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下教案优秀5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在教案中通常会包含学生的学习活动,以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教案的细致入微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中保持秩序,提升教学效率,下面是满分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数学二年级下教案优秀5篇,感谢您的参阅。

数学二年级下教案优秀5篇

数学二年级下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学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参观数学学校,提出分7个桃,每盘放3个,能放几盘还剩几个的问题。

老师动画演示分的结果,学生说答案并写出算式。

7/3=2(盘)1(个)

2.提出分17个苹果的问题,每盘放3个,能放几盘还剩几个的问题。

老师动画演示分的结果,学生说答案并写出算式。

17/3=5(盘)2(个)

3.80个梨,每盘放3个,能放几盘还剩几个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具体操作过程太烦琐,产生探索计算方法的需求。

老师动画演示分的过程,分到6盘时,问学生分完了没有,从而使学生感知到用分的方法计算有余数除法很麻烦。

4.板书课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二、以旧促新、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⑴回到例题:有7个桃,每盘放3个,放了( )盘,还剩( )个?

⑵提问:怎样列算式?

⑶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⑷交流反馈下面的问题:

① 怎么想到商是2?

② 竖式里的6、1怎么得来的?

③ 出示学生的错误写法,让学生改正。

④ 为什么不商1呢?如果商1,还剩几个?行吗?

⑸小结:今后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竖式计算。在计算时关键要看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这样的除数。

2.教学试一试。

数学学校布置教室:老师有18个气球,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⑴怎样列式?

⑵用刚学到的试商方法独立计算。学生尝试计算。学生做完之后,互相交流。

⑶展示学生的竖式,相互评价,并交流如何试商。

你是怎么想到商是5的?

3.探索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⑴比较例题和试一试中每道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先找到每题中的商和余数,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把余数和除数进行比较,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你的发现吗?

⑵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或者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了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如果余数大,就还可以再分。

⑶在一道除数算式中,如果除数是4,余数有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4,除数可能是几?

小结: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组织练习、实践应用

走进数学学校:完成想想做做第2、3题。

学生先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每组做两题。

学生做完之后,老师出示答案,学生核对,并说说是怎么想到商几?

比较上下两行题目,发现有什么区别?

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计算。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参观数学学校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

2、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学校有位小朋友叫林林,50个果冻平均分给9个好朋友,每个小朋友分6个。够不够?为什么?还差几个?50个小朋友可以分几个?还剩几个?剩下的分给2个小弟弟,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学生口答

播放阿凡提的故事

25张牌,每次最多拿3张,最少拿1张。谁拿到最后一张为输。

让学生回去思考这是为什么?

数学二年级下教案篇2

单元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利用他们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

3、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4、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尝试进行设计。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2、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区分,了解它们的用途。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图形,了解用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把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拿出来。

2、小组互相介绍。

3、小结学习情况。

二、新课教学

1、小组汇报:

一边介绍图形一边拿起实物模型。

2、归纳板书:

长方形圆三角形正方形

3、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形状的图形吗?

(1)小组交流

(2)汇报评议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

仔细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2、涂一涂

按要求画一画。

3、想一想

请你接着画下去。

4、数一数

眼睛看仔细,试做,校对。

数学二年级下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52页例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运用“倍”的含义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经过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学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求一个量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量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2的4倍就是()个2。

2、3的6倍就是()个3。

3、3个7就是()的()倍。

4、6个2就是()的()倍。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回答:已知信息是:军棋的价钱是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问题是:象棋的价钱是多少元?

师:这是哪类应用题?

生:倍数应用题。

师:从哪入手解决此类问题呢?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师:请你根据已知信息,画图分析计算解答,再小组交流想法。学生按要求参与活动,交流汇报。

数学二年级下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体验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通过观察各种物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小象的玩具模型,图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形盒子,杯子,三张抽象的杯子图片

学生自备一个小玩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在暑假的时候有没有去旅游呢,说一说你去过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时候,我们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气,奇奇也去旅行了。他们来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动物呢,是大象。这一天他们也看到了一头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说:“我看到一扇门上挂着一条尾巴。”

淘气说:“我发现一堵墙上有一只耳朵。”

奇奇高兴的说:“我看到了一头可爱的大象两只呼扇唿扇的耳朵,还有长长的鼻子。”

为什么同样一头大象,三个小朋友看到的确是完全不同的画面呢?

生答: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他们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们要全面了解一个物体,必须全面观察这个物体,学会观察物体。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物体吧。(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长方形盒子)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答:长方体

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它的每个面的颜色是一样的吗?(转动长方体)它有哪几种颜色呢?

(板书:黄、红、白、绿、蓝、黑)

老师手拿盒子,分别提问距离相差很远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几种颜色?

(板书几个小朋友的答案,并按种类多少将其归类)

(老师手指黑板上的答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三种颜色,而有的小朋友看到的却是两种甚至只有一种呢?

生答:观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细想想:我们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几种颜色呢?

生答;3种

那只看到一种颜色或者两种颜色的.小朋友要怎样才能看到三种颜色呢?

生答:转动长方体,或改变观察角度

3、现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来亲身体验观察的乐趣吧。

要求:四人一组,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玩具,告诉同伴你看到了玩具的那一部分,并且思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部分相同吗?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物体)

刚才我们已经观察了自己的玩具,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对集体发问,在观察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转动自己的玩具观察呢?通过转动玩具,你又发现了什么?

老师总结,板书: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结果不同(齐读)

小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猜猜它是什么 自由讨论30秒,对于这四幅图,你的谜底是什么呢?

其实,这四幅图是同一个物体。有的同学可能就疑惑了,同一个物体怎么会有四幅不一样的图呢?(观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向想,这个谜底是什么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吗?(出示杯子)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

你在哪个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图呢?第二幅第三幅还有第四幅呢 ?

三、练习巩固(课本67页)

1、军事博物馆举行恐龙展,小亮、小明、小红都来看恐龙 。那你知道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老师巡视,然后集体纠正)

2、现在不把书垒起来,你会做第2题吗?试一试吧。

四、总结

通过观察长方体,自己的玩具,还有猜谜游戏 ,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二年级下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角,知道角,初步认识角。

2、过程与方法:动手画角,做角,加深对角的认识,并能比较角的大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过程中学会方法。

教学重点:

能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并能正确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教具:活动角、三角板、教学课件、长方形纸

学具:三角板、直尺、彩笔、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形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都是谁?

生: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表现得不错,在这些图形里还藏着一个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这个朋友?

生:想。

师:让我们看看这个朋友是谁?(课件演示)

师:你们认识吗?同学们说是角,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图形才能称作角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

课件出示课题:认识角

二、 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 找角——直观感知角

1、师:看看这些物体面上有角吗?(课件出示)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发言)

2、看看你们身边什么物体面上也有角?(生发言)

(二) 认识角

1摸角并感知角

师:刚才同学们说三角板上有角,请拿出你们的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个角,用手摸一摸,什么感觉。

(生活动,师指导示范)

2认识角的顶点和边

师:同学们摸一摸尖尖的地方,是什么感觉?

生:刺手。

师:我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做角的顶点。屏幕上的三个图形有顶点吗?

师:同学们再摸摸角的两边是什么感觉?

生:平平的、直直的

师:我们把这两条平平的、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屏幕上的三个图形有又平又直的两条边吗?

师:现在同桌互相指一指你周围物体角的顶点和边。(注意提示指角方法:先指顶点再指边。)

师:大家来看看这三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

(生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不能和角成为好朋友,可要看你们的表现了。(课件出示)

(1) 辨角 想想做做第1题

下面的这些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学生独立判断,上台指一指。依据: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而且两条边都是直的。

(2)找角 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填一填,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和结果。不仅说出角的个数,还要求说说每个角分别在哪里,必要的话再指一指有关角的顶点和边。(适当指出,几边形就有几个角。)(说明:通常我们在两边之间画上小弧线,来表示这个角。有些角会用直角符号标,这个以后会学习。)

(三)画角

师:你们能在纸上画出一个角吗?(生试说画角的画法)。

师:(演示画角) 先画一点,然后从顶点起画一条很直的线,再从顶点起往不同的方向再画一条直线。这样,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就是一个角,我们用小弧线来表示。

生:在纸上练习画角。

三、 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一) 玩一玩

师:看来你们已经和角交上了朋友。那么你能将你刚刚画的角的两边延长吗?能画多长?学生活动,老师指导。

师:猜一猜,角的大小改变了吗?

(二)比较大小

师:同学们的角都画得很好,老师今天也带来两个角,小朋友们听,他们在说话呢。(课件演示)。

师:看了动画,也就是说老师手上的这个形状的大三角尺和你们手上一样形状的`小三角尺的角是----(学生答,师生比一比)

师:既然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那和什么有关呢?

师:(出示课件演示剪刀张开过程)同学们能说说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师:小朋友们看老师手里有个活动的角,谁来把角变大变小?(指名操作,师引导:将角的两边拉开,角就会变大,将角的两边合拢,角就会变小。)

师:那么现在大家能完整的说说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了吗?

生总结: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和角的两条边开口有关,开口越大,角就越大,开口越小,角就越小。

练一练:想想做做第3题 现在这里有3个钟面。你能看出上面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你是怎么想的?

(三)折一折

折一折:拿一张纸,用它折出大小不同的角。

启发:要折出更大的角,该怎么做?要折出更小的角又该怎么做?

(四)比一比

师:拿出你们折的角,同桌比一比,看谁的角大 ,谁的角小。你们怎么比呀?

(课件引导学生将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叠,你能看出哪个角大。)

(生活动)

(四)思维拓展

课件出示:

数数图中有几个角? 长方形剪一刀,剩下几个角?你能画出来,并说出角的数量的变化吗?

四、角色扮演,课堂总结

师:本节课大家一起认识了角,同学们请把自己当作角,做一下自我介绍吧! 大家好,我是角,我有一个____和两条__。

画我时要先画( ),再画( )。

我的大小和( )无关,和( )有关。

五、实践活动:

放大镜能放大角吗?

数学二年级下教案优秀5篇相关文章: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二教案7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6篇

二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7篇

二年级数学加与减教案最新6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8的乘法口诀教案8篇

加与减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加与减教案通用7篇

二年级数学加与减教案6篇

二年级数学加与减教案通用7篇

加与减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通用7篇

数学二年级下教案优秀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