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有趣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一份详细的教案能够确保教师不会遗漏重要内容,满分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剥玉米的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剥玉米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多个角度观察玉米,了解玉米外部的结构特征。
2、培养幼儿认真、细致观察及捕捉事物特征的能力。
3、学会把自己的想象和现实物体有效地结合。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玉米实物、白纸、记号笔、彩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玉米
1、整体观察:这是什么,它长得什么样?
2、局部观察:玉米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啊?
3、细节观察:玉米上有一颗一颗的玉米粒,像什么啊?
二、画玉米
1、师幼互动,引导幼儿刻画玉米:画这个玉米应该怎么画?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对玉米的穗子、颗粒等难画的部位,教师可以适当的示范一下。)
2、幼儿画:现在请你们把这个玉米画下来,看谁画的最有意思。(请幼儿用简练的笔法把玉米画下来)
三、启发想象
教师根据幼儿刻画的作品转换角度,启发想象:如果请你添上几笔能变成什么?这个玉米倒过来像什么?你能把它变成什么?侧看像什么?你能变成什么?
教师把幼儿想象的形象现场画出来,起到点播幼儿的作用。
教师提供成品作品给幼儿欣赏,你们看,这个小朋友把玉米变成了什么?你喜欢吗?如果只你,你会把玉米变成什么?为什么?
四、创造作画
老师:原来把玉米换一个方向就可以变出不一样的东西来。现在请你把玉米变出一个很奇特的东西,你们可以变一整只玉米,也可以变玉米的一个部位,还可以转化各个方向来变,看谁边的最神奇,还要想想你变出的是什么东西。
活动反思:
玉米是幼儿经常看到的,在上次活动中,让幼儿围绕玉米进行写生,进行写生之后在这次活动中,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变形,玉米在写生的时候,在纸上呈现出来的都是正常方向摆放的,在想象的时候,让幼儿在不同方向进行想象变形,玉米一个奇特的食物,在幼儿的突发奇想中,变出了许许多多的神奇的东西。在观察幼儿在变形的过程中发现幼儿想象还是蛮奇特的,变形的东西许许多多,幼儿的想象力是无可限量的,通过将常见的玉米进行变形后。增加幼儿的意象画特征。加强幼儿进行想象的能力。
剥玉米的教案篇2
《金色的玉米棒》课文原文
秋后,小兔子藏起了三个玉米棒。那黄澄澄的玉米粒,真逗人喜爱。
冬天,冷飕飕的北风吹在脸上,像针扎一样。松鼠想,家里的粮食不多了,去找小兔借个玉米棒吧,免得挨饿。
咚咚咚!松鼠上门来了。
小兔告诉松鼠,玉米棒是不能借的。他送给松鼠一把干蘑菇。
雪花飘落了,大雪盖住了森林里的小路和山坡。一只松鸡掂掂口袋,剩下的粮食不多了。她想,去找小兔借个玉米棒吧,他肯定会答应的。
咚咚咚!松鸡上门来了。
小兔告诉松鸡,借玉米棒是不行的。他送给松鸡一碗豆子。
春天到了,泥洞里的刺猬一觉醒来,找不到吃的。他想,找小兔借个玉米棒吧,他必定会帮忙的。
咚咚咚!刺猬上门来了。
小兔告诉刺猬,玉米棒不能借。他送给刺猬几颗红枣。
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后,小兔在地里挖了一个个小坑。他剥下玉米粒,一颗颗种下了。
秋后,小兔收了好多好多玉米棒。他送一筐给松鼠,送一筐给松鸡,送一筐给刺猬。
松鼠、松鸡、刺猬可高兴了,他们也挑了三个的玉米棒,藏了起来。
《金色的玉米棒》语文教案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9课《金色的玉米棒》。《金色的玉米棒》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话故事。课文讲的是在秋天小兔藏起了三个玉米棒。到了冬天,松鼠、松鸡、刺猬分别找小兔借玉米棒,小兔没有借给他们,而是送给他们干蘑菇、豆子、红枣。到了春天,小兔种下了玉米,秋后收了好多玉米棒。送给他们各一筐,松鼠、松鸡、刺猬他们也挑了三个的玉米棒藏了起来。教材借这个童话故事,让学生知道:只有留下种子,才有足够的粮食!告诉学生一个道理: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粮食,要从小爱劳动!
2、学习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天动、富于想象的特点的认识,特制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16个生字;其中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利作多媒体辅助教学、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激活教与学的气氛,力求教学过程的生动活泼。
3)情感态度目标:从内心喜欢阅读、朗读童话故事;充分让学生体会到丰收果实带来的乐趣。
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阅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尤其是对二年级学生更不能做过多的讲解,而应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生字。
因为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阅读能力,要在语言文字中准确把握所蕴涵的情感世界,真正品出语言的味道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兔不借玉米棒的原因。
二、说教法学法
在这堂课中,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朗读主线”的原则,根据教材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学法则以诵读、发现、感悟、体验为主,旨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三、说教学程序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感兴趣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特将本堂课的教学思路拟订为:激趣导入、感受乐趣——研读课文、体验乐趣——拓展思维、升华乐趣——布置作业、延伸乐趣。
(一)激趣导入、感受乐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的老师”,这一点对于低年级学生尤其重要。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于是,上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让学生感受乐趣。
首先让学生猜谜语,猜出后我出示一个玉米棒实物,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从而引出课题:金色的玉米棒。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自然地引出了本课内容。
(二)研读课文、体验乐趣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尤其是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出: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要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基于以上对《新课标》要求的理解,及本课重难点的把握,我在第二版块“研读课文、体验乐趣”的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初读感悟。
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初读感悟之中去,我说:围绕这金色的玉米棒,森林里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然后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最后再听课件中的范读,加深印象。
2、深入研读。
新课程关注的不只是学习结果,更关注的是学习过程。我采用分段研读的方法帮学生理解课文。首先,跟随课件学习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思考回答: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接着跟随课件学习松鼠向小兔借玉米棒的事。针对学习过程,我设计了几个问题:
(1)为什么借?
(2)小松鼠借到玉米棒了吗?为什么?
(3)小松鼠带什么东西回家了呢?
(4)小兔不借玉米棒,可为什么又给了松鼠一把干蘑菇?
学生边读边想,然后回答这四个问题,理解词语:肯定。从而明白:小兔是心地善良的,是乐于助人的。同时在读的时候,随文识字。
后面我就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松鸡、刺猬向小兔借玉米棒的经过。同时理解比喻句:北风刮在脸上像针扎一样。
然后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理解词句:“淅淅沥沥”的春雨说明是春天播种的季节到了。“一个个小坑”说明挖的坑多,多播种,就有多的收获。
最后讨论:小兔原来不借一个玉米棒,现在却送一筐玉米棒,这是为什么?刺猬、松鼠、松鸡收到玉米棒后是怎样做的?为什么?
3、猜心理,感情朗读,现场表演。
首先让学生猜猜小动物心里想什么,还会有什么样的动作,会说些什么话。然后指名猜,想猜哪句就猜哪句。充分肯定学生多元化的理解。接下来鼓励学生大胆地演动作、扮角色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并且对表演得好的'学生未完行表扬。
(三)拓展思维、升华乐趣
每一篇课文都要给学生一种思想的启迪,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生命。这篇课文的教育价值就在于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劳动,做一个勤劳的人。所以在第三版块“拓展思维、升华乐趣”中我让学生谈谈:你通过劳动,得到了哪些收获?就是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这也是让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舞台。
(四)布置作业、延伸乐趣
一节好的语文课一般都有扣人心弦的“起调”,引人入胜的“主旋律”和余音饶梁的“终曲”,这种精彩的“终曲”不但可使课堂气氛迭起,而且能让学生把这种情感延伸到课外,达到“课虽终,思未了,趣不尽,情更浓”的境界。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设计了一个延伸性和开放性很强的练习:
1、续编课文。
2、做课件中的练习,这是一个可以动手的题。可以让学生在电脑上自由输入词语,句子。
四、说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做到了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起到了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
总之,本堂课的设计重自主、重探究、重合作、重感悟、重体验,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并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建构课堂教学,力求体现新的课程观念。
《金色的玉米棒》教学反思
?金色的玉米棒》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秋后,小兔藏起了三个玉米棒,松鼠、松鸡和刺猬分别在冬天和春天找小兔借玉米棒,小兔却不借。春雨过后,小兔种下了一颗颗玉米粒,秋后收获了好多玉米棒,并且各送给它们一筐。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收获更多的粮食。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入文—学文—拓文三个环节。入文环节,通过猜有关玉米的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课文的学习。然后通过听课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出文中向小兔借玉米棒的重点人物—三个小动物:松鼠、松鸡和刺猬。在学文环节,主要抓住三个小动物分别向小兔借玉米棒的重点段落,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课文内容,然后通过填表格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牢牢掌握住课文的重点内容。最后在突破本课的难点上,也是通过抓住重点语句和重点词语,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受和体会小兔种玉米粒的辛苦,它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收获了更多的玉米棒,从而使学生懂得只有劳动才能获得吃不完的粮食,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达到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的目的。而《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最注重的是“读”,“读”是教学的主要活动,也是学生品味语言的主要方法。最后在拓文环节,通过想象画第二年春天小兔它们种玉米的情景和想象秋收后小兔它们会怎样处理收获后的玉米棒来升华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剥玉米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自己绘画并用玉米粒进行粘贴。
2.提高幼儿的小肌肉灵活性。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玉米粒、双面胶、素描纸、油画棒、记号笔、ppt图片玉米粒粘贴画。
活动过程
1.出示玉米粒,请幼儿说出玉米粒的作用。
(1)师:这是什么?你知道它能干什么吗?
(2)请幼儿回答。(做爆米花、煮着吃等)
(3)你们知道它还能做什么吗?(请幼儿想一想)
2.播放ppt图片,引导幼儿欣赏玉米粒粘贴画。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还带来了一些图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逐张出示玉米粒粘贴画,引导幼儿欣赏。
3.出示操作材料,鼓励幼儿自己作画粘贴。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的材料,我们也来自己动手做一做这些漂亮的玉米粒粘贴画吧。
4.幼儿操作。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和桌面卫生。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作品展示。
把幼儿的作品拍成照片在电视上播放,幼儿欣赏。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能够按《指南》精神,先引导幼儿欣赏图画,为后面的自己操作做好了铺垫,在操作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和提升,同时也让幼儿认识了一粒小小的种子尽有如此大的作用,活动效果很好。
剥玉米的教案篇4
设计意图:
这些日子来,家长们带着孩子到大自然中嬉戏、玩耍,发现了大自然的许多小秘密,并纷纷地把这些小秘密带到幼儿园中与同伴分享。其中,很多孩子对玉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玉米是怎么长出来的?小小玉米粒怎么会那么整齐地排列在玉米上?玉米除了吃,还有什么用处?在我们对玉米进行了一系列的认识后,大家仍然意犹未尽,还想用自己的小手对玉米进行变身活动,经过师生共同探讨,很快就生成出我和玉米交朋友这一主题活动。活动名称:我和玉米交朋友。
活动目标:
1、在认识玉米的基础上展开联想。
2、引发对玉米制作物品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玉米棒、玉米包衣、玉米须、玉米梗、玉米粒若干。
2、胶泥、色纸、胶水、彩笔、去掉尖头的牙签、棉签、剪刀、图钉、颜料、毛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各种不同的玉米部件
1、这几天,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玉米,现在请你们去看看它们都有些什么?都有哪些特点?
2、幼儿带着问题观察活动区里各种不同的玉米部件,教师倾听幼儿的交谈。
3、引导幼儿讨论:
刚才我们都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摸上去后有什么感觉?
二、引发联想
1、这些玉米棒、玉米须、玉米包衣它们看起来像什么?
2、如果把玉米包衣和玉米棒或是玉米粒和其他的玉米部件拼起来像什么?
三、创作玉米作品
1、幼儿自由结伴讨论创作主题。你们能用这些玉米部件合作制作出一些东西吗?
2、制作前议论:如果遇到的现象,你会?
3、鼓励幼儿合作,并会根据主题选择玉米部件进行创作,教师适时给予帮助。
四、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与评价
教师肯定和接纳孩子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创作的快乐。
剥玉米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领会兔子不借玉米棒的`用意,懂得留种子的用意。
2、理解故事内容,能在图片的提示下完整的、有表情的讲述故事。
3、学习小兔子乐于助人的美德。
4、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5、能简单复述故事。
重点难点
领会兔子不借玉米棒的用意,懂得留种子的用意。
活动准备
活动挂图、实物(玉米棒)、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导入
1、教师出示谜语。
2、幼儿讨论。
3、教师讲述故事前半段。提问:故事开始讲了什么呢?如果你是小兔子,你会怎么做呢?
4、教师讲述故事后半段。
提问:小兔子把玉米怎么样了?
等丰收后小兔又是怎么做的?
如果你是小兔子你又怎么做呢?
提升“小兔子不是不帮助朋友,而是为了留下种子,来年可以有更多的收获。”
5、完整听一遍故事,进一步理解。
6、请幼儿扮演角色,复述故事。
教学反思
1、单纯的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对大班孩子来说太简单了,在讲过一两遍之后,有些熊朋友已经能很好的复述故事内容了。应该在故事中找出有一定教育意义的点,然后进行挖掘,交给幼儿一定道理。
2、应适当的改编原有的故事,使之能更好的突出想要强调的主题。
3、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有时应该抓住幼儿回答的内容中的一个点进行深入剖析。
小百科:玉米是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植株高大, 茎强壮, 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 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
剥玉米的教案篇6
相关知识:
玉米别名:苞米、珍珠米、棒子等等。味道香甜,可做各式菜肴,如玉米烙、玉米汁等,它也是工业酒精和烧酒的主要原料。我国玉米栽培历史大约有470多年。目前我国播种面积在3亿亩左右,仅次于稻、麦,在粮食作物中居第三位,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
活动目标:
1、通过多个角度观察玉米,了解玉米外部的结构特征。
2、培养幼儿认真、细致观察及捕捉事物特征的能力。
3、学会把自己的想象和现实物体有效地结合。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玉米实物、白纸、记号笔、彩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玉米
1、整体观察:这是什么,它长得什么样?
2、局部观察:玉米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啊?
3、细节观察:玉米上有一颗一颗的玉米粒,像什么啊?
二、画玉米
1、师幼互动,引导幼儿刻画玉米:画这个玉米应该怎么画?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对玉米的穗子、颗粒等难画的部位,教师可以适当的示范一下。)
2、幼儿画:现在请你们把这个玉米画下来,看谁画的最有意思。(请幼儿用简练的笔法把玉米画下来)
三、启发想象
教师根据幼儿刻画的作品转换角度,启发想象:如果请你添上几笔能变成什么?这个玉米倒过来像什么?你能把它变成什么?侧看像什么?你能变成什么?
教师把幼儿想象的形象现场画出来,起到点播幼儿的作用。
教师提供成品作品给幼儿欣赏,你们看,这个小朋友把玉米变成了什么?你喜欢吗?如果只你,你会把玉米变成什么?为什么?
四、创造作画
老师:原来把玉米换一个方向就可以变出不一样的东西来。现在请你把玉米变出一个很奇特的东西,你们可以变一整只玉米,也可以变玉米的一个部位,还可以转化各个方向来变,看谁边的最神奇,还要想想你变出的是什么东西。
活动反思:
玉米是幼儿经常看到的,在上次活动中,让幼儿围绕玉米进行写生,进行写生之后在这次活动中,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变形,玉米在写生的时候,在纸上呈现出来的都是正常方向摆放的,在想象的时候,让幼儿在不同方向进行想象变形,玉米一个奇特的食物,在幼儿的突发奇想中,变出了许许多多的神奇的东西。在观察幼儿在变形的过程中发现幼儿想象还是蛮奇特的,变形的东西许许多多,幼儿的想象力是无可限量的,通过将常见的玉米进行变形后。增加幼儿的意象画特征。加强幼儿进行想象的能力。
剥玉米的教案篇7
设计意图:
秋天到了,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玉米也到了丰收的季节,在我们农村许多的玉米材料都被农民当材烧饭,特别是近几年,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都用液化气了,这些玉米材料都被当成垃圾焚烧,产生很多的烟雾,影响了环境。我想,如果能变废为宝那该多好。结果我发现这些玉米材料颜色很多,很多元化,如果利用玉米叶、玉米芯、玉米皮、玉米须和老师准备的辅助材料做小制作,一定能锻炼幼儿的小手肌肉,同时这些玉米材料也很适合幼儿创造发挥。于是我就就地取材,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玉米各组成部分的特征,鼓励幼儿发现这些部分变通的功能。
2.尝试用玉米的各组成部分设计出不同种类的物品,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3.积极参与制作,感受到自主创作的乐趣。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玉米杆、玉米叶、玉米皮、玉米芯、玉米芯和玉米穗各若干,另外要一整棵玉米。
2.用玉米杆、玉米叶、玉米皮、玉米芯和玉米穗做的工艺品的图片和老师的作品。
3.剪刀、双面胶、彩色纸、水笔、软铁丝各一些。
活动过程:
(一)出示玉米,感知其特征,发现变通的功能。
1.师幼共同观察玉米,感知各部分的特征及变通功能。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小朋友你们知道是谁吗?(玉米)
幼:你们的知识真丰富,都认识玉米了。
师:那我就要来考考你们了,这个长长的东西像什么呀?
幼:海带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那么这个长的像海带一样的东西是玉米的什么呀?(叶子)玉米的叶子我们可以叫它玉米叶。
师:有谁认识它呀?它是什么样的?
幼:高高、长长、细细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这是玉米杆。
师:你还想认识玉米的什么东西呀?
幼:指玉米穗
师:大家看看这个东西像什么?
幼:像花、像羽毛、扫帚。
幼:指玉米棒
师:这个东西很特别,让我们掰下来,仔细研究一下吧。(放课件)最外面的一层叫玉米皮,它像什么呀?这一根一根的东西叫玉米须,你觉得它像什么?这是玉米粒,躲在玉米粒里面的叫玉米芯,你们看它又像什么?
(二)欣赏图片,感受玉米作品的多样性、创意性。
1.欣赏图片
师:你们把玉米的各部分,想象成各种有趣的东西,有一些艺术家,对玉米也很感兴趣的,他们还用这些东西做成了许多漂亮的工艺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说说图片上的东西使用玉米的什么材料做的。
师:你看到了什么?是用什么玉米材料做成的?
(三)幼儿讨论、操作,教师指导。
1.幼儿讨论。
师:艺术家真有创意,能把玉米的各个部分变出这么好看好玩的东西,老师今天也准备了许多这些东西,你们觉得它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呢?请和你的好朋友讨论一下吧。
师:你想用玉米做什么?
2.幼儿操作,教师交代要求。
教师:你们的想法真好,老师收集了各种玉米材料,有些还进行了加工,这是玉米杆和玉米芯切的片和段,还有找了一些对你们有帮助的辅助材料,如:软铁丝、剪刀、双面胶等,小朋友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对了,玉米叶的边上很粗糙,不小心会划破手的,小朋友用的时候可要小心哦。
师:如果你做的时候碰到困难你怎么办呢?
师:当然,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的,那么今天你们想不想挑战一下自己(想),好,有信心就行,我们请客人老师做我们的裁判,看看我们的挑战能否成功。孩子们那就赶快去吧。
(四)作品评价,展示作品。
1.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1)师:现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做的是什么?你用到了那些玉米材料,好吗?
(2)师:今天大家的创意可真多呀,让我来问问客人老师,我们的挑战有没有成功?"客人老师,我们的挑战成功了吗?"客人老师都表扬我们了,我们小朋友高兴吗?让我们摆一个最能表现你现在心情的动作,请老师给我们拍张照。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在区角活动中继续探索玉米材料制作活动。
2.作品展览:把自己做的作品放到展示台上让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们看一看我们的小手真能干。
剥玉米的教案7篇相关文章:
★ 收玉米的作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