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教案8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潜能和特长,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是满分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购物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购物教案8篇

购物教案篇1

活动内容:

超市购物

活动目的:

1、巩固已掌握的小数四则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

2、让学生模拟生活中的购物,使学生学会购物,从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想出多种不同的付钱方法或多种找钱方法,寻求多种解法,发散和拓展学生思维,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活动重点: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解决问题。

活动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用具: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超市购物”情景图。

提问:你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出示:超市购物

提问:你去超市购过物吗?说说你的购物经历。

教具:超市购物情景图。

形式:指名、同座互说。

二、提出思考

师:罗列部分文化用品、部分食品和部分儿童玩具的单价。投影出示问题:

1、任选三样物品,算一算应付多少元?

2、给你20元人民币。开学前买文化用品,你想买哪几样,共用多少钱?

3、你最喜欢的玩具是几种?买回家一共要多少元?

4、购方便面8包、饼于1包、锦菜5瓶、铅笔10枝,带50元够不够?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具:物品的单价

形式:小组学习、集体讨论。

三、实践活动:

1、谈话导入:如果你到商店买东西。如果你是售货员,应该怎样付钱、找钱呢?

2、模拟:两人在讲台前演示付钱和找钱情况的。

3、说明:假设只有5元、10元、20元的整钱。

4、记录:将交易情况模拟超市小票简单记录。如:物品名称、价格、支付多少钱、找多少钱。

教具:学生准备实物。

形式:小组内学生互相模拟付钱和找钱。

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我们学习超市购物,但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乱购物,要根据生活需要节约用钱。

购物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购物的基本常识,懂得什么是“三无”产品,了解发票的作用。

2.具有辨认“三无”产品的能力,初步树立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3.购物时不一味追求名牌、相互攀比,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

活动准备:

学生

1.根据购物设计并填写好购物卡和友情提醒卡。

2.自带一件商品,收集购物票具、商品标签和包装袋。

教师

1.大头娃娃图(配解说词)。

2.多媒体课件制作、录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一、揭示主题

老师在休息的时候,最喜欢逛街了,总喜欢到街上、商场到处逛逛,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东西买。咱们班上是不是也有像老师一样喜欢逛街的同学呀?那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购物的经验了,今天,就请大家把你们所知道的辨别物品的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二、谈话导入,交流购物心得

1.谈话:上周末老师布置小朋友与爸爸、妈妈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家庭购物活动。你们都买到了哪些东西?教师随机板书:食品、日用品、学习用具、衣物、家电等。

2.小组交流:通过这次活动,你们都有哪些收获?购物中还遇到了什么问题?

3.召开“家庭购物交流会”:

请选择你感兴趣的一类来谈谈,你认为买东西该看什么?购物时出现了什么问题?教师随机板书:看质量、价格、功能、外观、售后服务……

4.小结:从大家的交流中可知道:原来购物的学问可真多!买东西得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才能买到又便宜又实用的商品。

三、实践操作,了解“三无”产品

1.出示“大头娃娃”的图片

师:在“家庭购物交流活动”中,不少小朋友都提到商品的质量问题。请听这则新闻(课件出示):大家看到的这名婴儿,是一位重度营养不良的“大头娃娃”。导致他变成这样的罪魁祸首就是无营养劣质婴儿奶粉。这些劣质婴儿奶粉曾一度泛滥在安徽阜阳农村市场,已残害婴儿六、七十名,其中至少有八名婴儿已经死亡,这给当地贫困的农民家庭造成极大的伤害。

2.联系生活实际让小朋友谈感想:你身边有谁受过这样的伤害?你想提醒小朋友什么?

3.开展“我是小小质检员”实践活动:

(1)谁了解什么叫“三无”产品?(请小朋友自读课本)

(2)实践操作:以小组为单位,请小朋友拿出课前搜集好的商品包装袋和标签,仔细检验这些商品是否合格。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自己发现的“三无”产品,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拓展知识,辨认商标:除了辨认“三无”之外,从商标上你还懂得什么?还能看出什么?(请学生带着商品到台上说)(实物投影)

4.独立思考:如何避免购买“三无”产品?买到了又该怎么办呢?然后现场采访老师、同学,获取更多的好办法。

5.小结:

a.我们购买物品,建议大家到正规的商家购买。

b.买东西时要仔细辨认是否为“三无”产品。

c.不小心买到了不合格的商品可打消费者投诉热线“12315”。

d.开具发票。

四、创设情境,加深明理

1.多媒体创设教科书p23看广告购物情境:听了小明和妈妈的对话,你有什么想法?你有过小明这样的故事吗?

2.小组交流、汇报后,师小结:是呀!广告里介绍的商品有些确实名不虚传,但也存在着一些虚假广告,只有我们亲自比较、选择,才能知道商品的好坏。

3.创设教科书p24情境二,召开小小辩论会:你们认为两个小朋友谁说的话有道理呢?让我们实话实说!

五、活动延伸

设计一张购物友情提醒卡,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购物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作出充分的解释。

3.体验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丰富购物经验。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难点: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现实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售量,经常搞一些促销活动,谁来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促销方式?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利用商家的促销手段,学会合理购物呢?

二、促销问题

(一)观察情境图,先了解方便面的三种包装和一袋的价格,计算出其他两种包装的价格写在书上,再了解三个商店的优惠条件。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购物问题。

板书:学会购物

师:同学们打开书第80页,看方便面促销问题,认真观察上面的图,说说你们从图上都发现了哪些信息?

师:一袋方便面1.5元,5袋一包的多少钱?24袋一箱的多少钱?

师:三家商店都买这种方便面,他们推出了不同的优惠条件。看图,说一说甲、乙、丙三个店的优惠条件各是什么?

生:我发现甲店是“买一包送一袋,买一箱送一包。”乙店是打九折优惠;丙店是购物达到30元就能打八折优惠。

(二)提出:不计算,判断买一袋方便面去哪家商店合适的问题,学生发表意见后,再

讨论“买2袋、3袋呢?”“买几袋才能享受甲店的优惠条件?”

师:作为消费者,买同样的东西肯定愿意买便宜的,也就是少花钱。同学们不计算,你能判断出买1袋方便面去哪家店合适吗?

生:在乙店合适,因为买一袋在甲店、丙店都得不到优惠。

师:那买2袋、3袋呢?

生:买2袋、3袋也不行。

师:买几袋才能享受到甲店的优惠条件呢?

生:买 5 袋或 5 袋以上就可以得到甲店的优惠条件。

(三)提出:买 5 袋方便面在哪个店合适的问题。学生计算后,全班交流。

师:你们真聪明。那么,如果要买 5 袋,算一算,甲店便宜还是乙店便宜?

学生算完后,指名回答。

(四)先讨论买 7 袋方便面在甲店可以怎样买,再让学生计算买 7 袋方便面在哪个商店合适,然后交流。

师:现在如果想买 7 袋方便面,在甲店可以怎样买?

生:只买6袋就行了。因为商店会送一袋。

师:真聪明,那就是说,要买 7 袋,只算6 袋的钱就可以了。那大家算一算,买 7 袋方便面,在哪个商店买比较合适?

学生自己计算,然后交流。

甲店:1.5×6=9(元)

乙店 :1.5×7×90%=9. 45(元)

结论:甲店合适。

(五)提出:买几袋方便面到乙店就比较合适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计算。然后,交流学生探索的过程和结论。

师:通过比较计算结果,买 7 袋去甲店合适。那么买几袋方便面到乙店就比较合适呢?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个别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如果有学生算到10袋就推出结论,给予表扬。

(六)提出:买10袋方便面能享受丙店的优惠条件?得到否定的答案,并算出买20袋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

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买10袋方便面能享受丙店的优惠条件吗?

生:不能。因为买 10 袋方便面才花 10 元钱,不够丙店的优惠条件。

师:那买多少袋方便面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呢?请同学们算一算。

学生计算后汇报:

生:30÷1.5=20(袋),买20袋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

(七)提出问题(4)启发学生计算,然后用计算法等说明问题的原因,进一步认识到“合理购物”的意义。

师:看来丙店的优惠条件不是很容易享受到的。请同学们课件中第(4)个问题。两位同学都在丙店买方便面,奇怪的是,李明花钱多买的少,而王强花钱少买的多,这是为什么?

请同学们讨论,并算一算是什么原因。(学生独立计算)

师:谁能解释这到底是为什么?

生1:李明只花了27元不够丙店的优惠条件。

生 2:因为王强买了 20 袋,20×1.5=30 (元),可以打八折优惠,所以只花了 24 元,

20×1.5×80%=24(元)

师:通过这两位同学的经历,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在购物时,一定要先算一算在哪家购物合适,才去买,就能充分利用商家的促销手段,少花钱多购物。

(八)出示“议一议”问题,启发学生可以算一算,然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师:那么现在请大家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讨论一下,如果买35袋方便面,怎样买比较合适?也可以算一算。

给学生思考和计算的时间。

师:谁愿意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结果是什么?

师:比较这几位同学的方案,哪一种比较合适?

结论:在丙店买最合适。

师:比较一下上面几种购买方案,我们发现,最合适的要少花 5 元多钱,所以,购物时我们要根据购物多少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种“合理购物”。

三、有奖销售

(一)出示“购物广场”上的销售广告,学生阅读了解广告中的数量信息。

师:为了促进销售,商家还会搞另外一种促销方式——有奖销售。现在让我们到购物广场去看一看吧。打开书77页,读一读上面的销售广告。

学生阅读“购物广场”上的销售广告。交流一下广告中的信息。

(二)出示问题(1),计算奖金额和中奖率。

师:根据这则广告,请同学们算一算,这次有奖销售活动的奖品总金额是多少元?中奖率是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1.奖品总金额:

500×10+100×20+50×60=10000(元)

2.中奖率:(60+20+10)÷1000=9%

(三)出示问题(2),学生计算销售额,并分析奖金额与销售额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有奖销售”的意义。

师:谁知道如果奖券已经全部发出,商家至少卖出了多少元的商品?

生:商家每发出一张奖券,说明至少已卖出了100元商品,所以1000张奖券全部发完,1000×100=100000(元),商家至少卖出 10 万元的商品。

师:为什么用“至少”这个词?

生:因为还有很多顾客买的商品不足 100 元或超过整百的余额部分不能领取奖券,我们无法计算。

师:那么奖金额至多占销售额的百分之几?

学生计算后汇报。

生:奖金额是10000元,而销售额是100000 元,10000÷100000=10%,奖金额最多占销售额的10%。

师:至多“10%”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最多占10%,很可能不到10%。

师:算一算,这次有奖销售,商家计划让利给顾客多少钱?

生:1万元。

四、分析讨论

(一)教师谈话,提出问题(3),让学生自主计算。

师:很好。我们了解到这个商家有奖销售让利给顾客 1 万元,现在我们换一种方式比较一下,如果这 10 万元的商品全部按八五折销售,同学们算一算,会让利给顾客多少元?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

生:100000-100000×85%=15000(元)

(二)分别提出“议一议”的两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

师:请同学们对比一下这两种结果,你有 什么感想?

师:那么如果你是顾客,你会选择哪种销售方式?为什么?

师:大家都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但是,我们还是小学生,不能单独参与抽奖活动。如果要做,也要在大人的带领下去做。

购物教案篇4

目标:

1.积极参与购物游戏,感受自己准备春游物品的快乐。

2.设想合理的购物计划,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挑选合适的物品。

3.体验同伴间的关爱之情。

准备:

1.与幼儿人数相同的小钱包(每个钱包内放10元硬币),购物篮。

2.布置超市场景,包括货柜、品名提示卡、价目表等。

3.春游所需的各类物品,如奶制品类、饮料类、水果类、零食类、糕饼类、其他类。

过程:

一、第一次购物

1.再过几天,我们就要去春游。这次我们不请爸爸妈妈帮忙,自己来准备春游物品好不好?今天我们就来做个购物游戏,挑选自己最喜欢、最需要的物品,为春游作准备,好吗?

2.幼儿尝试购物,教师主要观察幼儿购物量是否合适。

3.启发幼儿讨论。

①数一数,你买了几样东西?

②展示个别幼儿所购物品,讨论带这些东西是否合适,为什么,带多少东西比较合适。

③小结:春游时带的食物应当适量。带得太少不够吃,带得太多装不下,背不动,玩起来也不方便。

4.请幼儿将物品放回原货柜,自查或互查是否放对。

(模拟的购物情境,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而让幼儿数一数、说一说的环节有助于幼儿建立“适量”的概念。)

二、第二次购物

1.在这次购物前,我们要先想一想:买多少东西比较合适?哪些东西是必需的?

2.幼儿尝试购物,教师观察幼儿的购物情况,重点了解幼儿购物的数量、种类及他们的想法。

3.引导幼儿讨论。

①这次买了几样东西?买了些什么?合适吗?

②出示一个物品种类相对较全的购物篮,引导幼儿讨论以下问题:

●哪些物品是必需的?(如餐巾纸、饮料、水果。)

●餐巾纸有什么用?

●为什么大家都要带饮料?哪种饮料比较解渴?

●水果一定要带吗?为什么?

●有人还为好朋友准备了吃的东西。你知道你的好朋友喜欢吃什么吗?

4.请幼儿将物品放回原货柜,自查或互查是否放对。

(教师从物品种类入手,引导幼儿交流生活经验,了解哪些物品是必需的,使幼儿从直觉行动过渡到理性思考。此外,教师适时地对幼儿进行关心同伴的教育,不但激发了幼儿的情感,而且促使幼儿更全面、更整体地考虑购物需要,落实购物行为,以增强购物的目的性。)

三、第三次购物

1.看来购物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定要考虑周到。比如,带多少东西合适,什么东西是一定要带的,带什么东西是不合适的,最后还要想想好朋友喜欢吃什么。下面要开始真的购物了。你们每人一个小钱包,钱包里有10元钱,记住要算好了花。

2.幼儿购物,教师观察、指导幼儿价钱是否算对,10元钱够不够用。

3.幼儿互相介绍自己购买的物品。

4.小结:许多小朋友都买了必需品,而且不多也不少,有的还想到了好朋友,真不错。我们要告诉爸爸妈妈,以后由我们自己来准备春游物品,说不定我们想得比爸爸妈妈还周到呢!

(使用真正的钱币购买真实的货物,把活动推向了高潮。幼儿在活动中有目的地选择物品,合理地花钱,用心地考虑朋友的喜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购物感受和经验,这些都体现了教育的整合性和有效性。)

购物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情境游戏中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2、能够说出总数,并能根据购物单卡片上物品的数量取出相对应数量的物品。

3、学会手口一致地点数购物单卡片上5以内的物体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5以内数字的前期经验

2、物质准备:ppt,苹果道具,香蕉道具,橘子道具,桃子道具若干,操作板若干,数字卡片活动过程:

1、猪佩奇一家逛超市的故事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指导语: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客人,你们看看们是谁?今天小猪佩奇一家人要去超市买东西,佩奇邀请我们和他们一起去超市。现在我们就跟着猪爸爸一起开车去超市吧!我们已经到超市了,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多得他们都找不到自己要买的东西了,我们一起帮帮他们吧!

2、进行"买东西"的游戏,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物品,并能够按数取物。

(1)出示猪爸爸的购物单卡片,引导幼儿点数卡片上物品的数量,并按数取物。

指导语: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要买的是什么吧?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张是谁的购物单卡片?猪爸爸想要买的是什么?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他要买几个苹果。(引导小朋友手口一致地点数物品)一个苹果我们就用数字1来表示,现在谁愿意上来帮猪爸爸拿一个苹果贴到猪爸爸的后面,拿的时候要一个一个地拿,不能一次拿很多个。现在我们一起来数数看这个小朋友有没有拿对。(集体验证,再次练习点数)猪爸爸要买的东西已经买好了,那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下一张是谁的购物单卡片。

(2)依次通过猪妈妈、乔治、佩奇的购物单卡片,帮助他们找到要买的东西,老师引导幼儿点数其数量,并进行按数取物。

3、集体操作探索按数取物指导语:现在小猪佩奇一家人都已经买好了他们要的东西,他们现在要回家了,我们一起跟他们说再见吧。刚刚小朋友们很快就帮小猪佩奇一家人找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表现得很棒。现在老师也想请小朋友们帮老师买一些东西,看看你们这一次是不是也能很快地找到,并且不拿错。这是老师要买的东西,你们一起来看看这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并数数它们分别有几个,帮老师一起把它找出来,并且贴到它所相对应的数字后面。(巡回指导,察看是否每个小朋友都拿对了,对个别没有拿对的小朋友进行指导)

4、教师总结指导语:今天,小朋友们都很棒,成功地帮小猪佩奇一家人和老师找到了想要的东西,并且都拿对了,没有多拿,老师和小猪佩奇都很感谢你们。

活动延伸:

在数学益智区投放更多的材料供幼儿练习点数和按数取物。

活动反思:

优点:

1、活动流程清晰,层次分明,环环相扣,活动目标基本达成。

2、教师准备充分,教具制作精美。

3、教师提问准确,教态自然大方,选材符合小班幼儿的水平,教学方式丰富多样,能够很大的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具有时效性。

4、不仅让幼儿进行了个别操作,还进行了集体操作,注重幼儿的操作性。

不足:

1、教师语言不够生动有趣。

2、由于教师经验不足,不能对幼儿的回答及时做出反应。

3、由于教师的语速太快,导致有些幼儿没有听清教师的指令。

建议:

1、教师的语言可以再生动有趣一点。

2、教师应对幼儿的回答做出及时的回应。

3、语速可以放慢一点。

购物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幼儿认识5元以内的人民币,并学习钱币的简单换算。

2、培养钱币换算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与幼儿一起运用事先收集好的饮料瓶子布置好成超市的情景,并在每样物品前放好价格标签(1-5元)。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并叙述买东西的经历。

1)教师:小朋友,有没有去超市买过东西?

2)教师:超市里的东西很多,不同种类的东西价格也不同。你都买过什么东西?知道是多少钱吗?你是从哪里知道它的价格?

2、亲身体验,情景游戏“超市购物”。

今天梁老师在路上碰到了熊猫老板,他告诉我一个好消息,他说的他的商场今天刚开张,商店粒所有的东西都打折,你们想去大采购吗?哦!熊猫老板他还麻烦我一件事,就是他要招两名服务员,谁想去?(然后教师对想去当服务员的小朋友进行了简单的面试,如认识钱、各种物品的价钱、买几种物品要收多少钱等,每次游戏后可轮流做服务员)

1)幼儿进行游戏,自由购物,每人一元的硬币共8元,第一次购物只能买一样东西,买好后到柜台结账才能离开。

2)第二次购物,幼儿随意买两样东西自己计算要付多少钱?

3)第三次购物,熊猫老板为了答谢大家,他给每人一张5元的购物卷,小朋友用这5元钱去购物,必须卖完,不能找零钱。

4)完成购物后,请幼儿相互交流购物,付款的情形,以及自己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引导。

5)最后根据幼儿游戏情况大家游戏的难度,引导幼儿多买几件物品,提高幼儿的兴趣。

3、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活动反思:

今天的数学活动孩子的兴趣都很高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但在第一组的活动中,孩子比较躁动,课后我作了分析,原因有两个,一是第一组上课时我的准备不够充分,各个环节的过度没有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另一个原因课前没有让孩子完全安静下来再开始活动。

在第二组的活动中我对整个活动进行了一个小小的调整,中间也加入了一些情景,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更高,如面试当服务员,在面试的服务员的过程中无意地加入了如何购物、买什么东西需要多少钱的知识。而且整个活动我都是在进行购物游戏,难度一次比一次高,这样能较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这个活动的整个过程孩子都在购物时间中完成,不会的孩子都是在购物的过程中进行引导,而不是停下来要求全部的孩子都要学习。这样避免了会的孩子重复学习,在购物的过程中对个别孩子进行指导更有针对性,特别是能力较弱孩子的指导更加到位。从结果看,第一、二次游戏,所有的孩子都能掌握,第三次游戏,只有两个孩子没有完成任务,一个孩子5元买了一支一元的水,两外一个用5元买了2元的月饼,最后在服务员和老师的帮助下也操作成功。

购物教案篇7

活动设计背景

超市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去的地方,不仅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幼儿都能见到大小不同的超市。然而超市里的各种各样的物品又是那样的吸引幼儿。如超市里的毛绒玩具、小汽车等等。这次活动我们力求通过参观、游戏、谈话等多种活动形式把孩子零星的经验整合起来,使孩子了解超市的结构,体验购物的快乐,感受超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旨在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游戏情境,在多次去购物的过程中认识硬币,学会使用硬币。整个活动过程,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学习,愿意与同伴分享快乐,学会处理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增强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对各种生活用品的认识,也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1角、5角、1元的硬币,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掌握购物时不同的付钱方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感受购物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不同面额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2、掌握购物时不同的付钱方式。

活动准备

1、准备常用商品,并标明商品的价格,摆成购物小超市。

2、装有10个1角、2个5角、1个1元硬币的盒,幼儿人手一份。

3、付钱方法展示板四块。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认识硬币

(1)让幼儿感知、发现硬币的特征。

(1角,5角,1元。)

(2)出示1角课件。

引导幼儿观察硬币上的标志。

教师小结:它的上面写着“1角”,它就是1角钱。

以同样方式分别出示5角、1元课件,让幼儿认识。

师小结:5角的硬币是金色的,上面写着5角;硬币中最大的是1元的硬币,它的上面写着1元。

游戏:取硬币

了解活动要求

师:“我们一起玩一个取硬币的游戏:老师说出多少钱的硬币,请小朋友快速地举起这个硬币,看谁举得又快又准确。”

老师发布命令:“请举起1角(5角、1元)的硬币。”幼儿取相应的硬币。

师:“小朋友们真棒!今天我们有这么多钱,想不想去超市购物?”(想。)

“去超市购物时,小朋友要先看看货架上都有哪些商品,价格是多少,然后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到收银台付钱。”“老师先请小朋友拿着钱盒到1号货架购物。”

2。解决问题

幼儿第一次购物,探索1角、5角、1元毛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幼儿带着钱盒,到超市1号货架选商品(师设计的每一件商品均为5角钱或1元钱),并到收银员处付钱。(收银员由老师担任:展示幼儿付钱方法,幼儿只有付钱正确才能拿走商品。)

集中交流经验,知道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提问:“谁愿意来说说你买的是什么?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

幼儿分别说出5角钱的两种付钱方式:用1个5角来付钱;用5个1角付钱。

师小结:“这些小朋友买的都是5角钱的`东西。有的小朋友用1个5角付钱,有的用5个1角付钱。”

出示课件梳理:“5个1角的硬币合起来是5角钱,1个5角的硬币也是5角钱。

提问:“谁买的是1元的东西?你是怎么付钱的?”

幼儿分别说出1元钱的多种付钱方式:“我买了一个1元的××,用一个1元的硬币付钱。”“用10个1角的硬币付钱。”“用2个5角的硬币付钱。”“用5个1角和1个5角的硬币付钱。”

出示课件,梳理1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2个5角的硬币合起来是1元钱;10个1角合起来是1元钱;5个1角和1个5角合起来也是1元钱。

师:“原来硬币里还藏着这么多秘密。我们刚才只买了5角、1元的商品,超市里还有很多不同价格的商品,你们想买吗?购物时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上面的标价,想想怎样付钱简便些?好,请大家拿着钱盒去购物吧!”

3。购物活动

幼儿第二次购物,发现多种付钱方法

幼儿到超市选商品,教师观察。收银员由老师担任,展示幼儿付钱方法。

集中讨论,梳理多种付钱方法。

师提问:“你买的是什么?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幼儿边讲,教师边演示课件。)

(1)7角钱的商品的两种付钱方式:用7个1角的硬币来付钱;用1个5角和2个1角合起来也是7角,这种付钱方法只用了3个硬币,简便多了。

(2)8角钱的咪咪虾条付钱方式:用了8个1角来付钱;用1个5角的硬币和3个1角的硬币合起来也是8角钱。

(3)如果我买的东西是1元,请小朋友帮我想想怎样用1元、5角或者1角的硬币来付钱呢?”

小结:可以直接用1元的硬币来付,也可以用2个5角的硬币来付,因为他们合起来是1元,还可以用10个1角来付。还可以用1个5角和5个1角来付。”

师:“原来同样的价钱可以有多种付钱方法。”(请小朋友将商品放进桌子底下的篮子里。)

4。分享商品,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1角、5角、1元的硬币,学会了不同的付钱方法,到超市里买了这么多的商品,真开心!今天也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请她们一起来品尝我们购买的商品好吗?请小朋友把自己购买的商品送与客人老师一起分享吧。”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始终贯穿“超市购物”这一主线,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不断的超市购物中认识1角、5角、1元的硬币。从认识硬币到探索1角、5角、1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再引导幼儿发现多种付钱方法,层层深入。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购物教案篇8

小小布艺书 小钮扣

一、作品原理:

幼儿教育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我们不仅对幼儿知识能力进行培养,还要特别重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日常教育中我们利用身边的环保废旧材料,为幼儿亲手制作一些玩教具,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主动学习的兴趣。

小小布艺书的制作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选取柔软的、颜色鲜艳的各种绒布为主要材料,首先将布裁成一样大小的长方形作书页,书页的多少根据内容制定。再利用绒布制作一些不同款式的服装并加之各种纽扣,如:按扣、子母扣、拉链、鞋带及中国古典的盘扣,同时还制作了一些活泼可爱的动物、植物、水果等半成品,然后将这些材料分布在书中,每一页有不同的教育意义。最后将这些书页用丝带连接在一起。可随意拆装的书页更具有操作性,可同时供多名幼儿同时操作。

二、发明背景: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以幼儿发展为本,支持幼儿自由发展,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几年来,我们一直关注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为此,我们一直在研究、探讨一些适合幼儿操作的活动材料。

玩具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日常教育活动中以游戏为主线,为幼儿提供具有可操作性材料的环境,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往幼儿的活动材料的单一性已不能适应当今幼教课程整合性的这一特点。因此,在此观念的影响下,结合原有经验制作了新的幼儿操作材料《小小布艺书――小纽扣》。这本书的内容较以前更具有综合性和整合性,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操作中提高了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想象能力等。

三、使用现状:

这本书的内容包含了语言领域、科学领域、艺术领域、社会领域等多方面内容,不仅培养了幼儿小肌肉的灵活性、准确性,而且又提高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体现在艺术领域中,我们制作的活泼可爱的动植物、水果可以发挥幼儿的自由想象力,自主创意组合画面,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在书中“系鞋带”一页我还渗透了社会领域的内容,让幼儿懂得小朋友要有爱心、要互相帮助。

科学领域着重让幼儿学习点数。我们可以让幼儿数一数草地上有几朵花,树上有多少果子,衣服上有几个纽扣等等。让幼儿介绍衣服的颜色、样式,还可以让幼儿将自己创意的画面向同伴大胆的讲述。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创编讲述“小刺猬背果子”的故事或者让幼儿自主选择一些内容、材料进行组合讲述。

通过幼儿操作活动,使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力都得到了提高,并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四、发展方向:

小小布艺书的提供增强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今后根据幼儿实际需求,还会制作更多布艺书。

“小小音乐会”让幼儿了解一些乐器知识,加入一些会发声的小芯片还可以倾听各种乐器的声音。“小剧场”可以让幼儿自己操作表演。

“聪明的宝宝”系列包括“我的家”、可爱的动物等。其中“我的家”让幼儿认识一些家用电器,家具,了解它们的功能。认识家庭成员的称呼。“可爱的动物”向幼儿介绍动物的行走方式并在提供的材料中选择动物爱吃的食物进行连线或粘贴。

“英语abc”镶嵌英语字母,根据所出示单词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粘贴,根据画面内容用简单的英语介绍画面等等。

让书中可爱、漂亮的画面吸引幼儿,更好的提高幼儿的动手、动、动脑等综合能力吧!

购物教案8篇相关文章:

社会教案优秀教案模板8篇

梅花魂教案教案优秀8篇

中班教案微笑教案8篇

小班教案新年好教案8篇

蔬菜拳中班教案教案优秀8篇

孔乙己教案教案8篇

运西瓜教案中班教案8篇

音乐教案小班教案参考8篇

美术教案小花伞教案8篇

有关社会教案的教案8篇

购物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