的奇迹,屡立大功,令人叹为观止,又禁不住拍手称快。
话说这支由铁路工人和平民百姓组成的铁道飞虎队,“成分”也是很复杂,大多是在火车站出工的工人,但其中有一个例外,那就是由黄子韬扮演的大海,他的身份是一个小裁缝,一个眉清目秀的稚嫩的小裁缝,但这又不是一个羸弱之辈,片中有个情景,就是小裁缝在火车上被日军盘查时,镇定自若的从裤子里掏出的硕大的裁缝剪,反倒把日军吓了一跳,就让人见识到这个貌似憨厚看似简单的小青年的,内心蕴含着如大海般的磅礴之力。
确实如此,在接下来一连串的与鬼子的斗智斗勇中,黄子韬饰演的大海,都肩负了一系列重要的任务,有颜有智更有身手,大量的动作戏份,全程参与到所有的行动,近身搏击奋战,远则枪炮伺候,可以直接将他推入到新锐打星的行列。而向来潇洒帅气的“人气偶像”黄子韬,能够“屈尊”到一部乡土抗战片中扮演一个灰头土脸的小裁缝,还毫不违和,也是另眼相看。
但若深度挖掘下黄子韬的背景,会发现由他担当大海这个角色,也是适得其所,铁道飞虎队的故事,发生在山东,而黄子韬,也是如假包换的山东汉子,演绎自己家乡的抗日传奇,真真是一腔热血的全情奉献,合情合理又合味道,难怪黄子韬在褪去了耀眼的偶像光环后,能如此洗尽铅华的演绎出一个热血又有担当的男子大汉,也是情理之中。
大海是片中的热血小斗士,面对敌人从不退却,但在另一个程度上,他又是片中为数不多有着爱情戏份的角色,与片中成龙的女儿杏儿,有着许多的儿女情长。一边是嫉恶如仇的英勇杀敌,一边又是关怀备至的为爱奉献,事业上,和准岳父成龙搭档默契,可视为“上阵父子兵”,生活中与杏儿互相倾慕,又因两人同为火辣性格,特别是一头短发的杏儿完全是女汉子上身,让两人的情感升华为战场上的“革命爱情”,带来满满的新鲜感。
其实若回望曾经的抗战史,特别是抗日游击队,一直是在汲取和发动所有的群众力量,来对抗穷凶极恶的'侵略者,大海的小裁缝身份,便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在那个国破家亡的年代,民众的热血汇聚一起,众志成城,拼力抗争,匹夫有责。《铁道飞虎》中飞虎队勇于牺牲的精神令人感动,大海作为一个小裁缝,在每一个性命攸关的时刻,都散发着英勇的光彩,或许这便是我们常说的,英雄的意志召唤之力。
大海不只是一个单薄的热血小裁缝,他用战斗和爱情,用翁婿情、儿女情演绎着民族的仇恨和人间的亲情,但角色,却是有着许多的喜感,这也是《铁道飞虎》这部影片的风格,不再以“样板戏”的模版来处理曾经的抗战,而是更多的侧重于人物的内心挖掘和性格展现,至少黄子韬所诠释的大海,就是这样一个仿若邻家男孩般的存在,有些调皮,有点冒失,但临危不惧,来爱不躲,他的身上,所闪烁的不仅仅曾经的抗日志士的灵魂闪光,也是激励着我们今天的一代,继往开来的励志能量。
其实一直以来,对黄子韬的了解,更多的是他在舞台的炫光,而《铁道飞虎》让战台烽第一次关注起这个敢打敢拼的“小鲜肉”的大银幕表现,从动作戏看,完全的拼命的节奏,各种亲身上阵的动作戏,有着“拼命三郎”的勇猛,隐隐约约看到年轻时的成龙大哥的影子,而从演技看,黄子韬又是充满灵性的表演,让一个小裁缝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个眼神,都那么真实可信,算是演活了这个抗战小英雄。
其实,若看黄子韬在片中的扮相,大部分时间穿着棉袄戴着学生帽,又有着一种复古的文艺气质,或许用“动若脱兔,静若处子”来形容他在《铁道飞虎》中的表现,也算非常恰当吧。看完《铁道飞虎》,有一句话总是在脑海回响,那便是“自古英雄出少年”,无论是片中的大海,还是现实中的黄子韬,世界的舞台这么大,还等着他们唱出更响亮的大戏来。
铁道飞虎的观后感篇2
今天,老师告诉我们要在操场上观看精彩的电影,听到这个好消息,同学们都高兴的不得了。有人手拉手跳着笑着,像一群活波、愉快的花蝴蝶;有人一蹦三尺高、心花怒放,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有人乐得在地上翻跟斗,高声的笑着、叫着、拍着手、跺着脚。
我们搬着凳子,排着整齐的队伍,到电影棚里观看。
影片里有三个小主人公,分别是:小银、大壮、虎子。他们几个机智勇敢,没有武器却把敌人搞得稀里糊涂,分不清东南西北。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日本鬼子逼大壮说出情报内容,大壮宁死也不说,敌人就拿钱诱惑他,还恶狠狠的威胁他,后来,他灵机一动,告诉敌人一个假情报,说情报内容是:“夜里睡觉老尿炕,不尿他就憋得慌”。敌人的情报专家们,有的说是太极八卦法,有的说是古印度法等等他们怎么都弄不明白情报的内容。同学们乐的捧腹大笑,前仰后合。还有一幕令我最感动,那是大壮、小银、虎子他们成立“小小飞虎队”时,他们一起高声喊“如果有谁叛变,天打五雷轰。”他们之所以这样喊是因为对鬼子的憎恶,要为惨死在日本人刀下的中国同胞报仇。
他们这种爱国的崇高品质,现在也得到了弘扬;如:杨利伟叔叔,不顾生命危险,毅然走进神州五号的驾驶舱,胜利遨游宇宙,在浩大的宇宙中留下中国的脚印。奥运会上,田径冠军刘翔为中国创下新的历史记录……难道这一切不都是热爱祖国,为国争光吗?同学们让我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人民的安居乐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铁道飞虎的观后感篇3
影片《铁道飞虎》以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为背景,讲述了一支被当地老百姓称为铁道飞虎队的民间抗日游击队与日军在中国大陆最重要的战略交通线之一——津浦铁路上大批装备精良的日本正规军周旋较量的故事。这支游击队主要由枣庄火车站的几名铁路工人组成,成龙饰演的火车站的搬运工工头马原是队长,带领黄子韬饰演的爱玩剪刀的业余裁缝大海、王凯饰演的性格高冷的面馆老板兼神枪手范川、王大陆饰演的唯一正规军兼碰瓷伤兵大国等一群看似普通的年轻人一起与日本正规军斗志斗勇,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这群铁道飞虎们,虽然战斗力不是那么高,但秘密潜入、背后偷袭、装傻充愣之类的江湖功夫还是很娴熟的,总能有惊无险打昏几个日本鬼子,留下画风清奇的涂鸦纹身,并把抢来的物资藏进山洞,他们相互合作,共同进退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躲过了日军的追击。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他们并不懂这样的大道理,但直到有一天,他们误打误撞救了个受伤的八路军,又误打误撞接受了他的临终嘱托,要去炸掉一座日军把守的大桥。或许是为了信守承诺,又或许其实他们早想干点大事却没有勇气而这个伤兵恰巧出现,于是他们恰巧承诺伤兵炸掉大桥,最终开始勇敢抗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个字干,让一群普通民工因各种原因一起走上了抗日的道路,扒火车、开大炮,谁说小人物干不了大事情,现在我们就干给你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部影片中成龙大哥将不再单打独斗,而是携王凯、黄子韬、王大陆三大男神群体作战,共同抗击敌人。但成龙大哥风格依旧不变,在枪林弹雨的激情场景里继续穿插幽默搞笑的段子,飞虎队队员拌嘴互黑,嘴炮不断,成龙嫌黄子韬话多让他少说话,王凯嫌弃成龙黄子韬不正规,黄子韬反呛王凯太怂,几个人唇枪舌剑,嘴炮不停,十分搞笑。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马原能干,因为他性格成稳、善于谋划且身手不凡。在白天,他是火车站的搬运工头,晚上却是带领队员抗击鬼子的大队长,或许在他心里早已谋划着一场和日军正面交锋的想法,但他从未表达,等待一个时机,一个可以一击击垮日军的计划。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一,15年,出于成龙之口的duang成为红遍中国的流行词,在影片中成龙饰演的马原在形容炸桥的场景时也说道duang就炸了,在自黑的同时也让观众大笑。
策马渡悬崖,弯弓射胡月,大海能干,因为他励志干大事,他有勇于抗敌的勇气和说干就干的真性情。黄子韬饰演的大海二十来岁,面带桃花,常玩剪刀,叽叽喳喳,吊儿郎当却总是嚷嚷着要干大事,武力韬韬在影片中也一展身手,挥洒热血真性情。
铁道飞虎的观后感篇4
由丁晟导演,成龙、黄子韬、王凯、王大陆、桑平、吴永伦等主演的动作喜剧《铁道飞虎》第一次集体亮相。虽然很早就公布了主创阵容,但电影里的头号庞然大物“100吨的蒸汽火车”一直未露真容,发布会上,“铁道飞虎号”火车头撞出大屏,跃然眼前。
提到拍摄初衷,成龙表示:“我很喜欢看一些经典的黑白片,自己也想尝试一下拍那个年代的戏。”成龙坦言,这次拍片不太一样的是“重团队,轻个人”,与以往作品里的孤胆英雄不同,这次成龙与其他演员一起化身一帮小人物。
?铁道飞虎》是成龙与导演丁晟第三次合作,“我们没事就在一起聊电影,这是我们两个日常的乐趣,《大兵小将》《警察故事》都是我们聊出来的。”成龙说。
在成龙的作品里,《铁道飞虎》是第一次大规模起用年轻演员。“飞虎队”的组合公布后,引来众人瞩目,但丁晟坦言,这次选拔的标准格外高,“这部电影动作戏的属性,需要每个演员都是有功夫的爷们儿。火车开起来是没法刹车的,100吨的铁疙瘩动起来的势能,连成家班的武术指导看着都恐惧。对完全没有动作基础的演员来说,很多动作更是很难完成。”
丁晟透露,黄子韬是最先定的主演,他的武术功底很好,灵活度也好,最早选他是因为看了一段功夫舞蹈。“王凯是老天爷送给《铁道飞虎》的礼物”,丁晟说,“电影开拍20天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大家都着急了,我就想赌一把,坚持去找最合适的,直到看到王凯的照片,觉得有种落魄的贵族感,我觉得就是他。”
铁道飞虎的观后感篇5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 李镇:我觉得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它实现了一种嫁接,就是把红色经典能够和成龙式的喜剧能够放在一起,然后没有消解到历史的重量,然后丁晟他个人的风格,比如说在情绪上、在节奏上,在这种悬念的设计上,在漫画感上都加入进去,都没有消解掉原来红色经典的这种重量。这个可能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
电影《铁道飞虎》根据真实历史改编,讲述1941年抗日战争期间,枣庄的一群小人物,逮到机会组团打劫日本军列,直到有一天,他们误打误中救了受伤的八路军,接受了他的临终嘱托。不同于以往红色影片高大全的标签,《铁道飞虎》描写的是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性格各异,但都有爱国之心,这使得整部电影人物个性鲜明。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 李镇:每个人都有他们在角色上的任务,比如说王凯,他可能主要负责耍酷,他的这个神枪,还有他的一些马上戏,都非常的帅,那么黄子韬本人是学过武术的,所以他在动作戏里面,在这部电影里面也是表现很出色的。像王大陆这个演员,他的喜剧感是很特别的,他的表演和这个场面之间的不协调来产生一个瞬间的喜感。
?硬汉》系列、《大兵小将》、《警察故事20xx》,细数丁晟导演以往作品,可以称他为名副其实的硬汉导演。动作戏追求真实,对细节的把控也相当专注。《铁道飞虎》从场面、动作到造型、台词,都能看到导演丁晟让经典焕发活力的用心。导演丁晟的最大特点,就是力求真实感。为了突显火车的撞击力,主创用一比四的原建材搭建火车和大桥模型,真撞真炸拍摄而成,在特效泛滥的今天尤为可贵。除了是一部红色影片,《铁道飞虎》也是一部标准的成龙式动作电影。在行驶中火车上拍打戏,难度不言而喻。影片追求真实基础上加入跑酷等动作元素,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 李镇:火车电影这样的动作戏,这样的处理方式上,其实以前有很多很多成功的先例了,所以在这个上面如果有创新的话是很难的,那么我们发现这个电影的创新还是有不少的,比如说扒火车的方式,滑梯、竹竿等等。
同样带来新鲜感的还有影片的美术设计,与传统抗战片不同,《铁道飞虎》在服装用色上,抛弃以往的灰布长褂,转而用红、黄、蓝,色彩等亮色。台词的运用也是《铁道飞虎》的一大特色,细品之下简单明了,又透露出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让人印象印象。
铁道飞虎的观后感篇6
前天,我们去看了由成龙主演的电影《铁道飞虎》。开完以后片中搞笑又感人的情节是我久久不能忘怀的。
电影中主要讲了抗日战争时期枣庄的铁路工人利用铁路上的铁路上的优势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最后炸毁日本侵略者运送军需物资的一座重要桥梁的故事。
我认为电影中“飞虎队”的人非常勇敢。当他们决定的时候,明知这次任务有去无回,却没有一个人退缩。而主角炸桥时,不顾自己的安危将炸药包绑在桥的支柱上。这让我想到中国历史上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争——官渡之战。当时袁绍50万大军,曹操仅有1万大军却将袁绍打败了。我想,如果当时曹操的士兵一个个士气低落,态度消极。曹操会赢得这场战争吗?如果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军民士气低下,会有今天的新中国吗?
勇敢固然重要,但如果仅仅只是勇敢,那只是一节莽夫。电影中,“飞虎队”在偷炸药包的时候在绳子上绑了一个类似于轮轴的东西,这样可以防止绳子破损也更加省力。而主演被抓时,电影中的二嫂故意在煎饼里放了药,再利用日本人贪婪的性格,故意说是给主演吃,让日本人吃了下去,导致昏迷,救了他。无数智慧的事件让我想起了三国里的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曹操40万大军周瑜只有3万大军。而诸葛亮却巧用火攻使曹操败走华容道。而春秋时期,鲁国大臣公子季友巧施“以马扮虎”之计使宋军大败……由此可见,智慧是多么重要。
这部电影还有一个特点:搞笑。平常看抗战片心情都非常沉重。而在这部电影中,导演故意把日本侵略者塑造得非常愚蠢。比如:一个日本士兵在切腹时用了一把杀猪刀……全场充斥着一片笑声。
这部影片既有明确的主题又很搞笑,深得大家喜爱。
铁道飞虎的观后感6篇相关文章:
★ 对话的观后感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