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七的教案推荐5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中的小组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教案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知识掌握情况,下面是满分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语文园地七的教案推荐5篇,感谢您的参阅。

语文园地七的教案推荐5篇

语文园地七的教案篇1

一、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园地”要举行一次闯关比赛,并给同学发来了邀请信。

(点击课件,出现邀请函,:同学们,“语文园地”要举行一次闯关比赛,请聪明勇敢的同学参加。这次比赛共设三关,闯关成功的同学都能获得一颗“智慧星”,三关都能闯过者被评为 “聪明娃”。 )

二、活动过程

1、第一关 我的发现

① 回忆旧知,明其特点。

课件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请学生说说这句话中意思相反的词。

②出示词语

远近闻名 黑白相间 轻重倒置

舍近求远 头重脚轻 积少成多

异口同声 左邻右舍 里应外合

a.引导学生认读词语。

b.比一比,看一看,词语中的带点字,你能发现什么?

③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a.这些是字在同一个词中,意思是相反的,你能不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请学生把想到的具有上述特点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如“大同小异、因小失大、小题大做、左右为难、左膀右臂、前因后果、前仰后合” 等。

b.学生读读记记这些词语。

④奖赏:闯过第一关的获得一颗“智慧星”。

⑤激励过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哟。再接再厉,开始闯第二关吧。

2、第二关 ——过目不忘(读读背背)

①观察下面的图片,都是什么?(邮票)你发现这些邮票有什么特点?(动物)

②这些动物很有意思,你能观察出来吗?对,他们就是十二生肖。你知道,你的属相是什么吗?

③你知道属相是怎么来的吗?

教师讲解属相来历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们说:“我们要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一年一种动物。”天下的动物有多少呀?怎么个选法呢?这样吧,定好一个日子,这一天,动物们来报名,就选先到的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

猫和老鼠是邻居,又是好朋友,它们都想去报名。猫说:“咱们得一早起来去报名,可是我爱睡懒觉,怎么办呢?”老鼠说:“别着急,别着急,你尽管睡你的大觉,我一醒来,就去叫你,咱们一块儿去。” /article/猫听了很高兴,说:“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了。”

到了报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来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猫的事给忘了。就自己去报名了。

结果,老鼠被选上了。猫呢?猫因为睡懒觉,起床太迟了,等它赶到时,十二种动物已被选定了。

猫没有被选上,就生老鼠的气,怪老鼠没有叫它,从这以后,猫见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现在还是这样。

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吗?

它们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怎么让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这里也有个故事。

报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们在路上碰到了。牛个头大,迈的步子也大,老鼠个头小,迈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才刚刚跟上牛。老鼠心里想:路还远着呢,我快跑不动了,这可怎么办?它脑子一动,想出个主意来,就对牛说:“牛哥哥,牛哥哥,我来给你唱个歌。”牛说:“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老鼠说:“我在唱哩,你怎么没听见?哦,我的嗓们太细了,你没听见。这样吧,让我骑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来,你就听见了。”牛说:“行罗,行罗!”老鼠就沿着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让牛驮着它走,可舒服了。它摇头晃脑的,真的唱起歌来:

牛哥哥,牛哥哥,过小河,爬山坡,驾,驾,快点儿罗!

牛一听,乐了,撒开四条腿使劲跑,跑到报名的地方一看,谁也没来,高兴得昂昂地叫起来:“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还没吧话说完,老鼠从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蹿,蹿到牛前面去了。结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给排在最前面了。

后来,人们就按他们到的顺序,制定了十二生肖的顺序,并用它来给每一年命名。

④读一读,看谁能记下来。

a.学生读词语,注意按一定的顺序。

b.学生试背十二生肖。

5、奖赏:闯过第二关的获得一颗“智慧星”。

3、第三关 读读认认

①学生自读并观察生字特点。

②学生说说发现的特点。(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构成的,字音也与熟字相同或相近。)

③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④同座互相检查对生字的认读情况。可选用字词游戏、字谜、竞赛等方式进行。

⑤全班交流。

三、总结全课。

评出星星最多的“聪明娃”。

语文园地七的教案篇2

课前准备

1.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2.《成语故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痴如醉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小组交流

1.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她)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说,全班同学进行评价:一是评价说的内容是否清楚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浓厚。

2.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的建议,重说某一部分内容,也可据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

3.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延伸拓展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

第二、三课时习作

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人,这节课,让我们把这些人物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

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通过人物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精彩回顾

1.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里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

2.回忆在全班交流时,被老师和同学称赞的'同学是怎样说的。

习作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要求按照要求写完后自己修改。

评议

1.先轻声读自己的作文,把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段落做上标记。

2.与小组内同学互换习作,找一找对方写得好的段落做上标记,并写几句评语;找到对方需要修改的地方也做上标记,并帮助对方修改。

3.再次修改后小组内朗读欣赏,每组推选出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誊抄习作,编辑班级作文集《我们敬佩的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引用、特殊的含义和表示否定,特定的称谓)

3.再翻阅学过的课文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4.想想你读过的课外读物中是否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哪些特点?(都是描写精神意志的;第三行的两个意思相反,第四行从反面写缺乏意志的后果)

3.自选一个成语说说意思。

4.多种形式开展读的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

阅读

1.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读后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并练习用成语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学习目标

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2.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3.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

5.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园地七的教案篇3

一、学习“交流平台”。(板书)

1.课件出示: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比较近似。

2.学生交流:平时学习中你是怎样理解难懂的词语或句子的?(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

3.(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①写出了“我”理发时的难受程度。

②我的经历:我不愿意吃放,被妈妈抢拖到餐桌旁坐下,又是吃又是喝的,像受刑一样。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联系上文“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我发想,原来这个句子写的是采蘑菇的孩子们的样子。

4.互相交流:还有理解句子的好的方法吗?(学生交流,教师小结:理解难懂的句子,还可以查查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

5.查资料理解,《江上》一诗中“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作者为什么写到了“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江上》一首,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回忆。小时候有年夏天,在家乡的小河里游泳,作者和一位表哥在水中争夺一根撑船的篆竿。两人面对面站在齐胸深的水里,各自抓紧篆竿,一拉一推。篆竿在胸前晃动,忽听“啪”的一声,篆竿一下重重地碰在作者嘴上,把一颗门牙打断,终身成为“缺牙巴”的诨名,对“一阵浪花,两对虎牙”,印象终身难忘。

1.读句子,完成练习。

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1)从词语 ,明白宋庆龄是多么想去那位伯伯家,多么想去看那些可爱的鸽子。

(2)联系下文庆龄没有去伯伯家,可以体会到庆龄为

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二、学习“识字加油站”。

1.学生独立朗读 “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读一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3.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通过词语看到的画面。

4.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5.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1)旭日: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照耀在河面上,反射出星星点点的光芒,银光闪闪。

(2)岛屿: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小岛被大树笼罩着,远远望去,像一个绿草球,郁郁葱葱。

(3)海滨:晚上,人们住在海滨宾馆,打开宾馆窗户,阵阵海风袭来,远处的海面上可见到稀疏的渔火点点。

(4)沙滩:在沙滩上还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在海边游玩的各色人群,人们有的正在挖贝壳,有的正在捞小鱼,还有的在水中嬉戏,你瞧,那边有两人穿着婚纱,正在拍婚纱照呢,他们笑得好幸福。

(5)瞭望:海防战士警惕地瞭望着广阔的海面,注视着海面上的动静,保卫祖国的安全。

(6)巡航:巡航导弹在高空飞行。

(7)缆绳:轮船被缆绳紧紧地固定在码头上。

(8)铁锚:轮船进入了码头,铁锚缓缓地沉入水底。

2.看拼音,写词语。

xù rì

( )

dǎo yǔ

( )

hǎi bīn

( )

shā tān

( )

liào wàng

( )

tiě máo

( )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体会加点词语意思的不同。

(1)自读两组句子。

(2)读句子,注意加点的字,想想它们的意思。

(3)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4)交流自己的发现。

①指名说说“熟”和“味道”在不同句子中不同的意思。

熟 a.米饭没熟,还要再蒸一会儿。(食物烧煮到可吃的程度。)

b.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熟练,对某种工作精通而有经验。)

c.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柿子熟了。(成熟,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长成。)

d.我正在熟睡,被吵闹声惊醒了。(程度深。)

e.慢慢的小孩和我混熟了。(因常接触而知道得清楚。)

味道a.我很喜欢苹果的味道。(舌头接触东西时所得到的感觉。)

b.这本书越看越有味道。(比喻某种感受、情趣、意味。)

(5)联想发现:你还发现了哪些字也有这个特点?

如:花

a.公园里的花可多了。(植物的繁殖器官,典型的由“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组成,有各种形状和颜色,一般长得很美丽,有的有香味,凋谢后结成果实。)

b.奶奶眼睛花了。(模糊不清。)

c.我不乱花钱。(用掉。)

d.林子里鸟可真多,有白的,有黄褐的,还有花的呢!(具有条纹或图形的,不只一种颜色的。)

(6)总结拓展:我国的汉字大多一字多义,了解一字义的现象,对阅读、写作都大有好处。理解一字多义并不困难,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查字典,还可以向人请教。

2.下列例句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读一读,再选一个开头照样子写一写。

(1)读句子,了解每个句子分别是围绕什么意思来写的。(“我的表弟天生胆小”“他们高兴极了”)

(2)自由选择,围绕一个意思写句子。

(3)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4)教师小结:

①小丽多才多艺,经常给同学们唱歌跳舞,还代表班级参加过绘画比赛。

②雨下得真大!豆粒大的雨点密集地倾泻而下,砸在路旁的柳树上,砸在屋顶的铁皮上和窗户的玻璃上,噼噼啪啪的雨声在耳边响成一片,好喧闹的雨世界!

3.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只填序号)

(1)“新鲜”的解释有:a.少见的 b.不含杂质,纯净 c.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

①菜市场的绿油油的青菜真新鲜。( )

②病人需要新鲜的空气 ,这样有利于健康。( )

③爸爸出国回来讲了许多新鲜的事。( )

④瞧那花瓶里怒放的玫瑰花,我猜准是新鲜的。( )

(2)“漂亮”的解释有:a.好看、美丽 b.出色

①“六一”节那天,我们穿着漂亮的衣服来到学校。( )

②这一仗打得真新鲜!( )

③李海能写一手新鲜的毛笔字。( )

④王小东狠很地扣了新鲜的一球,为中国赢得了一分。( )

4.围绕一个意思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1)超市里真热闹。

(2)雨下得真大。

(3)公园里的花开得真美。

(4)操场真热闹。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学习生字,准确朗读。

(1)自由读,借助拼音学会生字。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纠正字音,学习生字。

(4)小组展开朗读比赛。

2.简单理解。

(1)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不犯错?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4)改过不吝,从善如流。——苏轼(改正过错不要吝惜,听从正确的意见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 一样迅速自然。)

3.教师小结: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有过则改,在一次次错误中,不断汲取教训和经验,我们才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4.朗读背诵。

5.背一背,填一填。

(1)见善则迁, 则改。

(2) 不改,是谓过矣。

(3)人谁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4) 不吝,从善如流。

三、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句,课外积累更多的有关名句。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语文园地六

交流平台

识字加油站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教学反思]

今天顺利完成了语文园地六的教学,针对教学情况进行简单的反思。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例如,在“交流平台”和“识字加油站”的教学中,我放手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只在全班交流中给予适当的点拨。

日积月累中的名句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指是引导学生大致理解名句的意思,重在指导学生背诵积累,随着学生知识积累的增加,学生对自己积累的东西就会自然而然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受到。

语文园地七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语文园地七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

2.进一步学习比喻、夸张、对比的手法,体会其在具体情境中的作用。

3.学习古诗《游子吟》,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体会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进一步学习比喻、夸张、对比的手法,体会其在具体情境中的作用。

2.积累古诗《游子吟》,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谈话导入

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时,不仅要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具体内容,而且要从文章所记叙的事物中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有句话说得好“言为心声”,就是说作者无论是写人、状物、还是叙事,都具有一定的写作目的,或褒扬、批评;或肯定、揭露。总之,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会在文中体现出来。

(二)我们每位同学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应该如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呢?

1.阅读的时候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这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比如,我在读《月是故乡明》时,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体会到了作者的怀乡之情。

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如《梅花魂》一文中,“当年的我,还过于稚嫩,并不懂得,我带走的,岂止是我慈爱的外祖父珍藏的一副丹青、几朵血梅?我带走的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哪!”直抒胸臆,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3.依据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作者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时,力求明朗、显豁,以便于读者和自己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但有时为了取得意味深长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说言外之意。这时候,我们要体会作者蕴含在语句中的态度,或者要了解作者写作时的历史背景,或者联系文章的写作手法,或者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和结构层次,尤其要联系词语、句子或语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体语言环境来理解。

4.在反复朗读和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效地朗读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一边读,一边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诵读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它不同于朗读,也不同于吟诵,诵读强调眼到、口到、心到,核心是自我体验的过程。阅读的时候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这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三)说说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还有哪些?

1.抓课题,从整体入手。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审题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

2.抓关键词句。如,从抒情部分找中心,从作者的议论部分找中心,从课文的反复部分找中心,从重点句、段找中心,关注首尾。

3.抓课后问题。

4.联系生活实际。

5.了解写作背景。

二、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第1小题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中的例句,力求读准确、读通顺。并说说这两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课件出示例句)

明确:夸张(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尽力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和排比(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句子并列,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2.分别说说每个句子的句意,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1)通过列举人睁不开眼睛、蚯蚓不敢钻出地面、蝙蝠不敢从黑暗中爬出来等事例,突出了太阳光之强,富有童趣;通过描写鸡、狗、蝉的各种表现来体现八月天气很热。(2)在例句中,先选择事物的某一个特征,再用具体的事例把这一特征诠释出来,使之更生动、形象。

3.请同学们选择下列任意情形仿照例句说一个句子。

忙冷吵静快辣

冷:十二月,天多冷。狗熊冷得躲进树洞,鸡冷得挤成一堆相互取暖,狗冷得趴在窝里不出来。

吵:这条街车水马龙。鱼被吵得跳跃,狗被吵得耷拉下耳朵,喇叭被吵得似乎要跟它较量较量。

静:这湖面犹如一面镜子,静得连一丝微风都舍不得掠过,静得蜻蜓不忍心去点水,静得鱼儿舍不得跃出水面。

……

(二)学习第2小题

1.读一读课本中的4个例句,想一想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都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对比的作用: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使读者的感受更强烈。

(1)将异乡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进行对比,突出思乡之情。作者提到非洲大沙漠、大海、高山等地望月,月亮虽美,作者对它们并没有深切的感情;故乡之月,能引起很多美好的记忆,让人感受到亲近、温馨,这样的对比,就是要突出“月是故乡明”的感受。

(2)从香气上看,杭州小山上的桂花与家里的桂花是没有分别的,甚至小山上的桂花比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得多。而母亲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已经充盈了她的全部生活空间,甚至可以说是母亲生命的一部分,这些是无论何时、无论多香的桂花都无法代替的。因此,在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味永远都是最香浓的。

(3)是父亲摇着姑爹的小船把“我”带到一个个人生的驿站,这条船承载着父亲无尽的期望,体现了浓浓的父爱,这是绍兴的乌篷船所无法比拟的。

2.选择其中一个例句,照样子写一写。

示例:这个女孩还穿着又小又薄的破衣裳,她旁边的那个漂亮姑娘的脸庞在红棉袄的映衬下越发红润了。

3.仿照例句,根据提示写句子。

示例: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1)寒冬,天多冷。

(2)夏天,太阳。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赞美母亲的古诗《游子吟》。(板书课题,释题,“吟”是轻轻地吟唱,“游子”是离家在外的人。)

2.关于作者孟郊,你了解他什么?(指名发言,教师补充)

(二)初读古诗

1.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地方。

2.你知道孟郊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古诗吗?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谋到江苏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做官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接他母亲来溧阳,安享晚年。此时,孟郊就想起了进京赶考前临行的情景。于是,他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游子吟》。)

(三)再读释疑,感知诗意

1.小组讨论交流:从这首诗中你读懂了什么?并交流不懂的地方。

2.理解古诗。

(1)点拨诗中重点词语。(课件出示)

意恐:心里担心、害怕。寸草心: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

春晖:三月里,春天温暖的阳光。

(2)诗中哪些诗句是描写儿子离家前母亲对儿子的关爱的?请学生自由读,同桌讨论,并说一说意思。

(3)诗中哪一句写出了儿子的心声?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

(四)细读品味,体会诗境

1.发挥你们的想象,描述儿子离家前那个夜晚的情景。(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象:明天,儿子就要远行,在小油灯下……)

2.母亲年迈体弱,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但她仍然坚持一针一线为儿子缝制衣服。母亲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3.假如你就是那位即将远行的儿子,看到此情此景,你会怎样想?

二、课堂小结

本次语文园地我们学习了如何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学习了排比、夸张、对比的手法,还从孟郊的《游子吟》中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希望同学们能及时巩固所学,并学以致用。

[教学板书]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边读边想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词句段运用学会情景描写感受句子表达特点

日积月累(背诵、积累、感知)

[教学反思]

本次交流平台中四个学生的对话,相当于对单元“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了总结。因此,我在教授这个部分的时候,引导学生总结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时,相应的也会出示对应的例句。这样一来,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容易。后来还有不少同学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提出了值得借鉴的方法,这让我感到十分欣慰。有了一个好的开头,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中的内容,学生学起来兴趣较浓,总体掌握较好。

语文园地七的教案推荐5篇相关文章:

七的组成教案大班教案7篇

七的组成教案大班教案参考7篇

认识数字七的教案7篇

认识数字七的教案精选8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推荐5篇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推荐5篇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推荐5篇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教案推荐8篇

六年级下册园地五教案8篇

一年级下册园地五教案6篇

语文园地七的教案推荐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