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撰写教案时,建议进行同行评审以获得反馈,不少教师在教案中未能充分利用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以下是满分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27页例2及练习四的3、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学会对身边的事物进行编码。
2.培养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这是重庆市高新区歇台子片区的邮政编码400041。你知道这个编码中各个数字表示的意思吗?
学生:我知道,40代表重庆市,00代表市中心的几个区,41代表歇台子片区。
教师:这是老师的身份证,从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1:我知道老师来自×地方。
学生2:我知道老师出生于×年×月×日……[点评:复习邮政编码、身份证的编排规律为本节课自己设计编码做好了铺垫。]
二、编排学号
教师:生活中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地方用到了数字编码。希望小学给每位学生编学号时,设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如20xx年入学的5年级10班的24号男同学的学号就是0310241。
教师:学号0310241的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吗?
学生1:03表示入学年份;10表示班级,24表示所在班内学号;末尾的1表示男生。
学生2:为什么5年级的5没有编入学号呢?
学生3:我知道,因为年级每年都会发生改变,可我们学号为了方便统一管理,从入学时就应该是不变的.,要是编入年级号,那么每人每年学号都要修改,就很麻烦。
教师:从0502402这个学号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1:这是20xx年入学的2班40号同学。
学生2:并且还是一个女生。
教师:这个班有45人,并且最后一位是男同学,你能编出他的学号吗?
学生:能,前两位表示入学年份05,第3、4位表示班级02,第5、6位表示班内学号45,末尾表示男生1,连起来就是0502451。
教师:那你们可以按上面的方法给自己编一个学号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点评:本环节通过分析学号的编排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自主设计学号。]
三、课堂活动
1.教师:我们这两天学的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你们能否自己设计一个编学号的方案,给组内同学编学号?
学生1:我打算一个数字编年级,一个数字编班级,一个数字编组号,还有一个数字编组内同学。
学生2:……
学生确定方案后,完成自我设计,展示并进行交流。
2 .教师:同学们想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吗?
学生:想。
教师:好,我们就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
学生动手尝试,选1~2人上台展示并说说是怎么编的。
教师小结并指出:其实在你们的户口簿上已经预留了一个身份证号码,回家去核对一下,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3.完成练习四第3题。
[点评:本环节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人人参与,这样既突出了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问题之间的关系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理解数学、热爱数学。]四、全课小结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编码,比如楼牌号、街道门牌号、车牌号等,希望你们用心去观察、思考,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去研究,你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2
圆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新教材四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74~76。
教学目标:
⒈从生活中感知圆,并抽象出圆。
⒉通过不同办法画圆,建立圆的初步概念并认识圆心、半径。
⒊认识圆规并会用圆规按要求画圆。
⒋通过认识圆、画圆和欣赏圆,感受圆的美。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认识圆并建立圆的初步概念,认识圆心、半径。
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ppt)提问:在这些物体中,你都发现了哪个图形?
2。揭题: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圆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
(贴:圆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尝试用简单工具画圆。
(1)你会画圆吗?你准备怎样画圆?
问:工人师傅是怎样画圆的?
也就是工人师傅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一点上,另一端绕着固定点旋转一周就画成一个圆。
问: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这根绳子用女同学的橡皮筋行吗?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说也就是绳子的长度要相等
(2)学生尝试画圆。
你会像工人师傅那样的方法画圆吗?
要求: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图钉和短线,同桌两人合作,一人先画,一人帮忙,开始!
展示学生作品
小结:原来一定要拉紧这根绳子。没拉紧绳子,也就是长度不相等。
(3)老师画圆
老师也来画画看,你有什么要提醒我的?
(4)认识圆心和半径
认识半径:绳子的长度在圆中有个名字,我们叫它半径。
用英文字母r来表示。
问:我们画圆是不是只要定好半径就可以了?
认识圆心:这个固定点叫做圆心用英文字母o来表示。
提问:这个圆中有几条半径?
小结: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
2.认识圆规,学会用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
刚才我们小组合作才画了一个圆,用绳子控制不好,效率比较低。聪明的工人师傅发明了这个工具来画圆,它叫圆规。
(2)尝试用圆规画圆
下面请你用这个圆规来画画看,想想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自己尝试画
圆规的两只脚有什么作用?
小结: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首先要定圆心,也就是把圆心固定好;还要确定长度,也就是半径的长度不能有变化;最后绕着圆心旋转一周。
三.巩固练习
1、画圆
(1)随机选取两位学生的作品提问:
小结:原来半径不一样圆的大小也不一样。
(2)现在老师规定好半径的大小为2厘米,你会画吗?
请你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标上圆心和半径
交流:你是怎么画的?
2.画一个半径为3cm的圆,标上圆心和半径。
3.接下来,老师请你在刚刚画的那个圆上,或者圆的边上任意画圆,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展示学生作品,如果涂上颜色的话会更漂亮
4.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圆组成的美丽图案(出示媒体)
四.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新知识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
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
教学难点:
掌握质数与合数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 利用旧知导入新课。
1、 指名说一说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是有限的 还是无限的?
2、 10的最小倍数是几?有最大倍数吗?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一个数的因数。板书:因数。
二、 探索新知。
1、 探索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多媒体出示例1) 师:把12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来,多媒体展台展示。 生1:12=1×12 生2:12=2×6 生3:12=3×4 师:两个数相乘,乘数也叫因数,所以1、2、3、4、6、12这些 数又叫12的因数。
2、 学生探讨:什么是一个数的因数?
生1:两个自然数相乘得到一个数,那么这两个数就叫这个数的因数。
生2:可以用字母表示因数与积的关系,如a、b、c都是自然数,且a×b=c,那么a、b就叫c的因数。
3、 试一试: 师:18的因数有哪些?
4、 探索一个数因数的特征。
师:在练习本上写出1~10各数的所有因数。 让学生观察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生1:我发现这些数的因数都有1和它本身。
生2:我发现有些数的因数只有两个因数,有些数的因数不止两个。
生3:我发现1只有一个因数就是它本身。 ……
师生共同概括出:像这种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他因数的数叫合数。
师:根据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你认为1是质数还是合数?
生: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三、 练一练。
1、 师指名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 学生利用数表,在书上圈出质数。再集体订正。
四、 拓展练习。
1、 同桌各出一个数,让对方说一说这个数的因数。
2、 找出50~100的自然数中的质数。相互交流想法。
五、 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最小因数是1。
1的因数有:1
2的因数有:1、2
4的因数有:1、2、4
3的因数有:1、3
6的因数有:1、2、3、6
5的因数有:1、5
8的因数有:1、2、4、8
7的因数有:1、7
9的因数有:1、3、9
10的因数有:1、2、5、10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质数;
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
还有其他因数的数叫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6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对策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对策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对对策论的应用能做到举一反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都听说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讲。
指名学生讲或教师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田忌到底用了什么方法赢了齐王?同学们想知道吗?
其实呀,这其中也蕴藏着很深奥的数学问题,那么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我们都能反败为胜。
二、自主探究
1.讨论:田忌是怎样赢了齐王的?
田忌取胜的策略:
2.提问设疑。
(1)田忌所用的策略是不是唯一能取胜的办法呢?
(2)田忌到底有多少种可以采用的应对策略呢?结果是怎样的'呢?讨论、交流、汇报。
田忌共有6种应对策略:
3.举一反三。
请同学们想一想,田忌的这种策略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学生众说纷纭,会提到各类比赛)
那么请你们来安排一下,如果有这样的比赛,你们会怎样安排他们的出场顺序?看来呀,一场比赛,我们光水平高还是不够的,我们要知己知彼,凡事懂得讲究策略,才会取得胜利。
4.总结规律。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你们有没有发现对待这样的策略问题,我们有我们的解决技巧呀?(学生试说)
最后总结:最低级的对最高级的,其他的对略低一筹的,这样就会保证胜利。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106页“做一做”。
数学游戏,先弄清游戏规则,再同桌两人合作完成。并思考:如果一人拿9、7、5三张,一人拿8、6、3三张,拿8、6、3这三张的人有可能获胜吗?该按怎样的顺序出牌才能获胜?同桌两人试试。
2.教材“练习二十”第3题。
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同学们早已熟悉的故事入手,发现数学知识不仅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在比赛中还有很大的学问。在学生兴趣正浓之时,借助合作、探讨,找到规律。在兴趣意犹未尽之时,通过游戏,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笔算,并会演算;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能积极与同学交流学习的思考,积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经验。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整十数除的`口算和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独立思考并交流讨论笔算的计算过程,尤其是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光盘等。
教学流程:
一、提供购书情境,引发除法计算的需要。
二、口算、估算、笔算优化组合,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
教师学生活动:
1.请学生说说从画面上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2.这个问题你会列式解答吗?
随学生回答板书:60÷20
1.口算
能说说你是怎么口算的吗?
可能有的方法:
(1)20×3=60,60÷20=3
(2)6÷2=3,60÷20=3
那比较两题,你能说说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笔算:
学生尝试,个别板演。
讲评板演,着重提问:3为什么要写在商的个位上?
3.指导写“答句”
指板书问:我们这个算式是解决了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40÷2050÷1080÷400÷200
四、布置作业
20÷2024÷1060
÷60160÷40 2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