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作文能让我们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和美感,作文要写得精彩,首先要在审题上多花时间,满分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初中家乡的作文模板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家乡的作文篇1
春节拜新年,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明月……一个个传统节日,荡漾着两千年不曾间断的精神涟漪,联系着泱泱华夏的繁衍生息,演绎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中秋节却是我最欣赏和喜爱的。
在我印象中,家乡的中秋节习俗似乎并不多,只有吃月饼、赏月、吃团圆饭而已。但似乎每一个又很有意义,充满着浓厚的感情。这也是我喜欢中秋节的原因。简单而又重要,单调而又不失真情。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十五的圆月高挂在天,皎洁而又圆圆的,使人不禁联想到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而这又为月亮蒙上了一层神秘而又浪漫的面纱,令人向往。初升的月亮是迷人的,似乎前面有一层云彩半挡住了她的脸庞,宛如一位戴着面纱掩面的羞涩少女。渐渐地,渐渐地,月亮更亮了,薄薄的云彩也散去了,又添了一种成熟美,也又多了一种“月下飞天镜”的感觉。人们望着明月,通常会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遥寄对亲人的千里相思之愁。
十五的月饼也是中秋节的一大习俗特色。月饼的种类有很多,豆沙馅的、五仁馅的、红枣的、蛋黄的、果酱的……数不胜数。但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味道,都会让人忍不住去品尝。月饼一咬,嘎吱一声,外面酥脆的皮儿便掉进了嘴里,随之,里面那诱人的馅儿便会露了出来。使人食欲大增。圆圆的美味的月饼配上皎洁的月光,也是一大享受!
团圆饭是我们小孩最期待的了,因为这顿饭可是非常丰盛的,一般都有十几道菜,个个让人垂涎欲滴。一般小孩们快速的吃饱之后,便出去和小伙伴们玩去了。而大人却正是享受之际,没有了孩子们的喧嚣声,大人们可以在月光下喝着酒,聊着天,吃着菜,“欢饮达旦,大醉,”真是人间一件快事。如此良辰与佳肴,众人何不享矣?
中国人讲究团圆,喜欢团圆。而中秋节正是团圆的节日,是一家人欢聚一堂的节日。我们又有何理由不喜欢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呢?
初中家乡的作文篇2
中国的端午节最先是屈原出现之前成了祭祀河神、乞求收成的节日。因为古人认为洪水是河神发怒的结果,为防止端午大水把秧苗冲走,举行一系列祭祀活动,希望河神高兴,保佑大家五谷丰登。加上这时候一般是农耕犁田、插秧的季节,农民经常要在水里泡着犁田插秧,而喝黄酒能有效地去除风湿。于是端午节这个时候慢慢地就形成了喝黄酒的习惯。这些并不是纪念屈原才形成的,在屈原投江前中国早就有了端午节这一说法,而屈原投江更加让人们记住了这一天,也增加了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莆艾蒿等庆祝方式。
虽然由古至今中国都在过这个节日,但意义却颇有些不同了。特别是我家乡的端午节,别有一番风味。我的家乡在贵州省凯里市龙场镇,那里有“煤炭之乡”的美称。家乡的民风淳朴,端午节过得也很淳朴。
和许多地方一样,端午节的头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打扫房前屋后。因为春夏交替是蛇虫鼠蚁大量繁殖的时节,人们就把雄黄、大蒜、淘洗糯米的水掺在一起混合而成一种底层黑表层黄,还带有些泡沫的液体,并把它洒在房前屋后蛇虫鼠蚁出没的地方或角落里,使得这些虫子不敢靠近半步。这些事做完之后,孩子们跟着大人上山采集粽叶、菖莆和艾叶。粽叶自然是拿来包粽子用的。我们的祖宗认为五是不吉利的数字,端午节又恰是双五重叠,在家门上垂挂菖莆和艾叶可以驱邪避魔。
刚采来的粽叶带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味。把粽叶洗净晾干后,准备好晶莹透亮的上好糯米,淘洗干净,天擦黑的时候就可以包粽子了。家乡包的粽子形状各一,有枕头粽、三四六个角的粽子、背崽粽、五彩粽等等。小孩子最喜欢是背崽粽,一个大粽子下面吊了三四个小尖角粽,像赶场天拖儿带崽的妇女。所包的粽子因为放的东西不同,味道也不同。有纯香的白米粽子,碱水味的灰粽、透着植物香气的五彩粽,还有豆粽、肉粽。真是让人一想起就垂涎欲滴。
初四的整个晚上都是煮粽子的时间。还记得小时候一家人都会围着煮粽子的锅灶,伴着闪烁的火光,一股股暖意涌上心头,一家人合乐的样子最让我难忘。当夜渐渐深了,家人也陆续上床睡觉,而我却像小狗一样守在妈妈和灶台边,什么时候睡着也不知道。第二天醒来,刚煮熟的粽子青绿青绿的,溢出来的一些白糯米胖嘟嘟的,很可爱。看到挂在墙上的粽子,我满心欢喜。这时候妈妈就拿煮粽子的水给我们小孩子洗脸洗身子,据说这会让皮肤会变得更光滑洁净,不生疮。
匆匆洗完脸,我就迫不及待吃粽子。一口咬下去,软软的,粘粘的,满屋是糯米和粽叶的清香。端午节就在这个香气弥漫的早晨又来了。
初中家乡的作文篇3
我的家乡——东台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
美食一:西瓜。西瓜圆鼓鼓的,像一个皮球,穿着一身绿黑相间的衣服,仿佛是穿着军人的外衣,头上还有一个天线,似乎向人们发出西瓜成熟的喜讯。西瓜还有一个美称叫“爆炸”西瓜,为什么叫它爆炸西瓜呢?是因为它的外皮非常薄,只要轻轻一摸,西瓜就会炸开。西瓜炸开后,里面的果肉有红的,也有黄的。闻一闻,就会有一阵清香扑鼻而来。咬上一口甜甜的,宛如新蜜一般。吃好的西瓜可不要扔掉,因为底下还有瓜皮部分,可以直接吃,清凉可口,十分好吃。也可以用来炒菜,能成为饭桌上的一道美食之一。
美食二是臭豆腐。每次听到别人在大城市里宣传我们东台的臭豆腐时,我作为东台人都会无比自豪。还记得第一次吃臭豆腐时,我和其他人一样,觉得这臭豆腐不仅臭,而且黑黑的.,肯定不好吃。不过当老板把它放到油锅里炸的时候,那些臭豆腐就像在油锅里洗了个热水澡,那“咔嚓咔嚓”的声音是那么的悦耳啊。炸好以后再放入调料助阵,那味道可以说是一种享受啊!
我爱东台,我更爱东台的美食。
初中家乡的作文篇4
喜欢江南的雨,家乡的雨,轻盈淡雅,让我如痴如醉。
家乡的雨,如牛毛,如细丝,密密斜织着,如烟似梦,为家乡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朦胧的江南的家乡最有意境,别有一番诗意。
家乡的雨在那诗的意境里。这些柔和的雨给予诗人们灵感。你听:“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是戴望舒在雨中留下的动人的一幕。江南家乡的雨让人印象非常深刻,因为它是那么的如诗如画。
如果说是戴望舒成就了雨中的小巷,那么,雨中的烟雨楼的成就者就是杜牧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么一个朦胧、动人心弦的场景让人忍不住想象站在雨中的楼台上,观看那迷人的雨景。
家乡的雨是惆怅的。在梅雨时节,细细绵绵的雨丝像掉不完的银线,淅淅沥沥地从早落到晚。这时,我们的情感最容易变得忧愁,因为那细雨萦绕着我们的思绪,让我们的心飘回过往。想起那些忧伤的过往,在那个潮湿的季节,在家乡的雨中,我不禁不住撑着雨伞,在朦朦胧胧的雨界中忧伤、怀念,尽情享受雨的惆怅。
家乡的雨是柔和的。雨一下就是几天,这些小雨慢慢渗入泥土,地面上渐渐溢出的芬芳。难怪都说江南的女孩是美丽温柔的,在这么柔和的雨的滋润下,怎么会不亮丽呢?
江南的雨是轻盈淡雅的。下雨的时候,整个天空都笼罩在朦胧的烟雾里,淡淡的,清清的。每当柔柔的细雨轻轻飘过这个古朴的小镇,我会觉得我的家乡很美,美中带着丝丝的忧郁,美得让我心动。
家乡的雨,如诗,如画,如梦。家乡的雨是婉约的,轻盈的,淡雅的。我喜欢这家乡的雨。
初中家乡的作文篇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到清明节,空气里总是弥漫着忧伤的气息,人们怀着悲痛沉重的心,情扫墓,以表达我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然而,在我的家乡可不是这样的,清明节这天,我们会非常开心,穿得非常讲究,因为我们要让死去的亲人放心,我们想让他们知道我们过得很好,让他们安息。
清明节前一天,我刚回到家,妹妹就拉着我去挖红鸡蛋根。这红鸡蛋根是一种植物,叶和茎都是绿色的,茎上有一些小刺,但不会伤害到手指。我们主要吃的是根,根有粗的,也有细的,细的还嫩,粗的就表示这鸡蛋根有些年龄了,因为根长在地下,挖出来时有许多泥土。要把鸡蛋根上的泥土洗干净之后,才用锤子凿,直到有红色的汁儿冒出来,然后把凿好的根放到盆里熬,大约30分钟后,把鸡蛋放到里去煮,煮出来的当然就是红通通的鸡蛋啦。之后,我们又去摘了染饭花,这染饭更不得了,它可以把饭染成黄色,而且染出来的饭里还有淡淡的花香,吃起来又香又糯,这可是我的最爱哟!
第二天,我们把煮好的红鸡蛋和染好的饭,还有洗好的菜和肉拿到墓地去,挂完纸以后我们开始扫墓,除杂草,扫灰尘……接下来就是在坟边做饭吃,因为坟旁边大多有柴火,我们就用砖块搭灶,全家人一起在坟边忙活。做完要先把饭放在墓前,烧点“钱纸”,用以供奉死去的亲人,然后我们才可以吃饭。
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戴“柳帽”,坟边种得有柳树,人们说柳树是宝,可以驱邪避魔,所以便有了这样一句话:“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至于柳,头发长的姑娘把直柳中间的茎抽掉,然后就这样绑在头发上。这天,如果你来到我的家乡,便可以到处都看得到柳,如果坐车,车上的中国结一定换成了柳;如果走路,路边的招牌上一定有柳。
看!这就是家乡的清明节!
初中家乡的作文篇6
说到春节,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这里的春节别具一格。
到了腊月初旬,我们就已经闻到了年的味道,越来越浓。
腊月二十四,也就是小年,这一天,男的把家打扫的干干净净,女的做饭菜,还要接“祖佬”,吃好的,放鞭炮,非常热闹。
过了小年,就要开始准备过年的一些用品了,鞭炮、糖果、方便面……这几天是人们最忙的时候,虽然忙,但是心里依然是开心。
年三十这天早上,是男的起来煮饭吃。,小孩也起得早。天黑了,鞭炮声就响起来,漫天的鞭炮,把天都映成了彩色。
晚上吃了饭,我们一家人就在一起团圆守岁,大人还要开压岁钱给我们小孩子的。一家人嘻嘻哈哈的笑声,给春节增添了几道韵味儿。
春节既是往日幸福的总结,又是未来美好生活的开端。
初中家乡的作文篇7
今年,我们破例到乡下奶奶家过年。
“开饭了!”奶奶大声喊道,我从房间走了出来,这时,哥哥突然惊奇地说:“咦?外婆,您平时不是很节约吗?今天怎么……”我这才注意到,从房间到大厅,从楼上到楼下,凡是安着灯的地方,都金碧辉煌 .
我非常诧异地问:“奶奶,您这是唱哪出啊?”
叔叔开口解释道:“这啊,是在辟邪哩,相传,古时候有个‘年兽’,常常来吃百姓,后来,人们知道它怕响、怕光,就放鞭炮,点灯笼。这个风俗啊,就一直延续到现在。”
“喔!”,我们恍然大悟。
吃饭时,我也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大人们专挑一种叫“芥菜”的东西吃,两大盘芥菜一会儿就零星无几,但却很少去碰那盘美味的红烧鱼,等到那盘鱼只剩一截鱼尾的时候,却被奶奶端进了厨房里。我正纳闷呢,叔叔便向我们解释道:“为什么我们都爱吃芥菜呢?因为,芥菜的‘芥’的谐音是‘戒’,如果把芥菜吃光了,那就代表你在一年中的毛病、缺点都戒光了。而那盘鱼嘛,则是表示了‘年年有鱼(余)’,意思是:一年之中辛辛苦苦锝来的劳动果实并没有一下子用完,而有一些保存了下来,年年都如此,就积少成多了。”
饭后,我想:这些风俗和习惯固然代表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无端的浪费,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放弃以往的风俗,过一个快快乐乐的新年!
初中家乡的作文篇8
家乡的春节按照我们家乡的习俗,春节就是在除夕那天开始的。到了除夕,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大人们要上街买很多菜和零食回来,还要打扫卫生,而且家家户户都要贴上对联和红艳艳的“福”字。有一些人家帖的是倒“福”,有一些帖的是正“福”。我就问老妈:“为什么有一些家是倒“福”呢?”老妈笑眯眯地说:“倒“福”和正“福”都是一样的,它们都是代表福气来到了。”老妈又对我说:“除夕要守岁,不到十二点是不能睡的。守岁,就是全家人要在除夕的夜晚用虔诚的心守住平安。”
午夜十二点整,家家户户都放起鞭炮和烟花,顿时,整个城镇响声四处,真是震耳欲聋,热闹非凡呀!到了正月初一,爷爷奶奶会煮我们最喜欢吃的东西,比如:龙虾。虾菇。螃蟹。海蛰皮。虾。跳鱼等。吃过了饭,小孩子们都要去给长辈们拜年,拜了年,长辈们会给小孩子们压岁钱,有的孩子会拿钱买玩具,也有的会把钱存起来,将来再买学习用品。拜完了年,大人们就要上寺庙去进香。在我们老家有很多寺庙,每个寺庙都要进香。等大人们进完了香就会带着小孩子去游乐园。公园等。正月初一就这样过了。到了元宵节,是我们家乡最热闹的一天,也是我们小孩子最渴望的。最欢喜的时刻到来了,因为家家户户都摆上了年货,每家都要杀鸡来拜神,桌子上堆满了糖果点心等之类的东西,小孩子都喜欢吃的,有一些嘴馋的孩子会忍不住偷一个吃呢!让孩子们开心的不止这个,是在公庙上,摆着许多各色的旗子,让人来拿着,干什么呢?对了,就是游村,还有醒师,每逢家节,都有机会的。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风俗习惯。春节过后,小孩子们要上学了,大人们也去做平时该做的事了。我真是难忘家乡的春节呀!
初中家乡的作文模板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