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逻辑性与系统性是确保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前提,我们的教案应当包含导入、讲授、练习和总结等环节,满分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设计优秀教案最新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设计优秀教案篇1
课前透视:
毛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位杰出领袖,他一生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中国人民永远怀念他。本文讲述的是1933年4月,毛主席在江西革命时,看到乡亲们吃水困难,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放后,乡亲们为了纪念他,在井边立碑纪念的故事。课文内容不长,通俗易懂,共三个自然段,配有一幅插图。
对于毛主席,学生大多只是听过名字,可详细了解的并不多。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让他们了解毛主席,让他们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好行为,从而增进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教学目标:
1、认识忘、挖等12个生字,会写井、乡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3.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4、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重点。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收集到的毛主席的图片资料及小故事。
3.课件,放大的课文插图。
4.录音机、《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歌曲磁带。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同学们喜欢听歌吗?现在我们就来听一首好吗?(播放歌曲《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你知道毛主席是什么人吗?(教师简介毛主席生平及主要贡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毛主席的文章。(板书课题)
(音乐最具感染力,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引发探究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2、展示:出示毛主席的放大图片或课件,问:你认识这是谁吗?你搜集到了哪些他的图片?展示给同学们看,用一两句话介绍你的图片。(课件演示毛主席的革命历程)(板书课题)
(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欣赏。)
对话评台:
自读:(整体感知,尝试读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1.借助汉语拼音带问题通读全文:挖井人指谁?立碑的人又是谁?
2.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为自然段做出标记。
(组织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在读书方式和习惯上要给学生正确引导,不必强求统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识字(鼓励自主识字,领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1.在生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怎么办?(互相交流认字方法: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家人,)
2.出示儿歌,(见教参142页)指导学生用儿歌中的方法边读边画,自主识字。2/3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3.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交流,让学生主动介绍识记的方法,合作检测。
4.扮演小老师领读生字,并说说读、记这些字时应该注意什么。
5.出示我会读中的生词,开火车认读。
(新课标要求识写分开,多认少写,要想多认,就得有一定的识字方法,因此在认字的时候交流方法至关重要。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使学生渐渐学会用喜欢的方法或适合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设计优秀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4、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教学重点】
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品味语言,反复朗读,当堂成诵。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三峡风光》导入课,给学生创造下插上想象的翅膀。
二、整体感知,突出重点
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造下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品读,初步把握课文的内容及作者的写作思路。
检查预习
(要求读背课文,弄准字音,掌握文学常识。)
1、给下列字注音
阙曦溯湍漱
2、本文作者是,(朝代)人,著名的
三、研讨课文,掌握重点。
(讲练结合,展示风采。)
(一)字词释义,我最棒!
1、略无阙处2、夏水襄陵3、沿溯阻绝4、乘奔御风
5、不以疾也6、素湍绿潭7、良多趣味8、属引凄异
(二)区分词义,我能行!(一词多义)
1、自:自三峡七百中
自非亭午夜分
2、绝:哀转久绝
绝多生怪柏
3、素: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4、属:属引凄异
属于作文以记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三)辨析词类,看我的!(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回清倒影
3、每至晴初霜旦4、素湍绿潭
(四)慧眼辨真假(通假字)
1、略无阙处2、哀转久绝
(五)博古通今(古今异议)
三声
(六)学以致用(翻译)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团结就是力量(课文分析)
1、文章从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分别写出了什么特点?
2、文中引用名句的作用是什么?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句诗?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什么?它和本文的那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延伸迁移
1、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你能说出理由来吗?并从本文找出印证的原句。
六、总结
本文只有155个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动有静,可见,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确实是美不胜收的,通过对三峡山水的具体描绘,突出了三峡的雄奇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同学们一定能感受到作者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河山的情感,并由此激发我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七检测
比较阅读:《三峡》《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
1、下列句子有写水流湍急的,有写水清澈的。请选出与“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不同的一句()
A、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下列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A、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谷,悄怆幽邃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设计优秀教案篇3
一、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高审美情趣。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尊老爱幼,珍爱生命的情感。
3、体会文章用人物性格来表现文章的写作思路。
二、教学重点:
1、感悟文章所揭示出来的一条家庭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
2、理解文章是如何围绕思想来写的。
三、教学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成语故事:(注意联系前面的几个成语)
两袖清风,画龙点睛,
2、导入:从课题入手,“散步”在字典里的意思是随随便便的走走,是一种休闲的方式。那么在莫怀戚的这篇散文中,散步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且看课文第125页的文章。
3、快速地默读文章,思考问题。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的阅读课文,把你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者比较有特点的句子划起来,并且通过这个题目想一想:作者在散步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表现了什么?
提问,回答:
(1)初春的时候,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四个人,在田野里散步。
?体现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等记叙文的几个要素。】
(2):尊老爱幼。
4、再仔细的阅读文章,想一想“尊老爱幼”的这个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表现出来的?(要找出具体的字和词。)
师注意:同学回答之后,主要让学生来回答这些细节与有什么联系,反映出了人物的哪些性格?师只做适当的指导。
归纳:正因为有这个的存在,人物的性格都要服务于这一个中心。而是不是他所有的性格都可以服务于这个中心呢?不是的。因此,作者只选取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性格来写,选取最能表现文章的'那一部分性格来写。这也是我们作文中要学习的一个重点之一。撇开作文不说,就这一部分的性格也都可以让我们来
过渡:这些性格只是他们众多性格当中的一个方面,为什么其他的方方面面的性格都不写,而只写这个性格呢?因为要围绕文章的,要让人物的性格服务于。但是就这一部分的性格,我们每个人也都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感受。现在,我们不妨把这种感受说出来,在你们每个四人小组中谈谈:你在这些人物中,最欣赏哪一位,为什么?
5、讨论:你在这些人物中最欣赏哪一位,为什么?
师注意:尽量引导学生说出理由,在适当时候,由老师或学生提出反驳,看其是否能站得住脚,能否坚持住观点。
如有出现辩论的情况,则在第二、三轮打住。
我:孝顺。
母亲:善解人意。
妻子:体贴。
儿子:懂事。
6、联系生活:
不管你喜欢文章中的哪一个人物,总之,这个家庭,这三代人都是我们为之羡慕的,因为他们很和睦,很温馨,因为他们在出现分歧的时候,彼此之间都有着一颗尊老爱幼的心,一颗相互理解的新。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假如这样的分歧也同样出现在你的家里,我们不妨来想一想:当你晚上吃完饭,全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的时候,爷爷奶奶要看戏剧,父亲要看新闻,母亲要看连续剧,而你要看动画片,此时,如果遥控器掌握在你手中,全家人都听你的,你该怎么办?
提问最多不超过五位同学。
归纳:说明一个家庭的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小,当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因为他们已经辛苦了一辈子了,不容易。毕竟“孝顺第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祝贺语。)
7、作业: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写一写,我理想中的温馨的家庭,作为这周的周记。字数不少于500字。
板书:
散步
莫怀戚
初春,一家人,田野,散步
我:孝顺。
母亲:善解人意.
妻子:体贴。
儿子:懂事。
设计优秀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熟悉全文,能够具体说出故事的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能说出文章所采用的的倒叙的叙事手法,并能分析并说出这种手法的作用。
3、能概括出祥林嫂一生所发生的事情。
4、能能体会祥林嫂这个人物的悲剧色彩,并能初步感知造成其悲剧的社会原因。
二、教学内容:
1、故事六大情节(重点)
2、倒叙的作用(重点、难点)
3、祥林嫂的人生阶段(重点、难点)
三、教学过程:
导入:
在辛亥革命后的某一天,浙江绍兴鲁镇发生了一桩命案。据说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年轻的老妇人在新年祝福的时候死在了冰天雪地里。而有一个人正好见证了整桩命案的发生,于是便将他所知道的叙述了出来。那么,这个没有春天的年轻的老夫人到底是谁呢,在他身上到底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又是谁是这桩命案的始作俑者呢?而这个故事的见证者又是怎样为我们展现这个故事的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同走进鲁迅先生的《祝福》,一起去深入了解体会文中受害者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一)概括故事情节
快速地浏览这篇文章,在读的过程当中要求大家:(展示ppt)
1、阅读全文,按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六部分,概括各部分的大意(内容)。
并且思考:
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采用这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请学生回答:先回答第二个问题第一个小问,明确小说采用的是倒叙的修辞手法。再引导学生进行“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六部分的情节概括:
序幕:鲁镇准备祝福
结局:祝福之夜惨死
开端:逃避初到鲁镇
发展:被逼卖到贺家
高潮:再寡再到鲁镇
尾声:鲁镇正在祝福
请学生回答倒叙在本文中的作用。
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寄予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
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
(二)了解祥林嫂的一生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祥林嫂已经死了,假如现在大家都是大侦探福尔摩斯,我们要来调查侦破这起案件,那么首先我们要做的是不是应该详细了解死者啊?好的,下面我们就看到文本,从“我”的叙述当中找出祥林嫂每个人生阶段的故事。
(1)老师首先进行示范:看到第二大部分第二自然段,看到揭示时间和年龄的词语。二十六七岁,明确两个信息,二十六岁之前与祥林结婚。二十六七岁,春季死了丈夫,冬初逃出来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
(2)快速浏览。(扫描式阅读,关注时间性和事件性的词汇和句子)
由老师进行课堂提问,学生合作探究,通过阅读文本,查找关键信息,探寻出祥林嫂"二十六七之前;二十六七;二十七八;二十八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岁;三十七八岁"这几个重要的时间点以及祥林嫂所经历的事件。
明确:
二十六岁之前:与祥林结婚。
二十六七岁:春季死了丈夫,冬初逃出来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
二十七八岁,被婆婆抓回去,改嫁。(为什么会撞破头?老师补充封建礼教思想: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二十八九:得到消息,改嫁,年底生小孩,孩子叫阿毛。这个时候的人生相对平稳。
三十、三十一岁:家里出现重大变故,先是丈夫患了风寒而死,然后是自己的孩子被狼给叼走了。估计两个家庭悲剧的发生不到半年的时间。然后重新回到鲁镇做短工。(礼教思想)
三十二三岁:在鲁镇做工。经常说起孩子被狼叼走的情景。捐门槛。祭祖事件。(迷信思想)
三十七八岁:最后来到鲁镇,死于鲁镇的大街上。
四、结语:
本节课我们主要把握了本篇文章的整个故事情节,然后对祥林嫂的几个人生阶段进行了概括,从我们的概括中知道了祥林嫂有三次到了鲁镇。那么每一次祥林嫂到鲁镇是什么样子呢?作者是怎样对的外貌进行描绘的呢?这些内容我们下节课在进行探讨。
布置作业:画出李祥林嫂三次到鲁镇时对其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谈谈从这些句子当中你读出了祥林嫂的哪些信息。
设计优秀教案篇5
一、文本解读
?巨人的花园》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的是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故事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就是在生活中要学会宽容、学会分享。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课文讲了一个关于巨人的花园的怎样的故事,知道巨人的花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先勾画再交流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采取默读与适当方式的朗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读懂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思考巨人的花园发生变化的原因,体会故事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在生活中学会宽容,学会分享。
课前准备:课前预习,认读生字,了解故事的整个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读童话,相信这篇童话你们也读过几遍了,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认真地读这个故事,因为还有好多的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认真地读文。
2、检查学生的认字情况。
3、指名读文后,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4、指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三、深入读文,品味探究。
1、默读课文,想一想,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在文中勾画出相应的语句,之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班内汇报:
(1)巨人的花园,鲜花盛开,是孩子们的乐园。
(2)春姑娘没有光顾巨人的花园,仍是冬天的景象,因为巨人不喜欢孩子们到花园里玩,筑起了高墙围住花园。
(3)花园迎来了春色,因为孩子们从小爬进园子,巨人也意识到自己太自私了。
(4)春天跟着孩子们来到了园子,因为巨人拆了围墙,和孩子们快乐地玩着。
2、引导学生思考
①花园为什么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孩子们为花园带来了快乐,带来了春意)
②想一想巨人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开始很自私,后来知错就改了,因为巨人感受不到春色,他也不快乐,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也分享了欢乐)
四、拓展延伸(课后练习三)
巨人要和孩子们一起为花园起个好听的名字,请你也来参加吧!再为巨人花园里的告示牌上重新设计一句话吧!
五、指导书写
1、“旅”字注意右半部分的笔画,可跟“派”字对比学习。
2、“瓦”要写端正,注意写好第三笔。
3、“恼”可以和形近字“脑”对比学习。
阅读链接《爱是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让学生透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去品析其中蕴含着的感情和哲理,用心去体验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
课前准备:阅读本单元的课文,搜集有关爱的词语。录音机。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1、师:同学们,我这里有一首歌,你们想不想听一听?
放歌曲《爱的奉献》
2、师:谁听出来了,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歌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呀?
找2-3名学生说一说。
二、提示课题,点明中心。
1、师:那么,什么是爱呢,下面我们打开书81页的内容,认真读一读,一会我来找同学说一说。
同学们自由的朗读。
2、师:通过刚才的阅读,爱是什么,谁能用一个词来表达?还可以用哪个词?
3、师:下面我请一名同学来有感情地读一读高尔基写给儿子的这封充满爱意的信。
4、师:在这封信中,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师:对于“关注”的内容,你是怎样理解的?
指导学生说出无私奉献也是一种爱的表现。
6、师:为什么说“分享”也是一种爱呀?谁来说一说你的看法?
7、师:既然爱可以是赞美,关注,分享,那么爱还可以是什么?还可以用哪些词来概括?下面就请大家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然后我们全班进行交流。
三、感受真情,爱无处不在。
1、师:一把倾斜的伞,让我们感受到爱的传递与延续,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使我们理解了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点点滴滴的用心,无人看管的桃林,让我们体验到信任与被信任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感情……其实,爱是无处不在的,同学们,你们说呢?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爱是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四、真情流露
1、师:这说明亲情无时不在,就要看你有没有感觉得到了,下面,我就给大家一个机会,把你的真情留言写下来,与大家共享。
2、师:找几个同学读一读。并找同学说一说自己听后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
师:一句知心的话语,可以使亲情迸发出灵性的火花,让我们大家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与我们的家长进行沟通,你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设计优秀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页例9
【教材分析】
为学生提供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
【学情分析】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学习空间,尝试解决新的知识,鼓励其用巧妙的办法去解决未知的内容。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引起学生的心理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新的求知需要,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求新知的活动中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他们初步尝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加深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学会比较10000以内数的大小。
难点: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正确运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
计数器、课件。
【教学流程】
1.课件出示:
聪聪和妈妈一起去商场买电视机。电视机的价格如下:940元、1899元、1350元、2365元。
你知道哪种价格贵,哪种便宜吗?
2.引导学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比一比万以内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探究新知】
1.现在你们可以任意选择两种商品,比一比,看看谁贵,谁便宜。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能不能用“( )<( )”或“( )>( )”的形式写出来?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汇报,交流。
2.引导比较不同位数的数的大小。
预设:
生1:我选1号和2号,940元和1899元比,940是三位数,最高位是百位,这个数不够1千;1899是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所以940<1899。
师:还有谁像这位同学选择位数不同的两个数进行比较的?
生……
师: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三位数小于四位数;位数少的数较小。
师小结:数位不同的两个数,数位多的数大,数位少的数小。
3.引导比较相同位数的数的`大小。
师:同学们,那么位数相同的数怎样比较大小呢?请同学们从这些数中任意选两个位数相同的数,比一比它们的大小,说一说比的方法。
生1:我选3号和4号,1350元和2365元比,它们的位数相同,都是四位数,1350最高位上是1,表示1个千;2365最高位上是2,表示2个千,所以1350<2365。
生2:我选2号和3号,1899元和1350元比,它们的位数相同,都是四位数,最高位上都是1,一样大,我就看它们的百位。1899百位上是8,表示8个百;1350百位上是3,表示3个百,所以1899>1350。
师: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生: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数大的数较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后面一位,一位一位往后比。
师:大家同意吗?同学们真棒!
4.引导总结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让学生分组讨论: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汇报、交流。
小结:不同位数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大;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从高位比起,这一位上的数相同,往下依次比较,直到比出大小。
【巩固应用】
1.完成第90页“做一做”。
2.完成第92页“练习十八”第1~4题。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回忆一下都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方法是:如果两个数的位数不同,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两个数的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一位一位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
【板书设计】
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数位不相同,位数多的数大;两个数的位数相同,就从高位比起,最高位也相同,再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一位一位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
设计优秀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
2、感受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生产和实践中产生的,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
2、了解分数单位,并会找分数单位;
三、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小棒、一米长的绳子、小正方体、长方形纸等。
四、教法学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出示,这个分数读作?你能说一说它各部分的名称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板书“分数的意义”。
(二)课堂新授
1、介绍分数的产生
生活中,在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初步感知:
ppt出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如果这样把一个饼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表示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没有平均分,板书“平均分”,强调在谈到分数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到平均分。
3、活动一、动手操作,再认识
(1)准备。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不同的学具,(出示学具)你能利用你手中的学具通过折一折、分一分、摆一摆等方法,表示出吗?找同学为大家朗读活动要求。
(2)小组活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汇报展示。你能表示出一张纸的'吗?4跟小棒的应该如何表示?你还用什么表示了?
(4)总结,认识单位“1”。刚才我们都是把哪些物体平均分的?像把一张纸平均分我们可以说成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把一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我们可以说成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把4根小棒、八个小立方体平均分,我们可以说成把一些物体平均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介绍这个单位“1”同我们之前学过的1不一样所以要加引号。
4、活动二、联系实际,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
(1)你举出用单位“1”表示一个物体的例子吗?你能举出用单位“1”表示一个计量单位的例子吗?你能举出用单位“1”表示一些物体的例子吗?总结,单位“1”可小可大,自然界中小到一粒尘埃,大到整个宇宙都可以用单位“1”表示。
(2)动手操作,加深理解。老师这里也有一个表示的作品,露出来的部分占一个整体的,你能画一画,并说一说整体是怎样的吗?说一说,你能说一说你是如何画的?这里的把谁当做单位“1”?你画的部分应该用哪个分数表示?
5、活动三、理解分数的意义
(1)大家都理解、的含义了,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吗?ppt出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数,简言之,先分后数,分什么?数什么?我们一起来感受下吧。把十个圆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2份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2)活动。你能任意写一个分数,并和同桌说一说你写的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吗?抽签决定第几小组给大家分享自己写的分数。教师板书。
6、认识分数单位
整数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等,分数也有计数单位,分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以为例,把单位“1”平均分成5分,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所以的分数单位是。举例练习。
(三)生活中的分数
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ppt出示:据统计五三班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你能说一说这里的所表示的意义吗?五三班在午托班吃饭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你能说一说这里的所表示的意义吗?人从小到大,身体的比例一直在变化,新生儿的头长占身长的,5岁时头长占身长的,成年人的头长占身体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五)练习巩固
接下来我们来检测下大家的知识掌握情况。
1、填空
(1)表示把x平均分成x份,取其中的x份。
(2)说出下面各数的分数单位。
xxx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xmxm
二、判断。
(1)把一堆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x
(2)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份,每份占全长的。x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六、板书设计
设计优秀教案最新7篇相关文章:
★ 设计教案精选6篇
★ 设计教案模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