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的教案能够引导教师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和指南,满分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语文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乖”等7个生字,会写“性”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抓痒、踩印、梅花”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真实,具体的表达方式,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4、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2、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兴趣
导语:(拿出一本卡通书《多啦a梦》)这本书你们都喜欢看,谁能告诉我这本书的主角是谁?(生答:大雄和机器猫)。没错,除了大雄外就是那只可爱而且无所不能的机器猫,但是它不是真实的猫,现在我们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的猫(课件展示猫的图片)。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来看看他养的猫。
板书:猫(齐读)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词新词
1、初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2、反馈自学情况:
a、指名读生字,卡片演示生字
b、请同学上台听写
c、点评并重点讲解:凭字上半部分是任最后一笔稍短;贪字上半部不能多加一点写成令,痒偏旁不是广,辟字的左边不是启。
d、辨析多音字:的、和、了,让学生读出他们的字音,同时点击画面出示相应拼音。
三、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a、词语质疑
任凭:不论,无论无忧无虑:没有忧愁和担心
屏息凝视:指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屏:抑制凝:注意力集中
生气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b、听课文录音。
c、集体朗读课文,体会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给你什么感受?
(2)自由讨论,小组交流汇报
(3)检查汇报情况,请几个小组代表谈谈
板书:古怪淘气可爱
(4)请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自由组合读书,把古怪淘气可爱的味道读出来。
四、小结
老舍先生用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对猫的喜爱之情,下节课我们再深入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生词新词:
分组合作比赛,默写生字,要求全部写出来,写对写好,前面的不会后面的补充,到规定时间为止。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自由组合阅读课文了,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学习猫是怎样古怪、淘气、可爱的?
板书:古怪淘气可爱
三、整体感知,体会真实的表达方法(分大组朗读交流)。
读完以后你们觉得老舍先生写的猫真不真实?那些地方看出它的真?
四、重点感悟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一)上节课同学们已经选择喜欢的部分,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课文,注意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要读得让其它同学也喜欢这些词句。
(二)小组交流汇报
大花猫:
1、性格古怪
(1)小组代表读,其他同学听:哪儿读得好?为什么?从哪听出来的?
(2)重点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a、质疑:古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猫的性格古怪?从哪可看出猫的性格古怪?
(古怪是指跟一般情况不同,或生疏罕见,使人觉得诧异。从三方面具体写出猫的古怪:一是有时特别老实,有时又特别贪玩,有时又非常尽职;二是高兴极其温柔,不高兴时又一声不出;三是有时无比勇猛,有时又无比胆小。这样极端矛盾的表现集中在一只猫的身上,跟一般情况不同,只能称其古怪。同时体会到这句话是前三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对猫的性格的集中概括。老实贪玩尽职
b.学生发现:你们发觉什么表达方法吗?
师引导:作者在开头就指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叫什么?(开门见山)这种写法好不好?(简洁明了,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
(3)朗读课文,你能发现什么写作特点吗?
体会到:(课件展示)
a、说它吧,可是的句式(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个句式由两部分构成,前部分和后部分是矛盾的,课文通过这样的句式,写出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的特点,体现了猫实在古怪的性格。)
b、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我们体会到猫十分贪玩,一玩起来就要玩个痛快。)
c、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屏息凝视指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屏:抑制;凝:注意力集中。课文通过写猫一连几个小时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下定决心地等,突出他的尽职。非不可写出抓老鼠地决心和耐心,突出表现猫地尽职。)
d 、它若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无论用来表现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我们体会到猫在不高兴时举断冷漠的表现。)
(4)学生又感情朗读这一部分。
2、淘气
那些地方写猫的淘气,找出关键句。还有从几方面写小猫的淘气?
体会到:a、什么东西都玩
b、玩起来不怕率跟头,也不怕撞疼
c、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
耍个没完
小猫:淘气枝折花落
3、可爱
重点体会:上面两部分都体现了猫的可爱,因为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老舍先生都是视猫如儿,爱猫如女的。
4、重点体会以下几个词:
生机勃勃:充满生机与活力。文中意在表现猫的天真可爱、淘气顽皮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尽职: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猫的天职是捉老鼠,文中写猫在捉老鼠时屏息凝视,连等几个钟头,从中看出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变化多端:变化多样。老舍爷爷家里的猫叫声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富有变化。
5、依据板书总结全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默读课文,体会:猫既古怪又淘气,作者为什么还说它可爱呢?
a、从性格上看,正因为猫的性格时矛盾统一体,才使它性情丰富多彩,生动有趣。
b、从淘气看,生机勃勃看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2)默读全文,列出作者喜爱猫的句子并谈体会。(融情于猫,情猫相融)
如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把脏脚印形容成小梅花,而印字用得何其生动。)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把猫的叫声形容得悦耳动听,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大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么生机勃勃,天真可爱!(天真可爱,生机勃勃这些词语一般形容小孩子,放在这里体现了作者对小猫的宽容怜爱如待幼小孩童。)
五、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1、思考题:请你以老爷爷的身份和猫的身份向同学介绍本课的猫。选择你喜欢介绍的方式。
2、学生分头准备,同桌交流。
3、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
六、总结全文
这是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老舍先生用通俗晓畅的语言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作者的爱猫之情。
七、布置作业
1、做同步练习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小练笔:试试描写你喜欢的动物、老实、贪玩、尽职
小学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反复朗读,能够理解文章大意。
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讲解重点生字词
齐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三、品读课文,探究深意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秋雨的特点
小组讨论,理解情感
教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并结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同学们好,现在开始上课!
上课之前老师问问大家你们都喜欢什么季节呀?小红同学,哦,你喜欢夏天,为什么呀?哦,可以吃冰激凌,穿裙子!还有吗?小强同学,哦,那你喜欢冬天,可以打雪仗!还有吗?哦,有同学喜欢秋天,为什么呀?哦,因为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有很多果子熟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秋天的,作者也很喜欢秋天,那作者喜欢秋天的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秋天的雨》。
跟老师一起读课文题目《秋天的雨》,好,大家想一想你们自己心中秋天的雨是什么样的呢?老师给大家范读一遍课文,同学们带着问题听,边听边和自己心中的秋天对比一下,看看作者笔下的秋天有什么不同,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划出来,先自己解决。
老师读完了,有不认识的字词吗?老师帮大家列在ppt上了,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学习。嗯,老师看到大家都抬起头来了,通过刚才的小组学习哪个小组给大家领读一遍生字?嗯,一小组,好,二小组给一小组读的生字组个词!嗯,三小组同学不甘落后一直在举手,三小组同学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记忆字形的窍门吧!哦,三小组同学说盒子的盒,上面一个开合的合,下面一个器皿的皿!因为盒子是一种器皿,所以这个字上面是它的读音,下面是这个字的含义!两者一结合就是这个字了!哇!根据三小组同学的描述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字的形。我们给爱动脑筋的三小组同学鼓鼓掌!
我们学会了生字,那老师就要考考大家,看生字放在课文里大家是不是还认识了,请大家齐读课文,老师听一听哪一组读得最流利!开始!
一小组同学声音很洪亮继续加油!二小组同学要注意字音,三小组同学很有感情!
同学们都读完课文了,作者是怎么描写秋雨的呢?
我们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读读第一自然段,小明同学你来。同学们第一自然段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呀?哦,比喻,还有吗?哦,有拟人。把什么比作什么呀?哦,把秋天的雨比作了钥匙!这个比喻很有趣呀!为什么这么比喻呢?哦,小明同学说因为后面说秋雨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是呀!这个比喻真巧妙!那秋雨是怎么打开秋天的大门的呢?哦,秋雨让秋天染上了颜色!还有吗?哦,秋雨藏着好闻的气味!还有吗?哦!秋雨还吹起了小喇叭!秋雨可真忙呀!
那秋雨是怎么让秋天染上颜色的呢?小红同学给大家朗读一下第二自然段!小红同学读得非常富有感情!我们给小红同学鼓鼓掌!同学们秋雨都给谁染上了颜色呀?小白同学,哦,有银杏叶!枫树!果树!还有菊花!都染上了什么颜色呢?哦,给银杏叶染上了黄色,给枫树染上了红色!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图画,同学们拿出彩笔根据课文涂上颜色吧!同学们涂得真好看!
同学们开动小脑筋想一想秋雨还会给谁染上颜色呢?张三同学,哦,秋雨还给麦子染上金黄色等着农民伯伯收割呢!还有吗?李强同学,哦,秋雨还给苹果染上红色,等着采摘呢!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呀!我们的秋天真是五彩缤纷!
那秋雨藏着哪些气味呢?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然后互相给同桌说说!哦,老师听见大家说秋天能闻到菠萝的甜味!菊花的香味!秋天还有什么味道呢?小明同学,哦,小明同学说还有月饼的香味!对呀!秋天还有中秋节!大家一起闻闻,秋天真香呀!
那秋雨吹着小喇叭是干什么了呢?全班女生大声朗读第四自然段!小喇叭都告诉大家什么了呀!哦,告诉大家冬天要来了!为什么要告诉大家冬天要来了呢?王五同学,哦,因为冬天没果子了,小动物要提前储备粮食!还有呢?王六同学,哦,因为冬天很冷小动物、植物要赶紧准备冬衣!
哇!秋雨原来要做这么多事呀!我们来一起朗读最后一段话!这段话说明作者对秋雨有什么感情呢?哦,喜爱!
同学们,秋天真好看呀!秋天五彩缤纷,芬芳怡人,秋天还是个勤劳的孩子把冬天快来的消息告诉小动物!
大家喜欢秋天吗?你们喜欢秋天的哪些景色呢?大家也能像书上一样用这么优美的语言写出来吗?请大家课后写成300字的小短文,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篇3
【教材简析】
?识字3》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独立识字课。它以三字经的形式呈现,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丰富,歌颂了祖国的悠久历史、大好河山,体现了盼望两岸统一、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三字经的形式,节奏整齐,韵律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适合学生诵读体会,有利于培养语感,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学习目标】
认识“神、州”等12个生字,会写“夕、与”等8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感知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对三字经感兴趣。
进一步锻炼自主识字能力和对语言的感知、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在生动的情境中识记生字。
【教学准备】
1.布置搜集资料或问人,了解中国还被称为什么。
2.制作ppt教学课件。
【设计理念】结合课文特点,创设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识字读文的积极性。运用多样化的策略引导学生科学识字,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识字,在情境中识字,随文识字,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情感铺垫。
1.出示导语,学生自读,再教师引读。
引读: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孩子。我们都爱──伟大的祖国。
谈话:我们的祖国是伟大的,她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壮美的河山。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欣赏祖国的几处大好河山,具体地感受祖国的伟大。
二、创设情境,识字学文。
(一)识记“神、州、川”,学习第一句。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在交流中引导识记“神、州”。
(1)你认识这幅地图吗?你觉得它像什么?
(2)你知道中国还有哪些称呼吗?从哪儿知道的?
(3)根据交流出示“神州”“华夏”“中华”,先自主认读,再同桌互读,然后指名认读,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认识“神、州”两字的。
?设计意图:课文中的生字,是相对而言的,对于有些学生是“生”字,而对于另一些学生已是“熟”字。因此,创设合理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识记生字,符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谈话:我们的祖国土地十分辽阔,山川十分壮美。在一年级时我们曾经学过这样一首小诗:“长江两岸,柳树已经发芽......”(教师引诵,学生齐诵)这首小诗生动地描述了神州大地的辽阔和壮美。大家再来读一读下面的三字经,看看它写的是什么。
出示课文第一句“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
(1)自读,有不认识的字问同学或老师,想想这句话写的是什么。
(2)指名读,正音,学习“川”字,读准字音,初识字形。
(3)说说读懂了什么,相机引导运用象形联想法识记“川”字的字形和字义。
(4)大声诵读句子。
?设计意图:复习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小诗,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理解课文做了铺垫。把句子中的三个生字分开,采用不同的策略识记,“神、州”两字在学习句子之前识记,“川”字随文识记,这样做,是在分散识记、降低难度的同时,考虑到了课文内容的特点,把识字学词,朗读感悟充分结合,相辅相成,提高了学习效率。】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学习第二句,识记“涌、耸”。
1.你去过祖国的哪些地方?你最喜欢哪儿,为什么?
2.过渡: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游览一下祖国几处著名的山川。
3.出示“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图片,看图片,说说分别是哪儿。
4.引导观察图片,说说每个地方的特点,相机出示第二句:“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练习读一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并结合图片读懂句意。
5.结合图片交流识记“涌、耸”。“涌”是形声字,字义与水有关,可以与“勇”比较识记;“耸”字可用会意法结合图片联想识记。
6.结合中国地图,了解“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地理位置,然后边诵读边体会祖国山川的壮美。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激发学生识字读文的兴趣,结合图片理解感悟,借助图片识记生字,再观察地图引导朗读感悟,加深体会,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在有效的情境中展开,使学生学得有味,学得轻松。】
学习第三句,识记“岛、隔、峡、与、陆”。
1.观察地图,指认台湾岛,引导认识台湾岛与大陆的地理关系,告诉学生台湾虽然与大陆隔着台湾海峡,但自古以来它都是祖国的一部分。
2.出示第三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地图理解句意,然后识记生字。
3.指名读句子,再引导交流生字识记情况。可用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鸟──岛、夹──峡、写──与;分类识记:隔、陆。
4.结合地图,诵读体会。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地图”在本课学习中的.作用,用一幅地图将读文识字活动贯穿起来,循序渐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进一步认识了中国版图,又通过看图片、读句子感受了祖国的山川壮美,还识记了更多祖国的文字。】
识记“民、族”,学习第四句。
1.出示词语“民族”,请认识的同学读一读,并介绍一下自己是在哪儿认识的,再引导交流识记方法。
2.谈话:我们属于哪个民族?你知道祖国大家庭中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你还知道哪些?
3.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读读认认”中的图片和词语,让学生读一读,认一认。
4.出示第四句,反复朗读、体会,然后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再大声诵读。
?设计意图:“民、族”两字形、义比较抽象,因此在初识时就采用反复呈现的策略,让学生多见面,多读牢记。见得多,读得多,印象自然深。】
整体诵读课文。
1.自主朗读,自主体会。
2.同位合作诵读,一人读前半句,一人读后半句,感受三字经的节奏和韵律。
3.男女生分行合作朗读。
4.看地图和图片,师生合作诵读,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5.齐诵两遍。
三、巩固识记生字。
1.集中出示12个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2.卡片认读。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
3.“抽签”组词。学生抽到一个生字,先认读,再组词,比比谁组的词多。
4.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认读巩固。
(1)自主读。(2)同桌互读。(3)开火车读。共3页,当前第2页123
?设计意图:本课的识字教学总体采用分散识记,集中巩固的策略。开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记生字、随文识记生字,然后集中巩固识记,识字过程层次安排科学合理,有效地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1)自读田字格中的字并观察字形。
(2)指名读并说说自己认为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教师相机提醒学生注意“与”字是三笔写成,“族”字是左右结构。
2.引导发现。
(1)相似的字:川、州。
(2)难写的字:争、民、族。“争”字中间一横右边要出头;“民”字的第三笔是竖提,不能写成撇(讲解时避免强化错误写法),“族”字右边分上下两个部分。
3.范写指导。
(1)夕:撇要短,横撇的横要短,撇要长;
(2)与:竖折折钩要写正,宽窄适度;
(3)川:第一笔是竖撇,中竖要短,右竖要长;
(4)州:第一点向左,另外两点向右点;
(5)民: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要舒展。
4.学生先描红,再练习。
5.展示评价。教师拿着红笔全班巡视,发现写得好的打五角星表扬,发现六个字都写得好的,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引导学生欣赏,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激励学生认真写字。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中的写字训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更要注意和强化学生写好字的意识和习惯,所以教师不吝啬时间,范写学生难以写好的字,不吝啬表扬,激励学生养成细致、专注、持久的学习品质,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小学语文教案篇4
设计理念:
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在浓厚的阅读兴趣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并且获得启迪。
教学目标:
1. 认识14个会认字,会写“灭、面”等7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指导学生学习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和培养学生浓厚、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字卡挂图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 讲课文的故事引入新课。
2. 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会的字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准确)。
2. 小组互读课文,互相正音。
3. 教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标自然段,然后画出生字词。
4. 出示生字、生词,检查读音。
(1) 指名读,正音;
(2) 小组合作互读;
(3) 齐读;
(4) 开火车读。
5. 自由读课文,可以一边看图一边读。
6. 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7. 再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三、 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 自主识记生字,并且在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的。
2. 让学生提出难记、难写的生字,教师指导书写。
(1) 记字。
(2) 扩词。如用“声”字组几个词。
(3) 扩句。如用“听”字先组词,再说句子。
(4) 指导书写。教师示范,学生跟写。
四、 复习总结,布置作业。
1. 认读词语花篮的词语。
2. 课后作业: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摘录在词语花篮里。
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14个会认字及7个会写字,并初步了解了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后记:
肖丽英:通过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学生熟读生字、认清字形,能正确书写。使学生认识到,只有读、写才能记住生字的音、形意。
朱红英: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并且获得启迪。学生学习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和培养学生浓厚、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胡梅影: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在浓厚的阅读兴趣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并且获得启迪。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新课
1. 卡片出示要认识的生字词,让学生认读。
2. 说说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二、 细细品读,感悟内容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或看图把课文联系起来读一读。
2. 小组合作学习,
把你读懂的内容告诉小伙伴,并且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3. 学习小组汇报展示,教师相机指导。
(1) 故事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
(2) 王二小是干什么的?
(3) 为什么说王二小是小英雄?
4. 组讨论,我们应该向王二小学习什么?
5. 小结:对呀!我们应该学习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在敌人面前临危不惧,我们应该像王二小一样热爱祖国,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三、 讲故事,课外延伸
把课外搜集到的有关的爱国故事讲给大家听。
四、 词句训练,提高能力
1、照样子,说一说:
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________常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先组词,再写一句话。
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这节课我们细细品读了课文,感悟了课文内容,并进行了课外的延伸,把课外搜集到的有关的爱国故事讲了给大家听。
板书:12、小英雄王二小
王二小:放哨带路杀害
英雄
小学语文教案篇5
一、故事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卧薪尝胆》,谁来说说上堂课我们所学的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生讲述。
3、师补充:有一次,他们在会稽打起了仗,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吴国大获全胜,越国掺败,可二十多年后,越国转弱为强,反败为胜,把吴国给灭掉了。听到这,你有什么想说的,想问的呢?
4、学生提问
过渡:你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课文《卧薪尝胆》给小朋友准备了想知道的答案。
请你用读故事的语气,读一读课文,找一找,会稽一战,越国被打败后,越王作了一个什么决定?
二、教学二、三、四自然段。
(一)、理解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交流:(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
思考:勾践为什么要向吴王求和,表示愿意给吴王当奴仆?
会稽一战,越国士兵死伤无数,越国子民家破人亡,除了这样做,勾践还有其它办法吗?从哪些词中可看出?(万般无奈只好)
师:就是吗,有哪个国君不想做主人,倒想当奴仆的?这里的“万般无奈、只好”就表示越王是被逼无奈的。看来,读书还是要用心读!
指导朗读:请你试着读一读,看谁能读出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求和的样子。
生读,评,齐读
对此,吴王的谋臣和吴王各有什么反应呢?
师:(出示图片:谋臣们向吴王进见)看图想象当时的情景,吴王和他的谋臣们会说些什么?
(小组练说)
师:假如你们都是吴王的谋臣,你们会向吴王提出怎样的建议呢?
生自由发??
师:听了谋臣们的进言,吴王又是怎么说的??
生……
师:多么骄傲的吴王啊!能把他的傲气读出来吗?
生读。
齐读,这一节懂了吗?把你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读给表达出来。
(二)、理解第三自然段。
师:为了自己的国家和子民,勾践夫妇只好给吴王当起了奴仆。小朋友,见过“奴仆”吗?
生:自由发言。
师:补充说明。
师:勾践夫妇到吴国当“奴仆”,他们又会遭到怎样的磨难呢?
生:自由读课文。
师:(等学生读完后)谁愿意来读一读勾践夫妇在吴国当奴仆的内容?
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
师:“磨”见过吗?
(“磨”有上下两个圆圆的石头做成的,可以把米磨成粉。)
师:(出示图片“磨盘”)你们推过磨吗?
师:大磨盘需要几个人配合才能工作。干这个活很累,又很单调,所以一般就让驴来拉。可是驴也不愿意,人们就用一块黑布蒙住驴的眼睛,它才肯不停地走。这样的活,吴王让谁干?
生:勾践夫妇。
师:这就是勾践夫妇受的屈辱!
师:勾践夫妇在吴国还受了哪些屈辱?
生:……(发挥想象)
师:这些屈辱之事真是一言难尽那!但勾践硬是“熬”过来了,这就叫“忍辱负重”!读到这里,老师有个问题:养马驾车、舂米推磨这些事对于一般的百姓来说,是不是屈辱之事呢?
生:不是。
师:为什么对于勾践来说就是“屈辱之事”?
生:发??
师补充:(国君一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勾践代表越国,现在成了吴王的奴仆,不管做什么事,都是屈辱的。吴王侮辱越王,就是侮辱越国。勾践作为越国的国君,当然感到是一种耻辱了。)
师:勾践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你觉得勾践在吴国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生:……
师:这句话假如这么说,“勾践在吴国才干了三年,就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你觉得勾践在吴国的日子怎么样?
生:……
师:这个“才”字在句子中的位子不同,句子的含义就不同了。读书时要注意这个“才”字。指导朗读: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读出受尽屈辱、度日如年的感觉。
生:(朗读课文)
(三)、理解第四自然段。
过度:这度日如年的日子总算“熬”过去了,勾践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照理他又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他到底有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
生:(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师:(插话)这就叫“卧薪”。
生: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师:(插话)这就叫“尝胆”。
师: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
师:这就叫“发奋图强”!(板书:发奋图强)如果勾践仅仅坚持了几天,或者几个月。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师:这就叫“坚持不懈”!现在你对“卧薪尝胆”有新的理解吗?
师补充:“卧薪尝胆”表示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师:读一读这三个词语: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生:(齐读)
(四)小结:学到这,这问号能解决了吗?生自己小结课文。
三、拓展延伸
师:小朋友还记得沉香吗?沉香为了能救出被压在华山下的妈妈,他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练功,就这样几年后,沉香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救出了妈妈。这种精神就是“卧薪尝胆”的精神,是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的精神!(生齐读)
古人把“卧薪尝胆”的精神蕴藏在这幅对联中,(出示上联: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生读,说说理解。(再出示下联: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师:理解吗?老师有个建议,请小朋友注意听,我建议大家回家后自己查一下有关的历史书,或者请教家长。如果同学们采纳了老师的建议,我将感到非常高兴。在刚才的话中,有个词语老师一连说了三次,你听出来了吗?
生:建议。
师:“建议”的“议”和“意见”的“意”一样吗?(板书:建议、意见)你看,“意见”是心里对别人有想法,所以是“心”字底;“建议”是把心理的话说出来了,所以有个“言”字旁。
(用“建议”说句话)
小学语文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