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该包括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视频和在线资源,教案应该注重课程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满分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种绿豆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种绿豆教案篇1
活动背景:
幼儿对植物生长有浓厚的兴趣。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引导幼儿主动探究,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因此设计了此次活动《绿豆》。
活动目标:
1.观察绿豆生长发芽的过程。
2.总结绿豆生长环境。
3.体验种绿豆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已有观察植物的经验。
2.绿豆发芽过程图片。
3.绿豆、水、盘子。
活动过程:
一、看图观察
每张图片有什么不同呢?(有的豆豆有叶子,有的豆豆没叶子)
为什么绿豆能长出叶子?(小豆豆在花盆里,我们给它浇水了)
二、合作思考
绿豆在什么环境下可生长发芽?(幼儿思考讨论,教师给予启发)
察教事先准备好的已经发芽的绿豆(水生,土生)。
绿豆“躺”在哪里?(有的在水里,有的在土里)
绿豆要生长,除了土和水,还需要阳光。
三、动手操作
分组,合作种绿豆。
将绿豆放在盘子里,均匀放平。倒水,最后搬到有阳光的地方。
以后的日子随时观察绿豆,渴了浇水,绿豆才能生长,发芽。
活动反思:
活动从幼儿生活实际出发。活动过程中幼儿能长时间耐心的观察植物,主动思考植物发芽过程每个阶段的区别,提高了幼儿有意注意的能力。种绿豆的环节中幼儿能在教师的带领下,按步骤进行绿豆种植。提醒幼儿要记得给小绿豆浇水,这样绿豆才能发芽。培养了幼儿爱护植物,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种绿豆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找找绿豆宝宝和绿豆芽的区别。
2、说说自己长大了和小时候的区别。
3、学会关心爱护绿豆宝宝。
活动准备:
1、绿豆宝宝
2、已经发芽几天的绿豆芽。
活动过程:
一、找出绿豆与绿豆芽的区别
1、让幼儿观察绿豆芽和绿豆宝宝。师:这些绿豆芽啊,是潘老师前几天用绿豆宝宝放在里面的,给它浇了点水,然后,它就慢慢发芽长大了。
2、师:宝宝们,请你们看看绿豆芽芽和绿豆宝宝,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啊?
师:恩,宝宝们本领真大,找出了绿豆宝宝和绿豆芽芽的区别。绿豆宝宝是圆圆的,小小的。而长大了大绿豆芽芽是长长的,长出了叶子,芽芽的下面还有长长的根.长大了的绿豆宝宝变成了绿豆芽。
二、说自己小时候和现在的变化
师:我们宝宝小时候也是小小的,然后慢慢的长大。你们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的样子么?请宝宝们说说自己小时候和现在的变化。
三、总结
1、师:原来绿豆宝宝和我们小朋友一样也会慢慢的长大。绿豆宝宝需要一些水和养料就能长大。就像我们小朋友要多吃饭菜也会慢慢长大。
2、师:以后早上宝宝们来幼儿园可以给绿豆宝宝浇点水,让绿豆宝宝越长越高。
种绿豆教案篇3
【前期思考】:
从平凡家庭母子的亲密对话中,探寻最美好的亲情互动。藉由一袋绿豆,发现生活的乐趣与生命力量的自我展现。简单核素的生活故事,交织着妈妈和孩子一起的`幸福与满足,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妈妈和孩子。透过亲子间的一再阅读和感动,于是在今天的活动中,尝试反过来,先做活动,最后再呈现这本书,把活动变成了一本书,让孩子们回家也把活动变成一张画。)
活动目标:
1.情境中了解绘本故事的内容,发现生活的乐趣与生命力量的自我展现。
2.了解绿豆的各种用途及生长过程,体验亲子间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纸箱2个:一个冰箱、一个煤气灶。(煤气灶图片、冰箱图片。)
2.绿豆汤一锅和糖一罐。绿豆冰糕一盒,放到保温袋里。空的冰格子1盒。保温袋2个。一次性纸杯和小勺50个。
3.绿豆:干的(3斤)、泡发的(一把)、种好的发芽的(一盆)。一盆泥土。
4.简笔画轮廓、干绿豆和胶水。画纸、画笔
活动过程:
1.在情境中模拟故事情节,感知故事内容。
故事妈妈与幼儿一起进行情境模拟:
(1)先带孩子去买绿豆,找绿豆。(带红豆、绿豆、黄豆等)
(2)买完绿豆回家放锅里。放水洗一洗、泡一泡。然后开始煮(纸箱煤气灶)
(3)煮完后加糖(煮好的绿豆汤和糖。)吃绿豆。
(4)做绿豆冰糕(纸箱冰箱。)(唱歌等待)
(5)吃绿豆冰糕。
(6)种绿豆。(睡觉休息等待)
(7)浇水。(睡觉休息等待)
(8)观察绿豆的变化。
2.集体阅读,熟悉绘本内容
师:我们把我们刚才做的事写成一本书带回家给妈妈看好不好?——展示图书,浏览一遍。
你最喜欢哪一个情节呢?为什么?引导幼儿对绘本故事中情节进行自主评价。
3.发散思维,了解豆类种子的用途
师:绿豆还可以做什么呢?
4.分组操作,尝试豆贴装饰画。
5.活动延伸,幸福迁移
想一想小宝幸福吗?他为什么幸福,跟妈妈在一起做事很幸福。
想一想你和妈妈一起做的什么事,让你感觉到很幸福呢?画一画。
种绿豆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
2、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水、空气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分析,植物生长离不开的因素有哪些
教学难点: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
实验记录表,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盒子、烧杯
板书设计:
绿豆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阳光
水分
空气
教学过程:
一、承接上一课,学生把绿豆种在土壤中,交流自己把绿豆种在土壤中的情况和发现
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
学生描述自己的绿豆长势情况,再看看别人的,进行比较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
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可能会提出绿豆生长需要阳光、水等,并让学生说出推测的理由是什么
(意图:让学生把绿豆移植到土壤中,就是让学生获取一定的感性认识,为研究绿豆的生长需要的条件奠定基础)
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
重点指导:
(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
(2)两组的绿豆芽需要一样多吗?
(3)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绿豆芽生长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才能知道?
3、学生完成实验方案,交流。
4、提供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
三、实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教师介绍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讨论: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3、概括: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观察更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图片
1、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的不同。
2、香蕉、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
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4、说说平时还看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记录单1:例如:
绿豆芽生长需要( 阳光 )一周后
种绿豆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幼儿能用较清楚的语句讲述绿豆发芽所需的外部条件以及在不同生长环境中生长的速度有何不同。
2、通过观察种植活动,培养幼儿仔细观察并记录的能力。
活动准备:
绿豆、水、湿润的的袋子、已发芽的绿豆、一次性杯、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1、师:小朋友猜一猜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看!这是什么?
2、师:现在我们来进行绿豆发芽的实验,谁来告诉我,怎样才能使绿豆发芽?
3、师:你们动动脑筋想一想,怎样才让绿豆发芽?先长什么?再长什么?颜色有什么变化?
二、进一步讨论
1、师讲解做绿豆发芽实验所需的材料和步骤。
2、师:小朋友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绿豆发芽呢?
3、师:用泥土、沙子来让绿豆发芽,你觉得行吗?
4、师:请你猜一猜,绿豆到底是在水里、土里还是沙子里长得更快一些?
三、观察讨论
1、师:为什么绿豆在土里会烂掉呢?
2、师:为什么在沙里的绿豆反而长得最快?
3、进行总结,通过观察,引导幼儿理解绿豆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生长速度。
四、游戏:《种豆芽》
活动准备:
用一次性杯装大半杯沙,一枝小木棒,杯和棒的数量与人数相等。
种绿豆教案5篇相关文章:
★ 种起源读后感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