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教案时,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案的写作过程可以促进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反思与改进,下面是满分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树叶伞教案推荐5篇,感谢您的参阅。
树叶伞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 理解诗歌《树叶》,尝试仿编散文中内容。
2、 观察树叶变化,感知秋天特征。
活动准备:
?树叶》课件;树叶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秋天到了,树叶有什么变化?(ppt2)
小结:秋天有的树叶黄了,有的树叶变红了,有的树叶还是绿绿的,有的树叶开始飘落了。
二、理解诗歌
一阵秋风吹来,树叶飘落下来,好美啊!把小动物吸引来了,它们会是谁呢?我们去看看吧!(ppt3)
1、 完整欣赏诗歌(ppt4—7)
有哪些小动物来捡树叶了?它们把树叶当成什么?它们是怎样说的?
小结:用散文诗中的句子进行小结。
为什么树叶是小蚂蚁的渡船?是小老鼠的雨伞?是小刺猬的花帽?是梅花鹿的饼干?(形状、大小比例、生理需求等方面引导)
小结:小动物根据自己爱好、把小树叶做成有用的东西。
2、 再次欣赏诗歌(ppt8)
这首散文诗真美,看看还有谁会来捡树叶,它们会把树叶当成什么呢?
三、发挥想象,仿编句式(ppt9—10)
1、 树叶还能当成什么?
2、 幼儿尝试仿编单句?
用诗歌中的话,用好听的词,编出好听的桔子。
谁捡起一片树叶,“这是我的什么。”
活动延伸:
到户外捡树叶,你会把树叶当成什么?
活动反思:
活动中通过游戏化的情境,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通过教师和幼儿互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孩子一同发现观察、经验交流,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树叶伞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按树叶的特征进行分类、计数,并能比较数量的多与少。
2.探索树叶分类的多种方法。
3.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在活动前带幼儿拾落叶。并事先对幼儿拾的树叶进行整理。将每种树叶的数量控制在7片之内。
2.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树叶的外形特征。
师:昨天,小朋友拾了很多的树叶,在你拾的树叶中,你最喜欢哪一片树叶?它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二、教师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给树叶分类。
1.师:把相同形状的树叶放在一起,数一数每种形状的树叶有几片,然后用标记和数字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教师提醒幼儿在记录分类结果时不仅用数字表示树叶的数量,还要用简单的图示表示是什么树叶,有几片。
3.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并相互检查分类的结果:谁来说说自己分的结果,每种形状的树叶各有几片?哪种形状的树叶最多?有几片?哪种形状的树叶最少?有几片?
4.教师引导幼儿用另一种方法给树叶分类:树叶除了可以按形状分,还可以怎么分?
5.请小朋友再分一次,并把这次分的结果也记录下来。你的记录要能让大家看出什么样的树叶有几片。
6.幼儿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分类,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运用标记表示自己是怎样分类的。
三、幼儿相互表达与交流。
1.教师展示个别幼儿的分类结果,并让同伴猜猜他(她)是按什么标准给树叶进行分类的。
2.教师与幼儿共同验证记录与分类结果是否一致。
3.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想出了很多的方法来分树叶。有的是按形状分的,有的是按颜色分的,有的是按大小分的,还有的是按……分的,等等。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基本能区分出大小、颜色,但有个别幼儿不能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清楚。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通过游戏巩固幼儿根据颜色进行分类。本次活动情节性很强,环节丝丝紧扣,幼儿都非常投入,让幼儿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使幼儿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获得有关归类的经验与观察和比较能力的提高。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较高。在动手,动脑,动口,动眼相结合的活动中提高了幼儿的操作能力和技巧。
树叶伞教案篇3
设计意图:
秋天到了,树叶一片片的从树上飘落了下来,孩子们外出游玩总能捡到漂亮的树叶,每片树叶的不同使他们体验了快乐,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孩子们多“叶子”这一很感兴趣,在中通过对叶子的种类、形状、颜色的观察,通过各种丰富的叶子游戏,也通过对叶子的联想,我们使孩子在秋天落叶的情境下自然放松的收获学习着。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秋天落叶的.自然现象。
2、学说故事中的短句:“树叶,你当我的ⅹⅹ好吗?”
3、乐意用动作语言表达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前带幼儿到户外观察秋季景色,进行拾落叶、观察秋虫等活动。
2、贴绒图片,大图书一本、树叶头饰一只。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师一边抛洒落叶一边说:
“秋天到了,秋风吹来了,树叶宝宝从大树上飘落下
来,飘呀飘呀会落在哪里呢?小朋友猜猜看?”鼓励幼儿自由发言。那么小树叶到底飘落在哪里呢?老师带来了好听的故事《秋叶飘》,小朋友认真听就知道了。
二、老师结合贴绒教具,讲述故事
提问:小朋友听到了吗?树叶到底落在了哪里呢?幼儿自由发言。
三、分段理解散文,鼓励幼儿能用相应的动作表现出来。
1、树叶落在了哪里?(草地上)。谁过来和树叶说话了?(小虫)。小虫想把树叶当作什么?(小屋)。共同学说对话:
“树叶,你当我的ⅹⅹ好吗?”
师幼扮演角色:幼儿学小虫爬到老师处说:“树叶,你当我的ⅹⅹ好吗?”,“好的,好的!”。小虫是怎样把树叶当作小屋的?(躺在树叶下面),做出躺的动作帮助幼儿理解。
2、树叶落在了哪里?(沟里)。谁过来和树叶说话了?(蚂蚁)。蚂蚁想把树叶当作什么?(小船)。共同学说对话:“树叶,你当我的ⅹⅹ好吗?”
请4 个小朋友分别扮演角色学说对话。如果你是小蚂蚁,你会怎样坐在树叶上,我们一起试试。
3、树叶落在了哪里?(河里)。谁过来和树叶说话了?(小鱼)。小鱼想把树叶当作什么?(小伞)。共同学说对话:“树叶,你当我的ⅹⅹ好吗?”
幼儿一起模仿相应的动作。
四、完整讲述故事
利用大图书和幼儿一起完整讲述故事,重点让幼儿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五、拓展延伸:
树叶飘呀飘,除了它落在草地上、沟里、河里还会落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做一片树叶,想飘到哪就飘到哪?
活动反思
孩子们天真无邪,最爱做游戏了。因此我运用游戏导入,收到良好的效果,课堂气氛特别的好,孩子们也非常感兴趣。创编故事的环节,先让孩子们尝试着通过动手操作、讨论后,讲述故事,打破了教师首先示范讲述的传统教学模式。活动中孩子们讨论得很热烈,动手的欲望特别强,直到老师请小代表上台讲故事时,有的孩子们还在意犹未尽的动手拼摆。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充分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增强了孩子们之间的合作意识。
通过这次活动我感觉到语言活动教学中为幼儿营造了一个优美的语言环境,通过多种活动让幼儿体验理解作品,如用自编的动作、绘画等表现出来他们感受语言美和意境美,达到教学目的。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感知空间,让他们享有更多的思考空间.,活动中孩子是主角,孩子与同伴,老师与孩子形成了学习共同体,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分享智慧,共同提高。尤其对这些具有具体形象性思维的孩子来说,直观的展示与交流,老师专注的倾听与认可,为他们的成长营造了积极、健康、支持、温馨的环境。让这堂语言活动课成为一个非常有生命力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带来了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为每位幼儿完整地获取知识提供了条件,为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树叶伞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发现树叶排列的规律,尝试不同的树叶进行间隔排序。
2、尝试自己创编并表现不同实物间隔排列的规律。
3、体验创造的快乐与满足。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按规律排列物体的经验,认识自然界中常见的树叶,如梧桐叶、银杏叶、枫叶等。
2、物质准备:按规律排列的花环。
活动过程:
一、美丽的花环。
——教师脖子上带着一个花环进入教室,引导幼儿观察:这个花环是怎么排列的呢?
——引导幼儿迁移有规律排列的经验,发现花环的排列规律。
——教师:你想做一个美丽的花环吗?你打算怎么排列呢?
——鼓励幼儿思考,设计花环排列的规律。
二、幼儿操作活动。
——接着往下画。请幼儿先观察制作一半的树叶花环,发现树叶排列的规律,然后再按规律接着往下画树叶。
——我的树叶花环。请幼儿在空白处自己设计一个树叶花环,鼓励幼儿按一定的规律排列树叶。
三、活动评价。
——展示幼儿设计的花环,请幼儿介绍自己用了哪些树叶,是怎么排列的。
——引导幼儿发现,大家都制作了一个树叶花环,但每个人设计的树叶排列方法都不一样,这些花环都是独一无二的。引导幼儿感受创造的快乐与满足。
树叶伞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课文插图,提问:图上画着什么?什么地方让你感到奇怪呢?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一起读读题目。同学们看过的树叶一般是什么颜色的?怎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教师范读,想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3、说说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看实物识字:铅笔笔盒课桌美术课本
2、读句子识字
(1)她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准备上美术课。(铅、削、盒、术用红色区别)
(2)她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皱、吐、注用红色区别)
3、分辨翘舌音:术、惹、桌、注、皱。
4、分辨多音字:吐吞吞吐吐呕吐削铅笔剥削
5、比较形近字:术、木吐、土注、住盒、和削、消由、甲
6、画出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读
美术课绿铅笔惹人爱吞吞吐吐桌子盒子注意皱眉头风景
四、指导写字
1、分析字的结构特点
2、描红
3、说说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指导
(1)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2)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3)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5、学生练习写字,写后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
五、作业设计
填上合适的词
一()铅笔一()树叶一()同学
一()椅子一()刺猬一()板凳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课件出示)
2、“捡绿树叶”游戏。每片绿树叶后藏着若干个生字,全部认对了这片绿树叶就送给她。
二、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
(2)用“什么时候、谁、发生了什么”讲讲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他们说了些什么。
(2)自由读,边读边用铅笔圈圈画画: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3)读第一次对话。李丽的话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愿意的语气。理解“吞吞吐吐”
(4)读第二次对话,看看林园园是怎么说的?她“怕”什么?说明什么?指导读李丽的话,分别读出请求、商量和诚恳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乐意语气。
(5)读第三次对话
a、林园园说话中的几个“不要”说明了什么?
b、林园园为什么要皱着眉?联系她说的话“还要画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c、示范读。林园园的话分别读出不放心,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李丽的话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6)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从对话中你认为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的原因是什么?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副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
(2)看图说一说,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他们可能想些什么?
(3)读第五自然段
(4)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5)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见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4、小结: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啊!
三、指导完成“读读说说”中的练习
1、读句子,读出疑问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吗”
2、说一个问句,用上“吗”
3、读句子三,读出请求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吧”
4、说一句“请求”的话,用上“吧”
板书设计:
蓝色的树叶
李丽林园园
小声借吞吞吐吐
等借怕不要不要不要
树叶伞教案推荐5篇相关文章:
★ 折树叶教案6篇
★ 拾树叶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