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深化同学们对名著剧情的理解,想要写出得到听众认可的读后感,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坐着在书籍中想要表达的含义,满分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腊梅赞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腊梅赞读后感篇1
清晨中的腊梅是冷艳的,月下的腊梅是圣洁的,而雪中的腊梅则是仙风道骨,气韵翩然的。情趣,诗意荡漾在冰冷的冬季里。腊梅动人心魄,它打动了病人,打动了我,也打动了秋雨先生。嗅着腊梅的沁人心脾的馨香,我多想在秋雨先生的病床旁陪伴他一起欣赏这属于腊梅的冬季。
在茫茫的行程中,秋雨先生经常明灭于心间的一个宁静光点便是一枝腊梅。当时光匆匆从人的额头上划过,当流水般的岁月止不住的流逝,总会向往那宁静的一片土地,一些小事便也会在心头泛起涟漪,让人止不住地回想,品味,品味那些小事对生命的撞击。
秋雨先生沉醉于偎依在病床上的冬天的腊梅。腊梅在病人们的期待中一朵朵的绽放,在暴风雪侵袭后的人们的`生生悲叹中一朵朵盛开,它让病人们睁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让人们满心的敬佩,喜爱。还有,那暴风雪中为了病人们去细数梅花的护士天使,她们洁白的衣服与圣洁的心灵随着腊梅的香气浸入人们的心脾。我也沉醉了,可我不知,是为了这里腊梅的清馨,还是护士小姐的美好心灵。
病房最难捱的是冬天,冬天,他们有过一枝腊梅。
冰肌玉骨,坚贞不屈,这就是腊梅。这株腊梅生长在医院里,盛开在医院里,给众人带来欣慰,惊奇,这便使腊梅拥有了更深一层的意思。
花瓣黄得不夹一丝浑浊,轻得没有质地,只剩片片色影,娇怯而透明,如此晶莹剔透的腊梅,让我尽情的欣赏你的美吧,让我融入你那圣洁美丽的世界吧!
腊梅赞读后感篇2
读罢余秋雨老师的《文化苦旅》,我很想抓住些什么,却又难以言状,只觉得淡淡的哀愁与寂寞萦绕在心中不去,又难复平静。
从滚滚黄沙的大漠边塞到温婉宜人的江南小镇,余秋雨老师的文化足迹,跨越了大江南北,旅途中夹杂着喜悦、激动、哀伤、沉痛……百感交集,而最终只汇合成一个赫赫刺人的苦字。中国史上叙说羁旅之苦的文学作品不在少数,然而负担上文化二字,却更令人觉得这苦涩的味道浓得要化不开了。
说说那个令人恨恨不已的王道士吧,青砖黄泥的道士塔原也只是个普通的佛教地方,可当那王道士开掘了一门永久性学问的洞穴后,这儿再也不普通。王道士也成了达官贵人宠的妃,王道士的古文物,不,是正用在阿谀逢迎的官场的中国的古文物,它们的清白也渐渐被抹黑,更糟的是:外国友人的不客气,王道士的傻笑,中国古文物就此一车一车地安全运出国境,王道士与外国友人的寒暄。唉!伤心欲绝!余秋雨老师之苦,皆因有着中国古代文人忧国忧民式的文化自觉,种种令人痛心疾首的现象赫然呈现在自己的眼前却无能为力,也就难以自抑地揪心揪肺了。
也许是我出生的年代比余秋雨老师要幸福,没有亲眼目睹种种擦肩而过的辛酸与血泪,因而没有那种刻骨铭心的苦味萦绕心头,然而余秋雨老师笔下一幕幕清晰可见的中国式文化悲剧,已经令我的心也不自觉得随之惆怅,陷入了淡淡的寂寞,历久不散。也许余秋雨老师得知我们肆意欣赏着他的苦,却不能与之同苦,而只是仅仅的寂寞,怕是他的苦又会更甚了吧。
也许许多历史界的专家学者曾经不留情面地指出过余秋雨老师作品中与史实不符的种种纰漏,但是依然无妨,文学不同于历史学,毕竟余秋雨老师酿制的文化苦酒传出了令人心醉的香味,不仅仅是向读者,向文化界,更是向广大的中国人民。这样就已经足够了,不是吗?
作为一名高中生的我就这样追随着余秋雨老师的足迹,在寂寞间行走着,徘徊着,彳亍着,最后旅途也到了终点站,只剩下了这里真安静的孤独与余韵……
腊梅赞读后感篇3
最近,我无意间在灰尘里翻到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还记得,刚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我很好奇,便慢慢地步入了这本书的世界。
在严冬,寒风呼啸,滴水成冰,而这花儿却从不向风雪低头,仅有它,还依然充满着春的气息,它,便是腊梅。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你就要用赤裸的躯体迎之后风雪;要永远呆在没有花儿陪伴的寂寞中;更要忍受被人冷落的痛苦!你必须不畏严寒,无私奉献,顽强、坚韧,勇于应对。腊梅,它是多么了不起呀。
在风雪中,腊梅没有放弃,没有凋零,而是开出了洁白的花朵,顽强地在冬日里做那一片春色。它毅然向世人宣告——没有困难能够阻挡我们渴望绽放的心!而人们不也应当如此吗?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偏偏就缺少那持自以恒的精神。
换一个角度想一想,在寒冬里绽放,腊梅,又得到了什么呢?答案是什么都没有!它们开花,不为炫耀,不为献媚。只为了展现它们的风骨和气节,展现出它们对生命的理解!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腊梅它正是理解了洗礼,才能够有那清香。它有了高雅的香气,虽不浓,却独有一番风味。腊梅的超凡脱俗,是无法用文字或语言描述出来的。
我们也要努力像腊梅一样:坚韧不拔,无私奉献,持之以恒,坚强地应对每一天!
腊梅赞读后感篇4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诗意浓郁的散文佳作。作者托梅寄志,借书桌上几株怒放的腊梅,不仅仅真切地抒发了对不畏严寒、幽幽报春的腊梅的敬意与感慨,形象地道出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深刻哲理,并且表现了自我完美的思想品格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梅花,独立标格。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它勃发的英姿,鲜灵的留香,是对肆虐寒冬的冷冷嘲讽,更是不要屈服的顽强抗争。这就是不甘泯灭的勇敢而执著的生命。惟有
它在猎猎寒风的岁月中,卓然傲立,风吹不退缩,霜打不着痕,一副以不变应万变的王者风仪。生命的高贵、圣洁与它不屈不挠的精神伟力相伴相随。
梅花,冰清玉洁。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香,似一朵朵初绽的音符,挟着轻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冷落成泥碾作尘,仅有香如故。”活得精精神神,活得清清白白,即使红颜褪去青春不再,生命的歌也是回肠荡气,掷地有声。
梅花,笑傲风雪。当凛冽的寒风裹着雪片飞来,在梅的周围疯狂地咆哮、翻卷时,它不肯摧眉折腰,不肯跪倒于地,惟见冰天雪地中屹立着它独立自尊、不馁不屈的铮铮傲骨。在风霜雪雨的洗礼中,在百般磨砺的锤炼中,梅,洗尽铅华,风清骨俊,矫健中自有别样的典雅端庄,柔媚明艳。那一派情缘的标致与神韵,不知令多少爱梅的人如醉如痴!
正因如此,梅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赏识与喜爱。那些精神的养梅者,更是将梅看作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他们借梅花冰清玉洁、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抒发自我不慕荣华、不求高贵、不媚不谄、恪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闪烁着高尚思想灵魂的梅,在诗人华美、隽永的诗章中绽放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等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等等。尽展君子的襟怀、佳人的风采,至今还在梅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轻扣动着红尘人的心扉。
楚楚动人的梅,永远是一首迷人的旋律。在高雅脱俗的精神净地,细拂心尘,顿开茅塞,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
腊梅赞读后感篇5
人真是奇怪,蜗居斗室时,满脑都是纵横千里的遐想,而当我在写各地名山大川游历记的时候,倒反而常常有一些静定的小点在眼前隐约,也许是一位偶然路遇的老人,也许是一只老是停在我身边赶也赶不走的小鸟,也许是一个让我打了一次瞌睡的草垛。有时也未必是旅途中遇到的,而是走到哪儿都会浮现出来的记忆亮点,一闪一闪的,使飘飘忽忽的人生线络落下了几个针脚。
是的,如果说人生是一条一划而过的线,那末,具有留存价值的只能是一些点。
把那些枯萎的长线头省略掉吧,只记着那几个点,实在也够富足的了。
为此,我要在我的游记集中破例写一枝花。它是一枝腊梅,地处不远,就在上海西郊的一个病院里。
它就是我在茫茫行程中经常明灭于心间的一个宁静光点。
步履再矫健的人也会有生病的时候,住医院对一个旅行者来说可能是心理反差最大的一件事。要体力没体力,要空间没空间,在局促和无奈中等待着,不知何时能跨出人生的下一站。
看来天道酬勤,也罚勤。你们往常的脚步太洒泼了,就驱赶到这个小院里停驻一些时日,一张一弛。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习惯不习惯。
那次我住的医院原是一位外国富商的私人宅邸,院子里树木不少,可惜已是冬天,都凋零了。平日看惯了山水秀色,两眼全是饥渴,成天在树丛间寻找绿色。但是,看到的只是土褐色的交错,只是一簇簇相同式样的病房服在反复转圈,越看心越烦。病人偶尔停步攀谈几句,三句不离病,出于礼貌又不敢互相多问。只有两个病人一有机会就高声谈笑,护士说,他们得的是绝症。他们的开朗很受人尊敬,但谁都知道,这里有一种很下力气的精神支撑。他们的谈笑很少有人倾听,因为大家拿不出那么多安慰的反应、勉强的笑声。常常是护士陪着他们散步,大家远远地看着背影。
病人都喜欢早睡早起,天蒙蒙亮,院子里已挤满了人。大家赶紧在那里做深呼吸,动动手脚,生怕天亮透,看清那光秃秃的树枝和病恹恹的面容。只有这时,一切都将醒未醒,空气又冷又清爽,张口开鼻,抢得一角影影绰绰的清晨。
一天又一天,就这么过去了。突然有一天清晨,大家都觉得空气中有点异样,惊恐四顾,发现院子一角已簇拥着一群人。连忙走过去,踮脚一看,人群中间是一枝腊梅,淡淡的晨曦映着刚长出的嫩黄花瓣。赶近过去的人还在口中念叨着它的名字,一到它身边都不再作声,一种高雅淡洁的清香已把大家全都慑住。故意吸口气去嗅,闻不到什么,不嗅时却满鼻都是,一下子染透身心。
花,仅仅是一枝刚开的花,但在这儿,是沙漠驼铃,是荒山凉亭,是久旱见雨,是久雨放晴。病友们看了一会,慢慢侧身,把位置让给挤在后面的人,自己在院子里踱了两圈,又在这儿停下,在人群背后耐心等待。从此,病院散步,全成了一圈一圈以腊梅为中心的圆弧线。
住院病人多少都有一点神经质。天地狭小,身心脆弱,想住了什么事怎么也排遣不开。听人说,许多住院病人都会与热情姣好的护士产生一点情感牵连,这不能全然责怪病人们逢场作戏,而是一种脆弱心态的自然投射。待他们出院,身心恢复正常,一切也就成为过眼烟云。
现在,所有病人的情感都投射在腊梅上了,带着一种超常的执迷。与我同病房的两个病友,一早醒来就说闻到了腊梅的香气,有一位甚至说他简直是被香气熏醒的,而事实上我们的病房离腊梅不近,至少隔着四五十米。
依我看来,这枝腊梅确也当得起病人们的执迷。各种杂树乱枝在它身边让开了,它大模大样地站在一片空地间,让人们可以看清它的全部姿态。枝干虬曲苍劲,黑黑地缠满了岁月的皱纹,光看这枝于,好象早就枯死,只在这里伸展着一个悲枪的历史造型。实在难于想象,就在这样的枝干顶端,猛地一下涌出了那么多鲜活的生命。花瓣黄得不夹一丝混浊,轻得没有质地,只剩片片色影,娇怯而透明。整个院子不再有其他色彩,好像叶落枝黄地闹了一个秋天,天寒地冻地闹了一个冬天,全是在为这枝腊梅铺垫。梅瓣在寒风中微微颤动,这种颤动能把整个铅蓝色的天空摇撼。病人们不再厌恶冬天,在腊梅跟前,大家全部懂了,天底下的至色至香,只能与清寒相伴随。这里的美学概念只剩下一个词:冷艳。
它每天都要增加几朵,于是,计算花朵和花蕾,成了各个病房的一件大事。争论是经常发生的,争执不下了就一起到花枝前仔细数点。这种情况有时发生在夜里,病人们甚至会披衣起床,在寒夜月色下把头埋在花枝间。月光下的腊梅尤显圣洁,四周暗暗的,唯有晶莹的花瓣与明月遥遥相对。清香和夜气一拌和,浓入心魄。
有一天早晨起来,天气奇寒,推窗一看,大雪纷飞,整个院子一片银白。腊梅变得更醒目了,袅袅婷婷地兀自站立着,被银白世界烘托成仙风道骨,气韵翩然。几个年轻的病人要冒雪赶去观看,被护士们阻止了。护士低声说,都是病人,哪能受得住这般风寒?还不快回!
站在底楼檐廊和二搂阳台上的病人,都柔情柔意地看着腊梅。有人说,这么大的雪一定打落了好些花瓣;有人不同意,说大雪只会催开更多的蓓蕾。这番争论终于感动了一位护士,她自告奋勇要冒雪去数点。这位护士年轻苗条,刚迈出去,一身白衣便消融在大雪之间。她步履轻巧地走到腊梅前,捋了捋头发,便低头仰头细数起来。她一定学过一点舞蹈,数花时的身段让人联想到《天女散花》。最后,她终于直起身来向大楼微微一笑,冲着大雪报出一个数字,惹得楼上楼下的病人全都欢呼起来。数字证明,承受了一夜大雪,腊梅反而增加了许多朵,没有凋残。
这个月底,医院让病人评选优秀护士,这位冒雪数花的护士得了全票。
过不了几天,突然下起了大雨,上海的冬天一般不下这么大的雨,所有的病人又一下子拥到了檐廊、阳台前。谁都明白,我们的腊梅这下真的遭了难。几个眼尖的,分明已看到花枝地下的片片花瓣。雨越来越大,有些花瓣已冲到檐下,病人们忧愁满面地仰头看天,声声惋叹。就在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我去架伞!”
这是另一位护士的声音,冒雪数梅的护士今天没上班。这位护士虽然身材颀长,却还有点孩子气,手上夹把红绸伞,眸子四下一转。人们像遇到救星一样,默默看着她,忘记了道谢。有一位病人突然阻止了她,说红伞太刺眼,与腊梅不太搭配。护士噘嘴一笑,转身回到办公室,拿出来一把黄绸伞。病人中又有人反对,说黄色对黄色会把腊梅盖住。好在护士们用的伞色彩繁多,最后终于挑定了一把紫绸伞。
护士穿着乳白色雨靴,打着紫伞来到花前,拿一根绳子把伞捆扎在枝干上。等她捆好,另一位护士打着伞前去接应,两个姑娘互搂着肩膀回来。
春天来了,腊梅终于凋谢。病人一批批出院了,出院前都到腊梅树前看一会儿。
各种树木都绽出了绿芽,地上的青草也开始抖擞起来,病人的面色和眼神都渐渐明朗。不久,这儿有许多鲜花都要开放,蜜蜂和蝴蝶也会穿墙进来。
病房最难捱的是冬天,冬天,我们有过一枝腊梅。
这时,腊梅又萎谢躲避了,斑驳苍老,若枯枝然。
几个病人在打赌:“今年冬天,我要死缠活缠闯进来,再看一回腊梅!”
护士说:“你们不会再回来了,我们也不希望健康人来胡调。健康了,赶路是正经。这腊梅,只开给病人看。”说罢,微微红了点脸。
腊梅赞读后感篇6
腊梅的品质,真是令人感慨万千。
今日,我读了赵丽宏的《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文中,作者来自南方的朋友十分喜爱腊梅,他不禁喜爱腊梅在瘦削干枯枝头结满了密匝匝的花骨朵儿,也喜爱那娇弱无力的淡黄色小花吐出的高雅的清香。他甚至说,如果下辈子要变成一种植物,他想变成一株腊梅。
可是腊梅说话了——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那你必须坚忍,必须顽强,必须敢于用赤裸裸的躯体去抗衡暴风雪;你必须具备牺牲精神,必须毫无怨言地奉献出你的心血和生命的结晶;你必须忍受寂寞,必须习惯长久地被人淡忘冷落!
在寒冬腊月,北风呼啸在大地上,冰雪覆盖着万物,唯有腊梅醒着,绽放了细小的花朵,毫无畏惧地应对寒冬。没有绿叶为它遮寒。可是,即使它如此勇敢,如此坚忍不拔,却仅有在开花的日子里才被人们注意,即使在盛开之时,也是孤零零的。
在寒冬中绽放——如此高的代价,腊梅得到了什么?没有,他们开花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献媚,只是为了展现他们的风骨和气节,展现他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这令我想起了一句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错,正是理解了寒冬的洗礼,他才能有那种清香。“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的香不像春天开花的各种植物,香气浓艳,吸引来蜂围蝶阵;那是一种高雅的香味,虽然淡,却独有特色,人们微微一闻,啊,是梅花。梅花那种超凡脱俗,是难以描绘的。
腊梅赞读后感篇7
世上花儿繁多,可爱者也很多,尤其一些文人墨客,好像天生和花儿结下了不解之缘。记得书上说过:晋朝陶渊明独爱菊;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而宋朝的周敦颐酷爱莲。我呢?虽然不能和他们相比,但我也钟情一种花,那就是腊梅。
你看,立冬过后,北风一吹,万花凋零,耐寒的梅花却盛开了。“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走近梅花,它那独特的淡淡清香,一直钻进我的心脾,那感觉,真像品尝了一口名贵的香茶。
细看那一朵朵淡黄而又透明的小花,像用绸子做的一样永葆鲜艳。仁丹般大小的花蕾长在柔韧的树枝上,就像用胶水在树枝上粘上了一颗颗小金珠子。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时,便一齐绽开笑脸,满株金黄,远远望去,就像雪地上燃起一堆金色的火焰。每朵花上的五片花瓣紧紧地围成一圈,把细长的花蕊拥在了中间,那花蕊的顶端还有一点点浅黄色的花粉呢!
我摘了一枝带花蕾的梅枝回家,把它插在一个注满水的花瓶里。妈妈认为:它得不到阳光的照射也许等不到开花就萎缩了。隔了几天,我发现这个“小黄球”咧开了嘴,开出了金黄色的小花,我不禁被这种顽强的精神所折服,它不需要春天那温暖的气候,也不需要足够的阳光和肥沃的土地,只要一点水,就能开花,它的生命力多么顽强啊!
我喜欢这普通的小花,喜欢它的朴素和典雅,更喜欢它的风格和品质。“梅花香自苦寒来”,它坚强而不倔强,高雅而不高傲,它既不去与奇花异草争艳,也不去与骄阳绿柳夺一泓之水,而是默默无闻地装点寒冬的冬季。这部正是我们所需要的精神么?
我爱腊梅。
腊梅赞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 赞雷锋演讲稿8篇
★ 军人赞演讲稿8篇
★ 家乡赞演讲稿6篇
★ 赞大庆演讲稿6篇
★ 赞天使演讲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