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人来说写好读后感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读后感指看完一本书后把内心的感受通过文字编写出来的书面表达,以下是满分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读故事的人读后感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
读故事的人读后感篇1
亚历山大是公元前356年至公元前323年的马其顿国王。他幼年就胸怀大志,梦想着能征服世界。首先,他把自己所拥有的财产分给了将士们。有一位将军问他为什么要把财产分了,你自己留什么呢?他说:“我给自己留下希望。”这句话激励了将士们。亚历山大率领他们打了很多胜仗,甚至打败了庞大的波斯王国,在王宫里掠夺了很多金银财宝。
接着,亚历山大大军继续向东方走,经过巴基斯坦向印度进军,占领了印度的西北部分和心脏地带。最后回程的时候,他把巴比伦定为首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就在这时,亚历山大突然得了心脏病去世了。因为他没有指定接班人,帝国最后分裂成一个个零零碎碎的小国家。
尽管这么庞大的国家只存在了十三年,但在我的心目中,亚历山大依然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读故事的人读后感篇2
历经岁月变迁、沧海桑田,普通人大多渴望和爱人拥有“一生两人三餐四季”的生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
庄国栋一生错过玫瑰两次,他在远走他乡之后表露心声:自此以后,我看不出发愤图强有什么好法,为了我所爱的女人,我再不能做一个正常的人,但是你放心,我会活至老死。他们说,当你走下坡时,速度是快的,我已四十二岁,快了。我似乎可以体会他心中像沙漠一样无边无际的空落和寂寞。谁还没有在深夜因思念而痛哭的时候呢?第一次和玫瑰在一起,她热情奔放、纯真无邪,两人赤脚在书房跳舞;第二次遇见玫瑰,她依然保持着令人心悸的美丽,也并没有肥胖的身躯和满嘴的金牙,反而更加惹人怜爱。无论怎样的玫瑰,对庄国栋来说,都已经可望不可即,这样带着遗憾和思念老去,让人十分煎熬。
年少的时候,玫瑰像一枝真正的玫瑰,肆意挥霍自己的美丽,刺伤了身边的每一个人。直到遇见庄国栋,她的心才真正开始感受什么是爱情。庄国栋成婚后,她嫁与方协文,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没有爱情的生活,既然不是庄国栋,和谁结婚又有什么关系呢?但这样的玫瑰始终没有凋落,在遇见溥家明之后,她的心才开始复活,即便面对家明即将离世的事实,她和家明在最后的日子依然过得多姿多彩。
起起落落之后,玫瑰最终回到了罗德庆的身边,相信罗德庆的包容和忍耐可以带给玫瑰足够的幸福和安全感。玫瑰这一生爱过三个男人,面对每一段爱情,她都心无旁骛,不求回报,这样的个性是极其可爱的。
爱情越是伟大,越是凸显出婚姻的乏味。成婚之后,生活里全然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谁还记得上一次心动是什么时候呢?不是没有过“为谁风露立中宵”的时刻,也不是没有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思念,那样痴狂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当年沉溺于爱情,也确觉得爱情比天大,失去他的时候,也曾恐惧这一生要在痛苦和绝望中度过。时光荏苒,一切都已经过去,虽然直到目前,我还不太了解婚姻的意义,有时也感到乏味,但婚姻带给我的安慰也是恋爱时的患得患失无法比拟的。
在玫瑰的故事里,我看到了“爱情至上”的思想,不禁想起,在琼瑶的《一帘幽梦》里,楚濂曾经对绿萍说:“你失去的只是一条腿,紫菱失去的却是她的爱情。”听见这样的话,我们该作出什么样的反应?
读故事的人读后感篇3
雷锋,一个在我心中既模糊又清晰,既是英雄又是普通的平凡人,在老师、家长的口中经常提起的高大形象,在我幼小的心灵中不断成长,但始终轮廓模糊,直到我读完《雷锋的故事》这本书,一个清晰的英雄形象才真正烙进我的心中。
雷锋出生在旧社会,刚出生的他,生活贫苦,在抗日战争中,这位令所有人都仰慕的人民英雄的爸爸、爷爷、哥哥、弟弟和妈妈都相继去世了。被寄送到六奶奶家的小雷锋是雷家的幸存者,那年小雷锋才整整7岁,旧社会便弄得他家破人亡,这在年仅7岁、刚刚懂事的小雷锋幼小的心灵上划下了一道深深的大口子。解放后,小雷锋便在党的关怀下茁壮成长。雷锋虽然年纪轻轻,可是,他的经历却是没有一个年轻人经历过的。
“刀不磨要生绣,人不学要落后”是雷锋的口头禅。雷锋最欣赏的立志格言“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让我感受到了平凡的伟大,我觉得一个普通人,做一辈子对他人有益的普通事,对国家有益的平凡事才是我们普通人活着的意义。爸爸曾对我说:社会上不同的角色会有不同生活和工作重心,作为一名学生,我的任务就是学习好文化知识,将来长大后为国家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像雷锋叔叔一样,为人民而活、为国家而活。
读故事的人读后感篇4
因为很多人为了领悟人生哲理费尽心思,殊不知一滴水里就蕴藏着浩瀚的大海,一个小故事中就孕育着博大的智慧,所以我为大家推荐这本《小故事大道理》。
其中每个小小的故事中都拥有着给人最经典,最深刻的大道理。比如可怜的驴子背着沉甸甸的盐,一不细心落入了水中,起来后发觉分量减少了很多。又一次驮着棉花,故意跌倒,起来后发现变重了。故事就告诉我们: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必须变化的去看事物。抱着旧观念,旧框框去看待新情景,必然是行不通的。噢,忘了告诉你们这本书与寓言故事一样,可是,这些大道理是博大的。智者说:“一花一天国,一沙一世界。”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能从小细节中看到大景观,从小故事中悟出深道理,从小故事中结出真智慧。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那些博大精深的内涵往往孕育在最简单最常见的事物中。
好了,我的废话就不多说了,你快去看一看吧,保证令你不看不明白,一看吓一跳。
读故事的人读后感篇5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书中有一则故事给了我十分深刻的印象:孔子终于进了太庙学习,他十分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此后,凡是有不懂的问题,孔子都要向老师请教,迎来了许许多多人的嘲讽。孔子对这些讽刺的话语置之不理,依旧我行我素,因此才会有今后如此辉煌的成就。他一生说过许多名言警句,例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等。这些名言警句一直激励着后人,激励后人要努力学习。
孔子先生30岁开始教学生,一生教过的学生将近3000多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孔子先生还完成了《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几本名著。孔子先生去世后,他的弟子将孔子先生生前所说的话、所做的事记录成一本书,书名叫《论语》,后被世人们流传下来,传为佳话。
看完这本书后,我想了很多。孔子先生小时候就可以做到学而不厌,一遇到不懂的题目就去问老师,为何我们不能做到呢?在学习上我们也要像孔子先生那样,好学上进!
读故事的人读后感篇6
这本书的作者名叫李长之,他是一名诗人,又是写散文的高手,他的笔锋也带有浓郁的抒情意味,在他的笔下,2500余前年的孔子栩栩如生的面影活跃在字里行间,著作有《鲁迅批判》《中国文学史略稿》等。
这本书主要讲了,孔子在一生中的点点滴滴,他去过魏国、楚国等国家。他的知识非常多,后来还成为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
这本书中的许多故事我都非常喜欢,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过宋国的时候遭到迫害》这个故事。这里面主要讲了:孔子怀着不愉快的心情离开魏国,他要往东南走,到一个叫“仪”的地方。孔子出了卫国国界,来到了宋国境内。孔子和弟子们歇在一棵大树底下,孔子叫弟子们温习学过的礼仪。正在演习,因为奴役人民被孔子批评过的,宋国司马大林,一些人来把树给砍了,还要杀孔子。弟子们说:“应该快点走了!”孔子说“我有我的事业,老天会保佑我,宋国司马能把我怎样?”孔子一面拿话来安慰弟子,一面退了开去,为了免得在宋国遇到更多留难,孔子换上便衣,和弟子们逃出了宋的国际。
读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了:孔子在贫穷的环境下生活,但是他努力学习的心态还依然未灭,使他成为了一位有名的教育家。我们现在可以在这么好的环境里学习,我才觉得是一件多作文么幸福的事情啊!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像孔子一样,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读故事的人读后感篇7
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从五帝到丝绸之路,从大禹治水到张骞出使西域,司马迁完成了这部大著作:《史记》。
读完这本书,我感悟至极,每一个故事明白一个道理,《史记》中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有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残暴的昏君——纣,人人得而诛之。更有昏庸无能的周幽王,还有许多人被司马迁描绘的淋漓尽致,有卧薪尝胆的勾践,百战百胜的韩信,一生流离漂泊的孔子,也有自刎乌江而死的项羽,一个个鲜明的人物,讲了许多故事,让我从中受益。
我最喜欢读项羽本纪,他豪气仗义,在安阳夺师,仅用八千子弟兵便把九路秦兵打得落花流水,久战久胜,只因在鸿门宴中项羽没有杀死刘邦,而被刘邦逼到乌江自刎,我真替他感到惋惜,一代将军壮志未酬。
我更为周武王灭商纣而叫好,纣王居功自傲、穷奢极欲,天下百姓叫苦连天,西伯侯励精图治,暗暗储备力量,最后在纣王众叛亲离的时候,将商纣取而代之。
司马迁吃尽苦头,编著了史记,让我深刻了解了中华古代文明的历史,丰富了我们的知识,让我体会到中华古代文明的历史,丰富了我们的知识,让我体会到中华历史的悠久文化。我知道了要以德服人,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接近你,反之,就会有人离你远去,我最佩服的是韩信,机智勇猛,会忍。我就应向他学习”忍“,我以前一点小事就暴躁起来,如果我会忍的话就不会乱发脾气了,只可惜韩信被小心眼的刘邦害死了。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我一定要悟出每个故事的真理,让我自己也成为故事里的英雄人物。
读故事的人读后感通用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