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接触得很多的文章之一,读书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读后感也是在读完书的基础上写成的,满分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婚姻的读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婚姻的读后感篇1
?幸福的婚姻》一书确实是一本能让任何夫妻从中受益的婚姻指南,非常适合夫妻静下心来共同聆听。我是个笨嘴拙舌,又懒得写点东西的人,但昨天晚上我听了李维老师解读的《幸福的婚姻》,并认真看了读书笔记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不禁回忆起了我和老公结婚十八年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忆中那些美好的瞬间,突然有了一种想说说心理话的冲动。
看到有关离婚率的统计,我真的是大吃一惊。我的亲朋好友少有离婚的,但离婚率逐年增长也是不争的事实。李维老师为大家解读的《幸福的婚姻》想必已经让很多维书会的朋友受益。书中讲了问题婚姻的六个迹象:苛刻的开始、末日骑士、被情绪淹没、身体语言、失败的感情修复尝试,糟糕的回忆。书中也给出了帮助夫妻渡过危机的七个法则,可以巩固夫妻间的友谊,也是幸福婚姻的核心。
我很欣赏法则三中的一段话:每桩婚姻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结局,原因在于夫妻的‘’感情储蓄’’不同,那些互相靠近而不是远离的夫妻就好像是往“感情银行”存钱。细细体会真是很恰当的比喻。法则三中还提到夫妻间要进行减压谈话,这对一桩幸福的婚姻很有必要,它可以拉近夫妻间心灵的距离。
我和老公自结婚十八年来几乎每天都要进行睡前聊天沟通,即使在老公因下岗外地打工,我们两地分居近十年,每年累计仅有一个月两人相聚时间,我们也没有间断过睡前聊天的习惯。电话、手机成了我们必不可少的交流沟通的工具,就算是每天按部就班,无事可聊,也要彼此问候一下。记得在女性丽智蜕变系统培训时,bonnie老师数字生命能量学的课上,老师通过我们的生日数字提到我们夫妻曾长期分居,常通过电话互相沟通时,我几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激动得流泪。
那是因为当时想起了自己曾因想念老公而心痛半夜醒来,想给老公打个电话诉说心里感受又怕打电话吵醒他时的复杂心情。现在老公只要回家就会给我和孩子每人一个拥抱,这是幸福的拥抱!身体语言也是不可或缺的.。
最后作者也给了出了改善婚姻的五个建议:道别、重聚、赞美与欣赏、喜爱、每周约会。另外我认为一桩幸福的婚姻缺少不了夫妻间的绝对信任。正是我和老公之间彼此信任,坦诚相待让我们相处时少了猜疑而心情愉悦、放松。
非常感谢老公一直以来的理解、信任、包容、关爱!这让我感到与之相知、相爱、携手一生是我此生的幸运,让倍感幸福!
婚姻的读后感篇2
?幸福的婚姻》这一本书,是西雅图爱情实验室心理学报告,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弋特曼的经典作品。
这一本书和其它类的婚姻情感书籍最大的不同是,它基于大规模的家庭关系研究,并有着长达40年的跟踪报告,它基于真实的实验数据而得出的结论,这是一本用数据来作婚姻导向的书。
弋特曼被称为“婚姻教皇”,他预测离婚的准确率高达91% ,有一半的离婚发生在结婚后的头七年,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七年之痒。问题婚姻在日常交流中就能显现出来。
交流过程中,批评、鄙视、辩护、冷战,只要有一方或者多方出现,那么沟通必然不会顺畅。
谈话以苛刻的开始,谈论的中心在于指责对方,尤其是攻击对方的人格时,这会引起人的自我保护机制,隔绝对方传送过来的信息。
当人受到批判时,习惯性地自我辩护,在交流中为自己辩护,实际上是反过来责备伴侣,而辩护的潜意识是我是对的,是你导致问题出现的,这也会导致冲突升级。
鄙视一旦存在,说明这个婚姻正走向毁灭或者名存实亡的结局。这是让对方知道你讨厌他,这会让冲突到最大化直至不可逆转。与一个讨厌自己的人相处是一件非常不愉快的事,一想到两人还生活在一起,甚至还呆在同一个房间,也会让人感觉压抑和愤怒。
当一方出现情绪淹没感时,就容易陷入冷战,拒绝与对方进行交流沟通,即使心里有万种想法,但在对方看来是无视对方的存在。交流断掉,彼此心存爱意也无法发现。
还有些婚姻破裂的迹象,对彼此生活糟糕的回忆,对婚姻无处不在的消极看法,以及夫妻间感情修复尝试的失败。
一、完善你的爱情地图。
了解对方的喜爱,知道对方的信念,明白对方的节奏。彼此了解,更能产生共情能力。了解对方,会知道对方在遇到大冲突时会有怎么样的反应,越能与对方保持情感上的联系。
夫妻之间可以适当地留些空间,给予彼此人格、经济、精神、人际独立发展的空间,但同时尽可能地理解对方。了解对方并不代表是控制对方,你越清楚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你对他的各个细节都了如指掌,在平时细微处越能知道对方的情感变化。
二、喜爱和赞美对方
喜爱和赞美对方是幸福婚姻的基础,即使是那些不善于语言的人,在日常行为,在一举一动中,对伴侣的喜欢都能让对方察觉到。
会步入婚姻,对方有你欣赏的优点,有你喜爱的性格。对欣赏和喜爱消失时,婚姻也渐渐步入到平淡无激情的地步。
中国人含蓄,不善于表达。靠用猜的方式,往往有误差,大胆直白的语言能让双方语言一目了然。
三、彼此靠近而非远离
每一天有意识地向对方靠近。你想要感情亲密些,那么就应该有人往前迈,你们两个才能意识到对方是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侣。
情感好坏真的不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更需要的是经营。相爱相守,白头偕老。
四、让配偶尔影响你
两个人在一起难免磕磕碰碰,若是遇到可以解决的,冷静下来总归能解决得了。若不能,那么,不管你喜不喜欢,那么妥协则是你惟一的方式。
你对配偶表达妥协,并不是说明你的观点是错误的,只要不是涉及到你不可动摇的原则,那么让配偶影响你,你愿意为他改变。
五、解决可以解决的问题
问题存在,彼此想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式。以温和的方式开始,以妥协收场。
在争论的时候,记得目地是要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于解决问题不利的因素少提出,如对于对方的批评,消极对待问题。
两个人合理解决问题,围绕这个中心点,那么问题就不再成为问题。
六、学会化解僵局
有些问题是根本性的问题,那是无法得到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性格上的某些不同。毕竟是两个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童年经历、成长方式,那些种种的不同导致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存在个人的性格中。
如宗教信仰不同的两个人可能会为了简单的一顿饭而争吵,性格相反的两个人会为同一事情反复争论。这些问题最终是无法化解,能化解的是个人情绪和看法。
当你把对方以与你不同的地方,甚至是特立独行的怪点,看成是一种幽默的个性,不必为对方的马大哈而郁闷,也不必因此对方心直口快而烦恼。
学会与问题相处则是最佳的方式。
七、创造共同意义
梦想是指希望、志向和愿望,它们都是你身份的一部分,给你树立目标,让你的生活充满意义。
梦想可能是一件小事,如每周末看一场电影浪漫,也可能是一件大事,如想买一套心仪的房子。也可以是业余爱好,平时生活习惯等等。
尊重彼此的梦想,是幸福婚姻的秘诀。即使你不赞同对方的梦想,那么也要理解对方的梦想。这会让你们拥有共情的能力,想知道对方想做什么是高情商夫妻的表现。
你可以为对方的梦想提供财力的支持,在生活上给予帮助。
最高级的梦想是把对方的梦想纳入自己的梦想中。
夫妻之间可以创造属于自己家庭的仪式,为每一个过生日的家人一起制作蛋糕,每年固定时间拍个全家福。
爱情不是婚姻的全部内部,矛盾不是婚姻的惟一主题,有着共同意义是婚姻的追求。
婚姻的读后感篇3
前几日在杂志上看了一篇文章,名叫《无性的婚姻谁是受害者》。一看标题也能猜出故事说的是夫妻俩的事,说是有对夫妻,男的不辞辛苦的在外奔波,给老婆和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有车有房有资产。女的自从结婚生子就再也没从事过工作,她的工作就是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这样的生活原本是幸福的令人羡慕的,可这一切却被女人的出轨改变了。
女人结婚十几年没有主动给老公买过衣服鞋子,但却给另一个男人足够的关心;女人两年来跟那个男人说过的话比跟老公十几年都多;在女人跟那个男人甜蜜了两年后老公才知道,不是迟钝,而是因为在老公的心里她一直是最纯洁的,他没想过也不相信她会背叛他。所以,当老公知道一切的时候他快崩溃了,他想过离婚,想过赶她出门,可最终为了孩子他原谅了她隐忍了她。但他们之间再也没有了性,他对她再也提不起性趣了,在她面前就像个“废”人,其实他也想能像从前一样,可他做不到,因为他一跟她亲热就想起了她和别的男人在一起的情景。最终,做为妻子的她良心发现主动提出了离婚主动离开了他,因为他还是年轻的,他需要性,她不能因为自己的错而耽误了他的幸福。
这个故事我想大多数人看了都会骂这个妻子的不知足,骂她生在福中不知福,我也是这样在心里瞧不上这个女人,但这个妻子最终的做法还是值得欣慰的,这个欣慰不是为了她而是为了她老公。现在有好多人都是这样,明明自己就是最幸福的人,可是还是有许多的不满足,不知足。我想也许这是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同吧!而对我来说幸福就是亲人健在,夫妻能相扶相随,钱不要太多够花就行,也不要无所事事,有生活的目标就行。不知道这样的幸福你们是否赞同?
婚姻的读后感篇4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我想这个问题久已让人淡漠,对现代人与其谈婚姻的意义,不如问婚姻是什么?是搭伙过日子?抑或是一场交易?诚如作者所言:人很难正确认识婚姻。
这本书以《圣经》为基础阐述了基督徒的婚姻观,也给不信者指引了方向;对我而言,则是让我更清楚了婚姻的目的及如何正确看待婚姻,不过目前觉得还没有话语权,看这本书可能更多的是知识上的一些认识。
婚姻改变的是二个人
进入婚姻中的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看到的总是对方的问题,都是“你”的错。《圣经》明说每一个人都是罪人,每个人都有问题,都是不完全的,人常说相爱容易相处难。婚姻要改变的不是一个人(对方),而是二个人(也要改变自己)。
婚姻的奥秘
婚姻的奥秘不仅是指婚姻本身,象征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爱意味着舍弃自己、服侍对方。幸福的婚姻是将对方的幸福放在自己的幸福之前,服侍对方,让对方满意。现实中的婚姻大多是有条件的,首先要求对方满足自己。
婚姻是最深刻的圣约关系
?圣经》中的婚姻观是一男一女、一生一世、一夫一妻,是一种委身,如果能看到这一点,离婚率可能会降低很多。
爱的行为可以引发爱的感觉
通常我们的认识是先有感觉才有可能会爱上一个人,作者告诉我们如果持续爱的行为是可以引发爱的感觉的,当愿意用行动去表达爱的时候,情感会逐渐与行为达到一致。
单身与婚姻
1)珍惜单身生活:单身生活在时间上有更多的自由和空间,没有太多家庭的缠累。
2)过好教会的团契生活:教会生活是一个大家庭,与肢体间的相处也能造就自己的品格。
婚姻的读后感篇5
在成长的进程中,恋爱和婚姻都不是学习的内容,在某一阶段乃至是很私密和个人的话题。
然后在工作后的许多年,悄然冒出的催婚,让你开始手足无措,乃至开始怀疑自己。
对习惯了单身状态的自己,要开始寻觅一个“陌生人”,并且爱上这个陌生人,然后与他生儿育女,互敬互爱共度一生。
女孩子,对爱情还是有向往的,不论韩剧里俊男靓女梦幻童话般的爱情故事还是总是在热播。
理想和现实还是不一样的,在以婚姻为条件的交友进程中,对面的那个人一坐下来我们就开始把他和想象中的那个人对照,类似老板的姿态挑选对象,站在理智的角度权衡利弊轻重。
想象和这个人生活后的场景,一旦遇见不如意的地方,就开始果断地否定这个人。
因而,他人只要几个月就可以解决的婚姻大事,我们用了几年,用现如今的话说,我们靠着实力单身。
我们同批的同事入职的时候有9个人,其中有2个是已婚或已有对象,2年过去了,这是数值依然保持不变。
曾和2个同事讨论过这个现象,想要帮助彼此找到缘由:
其一是由于对方问她为何只开放3天朋友圈?
其二是由于朋友竟然在她拖地拖一半的时候打电话约她出门要给她介绍对象,而我则是由于对方怎样能在我丢失东西的时候评论不理解呢!
结论很明确:果然,我们是凭着实力在单身。
身为一个基督徒,我是明白自己看似温和的背后有着的不合宜的自豪,我不够谦卑。
我爱自己胜过一切。虽然知道不可能找到一个完善的伴侣,实则以此标准在履行。不愿意下降生活质量,不愿意为对方改变,不愿意屈就,常常是“你若无情我便休”,果断决绝。
一副没有你,我也仍然过得好的样子。当未斟酌对象之先,我没有发觉自己身上有这么多的劣根性。
当重视一段关系的时候才发现,原来“罪”实实在在地就在自己里面。由于你先爱我,我才爱你,由于你先要和我好好说话,我才能好好说话。原来,我不是那个像基督一样先爱人的人。
?婚姻的意义》让我重新审视了我自己,也更新了我对那个陌生人的看法。
侯活士说:婚姻,最大的问题是学习如何关爱自己所嫁(娶)的那个陌生人。
这对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来讲是一个冲击,由于,我常想:我为何要为他做这做那。我一直觉得婚姻就是一个高风险的打赌,给自己假想了许多后路,看自己的女性尊严胜过许多。
在情感上,我让自己有抵抗风险的空间,由于我保存了大部份的情感。我看重父母,看重工作,看重未来的孩子,看重自己,把那个陌生人摆放在有你更好,没有你也能够的位置。
但是,当你被告知“你的婚姻必须成为你最重要的东西,胜过其他一切。
你的配偶应当从你那儿得到最多的爱、关注、殷勤和委身,其他人都不能超乎其上”。多年来独立自主的教育经历开始遭到冲击,让我重新审视了婚姻的意义。
但是,《婚姻的意义》中谈到婚姻首先是友谊。这让我找不到那个特别的人,由于友谊可能在你和许多人中间,如爱人是在他们当中的话,这就意味着你和许多人有着可能性。
我始终期待有那末瞬间的怦然心动,但我也相信“也许,爱情的最初是不由自主的,让人神魂颠倒的,但是终究爱情是刻意的选择,相信经营的智慧。
父啊,我相信一切都是你最好的安排!不管是单身还是有行将到来的那个陌生人,请你赐予我爱人爱己的能力!
婚姻的读后感篇6
昨天,我拜读了一位老同学发表的《婚姻》这篇文章后有一种莫名的惆怅。他们夫妇都是我的同学,而他的妻子又是我的闺蜜。真不知道如果她看到文章里所表述的他对婚姻的一种纠结和无奈时会怎样的心情!我可算是他们爱情,婚姻的见证人之一吧!他们邂逅于一次老同学的偶然相遇,这让我们所有的同学都相信缘是天定的这一说法。
在我印象中,他们的恋爱过程没有风风火火和死去活来。婚后我那女同学多次怀孕流产,让她的身心都受到了很大的伤害。记得那是她刚怀她宝贝女儿三四个月的某一天我去看她,躺在床上的她是那么静,脸上看不到往日喜悦,对我笑的是那么牵强。更让我想不到是她居然对我说想打掉这个来之不易胎儿。看着她满脸的泪花我明白了发生什么。在她为了能给他生个儿子不顾自己的身体的痛,内心煎熬伤害了自己,到后来居然用生命为赌注只为能有一个他们自己的孩子!换来的却是两个自亲自戚的人的背叛!接下来好长好长的一段时间,我就陪她笑,陪她哭。他们的女儿终于顺利出身了!而她却变了!只要她的视线离开女儿就不会再看见以前那个热情,开朗,美丽的她。好强的她想过要放弃,但她没有,因为我太了解她对他感情了!前几年他生了一场病,她昼夜陪护着,总是在没人时偷偷流泪。
后来她自己干起了工程,而他在家工作白天是爸夜里当妈,在外界都认为他们这一家好幸福!昨天我看了他的文章才知道他在现实婚姻有多的痛苦,其实换位思考,对于他来说放弃自己所爱的和一个自己不爱的人生活真的痛苦啊!所以我决定等她事业上的关卡过后,我会好好劝劝她!让她明白有一种爱其实它叫放手!
老同学的这段让我明白爱情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它可以让两个互不相干的人彼此吸引、长相厮守,连父母都能排除在外。在爱情里任何人都没有洒脱和自如,除非你没有真的'去爱,面对爱情的时候我们更多地是信任和真诚。
婚姻的读后感篇7
这本书是在一次读书会上看到的。当时弟兄姊妹围着桌子坐一圈儿,就看到齐刷刷的好几本《婚姻的意义》被拿了出来,更是被接下来的分享所感动,于是开始对这本书心动。
这本书是一位美国的牧师——提摩太·凯勒,和他的妻子(凯西)共同写的。他们本着圣经教导的原则,结合了他们20多年的婚姻辅导工作,以及他们夫妻自身的现实生活的碰撞磨合,总结归纳了这本“婚姻使用说明书”。
?婚姻的意义》一共八章:婚姻的奥秘、婚姻的力量、婚姻的精髓、婚姻的使命、爱那个陌生人、拥抱“他者”、单身与婚姻、性爱与婚姻。
之所以大力推荐这本好书,是因为它帮助我拨开了影视剧云雾,使我些许看懂了婚姻的本质。读罢全书,里面的亮点很多很详细,实在不是几千字读后感可以全部表明的,它需要自己慢慢回味,一点点地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对单身者和已婚者都非常有帮助,使我们面对婚姻时多准备、不狼狈。以下简单地分享三点。
1、大多数人的婚姻是幸福的
罗马书12章说:“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圣经很多章节明确地告诉我们,婚姻是神圣的,神所配合的人不可分开;我们要遵守一男一女一夫一妻过一生一世的生活,拒绝婚前同居试婚等。正是因为婚姻太神圣的缘故,我们都想抓住上帝的恩典,不想错失。团契里很多适婚年龄的单身弟兄姊妹,在观望,在等待。我们受着教会的教导,同时也受着社会的影响,从而导致我们的择偶标准不经意地就比世人“更完美”。更糟糕的是,我们看到了即使在教堂结婚的人,也有过得不幸福的,争吵也时有发生。外面的花花世界就更不用说了,80&90已经成了当代离婚主力军,忠诚变成了只要不被对方发现就算(忠诚)。
婚姻不是神圣的吗?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不幸福?
真的是这样(婚姻本来就不幸福)吗?《婚姻的意义》作者记录的一项美国的调查研究表明:其实大多数人的婚姻是幸福的,即使当下不幸福,坚持3—5年后也会幸福,人们高估了离婚的好处。虽然现在的离婚率芝麻开花节节高,但不是还有更多的人没有离婚吗?基督徒不能离婚,离婚解决不了问题,除非自我改变。如果依旧带着“老我”的问题,进入下一段婚姻,那么新的婚姻依旧会是红玫瑰变成了一抹蚊子血,也许还是一滩血;白玫瑰变成衣领上的饭粒,也许还是粒馊的。
基督徒的婚姻是两个人成圣的过程,是我们一辈子需要学习的功课。我们的婚姻里必须要有神,因为三角形才是最稳固的(我们在中小学数学课上就学过)。我们基督徒的婚姻也正如三角形:神—夫—妻。
原本两个生活背景不同、习惯不同、个性不同的人,生活在相同的屋檐下,磨合期的争吵是很正常的,但是因为都向着神,夫妻会越走越近。丰盛牧师说过,争吵有益于他们夫妻感情发展,是沟通的一种方式。那为什么有些人越吵感情越坏?是因为他们没“吵好”!吵架也需要学习。
也许有人说,即使不离婚,两个人也是木乃伊的生活。那么婚姻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呢?
2、婚姻最大的障碍——自我中心
夫妻间相互斤斤计较,在做事前先衡量是不是等价关系:你对我有多好,我就对你多好。人是不能完全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心里想对一个人100%地好,但是通过语言、通过眼神、通过肢体动作表达后,往往会打折扣,对方可能只接收到了90%。这时对方就想:你对我90%地好,我就对你90%地好。结果对方只收到了80%……付出100%,只收到了80%!长期以往,心里越发气愤:那我也不对你100%地好了,只对你80%地好。结果对方只收到了70%,他/她心想:我付出90%,回报只有70%,那我也70%。……如此就陷入了恶性循环。
影视剧里的爱情为什么总会如此吸引人,如此触动人内心呢?正是因为他们舍己地爱,爱得不求回报,爱得纯纯粹粹,爱得为对方去死也心甘情愿。影视剧把生活中人们对爱情所有的幻想都放在荧屏里实现了。
但是,幻影终究幻灭。
我们熟悉的哥林多前书13章:“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自我中心的表现有哪些呢?没耐心、容易发怒、讲话刻薄、缺乏恩慈、嫉妒、怀怨等等。《婚姻的意义》作者提出:双方都以自我为中心,都提出自己的主张,结果对方回敬以更大的不耐烦、怨恨、粗暴和冷漠。换句话说,他们用自己的自我中心来反击对方的自我中心。因为自我中心的本质就是让你敏锐地察觉到对方的自我中心,并且因此受到冒犯,感到愤怒,与此同时却看不见自己的自我中心。作者总结得真好,直剖人心!
爱不是“成全”我,而是“舍去”我。施比受更为有福(使徒行传20章),当愿意舍去自己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得到了对方更多。也许有人说:我现在不爱他了,对他没感觉了,不需要得到他了。
3、爱的行为引发爱的感觉——婚姻是盟约
?婚姻的意义》作者的观点:爱的行为引发爱的感觉。很奇怪是吗,没有爱的感觉哪来爱的行为呢?
偶像派:“只要找对了人就可以永远沐浴爱河。”结果,我们发现自己并没有沐浴爱河,就认为自己找错了人,应该换一个,却没有意识到:新恋情的光芒仍会褪去,恋爱婚姻仍会和从前一样。
现实派:“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浪漫的终点”;“老夫老妻了,不讲究”。
不管是现实派还是偶像派都说明一个问题:爱情终究有疲倦的时候,甚至是逝去。没有爱的感觉就开始没有爱的行为,没有爱的行为就越没有爱的感觉,此时,已婚人的容易婚外找感觉,形成婚外情。
有人说这不是很正常吗?在婚姻里面我有权利幸福,不幸福就分手。但是,你还记得初心吗?还记得当初你们走进婚姻殿堂时在神面前是怎么宣誓的吗?在民政局是怎么宣誓的吗?婚姻不是以感觉来决定的,我感觉不幸福,我感觉性格不合……那么当初又是什么感觉?婚姻的'本质是盟约,是为爱舍己,是兑现爱的承诺。
“你们作妻子的,当顺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主。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以弗所书5章)
“当顺从自己的丈夫”,“当爱自己的妻子”,圣经在命令我们这样做!情绪是不能被命令的,只有行为才能被命令。我们要采取爱的行为,即使没有爱的感觉了,但我们依然要有爱的行为表达出来,必须温柔,必须体贴,必须关心、帮助、饶恕对方……随着时间推移,不仅可以走出爱的低谷,爱的感觉还会日益稳固。
想想父母都是怎么对待孩子的?从孩子出生的那刻起,甚至孩子还在腹中时,他的生命就紧紧地和你连在了一起。你悉心照顾他的发育、饮食、起居,尽力给他最好的教育,在任何他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出现……你为他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而且孩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不能给你任何的回报,甚至很不听话,和你吵架,嫌你啰嗦,离家出走……这时你又要付出更多来靠近他,引导他。你的孩子在别人看来很普通,但你依然忍不住要爱他,你不由自主地按着圣经里的模式来爱他,你必须放下自己的感受,采取爱的行动,正因为如此,你对他有那么深的感情,不管他是否可爱。所以就会明白,为什么孩子离家之后,很多家庭会破碎。我们常以“盟约”的方式对待孩子,却以“消费”的方式对待婚姻。夫妻是第一关系,亲子排第二。爱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先爱你的配偶。
感谢主,感动他的仆人,一生投身于婚姻辅导事工,本着圣经教导的原则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成为我们的祝福。这本书像一位长者,因着基督的爱,悉心教导我们这些年轻的孩子,教导我们如何正确地面对婚姻对待婚姻。
主啊,你的话语是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愿你的儿女们都能聪明有智慧地经营婚姻持守盟约,过圣洁的生活,在这“自由”、“开放”的世代做光做盐,见证主耶稣福音在我们身上的大能!阿们!
婚姻的读后感篇8
中国人由于传统家庭观念和文化影响,不管是物质还是心理都是非常依恋家庭的。当我们长大成人,建立新家庭时,父母的影响很有可能慢慢进入新家庭。生活幸福与否,往往在成长的家庭和童年经历中埋下种子。因此一场幸福的婚姻,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家教。
我们最大的错误,就是把最差的脾气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给了最亲近的人;却把耐心和宽容的心,留给了陌生人。
当父母在外面谈笑风生、殷勤热情,回到家跟爱人却熟视无睹、相对无言,这样的环境,孩子从小感受不到爱,也无法得知幸福婚姻如何相处,最终会影响孩子的婚姻家庭观。
夫妻该是终生的朋友,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是知心的朋友,至少也该是能做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
情人而非朋友的关系是不能持久的。夫妻而不够朋友,只好分手。
所以父母一定要谨慎自己的婚姻,“每个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做父母也需要学习,否则,你不经意的行为对孩子造成了伤害还不知道。
只有在这样相爱、温馨的生活里,孩子能感觉到爱,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子女,这样无形的“家教”,无疑是孩子最好的礼物。
在成年人的心理咨询中,很多问题是因为童年的创伤经历造成的,这种经历你也许已经记不得,但它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也是导致种种问题的根本。
大家还记得之前火遍朋友圈的那个视频吗?
每个父亲都希望女儿婚后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然而当他到女儿家去看她时,突然发现女儿过的生活并不是自己想的那样:
几乎从一瞬间,女儿从一个文静优雅的姑娘,变成了一个身兼保姆、妈妈、员工、妻子、女儿的多重身份的女汉子。
父亲很痛心,他很后悔自己这些年给女儿做过的榜样……
当他看到女儿忙的焦头烂额,而女婿却气定神闲看电视、喝咖啡、玩电脑,女儿穿梭在洗衣房跟厨房之间根本闲不下来,跟孩子的爸爸形成鲜明对比。
这不就是他在家中和妻子的相处模式吗?一模一样!
幸福的婚姻不求轰轰烈烈,潇潇洒洒,那是偶像剧里的情结,真正的幸福是细水长流,相互陪伴。
理想的婚姻,是偶尔送上的惊喜,是日日贴心的问安;是撒娇时的互捏脸蛋,是散步时的牵手揽肩;是清晨醒来的轻轻拥吻,是入睡之前的窃窃耳语;是岁月长河中静水流深,是生生不息的相看两不厌。
父母婚姻幸福的孩子,会少走好多弯路,他们会从小在内心获得一种稳定和安全感。更容易相信别人,也更单纯。
他们从小获就得了一种阳光的底色,那是对他们最好的一道保护。
所以,父母能给子女最好的家教,就是婚姻的幸福。
婚姻的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