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盼教案通用7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当教师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好掌握知识时,形成的系统性计划就是教案的雏形,​,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是编写优质教案的重要目标,​,以下是满分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课文盼教案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

课文盼教案通用7篇

课文盼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9个生字,学会其中10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滋味”、“受益无穷”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多层次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思考,以“读”体会作者情

感随时间流逝而发生的变化。

3、体会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能联系生活经历理解珍惜时间的重要,愿意在生活中做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

教学重点

课文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这一启示,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教学难点

由于时间观念比较抽象,学生的时间观念比较模糊。因此,要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由“赛跑”二字导入:

大家喜欢赛跑吗?(喜欢)

这么喜欢,咱们一起把它写下来吧。

(师生共同写“赛”字)平时都和哪些人赛跑过?(学生说)

我们班赛跑谁最快?

(请这位同学起立)大家都说你跑得最快,老师想请你跑回昨天,你行吗?(不行!)为什么?

(时间过去了是永远也不会回来的„„)

今天,咱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和时间赛跑(板书:和时间)

读课题:和时间赛跑(指导读出自信、不服输的勇气)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生字,标出生字,有哪些字的读音要格外注意的?说一说。

“赛”“昨”“虽”“梭”是平舌音。“若”“喘”“暑”是翘舌音。

2.请同学带大家读一读。

3.把生字带到课文中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生字词。

读词: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欺骗、庭院、决心、虽然、游戏。

4读通课文

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字。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老师巡视,了解学生读书情况。

刚才,大家读得很投入,一定有什么感受。现在,你最想讲一句什么话?

(请学生谈自己的想法,老师走进学生中间,以语言、动作对不同学生给予相应评价)

5、介绍作者──林清玄

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湾省高雄市人,1953年生,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至今完成100多本著作。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醇厚、浪漫的情感,朴实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他擅长写生活体验,从身边的各种人和事着笔,以优美质朴的语言表达,阅读他的作品有如饮一掬甘美的山泉。

三、拓展积累

有关时间的名言。

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我们也要和时间赛跑。咱们身边,有哪些同学和时间赛跑,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呢?

珍惜时间的名言可多了,你收集了哪些呢?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咱们一起看看,读一读吧。

1、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刘秋娘

2、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 朱熹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 岳飞

4、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元 关汉卿

5、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英国 培根

6、失去眼前的时间,就等于失去所有的时间。──德国 贝纳姆

7、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皆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文嘉《明日歌》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大留意时间的流逝,时间似乎总是有,用也用不完。你们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想法吗?

(这样说是不对的,时间是有,但已经不是过去的时间)

文中的作者是一个敢于和时间赛跑的孩子,由于他对时间的执著,这个长大后的孩子要告诉她的孩子: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_________ 。(ppt)

为什么他会这样说呢?我们仔细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出示思考题:

⑴爸爸看到“我”为失去外祖母哀痛的样子,和我说了什么话?画在书上。

⑵作者当时是怎样想的?

⑶作者又是怎样感到时间流逝的?

⑷小组合作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不懂的问题。

反馈:

⑴小组派代表说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了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

(课件出示)

⑵作者当时对这句话是不理解的,认为那是一个谜,而且感到害怕。

教师指导:把爸爸的话读一读。说说什么意思?

(昨天过去了,就再也回不到昨天;小孩长大了,就再也回不到童年。这就是“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的意思。不是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不会深,所以“我”才会感到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

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关于时间的谚语,说说是什么意思?

(“光阴”指时间,“金”即黄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说时间的宝贵。“箭”、“梭”,运动的速度都很快,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可以从中体会到时间的宝贵。)

⑶爸爸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作者是怎样明白的?

(作者看到太阳下山,知道一天就这么过完了;看到鸟儿飞到天空,想到鸟儿明天即使飞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时间一去不复返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时光一旦过去了,将再不会回来,当“我”留心观察后对爸爸说的话有了进一步认识,并且心里感到了着急和悲伤。于是突发奇想,要与时间赛跑,下面请同学读第"自然段,想作者如何“和时间赛跑”的,跑胜后的心情怎样?

二、学习课文。

1作者小小年纪看到时间过得飞快,心里非常着急,而且还很悲伤,他决定和时间赛跑。

⑴课文是从哪几件事情写"我"和时间赛跑的?

(和太阳比赛更快地回家,跑赢了太阳;一个暑假的作业十

天就完成,跑赢了时间;读三年级时就做五年级的作业,走在了时间的前面。)

⑵通过小作者的做法,你有什么感受?

(我好像也和作者一样高兴,自己能够跑在时间的前面了;这是一个非常珍惜时间的孩子;我认为我应该学习这位小作者„„)

⑶读一读表现作者心情的句子,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⑷作者和太阳赛跑了二十年,请你想象一下,做什么事情时,作者还可以和时间赛跑?

⑸由于作者的坚持不懈,他因此受益无穷。

2 、为什么作者要与时间赛跑,并要告诉他的孩子们?当时他会是什么心情?

(生活经历使他明白了这个道理,从而受益无穷,所以他会告诉他的孩子这个道理。)(自豪、高兴)

你同意这个说法吗?用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可以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明,也可以用名人的事例来说明。

(放学抓紧时间回家,抓紧写作业,比原来节约了时间,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去看课外书、玩游戏、上网等。)

三、小结

课文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四、创编名??

1、学生谈感受。

2、师谈想法。老师读了这句话也很有感触,写下了这么一句话。出示:只要你在平常的业余时间里不断地用自己的双手去挖掘,就会出现一眼源源不绝的幸运之泉。

3、学生动笔创编名言。学生交流评价。

4、相互交流自编的名言。

五、作业

1、寻找关于时间的谚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句子、段落背下来。

板书设计

和时间赛跑

忧伤──────自豪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

你就可以成功

课文盼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会读会写一类字,二类字只认不写。

3、正确理解“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等词语。

4、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知道课文是从那些方面介绍香港。凭借多媒体,引导学生感悟香港的繁华与美丽,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感受香港的繁华与美丽,

教学难点:

能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歌曲导入

1 导入语: 你们知道吗?在1997年7月1号这一天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香港回到了祖国妈妈的怀抱。大家对香港可能感到很陌生,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一块走进香港。下面老师请大家听一首歌,歌名就叫《东方之珠》,这是一首关于香港的歌。

2 播放歌曲。(同时展示一幅幅有关香港的图片)

3说感受:听着这动听的歌声,看着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你心里肯定有许多话迫不及待地要说吧!(生发言)

5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也叫《东方之珠》(板书课题)

6 师:“珠”是什么意思?“东方之珠”呢?

板书:“东方之珠”---香港(解释为什么加双引号?)

二 、初读感知

1 出示自渎要求:

(1) 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读准生字的字音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 出示生字,开火车领读.

(2)出示生词,开火车领读.

(3) 快速认读(师任指,生齐读).

3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指名分节读

(2)学生评议,教师及时指导读一些难读的句子.

(3)过渡:怎样把课文读得更美些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别人是怎么读的?

(4) 听录音朗读(看课文动画)

(5)过渡:就这样读,会吗?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美美地读一读吧!

4 交流,过渡:读了这么多遍,你们知道课文给我们介绍了香港的哪些景点吗?

板书 迷人的沙滩 浅水湾

著名的公园 海洋公园

繁华的街市 铜锣湾

夜景

5 分小组朗读描写不同景点的段落,加深学生对课文层次的理解.

三 、指导书写

1 师:看书后填字格中的生字,你觉得哪些字该怎样记更容易记住?

2 教师指导书写一些容易写错的字

3 学生描红,教师点评.

四 、学生自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

香港是( ),还是( )……

香港有( ),有( ),还有( )……

五 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盼教案篇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3.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3.分别抄有第四、五两段课文的小黑板。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师述: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并相机出示挂图。生思考故事主要讲的是谁?

3、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4、师简介司马光。(司马光是宋朝的文学家,司马是复姓,光是名。)

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3)标好自然段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精读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再次自由认读生字词。

2.不看拼音,直接认读生字词。教师检查:开火车读。

3.看到课后字表里的字,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住?你记住了吗?你是怎样记的?你已经记住了哪些生字?

4.指导书写“几、个”两个生字。

课文盼教案篇4

【设计思想】

诗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感悟作者通过外在的客观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情感,欣赏他们为创设美好意境、抒发内心哀乐所运用的高度凝炼的语言,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从而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趣味。诵读是教学诗歌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那种善于倾注强烈感情的诵读既能让我们体会“无地-沙鸥”的凄凉落魄;又能使我们回味苏轼李白的豪放不羁……

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的能力,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都较以前大大改变。因此,在教学这四首诗时,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培养他们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以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40分钟×2)

教学方法和手段:讨论交流为主,多媒体教学,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四首诗,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的了解,准确理解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检查课前积累。

1.导入语。

2.学生活动:

举手发言,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1例。

3.切入本课,明确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幻灯片出示本堂课学习目标]

二、 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四首古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1.范读:

1)多媒体画面、诗文、配乐朗诵。

2)学生活动: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

1)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投影]

2)学生活动:4人一组,各抒己见,并努力使对方接受。如对方不接受,则应竭力反驳。

注意:陈述理由或反驳意见要有依据。

提示:可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探究诗中意境,体味真情实感。[明确:《春望》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泊秦淮》抒发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过零丁洋》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3.组织班级交流。

1) 学生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

2) 教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在交流中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

4.变换角色,模仿诗人,学会有感情地朗读。

1) 如果你是诗人,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会带着怎样的情感分别吟诵这四首诗呢?

2) 学生活动:

①走进那个时代,把自己当作诗人,用诗的语言抒发心声。

②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

③小组之间开展朗诵比赛,比哪一组朗读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播放背景音乐]

3) 同学互评,教师点拨,适当进行比较鉴赏。[明确:《春望》(忧伤)、《泊秦淮》(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悲怆豪壮)、《过零丁洋》(慷慨悲壮、正气凛然)]

三、重放配乐朗诵,学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读。

1) 跟读。

2) 教师小结:诗歌是激情的产物,不是带着强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

四、拓展提高:

你最喜欢哪一首诗?为什么?

1.思考。

2.交流、点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理解了四首诗的思想内容,学习了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品味诗歌字里行间的爱国深情,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3.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热情。

教学难点:品味名句,体会真情。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营造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

1.导入语:

[音乐停]上节课,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朗读了四首古诗,理解了诗歌的思想,并在朗读中学会了审美,提高了文学欣赏的水平。不知道同学们还能不能背诵这四首古诗?

2.集体有感情地背诵四首古诗。

二、品味诗歌名句,体会深沉情思。

1.这四首诗都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都蕴含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你认为四首诗最能体现爱国深情的词或句子分别是什么?为什么?

2.自由朗读,边读边思,并结合有关资料,在书旁写下自己的想法。

3.小组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请同学点评。

4.组织班级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加以引导。

内容摘要: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

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更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该汗颜的是座中那些点歌的人。足见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年老久病,无所作为。但“不自哀”则引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现实转入梦境,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与遗憾!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与个人的命运。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的忧虑不安,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方法指导:

①发挥想象,感受意境。②联系实际,体会真情。③品味语言,学会鉴赏。

5.集体朗读一遍。

三、 能力迁移:

运用已学知识朗诵并赏析自己课外收集到的爱国诗歌一首。

1.在小组里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并请别的同学点评。

2.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推荐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并说出推荐理由。

3.学生互评,教师小结,以肯定成绩、鼓励为主。

四、 拓展提高:

1.回归课文,再读古诗四首。

思考:吟动人诗篇,品诗中深情。古人触景伤怀,为国忧思,这给了你哪些启发?

2.交流、点评。

五、课堂总结。

[音乐声起(同课前)]

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从现在起,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刻苦,踏实进取,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

愿同学们早日成材,梦想成真!

课文盼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课文第二部分的自读自悟,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意。(重点)

2、感悟老舍先生这位文学大师的语言魅力,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难点)

3、展开想象,能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重温“风光美”

1、播放《天堂》,师生对话:你知道这首歌是谁唱的?歌名是什么“天堂”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起这样一个歌名?

2、复习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二、自读自悟,感受“人情美”

1、揭示本课学习目标:老舍先生的这篇《草原》除了让我们领略了神奇秀美的草原风光,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呢?这就是本课我们的学习任务。

2、出示自学要求:

①默读课文2—5小节,想想主要写什么?

②把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划出来,多读几遍,写上批注。

③遇到读不懂的地方也做上记号。

3、组织交流自学心得、质疑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此时此刻你会想到哪些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2—5小节,联系上文体会诗句情感。

③展开想象,能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题目字拟。

④写前辅导:我们可以写些什么?(时间、地点、人物、景色、话别、引用诗句)

⑤练笔

⑥用老舍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修改小练笔。

三、总结课文,整体把握。

课文盼教案篇6

?两只小狮子》教案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要带孩子们到一个神秘的地方,想知道去哪里吗?那好让我们踏上旅途吧,来到了那里?《动画城》,看阿凡提正等着我们呢,《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森林王国》继续往前走。

2、出示课件(1)观察这些是什么动物?老师给你们讲了狮子是一种非常凶猛的动物,人们常常把它叫做(万兽之王、森林之王)。

师:在茂密的森林里,狮子妈妈生下了两个孩子,它们就是(课件两只小狮子)。并读课题,27、《两只小狮子》 师:这两只小狮子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朋友:请看

二、复习(我会读)

1、出示词语“狮子、整天、打滚、练习、刻苦、撕咬、扑打、靠着、慢吞吞、懒洋洋”领读,(一个读,其余跟读两遍)

师:看来这些词语已经跑到我们的脑袋里安家了,让我们回归到课文继续学习第27课,打开书。

三、朗读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边读边想:狮子妈妈生下的这两只小狮子有什么不一样?

②抽生回答:

出示:“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

③指导朗读:(抽生读,教师领读,比赛读)

师:你明白了什么?让学生总结:,一只是(刻苦)的小狮子,一只是(懒洋洋)的小狮子(同时板书:非常刻苦;什么也不干)

师:这两只狮子还没有名字呢,我们给它们取个名字吧!

④提问:这只刻苦的勤勤都在干什么呢?出示课件 抽生回答:(在练习滚、扑、撕、咬)

请看大屏幕动画,了解小狮子“滚、扑、撕、咬”的本领。

⑤提问:小狮子练得怎么样?(非常刻苦)从哪个词语看出?(整天)并解释意思。

课件出示师引读:

早上,天刚刚亮,别的动物都还在睡梦中,勤勤就练习滚、扑、撕、咬。

中午,烈日炎炎,动物们都躲在阴凉处乘凉,勤勤还在练习滚、扑、撕、咬。

晚上,天都黑了,忙碌了一天的动物们都睡觉了,勤勤依然在练习滚、扑、撕、咬。

看到勤勤这样认真刻苦的练习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

⑥那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师范读,分大组比赛读。练习用“整天”说话

⑦请看,冬天雪花纷飞,动物们都躲到洞里而勤勤—— ⑦勤勤学本领那么认真刻苦,那懒狮子它又在干什么呢? 出示:“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齐读。

⑧师 :它在晒太阳,什么也不干!

想象教师引读“一只小鸟从它旁边飞过,它懒洋洋地___

当小老鼠大摇大摆走过,它还是懒洋洋的___

此时,它可能一边躺着,还一边___”

师:注意观察图,理解懒洋洋的意思,像这种abb式的词语很多,学生积累词语“懒洋洋”说话。a、仿照词语写一写

懒洋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仿照下列词组说一说

懒洋洋地晒太阳 懒洋洋地________ 慢吞吞地说 慢吞吞地________ 兴冲冲地走进来 兴冲冲地________ ⑨抽生说后齐读

2、看着板书再把这两句读一遍

2、小组合作

①师:懒狮子,整天只知道睡懒觉,连小树都着急了,为它担心了,出示课件(小树的问话)。那懒狮子为什么不愿意练功呢?自由朗读3—6自然段,读完后和同桌的伙伴商量商量,找找原因,②知道答案了吗?抽生回答 出示课件:、“我才不去吃那苦头呢!”

“我爸爸和妈妈是林中的大王,凭着他们的地位,我会生活得很好!”“慢吞吞”,懒狮子回答小树的问话时态度怎样?(神气、自以为是、骄傲、得意洋洋)

③分角色朗读小树和小狮子的对话。注意不同角色的语气。

④(指导朗读:小树着急担心的语气,懒狮子骄傲、神气、得意洋洋、自以为是的语气)

3、劝劝懒狮子

①真的凭着爸爸妈妈的地位就能生活的很好吗?此时,懒狮子就在你的面前,你有什么话对它说? 学生自由说。

②是的,你们和狮子妈妈想到一块儿去了,狮子妈妈听了懒狮子的话,走过去,拍拍儿子的肩,语重心长地说:出示课件:“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

③,师范读、抽生读,分大组读,齐读。

④ “真正的狮子”,你认为真正的狮子应该是一只什么样的狮子?生自由说。(学会生活的本领,自己捕捉食物养自己)

⑤ 它们长大以后谁会成为真正的`狮子?(刻苦练习本领的狮子)

⑥懒狮子怎样做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生自由说。

⑦听了同学们的建议,懒狮子它改了:

出示:“听了妈妈的话,懒狮子和另一只小狮子一起,整天练习________,非常________,它们学会了________,成了两只________。”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课我们学习了《两只小狮子》,一只小狮子刻苦练功,而另一只小狮子什么也不干,只想靠着爸爸、妈妈的本领、地位生活。相信每个同学都喜欢第一只小狮子,并且要向它学习,不依赖父母,从小学会自立。

五、拓展延伸

1、陶行知有一首《好汉歌》是这样写的: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师范读,生齐读。

告诉我们,不靠天不靠地不靠爸爸妈妈,凡是要靠我们自己!(师板书:靠自己)

2、那你们在家都做了什么

六、书写指导

①小狮子练习“滚扑撕咬”的本领,我们跟它比一比写字的本领吧!

②学生观察’练习”二字,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③师范写,学生跟着竖空。

④学生在书上描红,练习本上练写两个。注意提醒写字姿势。

⑤同桌互评,写的没有涂抹痕迹,正确、整洁、漂亮,在字下画星,写得不好要及时提醒再写一遍。

八、作业布置(任选其一)

在这节课的结束,老师送给大家一首歌,这首歌是《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每个人都有一双万能的手,用这双万能的手,靠自己都是好孩子,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吧!

九、板书设计

课文盼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体会中国认人民对新中国的成了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板书课题,解题。(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

2、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并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2)再读课文,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盛大场面?

(3)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4)在组内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

(6)指导书写生字词。

3、精读课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大典开始,写了哪三件事?(学生快速默读、思考)

(2)大典进行中,哪些场面最让你感动?(边读边画、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同时进行批注感想

(4)指导朗读,表现出群众欢腾、热烈的场面。

(5)用同样的方法学习阅兵式部分。

(6)指名读课文第5段,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天安门广场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只礼花陆续…………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西写作特点。这样生动的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中,表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7)理解“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的意思?想想本文的中心思想。

(8)学生听配乐朗读课文,回忆全文内容。

4、总结、扩展

(1)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试写出课文的梗概。

(2)仿照课文写出3个比喻句。

(3)阅读自读课文的《刻骨铭心的国耻》。

课文盼教案通用7篇相关文章:

课文桥的教案优秀5篇

桥小学课文的教案5篇

课文桥的教案精选8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8篇

小学课文少年闰土教案5篇

盼春天的作文600字7篇

盼春天的作文600字参考7篇

盼春天的作文600字优质7篇

《盼》的读后感300字7篇

盼读后感作文500字7篇

课文盼教案通用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5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