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写演讲稿的时候一定要将主题确定好,一篇优秀的演讲稿也能让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下是满分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谈节俭演讲稿8篇,供大家参考。
谈节俭演讲稿篇1
勤俭是一切美德之源。清末中兴之臣曾国藩曾经说过“无论是大家还是小家,士农工商,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可见,勤俭是修身养性、成就事业的基本前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行船靠掌舵,理国靠节约,周总理躬行节俭,始终是人民的楷模。
周总理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粮了!”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一生无私,始终做人民的公仆。他让无数外国记者瞠目结舌,他也让人民的泪水洒满了十里长亭,他身上的节俭之光将光耀千秋!
俭能立名业,奢必随落败,司马光勤俭节约,心独以朴素为美。
司马光不仅对史学有卓越的贡献,而且以远见卓识,精心教育下一代,又深刻地分析了何以要节俭的道理。看似信笔写来,却条理清晰。他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饥”而矣。何以要“俭素”?司马光以丰富的史实作了论证。例如,“石崇以奢靡夸人”,便引来了杀身之祸。司马光从这些史实中得出结论:讲奢侈者,“居官必贿,居乡必盗”,必然落得个“败家丧身”的下场。司马光还举了许多正面的事例,讲明节俭是“大贤之深谋远虑”。
无论从强国还是从育人出发,都要力戒奢侈,崇尚节俭,这是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美德。
古人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国每年在“舌尖上”的浪费数量巨大,至少有八百万吨食物蛋白和三百万吨脂肪被白白丢掉,着实让人心痛。俭开福源,奢起贫兆。由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
谈节俭演讲稿篇2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外婆就是我们家的节俭模范。
记得又一天,妈妈带我去看望外婆。中午吃饭时,我把许多米粒都撒在了地上,饭桌上也分布着许多米粒,我却视而不见。吃完饭后,我就去看我喜爱的动画片《海绵宝宝》了。看着看着,感觉口渴了,我就去厨找水喝。在厨房我发现外婆正在捡我掉在地上的米粒,然后放在了窗台上。“外婆真小气,不就是几粒米吗?”我不高兴的说。外婆皱了皱眉头:“孩子,我们要节俭粮食,不要浪费呀……”没等外婆说完,我就跑掉了。
又过了几天,我和妈妈又去了外婆家。我们刚进屋门,居然从窗台你边传来了清脆的鸟叫声。我怀着好奇朝窗台望去,原先是外婆放的米粒引来了吃食的小鸟。这时,外婆走过来,高兴地说:“瞧我说的.没错吧,被你扔掉的米粒没浪费,还引来了许多可爱的小鸟呢。”我有点儿不好意思了,慢慢低下了头。
外婆把我拉到身边,和蔼地说:“孩子,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经过春天播种、施肥、秋天收割,我们才能吃上香甜的米饭哪……”我的头低的更低了,我小声的说:“外婆,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了。”外婆把我揽在怀里开心的笑了。
从那以后,我时刻提醒自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牢记外婆的教育,养成了爱惜粮食,以节俭粮食为荣的习惯。
谈节俭演讲稿篇3
诵节俭之诗,歌节俭之章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左传》《资治通鉴》等著作中都有语句宣扬节俭之美。今天我演讲的题目为“诵节俭之诗,歌节俭之章”。
诵节俭之诗,节俭乃美德,勿断传承。
?左传》有言:“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节俭是美德,是值得共同传承的精神。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获奖无数,却只拥有一件几百元的西服,且只在重大场合穿。他是著名科学家,若想谋利易如反掌,但他节俭不浪费,背朝青天面黄土,一头扎进研究里。反观纣、桀两位君王,日日酒池肉林,笙歌不断,奢靡至极,终落了个亡国的下场。节俭是不可或缺的优良习惯,它不仅减少资源上的浪费,也避免了精神受到物欲侵蚀,助我们在喧嚣中守住本心,在满地六便士的世界里也能抬头看见月亮。
诵节俭之诗,节俭乃清心咒,助力淡泊“心远”。
?资治通鉴》中有言:“俭约,所以彰其美也。”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奢靡散发着致命的诱惑,正如蒋勋所说:“物质不是不好作文,不好的是没有与之抗衡的力量。”你我稍有不慎,便会迷失在名利场里,再不见三径通幽、松菊摇曳。而节俭将我们同物欲隔绝开来,它给予我们在喧嚣尘世中修篱种菊的勇气,使我们内心一片宁静,“酌贪泉而觉爽”。节俭,是名副其实的清心咒,而我们也因此能居闹市而无车马喧。
诵节俭之诗,让节俭之花芳香四溢。
苏轼“口腹之欲,何穷之有?”之言振聋发聩。大胃王吃播近几年来十分火爆,纤瘦的主播吃下了令人咂舌的食物,吸引无数眼球。但请想一想,全世界至今仍有多少人每天为了吃饱肚子而奔波劳苦,无数人因饥饿全身浮肿甚至死亡……从小我们便被教导“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却有人仍在“孜孜不倦”地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添砖加瓦”。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究竟什么时候才不是一句空话?我等待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蔚然成风的那一天,而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我心里有一簇迎着烈日而生的花,比一切美酒都要芬芳,它名“节俭”。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滚烫的馨香会淹没所有地方。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
谈节俭演讲稿篇4
唐朝诗人李商隐曾在他的《咏史》中将国家的兴亡概括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那么什么是勤俭?勤俭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是陶潜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周总理那一件满是补丁的睡衣。而什么是奢侈?奢侈是商末纣王的“酒池肉林”,是夏桀的骄奢无度,是秦始皇嬴政的万里阿房。纵观历史,有哪一个国家不是依着勤俭节约立国,有哪一个人不是靠着勤俭节约而成功的?
北宋杰出的史学家司马光在他的《训俭示康》中认为:“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孔子也曾说过:“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意思是说:奢侈,就会显得骄傲;节俭,就会显得鄙陋。与其骄傲,宁可鄙陋些。由此可见,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要想进步,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一个人的成功是因为勤俭节约,一个国家、民族的成功更是因为勤俭节约。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财富的积累,有人就忘记了勤俭这一美德,反而挥霍无度,铺张浪费。前段时间在南宁出现了“最牛生日宴”这一事件,中学生王某的父亲在豪华酒店为其儿子举办极尽奢侈的生日宴,大摆20桌每桌8000元的宴席,还在空中升起24个大氢气球和长条幅,长条幅上是众多单位和企业为王某送去的生日祝福。这一事件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人们纷纷谴责这样奢侈浪费的行为。这类现象在中国日益频繁,造成的社会影响是极其恶劣的。我们必须唾弃这种行为,努力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才能够拥有发展的潜力,我们个人才能取得成功,我们的国家才能立于世界之林。
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但是勤俭并不仅是那一天的行为。作为中学生,我们更需从一点一滴做起。我们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我们留意关注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勤俭节约就不会只是一句口号,也不会只是一句空谈。我们可以将用过的草稿纸和废弃的塑料瓶子收集起来回收,可以在使用水性笔时“少买笔,多换芯”,可以在每次离开教室时留意关闭每一盏灯,离开宿舍时关好每一个水龙头……这些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只要每个人都留意观察,都可以把它们做好,都可以实现勤俭节约。
水滴石穿,聚沙成塔。让我们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摒弃骄奢,拒绝浪费,从今天开始,以勤做事,以俭生活,让自己的人生在勤俭中走向充实,走向成功!
谈节俭演讲稿篇5
同学们:
你们听说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吗?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箅是在富裕的今天,我们也不能铺张浪费!
有的同学会说,那时国家底子薄,所以需要勤俭,现在人们富裕了,应该享受一下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的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们的物质生活比解放前好多了,但与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仍然需要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在日常生活当中,有些同学就有铺张浪费的坏习惯,他们专挑高档、名牌的文具相互攀比、炫耀,没有一两次便又扔掉了。据汕头都市报的调查报告,汕头市的小学生参加夏令营游览北京,有些人一天仅买饮料便花了50块,而组织单位准备的凉茶却无人问津。如此的大方,如此的铺张浪费,将来会怎样呢?这种现象是值得我们大家深思的。
勤俭节约是现实的需要,我们青少年更需要在生活中勤俭节约。为了家业的兴旺,国家强盛,我们必须培养勤劳、俭朴的高尚情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明天,我们的民族才能兴旺发达。
古人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国勤俭败由奢”,丢掉节俭的美德,贪图享受,妄想不劳而获,这种人是没有前途的。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勤劳节俭光荣,懒惰奢侈可耻的观念,即使在人民生活富裕的今天,也要继承勤劳节俭的美德,艰苦奋斗,争做合格的小公民!
谈节俭演讲稿篇6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外语+11班的班主任 张欣宇老师,,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节俭。
这个话题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甚至有些老生常谈,但是今天,我希望通过我给大家的分享,能够让你们产生一点共鸣,从心里真正认识到,节俭无小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不知道你们有多少人听说过“大凉山”这个地方,我最初了解这个地方是因为我的一位热衷于做公益的朋友。大凉山是位于我国四川省的一个非常偏远、贫困的山区。
如果你留心,你会在网上看到很多有关“大凉山送温暖”的志愿者活动消息。我的这位朋友每年入冬之前都会集资两批物资,与自己的团队专程赶往大凉山,探望当地一些学校的'学生以及因为家庭原因而辍学的孩子们。
我一直很想成为志愿者团队中的一员,去完成这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很可惜由于我个人的种种”借口”原因, 至今还没有实现。我对于大凉山生活的了解,主要来源于我这位朋友的叙述和她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许多照片儿。
我相信每一个看过那些照片的人都会被触动。如果你没有亲历过大凉山的生活,你不会知道原来有一条回家的路只能徒步行走,而当你历尽风沙险阻,终于抵达的那个家,只不过是个由黏土砌成的茅草屋而已。
同学们,你们一定很难想象,在我们这个科技如此发达的年代,还会有人生活在这样闭塞、艰苦的环境里。都说知识改变命运,但是在大凉山,那些年龄像你们一样大的孩子,早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他们没有机会读书,更没有机会接触到外面的世界。
甚至有一些年龄非常小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要到山外去打工,不得不把他们独自留在家里。于是你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十二岁的姐姐在昏暗的灶台前一边烧柴一边读书,八岁的妹妹蹲在门口给五岁的弟弟喂饭。
因为贫困,在深秋的时候还有小孩子踏着穿了一个夏天的旧拖鞋,行走在家到校舍之间那段布满砂石的陡峭山路上。不论多大年龄的孩子,你会发现他们的手和脸永远是皴裂的,看起来像涂了碳一样,那是因为在他们那里打水非常困难,洗澡洗脸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尽管生活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中,这些孩子依然非常乐观,认真,并且非常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一条路能让他们走出大凉山,那就是好好读书。
各位同学,你们还记得自己上小学时写过的一篇作文叫《我的梦想》吗?大家还记得自己那时的梦想是什么吗?我猜有的同学会说想环游世界,有的同学梦想当一名宇航员,还有的同学可能梦想当一个明星。但是你们知道,在大凉山的孩子们,他们的梦想是什么吗?我在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的习作里看到,他说:“我要好好学习,等我长大了,去看北京的天安门。”
听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受。你们有没有感恩过自己现在的生活呢?你们是否曾经意识到,有人朝朝暮暮梦想着的终点不过是你出生时的起点。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视野,也会成就不同的人生体验,从小生长在北京的你们可能不会充分理解,为什么来到北京看天门有那么困难?
我知道你们每位同学都非常有爱心,今天,当你们听到大凉山的生活之后,一定有很多同学像我当初一样,蠢蠢欲动想要为他们做些什么,又觉得自己能力有限。
但我想告诉大家,你们能够做的,其实非常非常多,你们的力量其实非常非常大。比如,英语教育专业的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不论下课铃响前一秒的你是怎么样,从现在开始严谨治学,明德求是,未来去到大凉山做一次志愿者教师?
外语+专业的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不论下课铃响前一秒的你是怎么样,从现在开始珍惜时间,勤学竟先,未来运用你们的国际视野与专业知识促进祖国偏远地区的发展?让那里的孩子们不仅知道北京有天安门,也知道巴黎有凯旋门,还知道柏林有勃兰登堡门。同学们,你们是否意识到,现在的每一分加倍努力其实都是一份爱的奉献,都是一场走在志愿者道路上的修行?
如果你觉得这场修行还太遥远,那么在当下,我们还有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那就是我今天要倡议大家的——节俭。
当你过度使用电器的时候,请你想一想那个在灶台边借火光读书的女孩;当你过度使用水资源的时候,请你想一想那些在大凉山上那些皮肤皴裂的脸庞。当你过度使用时间的时候,请你想一想,你的梦想实现了吗?
同学们,关于节俭,我今天想对大家提出三点希望:第一,希望你们节约用电。养成离开教室后随手关灯的习惯,如果你发现路过的教室亮着灯而没有人的时候,也请你主动帮他们把灯关上。
第二,希望你们节约用水。控制洗澡时间,合理利用水资源。如果你发现洗手间或浴室有流水现象,请主动关闭阀门或找人维修。第三,希望你们节约时间。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不可复制,希望你们学会管控自己的欲望,专注梦想,不再迷茫。
以上三点是我对大家保守的期待,我相信你们能够做到的不止这些。请你们相信,任何一种形式的节俭都是对社会,对国家一种隐形的付出。所谓付出必有回报,只是时间未到,我相信你们的所有善念都会在未来以另外一种形式润泽到每一个你们想要护佑的生命。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节俭无小事,勿以善小而不为。
如果各班有同学想了解更多有关大凉山公益活动的信息,奉献出你们的爱心,比如捐赠书籍,衣物等,可以在休息时间以班级为单位派代表与我联系。
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谈节俭演讲稿篇7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们:
大家好!
俗话说,家里万事如意。家庭和睦离不开良好的家风和家训。我的家庭作风是诚实节俭。
诚实。有一天,太阳烤焦了大地。我妈拿出二十块钱让我出去买个西瓜。我拿着钱跑到楼下水果店。当我走进水果店时,我发现一个老人在守卫着商店。我告诉我爷爷,我会买一个西瓜。价目表上说:西瓜1个,58元1斤。爷爷把西瓜放在秤上。我一看,5斤。接下来看到爷爷把kg的价格输入为1.58,最后秤显示的金额是7.9元。我默然不语,却暗暗开心。我付了钱,立刻拿着西瓜跑回家。
回到家,我把西瓜和剩下的钱给了妈妈。我妈看了看,问我:“怎么还剩下十几块钱?这西瓜一斤才几毛钱?”我跟我妈说西瓜1斤58元1斤。“不,标签是5公斤,应该是10公斤。那么单价应该是每公斤3.16元是对的。”我妈给我解释。我激动地说:“我知道我爷爷搞错了。我没有告诉他,所以我们获利了。多好!”妈妈听了我的话,脸一沉,严厉地批评我。她还说“这叫不诚实,是投机取巧吗?”说完,便让我少给爷爷七块九毛,并说声对不起。当我带着钱来到商店时,我的老板、叔叔和祖父都在那里。他们对我竖起大拇指,称赞我是个诚实的男孩。我很开心。
勤俭节约。要说勤俭节约,我奶奶就是典范。现在我来告诉你我奶奶的真实写照。平时奶奶收集大大小小的塑料袋,当垃圾袋用。奶奶也收集塑料瓶,一次收集几袋。因为我们小区是严控的,收废品的人不能进小区,奶奶就把收的塑料瓶拿出来卖了。每次卖塑料瓶,她都笑得合不拢嘴。
其实奶奶也不是没钱,她经常跟我说;“我这么节俭,是因为我经历过革命。知青下乡,我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家里兄弟姐妹很多,都是互相帮助过来的,勤劳节俭。你现在过得很好,但不要浪费!”
这就是我们家的好家风,不是很优秀吗?
谈节俭演讲稿篇8
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讲话的内容是“讲节俭”。
有人认为,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候过去了,所以对节俭的要求也动摇了,甚至不在提了,我认为,讲节俭是珍惜劳动成果,不铺张浪费,不追求奢侈享受,勤劳朴实的生活作风和行为,这种作风和行为是值得称赞的。
孔子在《论语》中说,君子要实无求饱,居无求安,讲的是在生活方面,不能过于享受,而应节俭朴素一些,因为“简以养德”有助于体悟到人生的艰辛,明确人生的目标和意义,有助于事业的成功。
比如日本的丰田公司,有一次,一些记者去参观该公司,当记者们走到公司的厕所内时,一位记者发现马桶中放了两块砖头,他感到很奇怪,就问讲解员这是为什么?讲解员告诉记者,这样可以使水在马桶中多停留一段时间,多节约一些水。一个著名企业都如此节约,身为中学生的我们又应怎样呢?
我们现在正处于成长阶段,还没有为社会创造财富,还是个完整的消费者,所需的一切,都要国家供给,所以节约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更具有特殊意义。也许有同学认为,生活富裕了,自己又是独生子女,父母也供给了优越的条件,还讲什么俭朴?
其实节约是一种很良好的品德,也是一种刻苦的精神,有了这种品德和精神,能促使我们青少年在生活上不过多的奢求,即使在生活上遇到些困难也能克服,这也是一个人在学习和事业上成功的重要条件。
勤劳简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这一美德,为社会多节省一些财富和能源,这不仅是利国家,也利己,如此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让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养成勤劳简朴的好习惯,把这一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吧!
谈节俭演讲稿8篇相关文章:
★ 谈保尔读后感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