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为教师提供了教学评估的工具,提升教学效果,通过精心设计的教案,教师能更好地管理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满分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迎春日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迎春日教案篇1
古诗两首《江南春》反思:
春的景致直观地带给人美好的遐想,那么怎样和学生一起品味春色呢?那就把诗意和儿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把读诵积累与情意熏陶结合起来。《江南春》就是将春景与情结合在一起的诗,可以读出诗人用“春”创造出一种“责任”。它不能非常透彻地讲给学生听,也许我们不能借古说今,但背诵这首古诗,积累这首诗,给予学生不应该是单单一首诗,应该把思想还给学生。杜牧看到这一切,以诗的方式记载着历史。诗人是创造者,创造者本身就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这首诗其实把这一切也都写了进去。虽然我们不能告诉学生这么多,但通过点拨引导现在的学生做个有思想的人。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或同学之间讨论,说说“莺啼”、“绿映红”、“酒旗风”等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自由串讲诗意: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数红花互相掩映。有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酒旗在空中飘荡。南朝留下的四百八十座寺院。那许多宏伟的楼阁,笼罩在朦胧烟雨中。再让学生找一找江南春描绘了那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样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就容易了。
古诗两首《春日偶成》反思:
程颢的《春日偶成》比较简单,这是一个老人眼中的春天,那种快乐,从“偷闲”两字可以读出来。老人如玩童,这是一个人返朴归真的表现。我教此课,引导学生在大体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通过看图朗读、听音乐朗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反复体会诗歌的语言和意境,边读边想像,让学生真正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诗是美好的创造,学生在教室里读着,肯定不如到生活中读着,肯定不如到春天中读着。而春天的诗可以说非常多,这两首诗学完后,引导他们继续寻找,尽可能地多研究几首,这对于他们综合了解春天,了解春天其它方面负载的东西,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有利的。领着孩子们走在松软的土地上,感受春光明媚,沐浴在充满暖意的大自然中,来一起背诵描写春天的古诗,是不过的了。我和学生一起搜集描写春天的诗,来朗读、背诵,效果非常好。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迎春日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1个生字“滨”,要求四会;
2、有感情、有节奏诵读古诗并背诵,理解古诗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通过归纳总结古诗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本首古诗,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诵体会古诗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2、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聊春
同学们喜欢春天吗?那我们一起来说一些关于春天的成语,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吧!(指明说一说),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带春字的成语,一起来读一读吧!(课件出示)谁还能说出有关春天的古诗名句呢?(指名说一两句)
二、读春
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的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课件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齐读。
2、理解题意。春日,即春天的日子。
3、了解作者
学习古诗,我们一定要了解作者。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师相机板书。诗人的名字和朝代千万不能忘记。课件出示朱熹简介,并读一读《观书有感》。
4、课件出示古诗,播放录音范读课文,生自由读。
5、相机学习生字“滨”。
6、多种形式读古诗(指名读、有节奏读、男女生读、师生配乐读)
同学们读了这么多遍,读得好极了!让我们再和作者对一次话,试试你能不能从诗文中寻找到新发现。
三、寻春
1、指名说一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课件相机出示。
2、学生按以上方法学习古诗
3、学习“胜日寻芳泗水滨”,指名说说“胜日、寻芳、泗水”的意思,结合词语意思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导读出喜悦之情。
4、学习“无边光景一时新”
朱熹寻到了什么?理解诗句意思。
泗水河滨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想象一下,请根据下面的提示把你想象到的“一时新”和你旁边的同学说一说。
春天到了,我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说一说)
看到这样的美景,心里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高兴、愉快、兴奋等),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情感。
5、学习“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指名说一说诗句的意思。知道“万紫千红”这个词语就出自本诗。让学生理解这万紫千红的春天全是由春风点染而成的,有了春风才有这万紫千红的春天!指导学生读出赞美的语气。
四、品春
1、引导学生说说古诗的.意思。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2、这首诗写得这么美,那怎样才能把诗中的美读出来?引导学生说出有感情、注意停顿、有节奏、抑扬顿挫??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配乐朗诵
4、这么美的诗就应该把它藏在脑子里,给大家两分钟,看谁先背下来。指名背、师生背、全班齐背。
5、我国地大物博,这么多地方,朱熹为什么到泗水滨去寻芳?课件出示,引导学生答出作者不仅是去欣赏风光,还是去追寻圣人的足迹,寻求知识和学问。
五、赏春
1、从古至今,春天一直是古人描摹的一大主题,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课件出示《咏柳》、《鸟鸣涧》、《春夜喜雨》、《大林寺桃花》等古诗读一读。
2、你还知道有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指名说一说。
作业:
课后再收集几首自己喜欢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读一读,抄一抄。
板书设计:
春
日
?宋〕朱熹时间————胜日地点————泗水滨
寻芳————无边光景、万紫千红
迎春日教案篇3
教学准备:板书课题、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古诗两首》中的《江南春》,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诗《春日偶成》。在1000多年前的一个春天里,北宋诗人程颢(出示程颢图片,注音hào)踏春郊游,由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师:听了老师的叙述,你能通过自己的理解说出题目的意思吗?(提示:春日:春天里的一天,偶:偶然,成:写成)
生:春天里的一天,我偶然写成了一首诗。
师:程颢偶然写成的这首诗后来竟成了脍炙人口、流传千年的经典名诗!它的魅力何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欣赏它。(出示全诗)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板书:读准)
指名二三个学生朗读,正音。
师:古诗是有节奏的`。(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诗,范读)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将它读顺。(板书:读顺)
指名二三个学生朗读。齐读。
师:这首诗你能读懂吗?确实有难度。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字词解释,借助插图,思考这首诗的意思。(出示:近午天:接近中午,傍:靠近,随:沿着,过:来到,川:河流,时人:当时的人,识:知道,余:我,将谓:可能会说,偷闲:偷懒贪玩。)(板书:读懂)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同桌可以交流。
师:同学们,你理解了哪些诗句的意思?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学习成果。
学生试说,教师注意引导和纠正。
师: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都说出来?
学生试说,教师注意引导和纠正。(淡淡的云飘浮在天空,轻轻的风吹拂着大地,时间已接近中午了。我靠近花丛,沿着柳树,来到了前面的河流边。当时的人不知道我心中的快乐,可能会说我像少年人一样偷懒贪玩呢!)
师:我们已经大致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但还不够,我们还要将这首诗读透。(板书:读透)
师:各位同学,现在你就是程颢,我想请教一下,你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哪些春景?
生:云、风、花、柳、川(板书:云、风、花、柳、川)
师:(动情描述,并配以图片和音乐)白云淡淡,春风轻轻,日光和煦,百花吐艳,绿柳垂条,碧水悠悠。程大诗人,你披花拂柳,穿行其中,应该很舒畅吧!你能带着这种舒畅的感觉吟诵你的前两句诗吗?
指名学生朗读,评价。
师:除了这些之外,你还看到了什么美景?你是诗人,不要只说一个词,能不能用一两句话描绘一下?
学生描绘春景,教师予以引导和评价。
师:哦,原来程大诗人看到了这么多美景。(出示春景图)欣赏着这样的美景,你心情如何?诗中有反映吗?(余心乐)(板书:乐)那请你带着愉快的心情再次吟诵一下前两句诗。
生再读诗句: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师:同学们,如果你处在这样的美景中,你会做些什么?(要求将连动句说清楚说具体)
生1:太开心了,我编了个柳条帽子戴。
生2:我也很开心,我欣赏花朵上的蝴蝶了。
生3: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我在河边逗小鱼和蝌蚪玩。
都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表演出来!
师:你们真有意思!诗人程颢是个大学问家,整天忙着做学问和讲课,今天难得有空出来,看到如此美丽的春景,他也做出了像你们一样的举动。那些在地里劳动的庄稼人、在河边洗衣的姑娘们看到这样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做出这样的举动觉得非常奇怪。他们会说什么呢?
学生想象说话。
师:诗人介意别人对他的议论吗?(这从他脸上的表情就可以看出来)但如果老师让你替诗人解释一下,你会怎么说?
生:乡邻们,我做出这样的举动,是因为我看到美丽的春景心中快乐呀!
师:由此可见,作者写乡邻们对他的议论,实际上是为了突出自己心中的——快乐!(指板书)谁能快快乐乐地读一读这两句诗?
指名学生朗读,评价。(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师:程颢在这首诗中先描写了美丽的春景,(板书:写景)再抒发了快乐的心情(板书:抒情),由景生情,情景交融,令人百读不厌。我们再来读一读。
指名学生朗读,评价。齐读。
师:优美的诗篇应该储存在大脑里,请读熟这首诗。(板书:读熟)
指名有感情地背诵,齐背。
师:课后,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将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现代的记叙文,题目就是《春日偶成》改写,看谁写得好!(板书:读写)
板书设计:
春日偶成 读准
写景:云、风、花、柳、川 读顺
抒情:乐 读懂
读透、读熟、读写
迎春日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三个生字和有这些字组成的词语,会写本课的9个生字,掌握“更”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美好情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题
1、师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师生释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多媒体出示图画:用自己的话说,你看到了什么?
2、配乐范读课文
3、学生自己读书,勾画生字词,想一想怎样记住生字?
4、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读
(2)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多音字、谜语记字、换偏旁记字)
(3)哪个词语意思不懂提出来
(五更:古代计时的单位,相当于早晨的五点到七点之间)
(漫坡:布满山坡。学生读句子,看图片)
5、检查读书情况
三、细读课文、体会意境
1、学生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点:前两句交代时间;“渐浓”是核心,统领下面的语句。三四句,静态、颜色的美;五六句,动态的美;七八句,远景,颜色的美。)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整首诗歌的画面。
3、配乐,学生再次读书,感受意境美。
4、指导读全篇
5、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现
6、质疑文章
7、小结:读了文章,大家一定喜欢上了春日的美景,就以春日晨景为题写一篇小笔头文章。
四、课外延伸
古人历来把春天当作他们写文章、写诗的好素材,课下,搜集一些写春天的文章或者诗歌,争取把他们记下来。
迎春日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情感: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
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
1、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
2、抽读。
3、老师点拨生字。
易错音:妆、滨、裁
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
4、抽读、齐声读
三、学习《咏柳》
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季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2、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
(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齐读课题:
咏柳:咏即赞美
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4、交流汇报1、2句
(1)碧玉:绿色的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万条:枝条多
绦:一种丝带
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2)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学生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
(3)朗读
5、交流汇报3、4句:
(1)细叶:细细的嫩叶
似:好像
裁:裁剪
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2)思考: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
(3)指导朗读
6、朗读全诗,感悟诗境
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四、深情朗读
语速适中,情感饱满,基调高昂,注意停顿。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五、背诵全诗。
六、看图说诗意。(两人合作互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咏柳〉,并集体背诵,引入〈春日〉
二、解题:
1、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2、春日即在春天里
三、初读,初通诗意
1、自读全诗,再抽读。
2、分小组讨论学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作上记号,勾出不理解的词。
3、交流:提出不懂的词,板书,查阅字典理解
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水名
滨:水边
光景:风光景色
一时:形容时间很短
新:新鲜、奇丽
4、由词意思考:诗人在什么样的天气,到什么地方去游览,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5、整理出前两句的意思:在天气睛朗的日子里,诗人到泗水边上死对头观赏风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6、说说你从一二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再指导朗读。
7、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3、4句。
自读、勾出不懂的词,讨论,交流解词,再解意。
等闲:平常、随便
识得:认识
东风:春
迎春日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感受《春日》、《游园不值》描绘的春日美景。
2、学会屐、苔、扉三个生字,理解胜日、寻芳、等闲、万紫千红、苍苔、柴扉、春色满园7个词语的意思。
3、理解两首古诗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4、会背诵两首古诗,根据《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情景,发挥想象,说一段话。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教学难点:
背诵古诗;根据《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情景,发挥想象,说一段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山行》、《江雪》等古诗,这些都是唐诗,是唐代诗人的作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春日》和《游园不值》都是宋代诗人的作品。
2、媒体出示古诗《春日》原文。
⑴诗歌的'题目叫《春日》,顾名思义,是指春天的一个日子。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这首《春日》。
诗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万不能忘记!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朱熹热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板书:解诗题,知诗人。)
⑵学生自己轻轻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自己读通古诗,读准字音。
全班齐读,教师就朗读中的错误进行纠错指正。
⑶说说你读了这首古诗,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地方是不明白的?
你能通过看注释,从词语手册上找正确答案,同桌之间讨论等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吗?
学生自由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⑷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且说明解决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媒体出示答案。
⑸你能根据字词的意思,来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吗?学生自由说,指名说。
(板书:解词连句知大意。)
3、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共同欣赏。
教师提问:你能用在《春日》这首诗里学过的诗句给这幅水墨山水画题款吗?譬如说,叫它《万紫千红总是春》图。
请你说说,你为什么这么题?
这首诗里,哪几个诗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你能用喜爱的语气,朗读一下整首诗吗?学生自由练习,指名学生朗读。
媒体出示朗读节奏提示,教师指导朗读。
全体朗诵。
(板书:展开想象悟诗情。)
4、小结学习方法:(指示着板书)刚才,我们按照这三个步骤学习了诗歌《春日》。
提出要求:接下来请你按照这个方法来自学一下诗歌《游园不值》。在自学的过程中,要认真思考,善于结合课文中的注释来理解课文,还要学会使用字典、词语手册等工具书。如果你有问题不能解决的话,可以和周围的小伙伴讨论讨论。
5、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6、检查自学效果
⑴、说说诗题的意思,介绍一下诗人。
⑵、媒体出示诗歌原文,教师指名学生说明词语意思和诗句意思。
⑶、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析。
媒体出示朗读节奏提示,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自由练习朗读,齐声有感情地朗诵。
7、媒体出示《游园不值》图,和课后第二题根据《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情景,结合自己的想象,说一段话。
学生自由准备,教师指名回答,集体评析。
8、总结课文:今天我们学习了《春日》和《游园不值》两首古诗,不但感受到了大自然美好的春光,更感受到了中国古代诗歌意味深长的神韵。除了这些,你还有什么收获?
9、作业:把根据《游园不值》情景所说的一段话写下来。
迎春日教案篇7
一、情景引入
1、播放优美的春天的视屏,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所看到的情景。
过渡:春天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又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2、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3、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2)分组读。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4、再读古诗,结合旁边的注释,理解词语或诗句的意思。
5、学生交流收获,提出不懂的地方。
三、反复诵读,体会诗意
(一)前两行——晴景、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集体订正。
3、理解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在这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4、体会第一句诗的意思。可指名让学生说(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5、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雨景、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行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晴景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及时的补充背景知识(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许许多多的寺庙,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四、合作交流、品味意境。
小组交流:这首诗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春天?描绘了春天怎样的画面?
1、小组交流探讨。
2、汇报交流成果。
五、拓展延伸
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咱们春天吧!齐读古诗:
春日题画
[宋] 朱熹[清] 袁牧
胜日寻芳泗水滨,村落晚晴天,
无边光景一时新。桃花映水鲜。
等闲识得东风面,牧童何处去?
万紫千红总是春。牛背一鸥眠。
六、作业
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七、板书设计
江南春
杜牧(唐)
江南美景
烟雨楼台忧国忧民之情
教材分析:
?江南春》是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亡,寄托了讽喻之意。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读中感悟,并能展开想象,体会是人表达的感情。
4、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江南春》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我感到特别的失落。虽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抓住目标进行有层次的教学,体现了以读为主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走进了美的意境,但是还有很多的不足,试梳理如下,以作今后教学之鉴。
一、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我想首先是我个人的亲和力不够,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另外就是教师的语言不能打动学生,而且在个别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也是造成学生思维阻碍的一个原因。这是我值得思考的地方:如何激发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的欲望?
二、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不够。比如说在对莺啼的理解时,有学生就说这里的莺是指黄莺,我没有及时的更正,因为自己当时也不敢肯定,上完课之后,细细的分析了一下,莺不能单指黄莺而是包括了春天里各种各样的鸟类。
三、在第一句中的绿映红中的映字,学生体会的很好,学习完第二句后,我想让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前两行的江南的明朗绚丽之美,但在这一环节中,我的引导还不够巧妙,让学生体会的不够细,其实这两种美也是相互映衬的,可惜我没有点到。
四、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在课堂中反映出的问题就是,教学环节设计得不够紧凑,在讲解诗意的时候浪费了过多的时间,以致后面的对诗人的情感感悟时,只是浮光掠影。
认真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只要多学习、多钻研,我想我们会上出更多高效地课。总而言之,一节有效,精彩纷呈的课,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
迎春日教案篇8
一、诗句导入,创设氛围
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的词语
1、竹外桃花三两枝,( )水暖鸭先知。
2、( )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 )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 )。
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 )似剪??
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填的诗句里都含有一个什么字?(春)
二、揭题解题,简介作者
师:是呀,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是春暖花开,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你们最想干什么?
生1:郊游去。
生2:放风筝。
……
师:温暖的和风吹走了冬日的严寒,北宋大诗人程颢(板书 提示颢的读音)
也踏春郊游,即景生情,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春日偶成》 (板书) 齐读课题
师:现在你能通过自己的理解说出题目的意思吗?
(春日里的一天,我看到美丽的春色,偶然写成的诗)
不为写诗而写诗,究竟程颢看到了怎样的春光才意兴所致,偶然间竟写成了这样一篇脍炙人口、流传千年的经典名诗呢?快让我们一起踏入春色,去寻求答案吧。
三、合作探究,悟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这首诗,注意要读得有节奏。
2、指名读,根据自己的朗读,划分诗句的节奏。
3、齐读。
师:现在你们就是程颢了,告诉我:
a、你什么时候出门的,当时天气怎样?
(生联系诗句回答中午出门,天气晴朗、微风拂面。)
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解释(云淡 风轻 近午天)
舒服吧?你来读出这种舒服的感觉!
指读
齐读
b、一路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鲜花、垂柳、前川。
那是什么样的鲜花?
……
你们形容的如此真切细致,一定离他很近,所以你才用了什么字?
傍
是啊,放眼望去,一地的鲜花,满地的花香,漫步其中一定很美!
而柳枝呢?
……
为何要用随引出柳枝呢?
……
不错,脚下有万紫千红的鲜花,肩上被随风飘荡的柳枝轻轻拍打,穿行其间,还走过了前面的小河,真是诗情画意!难怪诗人会忍不住把如此美好的春色用笔描绘出来!
引导学生读: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师:除了这些之外,你还看到了什么作者没写到的景致?
生:还有鸣叫的小鸟,游玩的小鱼,飞舞的蝴蝶……
师:一定很美吧?给大家描绘一下好吗?
(生纷纷描绘。)
师:这么美的景致,你能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描绘吗?
生1:春光明媚、姹紫嫣红
生2:风和日丽、莺歌燕舞、草长莺飞
……
师:真美,把诗句读一读,能读美吗?
(生各自练读后当众朗读)
c、看图,说句意
(将近中午,春光明媚,云淡风轻。我在花丛中柳林间穿行,走到了前面的小河。)
师:欣赏到这么美的景色,你高兴吗?试着把你高兴的感觉读出来。
(生再读一、二句)
4、品读三、四句
师:天气这么好,景致如此美,一路上你开心不?都做了些什么?
生1:太开心了,我编了个柳条帽子戴。
生2:我也很开心,我欣赏花朵上的蝴蝶了。
生3: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我在河边逗小鱼和蝌蚪玩。
……
都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表演出来!
师:(微笑注视)你们真有意思!
大诗人程颢整天忙着到处讲学,就像我们整天学习一样。这时却被眼前美丽的春景诱惑了,禁不住手舞足蹈起来!
可是地里劳动的庄稼人、河边洗衣的姑娘们在议论他呢!听到他们说什么了?
生1:说我返老还童了。
生2:说我像个孩子,在偷闲玩耍呢。
……
诗人介意别人对他的议论吗?看图,诗人脸上的表情如何?
追问:他怎么笑的?他为什么笑呢?
所以诗人说什么了?
引导学生读: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师:虽然人们并不理解诗人当时的感受,如果你把诗的意思说给他们听,相信他们会理解的。
引导学生理解: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解词:时人:当时的人。 识:知道、理解。 余:我。 谓:认为。
偷闲:忙里抽空。
启发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表述诗句的意思
(人们不知道此时我的心里是多么快乐,还以为我是在学年轻人的样子,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去玩耍呢。)
四、课外延伸,巩固理解
1、诵读《春日偶成》,细细体会诗人春游的快乐。
2、继续收集描写春天的古诗,准备诗会。
3、春天美好也很短暂,试着仿照这首诗,写一首《秋日偶成》。
听别人说,古诗很难教,有幸听了师傅的一堂《春日偶成》,扎实精妙!结合师傅的课,设计了点自己的想法,有点幼稚,只想锻炼一下:)
迎春日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