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汤圆教案通用6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一份适应性强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应对突发的教学挑战,具有跨学科项目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问题,增强综合思维能力,满分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煮汤圆教案通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煮汤圆教案通用6篇

煮汤圆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激发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

2、知道吃汤圆是我国的一种习俗。

3、了解汤圆的制作材料和过程,丰富动词“搓”。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制作汤圆道具、卡片、搓汤圆视频、乒乓球一个、热水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卖汤圆》导入。

——师:刚刚我们听的是什么歌曲?它卖的是什么?汤圆。

——师:你们有没有吃过汤圆?喜欢吃什么味道的?

二、学习儿歌。

——师:吃汤圆是我国许多地方过节的风俗。你们知道汤圆是用什么做的?怎么做的吗?

——教师播放《搓汤圆》视频,请幼儿观看并说一说。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启发幼儿理解“搓”的动作含义,体会儿歌的情趣。

——教师带领幼儿双手做“搓”的动作,体会“搓”的动作含义。

——师:汤圆是什么形状的?(汤圆是圆形的,引导幼儿说:汤圆汤圆圆又圆)

——师:汤圆都有什么馅的?(花生、芝麻等等)

——师:汤圆好不好吃?(教师做真好吃的表情,带领幼儿感受吃汤圆时的愉快心情)

——引导幼儿一起看图,朗读儿歌,提醒幼儿注意表情和动作。

三、游戏活动:开心制作汤圆。

——请幼儿用橡皮泥搓出汤圆形状,比一比谁搓的圆。(边念儿歌边搓汤圆)

四、实验探究为什么汤圆熟了会变大。

——播放煮汤圆的视频,请幼儿观察并说说汤圆煮熟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幼儿说出:汤圆浮了起来,而且变大了)

——教师进行实验:神奇的乒乓球。教师用热水把扁了的'乒乓球变回原来的样子。

——教师小结:乒乓球里面的空气因为遇到了热水,就变得越来越热,越来越大,就把乒乓球给变回原来的形状了。同样地,汤圆受热后体积会慢慢膨胀,所受的浮力面积也变大,所以说,煮熟后的汤圆会浮起来。

——和幼儿解析一下生活中其他热胀冷缩的例子。(如:饺子、包子、馒头等)

活动应变

1、播放视频活动环节还可以用图片来代替。

2、游戏活动中可以用面团、泥巴、纸团来代替橡皮泥。

区角活动

语言区:把儿歌挂图贴入语言区,请小朋友诵读儿歌。

美工区:投放橡皮泥,请小朋友搓汤圆等。

活动延伸

1、仿编儿歌。

切苹果,切苹果,

苹果苹果圆又圆。

有红的,有黄的,

苹果苹果真好吃。

2、体能游戏:下汤圆

游戏准备:垫子。

游戏规则:请教师组织幼儿排队站在垫子周围,请幼儿根据教师的口令做动作:教师说“下汤圆”幼儿就跳到垫子上,教师说“水开了”幼儿抱住膝盖滚动身体。

环境创设

墙区:贴入汤圆的制作过程。

家园同步

1、让幼儿回到家中,在家长的看护下,煮一次汤圆,让其亲身感知热胀冷缩的现象。

2、请家长和幼儿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

随机

到汤圆相关节日时,引导幼儿复习儿歌。

运用和丰富儿歌的词汇(圆又圆、长又长)。

煮汤圆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让家长走进幼儿园,了解幼儿生活、活动情况,参与幼儿,更重要的是搭建家园沟通的桥梁,更好地为幼儿服务、为家长服务,促进了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发展。

2、通过这次活动提高孩子们的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孩子们感受劳动的快乐、收获的喜悦,同时培养孩子们爱劳动的好习惯。

3、进一步加深了老师、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情,进一步促进亲子同乐、家园共育。

4、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动手包汤圆、吃汤圆,感受浓浓的家庭亲情。活动时间:20xx年12月14日。

活动地点:操场。

活动对象:全体幼儿、家长、教师、保育员。

活动准备:

家长:帮孩子带一件围衣。

幼儿园:包汤圆的材料准备:

1、碗、勺子、盘子、桌布、簸箕、擦手毛巾。

2、糯米粉、花生馅儿、糖等、等。

活动流程:

一、8:00到9:00值周教师接待孩子入园,并让家长签好签到表。各班孩子在教室玩区域。

二、9:00到9:40幼儿早操,家长观摩。

三、9:40到10:00各班班主任带幼儿如厕、洗手,穿戴好围衣,其他教师及家长把桌椅搬到操场指定位置。

四、场地集中,园长讲话。

五、家园同乐——包汤圆。

1、教师讲解包汤圆的.过程。

先拿和好的糯米粉团取一小团(一个汤圆大小),在手上搓成丸状。再压成饼状,在其中包上馅搓成丸状,一个个圆溜溜的汤圆就制作完成了。包好的汤圆放在预先准备洒上糯米粉的盆上,汤圆之间空开些,以防粘住。

2、教师提醒幼儿在包汤圆的时候手要保持干净,也要注意安全。

3、煮汤圆(保育员协助煮汤圆)。

六、家园同乐——吃汤圆,共同分享汤圆。

七、活动结束,老师清理活动场地。

八、注意事项:

1、全体保教人员要高度负责,把每个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以防孩子乱跑、烫伤等情况的发生。

2、注意食物的卫生和安全。

九、人员安排:

1、大班:李丽、龙壮利

中班:张艳芬、陈惠芬

小班:王帅、游晓芬

2、拍摄:廖淑英

3、煮汤圆:曾秀贞、黄小燕

4、做好的汤圆由各班教师送到厨房,煮好的汤圆及碗筷由阿姨送到操场。

煮汤圆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元宵节的时间。

2、愿意讲述品尝过的各种各样的汤圆。

3、增进幼儿喜欢我国民族风情习俗的情感

4、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5、通过礼物来对颜色感兴趣。

活动准备:

实物汤圆、泥工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元宵节的时间。

二、让幼儿大胆讲述自己品尝过的元宵。

师:这些汤圆长得什么样子?汤圆里面有什么?

三、鼓励幼儿用泥工捏出自己喜欢的元宵形状,可以从颜色上选择。

煮汤圆教案篇4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在搓、吃汤圆等活动中学习感知1和许多。

2、让幼儿知道冬至节搓汤圆、吃汤圆是我们的一种习俗,并喜欢参与这一活动。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环境的创设:

把活动室布置温馨的家庭的客厅、餐厅模样(幼儿可围坐在客厅、餐厅的大桌旁活动),在桌上铺上漂亮、整洁的餐巾,摆上几束花。

2、材料的提供:

搓汤圆用的米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垫板、塑料小刀、碟子、湿手巾、小袖套和围兜。

3、生活经验准备:

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冬至时节闽南的一些民俗;学习用橡皮泥搓圆。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一)以妈妈的身份谈话:我们的家布置得多漂亮呀!冬至快到了,今天妈妈要和你们一起搓汤圆、煮汤圆和吃汤圆,好吗?

(二)检查幼儿的小手是否洗干净,并帮助幼儿套上袖筒、系好围兜。

二、搓汤圆

(一)师操作示范

1、出示大米团,告诉幼儿这是一块米团,妈妈要变个魔术,把它变成许多小米团。

2、示范将米团搓长、切成许多小米团。示范时结合语言提示,引导幼儿观察米团的变化,并说出来。如:搓呀搓,搓呀搓,米团变成什么样了?,变瘦了,变长了)切呀切,切呀切,大米团变成许多小米团。

3、示范、讲解搓汤圆的方法,并启发幼儿逐一点数,看看妈妈搓了几个汤圆,引导幼儿观察一个一个汤圆合起来是许多汤圆。

(二)幼儿动手操作

1、提出活动要求:

(1)妈妈这里有许多的米团,等会每个小朋友都可以自己来取一份。

(2)搓汤圆时要注意卫生,不可用小手抓头发、挖鼻孔或抓其他东西,手脏了可用湿手巾擦一擦。

(3)数一数、比一比,看看谁搓的`汤圆多。

2、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并进行适时的指导。

(1)可以先把一块大米团米团分成几块小米团,再把小米团搓成汤圆。

(2)可以边搓边数,看看自己搓了几个汤圆。引导幼儿看看一个一个汤圆合起来就是许多汤圆。

(3)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看看各自搓的汤圆有什么不一样(如大小、形状等),比一比谁搓的汤圆多。

3、请幼儿把搓好的汤圆交给阿姨,并协助收拾工具和材料,洗洗手。

三、煮汤圆

组织幼儿在安全的地方观看阿姨煮汤圆,并进行自由交谈,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吃汤圆

轻声播放歌曲〈卖汤圆〉,师与幼儿一起围坐在一起吃汤圆,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并适时向幼儿介绍闽南地区冬至节的一些习俗。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煮汤圆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2、积极参与赏灯、玩灯、搓元宵等活动,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3、知道元宵节的时间是正月十五。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干米粉、小盘子每人两份,花灯每人一盏

2、锣鼓音乐伴奏带

活动过程

1、讲讲元宵节。

(1)引导幼儿讲述:我知道的元宵节。

(2)教师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和中国人过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2、做元宵。

(1)谈谈说说:我吃过的各种元宵。

(2)教师介绍做元宵的材料,并示范制作方法。

①将搓圆的元宵放入干米粉盘中来回滚动,直到四周全沾满米粉。

②最后放在手心里搓圆即成。

(3)幼儿分组制作,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掌握两人合作滚米粉的技能。

(4)将搓好的元宵放在每组的大盘中,分享集体合作的快乐。幼儿在等待元宵煮熟的同时玩花灯。

3、玩花灯。

(1)幼儿各提一盏花灯,同伴间相互欣赏,介绍自己所拿的花灯的名称及主要特点,

(2)幼儿在音乐声中,提灯玩耍。

4、品尝小元宵。

鼓励幼儿有礼貌地邀请老师、阿姨一起吃元宵,学习与他人分享劳动成果,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幼儿兴趣,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

煮汤圆教案篇6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汤圆的资料和图片。

2、制作课件。

3、制作面食的手工盒及餐具。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亲手实践,体会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的甜蜜。

2、通过多种方式查资料,了解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受到更多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3、通过话汤圆、包汤圆,煮汤圆,吃汤圆,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收集各方面资料,逐步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一种劳动技能,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掌握包汤圆的劳动技能。

课前交流:

(1)同学们,你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学生自由说)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咱们的传统节日!(投影)

(2)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独特的寓意和期待,有人曾诙谐地说,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吃的文化,老师考考你们:什么节日吃粽子?(端午节)什么节日吃豆子(二月二,也叫春龙节)什么节日吃月饼?(八月十五)什么节日喝粥?(腊八节)什么节日吃汤圆?(元宵节)你还知道元宵节的其他的习俗吗?

评价:同学们知道的真多!准备好上课了吗?上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8分钟)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节日

(1)刚才我们聊到汤圆这个话题,知道人们喜欢在元宵节的时候吃汤圆。古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有的地方,在春节、冬至这两天也是吃汤圆。千百年来,人们喜欢在不同时间吃汤圆,这是为什么呢?请看老师带来的一段资料:老师想请4名同学们合作读:

春节吃汤圆(农历大年初一):象征和谐、吉祥。

元宵节吃汤圆(农历正月十五):象征团圆,快乐。半年节吃汤圆(农历六月十五):象征思念,平安。冬至吃汤圆(公历12月21~23日):象征如意,圆满。

(2)总结:原来汤圆中蕴含着人们那么多美好的愿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配乐播放各种汤圆图片):老师发现,看到这些精致诱人的汤圆,有的同学瞪大了眼睛,有的同学在悄悄地咽口水,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谈感受)

(3)师:想不想亲手包一包?(想)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制作传统美食————包汤圆。(贴课题)

二、学习探究,操作过程

(—)包汤圆

1、探究一:包汤圆的原料

师:谁知道包汤圆需要什么原料呢?(面和馅)

师:是的,包汤圆需要的原料是面和陷。面可不是平时我们所说的面粉,而是糯米面。他的和法和平时的蒸馒头、包水饺不同,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馅却有很多种。你都吃过什么馅的汤圆?(花生馅一一评价:美味;黑芝麻馅一评价:香甜;红糖馅一评价:甜美……)

师:你们吃过的汤圆还真不少!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汤圆的种类越来越多,完全可以根据口味来选择自己喜欢的馅料。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准备的是最经典的黑芝麻馅、红糖馅,就放在每个组的小碗里,大家闻闻香不香?

2、探究二:包汤圆的方法

(1)师:细心地同学一定发现了馅的旁边是老师课前用温水和好的面团。现在原料有了,怎样包汤圆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前调查的资料,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汤圆的制作方法调查报告

采访内容:汤圆的制作方法

采访对象:

记录人:

制作方法步骤

(2)刚才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试一试吧!(2分钟)

师:老师刚才看到有的同学很快动起手来,有的同学却一直在弄面团,出现了什么问题?(馅包不住、漏馅。)看来包汤圆还需要技术支撑)下面看老师来示范。老师先准备一下,洗下手,注意卫生。

3、教师示范(不说话,让学生认真看)。

教师示范方法:用拇指在面团正中间压一个小窝,然后与食指把这个小窝的边缘捏一捏,窝的边缘厚薄要均匀,深浅要恰当;放馅,不要太多;用右手的食指利拇指捏住汤圆的口,左手的食指或拇指和这两指靠到一起,封口,要封严,这封口不严,再多標l下,攥到汤圆表面变得光滑柔软;团圆的`时候要轻柔。

师:谁来说一说,老师刚才是怎么包的?先一接着———然后—…最后——(板书包的过程)

师:你觉得老师包的怎么样?生评价。(一枚好的汤圆应该外观饱满,表面光滑)

4、实践与体验

师:了解了汤圆的制作方法,你们想不想亲手试一试?(想)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刚才讲的方法动手做—做吧!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师:(随机拿两个汤圆)哪个令人满意,为什么你觉得是哪个环节岀了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师: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升:包汤圆的时候要注意,压窝要适当,放馅要适最,封口要严实,团圆要轻。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掌握了包汤圆的技巧,刚才我们包汤圆用的面团是老师用白开水和的面,看:老师今天还带了这样的面团,你知道它们是怎么做成的吗?(生答)教师展示彩色面团的做法。

师:这些彩色面团都是用新鲜的果汁做成的,用这样的面团做出来的汤圆外形更加美观,口味更加香甜,今天我们就用这样的面团进行小组比赛好不好,看哪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包的大小差不多,还能互相帮助,合作默契。别急,先听明白要求:

1、小组合作,每组至少做3个汤圆,限时5分钟。

2、制作过程中,注意方法,团结协作,讲究卫生。

3、做完后及时清理桌面。

学生做汤圆。

师:汤圆做好了吗?小组长把你们的作品带到讲台前来,展示一下吧。谁来评价一下,你觉得哪个小组做的好?

评价:老师也觉得他们组的汤圆大小均匀,外形美观,富有创意。

(二)煮汤圆

师:汤圆包好了,下面我们开始煮汤圆。(老师再次洗手。)看,水已经开了,煮汤圆要开水下锅,一定要让汤圆沿着锅的边缘慢慢地滚人水中,否则溅出的热水容易烫到自己。(随手把盘子放桌洞里)当汤下锅后,我们要用勺背轻轻推一推,让汤圆旋转几下,这样就不粘锅底了。请看现在的汤圆在锅里是怎么样的?(下沉)

(三)话汤圆

师:离汤圆煮熟还有一段时间,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来聊一聊汤圆吧。课前,各小组从汤圆的起源传说,诗词歌赋和发展变化三个方面搜集资料并进行了梳理。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1)汤圆的起源传说,哪个小组搜集到了?请你。(生说)其它小组有补充的吗?真了不起,搜集到这么多的资料。

(2)汤圆已有长久的历史,你都搜集到哪些描写汤圆的诗词歌赋?是的,汤圆不仅香甜可口,还代表着团圆,在中国没有什么比团圆更让人高兴的事了。这么美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那发展变化呢?谁关注到了?(引导学生从形、色、味、吃法、人群等方面陈述)教师补充吃的变化。

师:你们知道吗?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为七个传统节日设立形象标志,让我们看看元宵节的:两个印着动感花纹的碗上下叠加,组成一个有趣的陶瓷娃娃形象,碗中盛着元宵节的代表食物————汤圆,红红的色调,欢喜的孩童,大气时尚,喜庆可爱。寓意团团圆圆,中国传统佳节代代相传。

师:现在,我们看看锅里是什么情形?生:有些汤圆已经浮上来了

师:汤圆马上就可以吃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吃之前的注意事项:

(1)吃得要慢,避免烫伤。(2)细嚼慢咽,避免被噎(ye)住。(3)不要过量,避免胃不舒服。师:汤圆已经盛好了,小组长们还等什么,赶紧来排队领汤圆吧!

四、括展与创新

师:先让汤圆凉一会儿,谁来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我们门学会了包汤圆,煮汤圆,还品尝到了自己亲手包得汤圆,体会到到了人们盼团圆的心情)

师: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同学们要多动手,勤动脑,争取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汤圆的味道怎么样?这是因为是你们自己亲手包得汤圆,是你自己的劳动果实。)

煮汤圆教案通用6篇相关文章:

爱是汤圆作文优质5篇

元宵节搓汤圆活动方案7篇

大班教案认识时钟教案通用6篇

《穷人》教案通用6篇

泡泡教案通用6篇

6和7数学教案通用6篇

做小花教案通用6篇

找娃娃教案通用6篇

地理教案通用6篇

小班数学集合教案通用6篇

煮汤圆教案通用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