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的教案最新5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准备和实施过程,能够激发教师的创造力,让教学更具活力与趣味,教师在教案中设置问题环节,可以增强知识链条的思维深度,下面是满分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石头的教案最新5篇,感谢您的参阅。

石头的教案最新5篇

石头的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搜集有关李四光其人的资料。

2、准备生字卡片。

3、准备冰山推动巨石的科普录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汇报预习效果:

⑴ 《奇怪的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李四光)

⑵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并介绍李四光其人。

2、切入本课:

刚才同学们的介绍非常精彩。李四光是怎么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大家想不想知道?现在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咱们也去取取经。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解疑惑:

现在你认为李四光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大家的原因了吗?请学生依照自己的理解说说。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

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石头的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小花片数量变化的过程,尝试根据小花片数量结果,推导出小花片数量与游戏输赢结果以及游戏规则之间的关系。

2.提高判断推理能力,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3.喜欢学习数学,在数学游戏中感受到快乐。

二、活动准备

小花片人手三片,磁性黑板一块,磁铁块6个,油画棒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回忆熟悉的游戏,了解新的游戏规则

1.回忆熟悉的游戏。

(1)回忆游戏“石头剪刀布”的玩法和规则。

提问:“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是怎么玩的?有什么规则?

(2)介绍新的游戏玩法。

提出要求:下面我们要把原来的两人游戏变为集体游戏。每个小朋友边念儿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边拍手,念完后迅速找到一个朋友和他面对面,一起念“石头剪刀布”的指令后同时出手势,比出胜负。每一对朋友只能玩一次游戏、比出一次输赢,然后更换一个朋友再游戏。

2.试玩新的集体游戏。

(1)请幼儿在活动室中间空地上两两找朋友轮流玩游戏,引导幼儿一起念儿歌、一起说“石头剪刀布”的'指令。

(2)提问:谁赢了?谁输了?出了一样的手势该怎么办?比出一次输赢后就要怎么样了?

(3)待游戏比出输赢后,请幼儿回座位坐下。

(4)帮助幼儿理解新规则:一轮游戏中,每个人要换3次朋友,也就是每人要玩3次“石头剪刀布”。

3.了解增加小花片后的新玩法。

(1)讲解新的玩法和规则:游戏前每个小朋友只能拿取3片小花片,游戏中每一次输的小朋友要给赢的小朋友一片雪花片。游戏中每人要想办法保管好自己的小花片,不要掉落和丢失。

(2)在活动室前面的桌子上放三堆小花片,请每位幼儿上来拿取3片小花片后回到座位上坐好,然后与旁边的同伴互相验证有否拿对。

二)开始游戏,体验3片小花片的变化过程并进行推理

1.尝试游戏,体验3片小花片的变化过程。

(1)请幼儿进行第一次游戏。游戏中教师提问:现在有小朋友手上只剩下两(一)片小花片了,他还能玩几次游戏?

(2)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你赢了吗?你现在手上有几片小花片了?你输了吗?你现在手上剩几片小花片了?

(3)请幼儿进行第二次游戏。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你赢了吗?你现在手上有几片小花片了?你输了吗?你现在手上剩几片小花片了?

(说明:一轮游戏进行三次,一般三次后就会有幼儿输完3片小花片。教师要重点关注幼儿是否遵守游戏规则,即每次输赢后能否正确拿出一片小花片,以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关注自己手上小花片数量的变化及其与输赢结果之间的关系。)

2.游戏后分享交流,展示推理过程。

(1)请输完小花片的幼儿上来,肯定其能“遵守规则”,并奖励每人一片小花片。

(2)请大家一起来尝试推理。

提问:大家来猜猜,他的3片小花片怎么会一片都没有了呢?如果是因为他输了,那么他一共输了几次?为什么是输了3次?

(3)提问:谁认为自己手上的小花片最多?有几片?

(4)请手上有6片小花片的幼儿上来,与其他幼儿一起来推论他们的小花片变为6片的过程。

提问:大家来猜猜,这几位小朋友手上的小花片怎么会变成6片的呢?如果是因为他们赢了,那他们每人赢了几次?为什么?

(5)幼儿作出推理后,教师呈现磁性黑板,请手上有6片小花片的幼儿上来在集体面前描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输赢过程,请没有推理出结果或推理出错的幼儿上来根据同伴的描述,在磁性黑板上摆放磁铁块,演示同伴的小花片数量变化过程。

三)结束环节,为小花片涂色

师:现在每个人手中都有小花片了,请小朋友为小花片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吧!

石头的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石头书》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讲述的是川川和磊磊这两个孩子与勘探叔叔的交流,告诉我们石头就像一本书,外形像书,内容上也像书,蕴含着许多学问。课文还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文章人物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使课文的各部分衔接自然,有效地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课文借着川川和磊磊这两个孩子与勘探叔叔的交流,介绍了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读来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二、教学理念:

这篇课文层次清楚,构思精巧。所以全文设计以问答为主,在问答中有关"石头书"的含、如层层剥笋,逐次展开。由“好奇”——“奇怪”——“高兴”人物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使课文的各部分衔接自然,有效地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2、指导学生学习本课中提示语摆放位置的不同及标点的不同用法。应用提示语摆放位置的不同及标点的不同用法进行写话的训练。

教具准备:

挂图、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谈话:上接课,我们读通课文,知道了两个小朋友看见一位叔叔正看着一块大石头,这位叔叔还说他在(读书)他读的是什么书呀?(石头书)为什么要读这石头书呢?请大家来读读这句话。(出示小黑板上的句子)

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

(1)指名读读这句话。

(2)质疑: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学习课文,感悟解疑:

1、刚才,你们读了句子,也在一个接一个地提问,这就是(出示词语:刨根问底。齐读)

2、课文中是谁在刨根问底呢?他们问了那些问题呢?现在你们要不知道呢?(要)好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3、请大家一起读读第一、二节

这两节告诉我们什么呢?

(待学生回答后小结: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哪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

4、谁来朗读课文3、4自然段。

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回答后为什么感到很奇怪?(两个孩子对勘探叔叔的回答感到摸不着头脑。)

5、比较"奇怪"与"好奇"的异同。(指导朗读2、4这两个自然段。)"好奇"表现了川川看到勘探队员对一块大石头入迷时感到的疑惑,从而引发了他浓厚的兴趣。"奇怪"则表示两个孩子对勘探叔叔的回答感到摸不着头脑。

6、朗读学习5~13自然段。

思考:勘探叔叔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⑴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不禁是抑制不住的意思)

⑵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看挂图认认石头上的字和画。(出示挂图)石头书第二课时相关内容:23日月潭的传说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争吵》教学设计田忌赛马说课稿三年级语文试题——七颗钻石练习《雪儿》反思《月球之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荷花练习题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⑶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第8、10自然段

①出示小黑板上的第8、10自然段

②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石头的字画和贝壳恐龙的化石,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的

③再读读这两句注意提示语和标点符号在用法上的区别。

④学生观察练说后小结:注意提示语在前,标点是(:)提示语在后,标点是(。)

⑤应用提示语摆放位置的不同及标点的不同用法进行写话的训练。

⑷"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刨根问底"是问个明白,探个究竟。)

谁能用"刨根问底"说句话?

7、朗读第14自然段。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应怎样理解?

8、分角色朗读课文。(设计意图:为了把课文读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为学生设置情景,让学生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来读不谓是一种很好的手段。让学生抓住一些重要的词、句,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对话场景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让学生充分地读好对话,为后面的复述教学作好铺垫。)

三、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小结: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在大自然种,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研究。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哪些奥秘。

四、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课内外的延伸继续采用学用结合,与课堂中创设的说话写话情境保持一致。为了提高学生对本课字、词掌握的能力,让本课的字、词得到更多的训练特设计这些字、词的练习)

1、给下面带“-”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

地壳(kéqiào) 好奇(hàohǎo) 地壳(kéqiào)

好看(hàohǎo) 足迹(jījì)画册(cèchè)

2、写出近义词。

好奇( )高兴( )刨根问底( )聚精会神( )石头书第二课时相关内容:23日月潭的传说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争吵》

石头的教案篇4

活动内容:大班美术活动—有趣的石头画

活动目标:1.学习运用各种材料来装饰石头,体验石头画的乐趣。

2.能大胆运用石头,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喜欢参加美术活动,体验作品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石头画图片、颜料、毛笔、泡泡泥、毛线、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观察各种石头,了解石头的颜色、形状、大小区别与不同。

2. 老师小结石头外形特点。

二、基本部分:

1.欣赏石头画,讨论石头画制作方法。

(一)教师出示各种石头范画,请小朋友集体欣赏、讨论。

(二)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个石头画作品?为什么?分析你喜欢的作品是怎样做成的?用了哪些材料?

(三)教师讲解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及制作方法

a.用颜料在石头画上装饰方法及注意事项。

b.选用石头后用辅助材

料装饰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c.启发幼儿利用各种石头,创造不同造型,不同风格的作品。

2.幼儿选取石头,大胆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1.请小朋友将自己的作品贴上姓名标签,摆放在展览区。

2.小朋友互相欣赏同伴作品,并讨论。

美术教研组

石头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根据不同职业的专长推测故事情节发展。

2、感知故事的情趣性,体会团结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3、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发悬念

1、教师讲述故事开头。

2、提问:发生什么事了?(幼儿自由猜测)

3、设疑:田鼠们都被吓了一跳,这可怎么办?谁来帮他们想想办法?

二、推测故事情节

1、认识各种有本领的田鼠:谁来搬呢?田鼠村里有本领的人都来了。

2、推测:谁最有可能搬走这块大石头?为什么?结果怎么样?

3、感知情节变化:难道就没有办法把石头搬走了吗?田鼠宝宝有什么好办法?所有人是指哪些人?

小结:他们有的推,有的拉,有的挖,还有的撬,在田鼠宝宝的指挥下,大家的劲都往一处使,原来这不是石头,是个大面包!

三、完整欣赏故事

1、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

2、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总结:原来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一个人做不了或者很难做到的'事情,这就需要大家合作,一起来完成。

活动反思:

故事围绕搬走大石头的问题,出现了很多有特殊本领的人。孩子在猜测推理、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对不同职业的特别专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了解到即便拥有特殊的本领,如果只靠一个人的力量,仍然不能搬走大石头,从而凸显了团结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石头的教案最新5篇相关文章:

兰石头的读后感8篇

石头书的读后感7篇

审石头的读后感7篇

蓝石头读后感

原味石头读后感

石头儿子读后感

石头在歌唱读后感

黑子和石头读后感

《剪刀石头布》读后感

小石头日记读后感

石头的教案最新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4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