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将书中的智慧和经验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受益匪浅,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感受到书籍的魅力和力量,坚信知识改变命运,以下是满分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爱心伞的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爱心伞的读后感篇1
每每问自己,我要做一个怎样的老师呢?我想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之后,我心中已经有了答案,那就是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做一个爱学生的老师,做一个富有童心,心中充满爱的老师。
李老师说:“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其实现在的社会何尝不需要有爱心的老师呢?每次和家长交流,已不多是以前家长所要求的严厉与管束,更多的家长现在会说,希望这位老师是我孩子喜欢的老师,是教育有方,态度和蔼可亲,能正确引导孩子的老师,是能够让孩子愉快学习,经常能搞些活动来丰富孩子生活的老师,或是能让孩子有一些锻炼的机会,提高能力的老师。总之是一位拥有爱心和童心的好老师,让孩子能在他的教育下快乐成长的老师。听听要求还真不少,而且还很高。不过这话一点也不假,作为每个孩子的家长,都是这么想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遇到一位好老师,让孩子在他的引领下健康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现在的我已经是一位家长同时是一位老师,扪心自问,我是一位好老师吗?这个问题总是引起我的思考,工作认真负责,钻研教材,备课一丝不苟,上课认真投入,批改作业认真及时,这样充其量是个合格的老师。而在大家心中一致的好老师,我想做到这些肯定是不够的。就如上面所说的,做一个有爱心和有童心的老师,是多么难能可贵,也是所有孩子和所有家长都期盼的,也正是老师最难做的。
“素质教育的大旗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李老师的这些话不正是诠释了素质教育的真谛吗?不正是告诉我们童心和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两把金钥匙吗?
一位被孩子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个富有爱心和童心的人。只有具备了童心,才会理解学生看似幼稚的言行,珍惜学生的奇思妙想;知道了具备一颗爱心,才能宽容学生在学习中的失误,耐心对待学生千百次的发问。“老师的尊严都是学生给的。” 细细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很可爱,都值得用我们的心去爱。
爱心伞的读后感篇2
读书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丰厚,可以跟随书中的人物去体验不同事情,是一场精神上的旅行。我在这场精神上的旅行越走越远,于是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从中获得许多的启迪,这也使我的教学工作开展的更从容。李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以及对爱的执著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心”充满了李镇西老师这本书的每一个角落,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憾;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故事所震撼。就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要耐心地和学生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如果说最初的爱来自于职业的要求,命令着自己,提醒着自己,那么,能让这爱绵延不绝的是我们的"心"。就如李镇西老师在书中所说的“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
所有的故事都渗透着李镇西老师的汗水,我能够感受到他是如何与他的学生一起努力去把班级搞得有声有色的。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学生受打击,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么,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用心去爱孩子吧!
爱心伞的读后感篇3
我有一本名字叫《爱心企鹅》的书。
书中的主人公小企鹅塔明诺横渡太平洋、绕过南美洲、飞过大西洋……遇到了许多动物甚至一滴悲伤的眼泪。到汉堡去解救被“大脚兽”(人类)抓去的帝企鹅国的公主娜努玛。一头大鲸告诉塔明诺,只要找到爱就能解救出公主。
读完这本书,我懂得了:只要有爱,一切就会更美好;只要有爱,一切就会更辉煌;只要有爱,一切就会更灿烂!就像太阳、水、食物、空气一样,爱也是必不可少的。试想,如果没有爱,世界上会是什么样子?人与人见面冰冷的脸,心肠像石头一样硬,那岂不是无聊极了?
爱是人类能体验到的.最美丽的东西,让我们去爱父母,并体验父母对我们的爱吧。
爱心伞的读后感篇4
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艺术让我一次次地反思自己与孩子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也一次次清晰地认识到:爱心是教育的本源,爱是教育的真谛。
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这就是说,热爱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动力源泉。爱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付出,同时也是自己的收获。陶行之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的爱心典范。只有达到这种境界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在教育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才能在教育中获得喜悦。才能让学生在爱中成长。.
教育的爱,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它自然而然地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不声不响地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这是一种最朴素而又最精炼的表达。教师享受着学生纯洁的尊敬,就应该“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一切都是应该的——因为我领了工资,我要对得起这份报酬;因为我享受过学生的笑声与泪水,我要对得起这份真情;因为有学生是通过各种‘勾兑’才编到我班的,我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因为学生把我当作他们的朋友,我要对得起我的‘哥们儿’!……”
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对痛苦的学生说句安慰话,对孤独的学生说句温暖话,对胆怯的学生说句壮胆话。对自悲的学生说句自信话,对迷茫的学生说句开导话.对沮丧的学生说句鼓励话,对受困的学生说句热心话.对偏激的学生说句冷静话.对懒惰的学生说句鞭策话,对受冷落的学生说句公道话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时.不仅学生会把我们当作老师。而且这绝对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李老师在书中所讲到的案例表明: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爱心能架起师生关系的桥梁;爱心能春风化雨,浇灌莘莘学子;爱心能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爱你的学生吧,只要你播下爱的种子。它一定会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爱,一切皆有可能。
在《爱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学生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他们的爱里有宽容,有谦让,有亲情,有友谊。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
读了《爱的教育》一书后,我决定今后要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做法,也为孩子多付出一份关心与爱心与真心,发现孩子们总会相对的给予“回馈”。因此有“爱的教育”,才有“美”的回忆。
教师要教育不要训斥:教育是引导而不是灌输,视学生为“有”而不是“无”。训斥则不容许学生说“不”,教育则潜移默化。教师要了解学生、认识学生、适时的赞美和接纳、鼓励与协助,培养学生挫折和容忍的价值判断能力等等,让学生快乐成长、茁壮,更会利用各种机会和家长取得联系,适时的提供教养子女的咨询与方法,共同为学生的未来而努力。教师要理解人性:要了解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反应、学生的心声也该仔细的聆听看看。
?爱的教育》让我重新感悟为人师的幸福!
爱心伞的读后感篇5
近日有幸拜读了李镇西教师的《爱心与教育》,感触颇多。李老师确实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老师,他的教育观念和育人思想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应学习的。这本书让我强烈感受到了李老师对学生的一腔爱心,感受到了一名成功的教师是如何用他的爱培育他的学生,如何用他的爱无微不至地关心、注视着每个学生的成长细节,并且为解决学生的问题而费劲自己的心血。《爱心与教育》对我来说是一个发现,发现新的教育方法,发现新的教育途径,发现一颗真正的教育者的心。让我深深地明白今后我所要做的就是在某些方面还得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寻找新的教育途径。培养一颗真正爱学生的心。
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每个人都需要爱,学生更需要爱,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也是获取为师之乐的最大保证。师爱是一种依恋的心情,是一种奉献精神,是一种极端负责的态度,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爱心能架起师生关系的桥梁;爱心能春风化雨,浇灌每个莘莘学子;爱心能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养成其良好的情感品质,使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敬爱的老师对自己的影响,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常会令人终身难忘。师爱是阳光是雨露,学生是花朵是禾苗。对学生的`爱既要象阳光一样普照大地,又要对一些缺少爱的同学有所倾斜。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也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
?爱心与教育》最让我深有感触的是“与顽童打交道,后进生的转化”这一节,尤其是李镇西老师教育万同的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比起其他学生,“后进生”犯错误的时候要多一些,作为教师的我们也会象常人那样有怒气,有情绪。当学生犯错误时,如果是好生,也许老师的火气会小一些甚至只是责怪几句,但如果是“后进生”,教师也许会更加“恨铁不成钢”而火冒三丈!我相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也曾碰到过象万同一样的孩子,我也像李镇西老师一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们,谈心,讲道理,但我容忍不了他们太多的反复,我会伤心,会恨铁不成钢,会觉得他们是不可救药的学生,会用“我已经尽力了,对的起自己的良心了,教育不是万能的”等等来安慰自己。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和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中的很多人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
李老师用他的经历和智慧告诉我们,转化后进生的途径、方法有很多,但是其基本的教育思想应该充满“民主、科学和个性”的精神。教育者不能以分数论英雄,应该用真诚的教育,用心灵去赢得心灵,自然而然的的走进后进生的心灵,跟他们做朋友;也让后进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心中升起“想做好人”的愿望,而不断地与自己进行“灵魂的搏斗”,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使后进生转化为上进生。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成功。
李老师给了我无限的鼓舞,给了我无限的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李老师为榜样,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去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真正做到“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
爱心伞的读后感篇6
故事发生在南极的一块大浮冰上,那里有所企鹅学校,故事中的主人公塔明诺就在这里上学。他在企鹅学校上三年级。有一天,他在课堂上听到了老师讲述的一个有关帝企鹅公主娜努玛悲惨遭遇的故事。听完了这个故事,塔明诺身受感动,想去寻找娜努玛,帮助帝企鹅改变这种每日争吵、打架的混乱局面,再度回到以前友爱的那种境地。但是塔明诺又担心连成年企鹅都办不到的事,自己又怎么能办到呢?于是坐在一块高高的冰块上伤心的流下了眼泪。这时,来了一头大鲸鼓励他,让他有了寻找娜努玛的信心。于是他开始了寻找娜努玛之旅。
在旅途中,必定是艰辛的。有一次他差点被”大脚兽“抓捕,但是呢他靠自己的机智聪明成功的逃脱了。一路上他又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帮助,如慢吞吞的.蜗牛伊莎贝拉帮他领路,海鸥弗雷德里柯和弗雷德里克帮他越海……塔明诺到达了许多国家都没有找到娜努玛。也许别的企鹅就会放弃不再去继续寻找了,而塔明诺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到,凭着坚强的意志,不懈的精神,最后他来到了德累斯顿找到娜努玛并找到了爱。
我读了《爱心企鹅》这本书以后,十分崇拜故事中的主人公——小企鹅塔明诺,他的坚强、勇敢,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断前进,永不放弃让我我感动,我也要向他学习。
爱心伞的读后感篇7
1999年,《爱心与教育》本书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大奖、冰心图书大奖、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拒道传播,时至今日,因为广大教师的追捧,《爱心与教育》已成为教育新经典。
李镇西,1958年9月生,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作教育学术报告数百场,上语文教学示范公开课200多堂,出版了19部著作。他的书成为近十年来中国教育教学类畅销书。本人获“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称号。20xx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
初读这本书,感悟颇深。
李老师说,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确实如此,只有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才会真诚地与学生们交朋友,切身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的学习困惑和心理障碍。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是的,从古到今,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是有一点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充满感情的教育。
一切教育都不能离开情感。我们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走进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
在这一点上,李镇西老师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都要向他学习。
李老师给学生举行生日晚会;学生汪斌的父亲执意留下一筐鸡蛋感谢李老师对儿子的关爱,李老师每天用小煤油炉煮上一个鸡蛋给汪斌送去。对于家境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宁玮善良节俭,李老师送钱给她补充营养。对于在高考以几分之差落榜后,情绪波动很大的宁玮,李老师一直鼓励她,八年如一日的通信,电话联络,成为宁玮成功人生的最大动力,等等。
李老师为我们重新解读了什么是“爱”?师生之爱,同学之爱,都不应仅仅止于班级内部,而应该有爱的扩展和升华。这种爱的扩展,是对周围其他人的爱——同学、邻居,以及一切素不相识但需要帮助的人;这种爱的升华是对我们祖国的爱!
这才是爱的教育应该达到的最高境界。
对于“后进生”,李老师认为“用心灵赢得心灵”爱,是教育的前提;但是,对“后进生”来说,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换句话说,教育者对“后进生”的爱绝不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人道主义情怀的自然流露”。
“后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很难一劳永逸,相反,这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后进学生”普遍存在的循环。对此,我们要有耐心和恒心。
对于后进生的认识和转化,我们还要从多方面角度去关心,比如家庭方面、学校方面、个人方面,以及对于他们的教育方法。
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田都播下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
爱心伞的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 爱心帽教案7篇
★ 幼儿爱心教案7篇
★ 伞的折纸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