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教案都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在一份教案中融入跨学科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知识的关联性,下面是满分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讲故事的教案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讲故事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名称,主要情节及人物间的对话。
2.学习词汇:“又红又大”。
3.体验扮演的乐趣,懂得要向小动物们学习,做有礼貌的小主人和小客人。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小猴、小熊、小白兔、头饰、一盘桃子、桌子。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小猴图片,介绍故事名称。
1.师:这是谁啊?
2.师:小猴今天邀请了许多小动物来家做客,你们想知道它邀请了哪些小动物吗?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小猴请客》!
二、老师出示ppt,讲述故事一遍。
(一)引导幼儿熟悉故事内容
1.故事叫什么名字?
2.今天小猴为什么特别高兴?
3.哪些朋友到小猴家来做客了?
4.客人来了,小猴请客人吃什么样的桃子?(让幼儿练习说“又红又大”)
(二)引导幼儿学习礼貌用语,提问:
1.小猴请、小熊、小兔吃桃子时,它们是怎样说的?小猴、又是怎样说的?吃桃子时客人是怎样说的?(练习礼貌语“谢谢!”“不用谢”)
2.小猴为什么最后才吃又红又大的桃子?(又红又大的'桃子应该先请客人吃)
三、师生一起完整讲述故事《小猴请客》,进一步练习使用礼貌用语。
师:请小朋友和叶老师一起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好吗?
四、想一想,说一说,自己家里来了客人是怎样做的?去别人家做客是怎样做的?
师:小朋友们,你们家里来客人了,你是小主人,你是怎么做的?(给客人端茶倒水、请客人吃水果等)
师:你去别人家做客,你是小客人,你是怎么做的?(坐坐好,不乱跑、不大声大叫等,要懂礼貌)
小结:小猴是个有礼貌的小主人,其他小动物是有礼貌的小客人,我们在家要像小猴一样,做有礼貌的小主人,去别人家,要像其他小动物一样,,做有礼貌的小客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五、幼儿进行故事扮演,教师指导。
1.教师引导幼儿扮演小猴做小主人,个别幼儿扮演、小熊、小兔做客人,注意小主人和小客人之间的礼貌行为及对话,其余幼儿和老师一起讲故事旁白。
师:你们想做、小熊、小兔,去小猴家做客吗?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叶老师现在数三个数带你们去小猴家做客!(教师出示桌子、桃子等道具)
2.请幼儿对故事扮演进行评价,激起幼儿扮演的愿望。
师:小朋友们觉得小主人和小客人做的怎么样?你们也想做小主人和小客人吗?叶老师把这些东西放在我们班级的表演区,待会儿回去玩游戏时你们自己选择角色进行扮演,好吗?
附:故事《小猴请客》
多么美丽的树林啊!草儿绿了,花儿开了,小鸟在树上吱吱喳喳地唱着。
今天小猴特别高兴,朋友们要到家里做客,“笃笃笃”,、熊猫、小白兔都来了。
小猴有礼貌地请客人们坐下,把篮子里的桃子拿出来请朋友们吃。
小猴先拿了一只又红又大的桃子请吃,说:“谢谢!”小猴说:“不用谢!”小猴又拿了一只又红又大的桃子请小白兔吃,小白兔说:“谢谢!”小猴说:“不用谢!”
最后,小猴才拿了一个又红又大的桃子给自己吃。问小猴:你为什么最后才吃呀?”小猴说:“又大又红的桃子应该客人吃。”
朋友们都说:“小猴真好!”
活动反思:
从整个活动看,我认为整个活动设计紧凑,幼儿在活动中学到了目标所要达到的目的,幼儿在课堂的参与情趣不是很高,这可能是因为我设计的不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活动设计的有些偏高,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多加改进的,让我的活动适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到知识。我还会多加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使自己普通话说的更好。
讲故事的教案篇2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民间故事,语言通俗、夸张,情节曲折、生动,很受学生们欢迎。因为容易理解,所以教师不必多讲,可让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以课本剧的形式通过学生的表演来理解体会。
教学目标:
1、学习民间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层次结构清楚
2、领会本文寓意:对待恶人不能怯懦,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讨论、表演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了吗?听说过《神灯》的故事吗?是呀这些故事伴随我们长大,给了我们无数美好的幻想,这些故事都是出自一本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一本神奇的书,今天我们要学习其中的一篇——《渔夫的故事》。
教学达标:
1、了解文学常识:你知道《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吗?给大家介绍一下
2、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并且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3、教师抛砖引玉,提示性表演开头:
我是一个穷渔夫,以打鱼为生。我打了一辈子的鱼,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只撒四次网,这就足够我维持一天的生活了。可是今天我已经撒了三次网了什么也没捞到,难道今天这么倒霉吗?我再撒一次看看,上帝保佑我捞一条大鱼。(做撒网状)哎呀怎么这么沉,上帝真的保佑我捞着大鱼了。(做用力拉鱼网状)
4、学生排练。
两人一组自愿组合,排练在魔鬼和渔夫之间发生的.故事,通过排练熟悉语言,进一步了解课文细节,体会人物形象。教师提示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做道具。
5、学生表演。
.每一对学生表演完,请同学来评价表演的优点与缺点,让下一对表演的同学引以为戒。找三对学生表演较好。
6、教师小结:
渔夫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总结出:对待恶人不能怯懦,要敢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既勇敢又要机智。
开拓扩展:
这是一个古代阿拉伯的民间故事,我国古代有没有类似的故事?(东郭先生)
能力延伸:
通过这篇民间故事的学习,你能总结出民间故事的特点吗?
欣赏体会:
动画片《皇帝的新装》中节选:“老大臣看新衣”一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在课本的基础上怎样表演得更加生动,加深对表演课本剧的理解。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一,渔夫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讲故事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认识8个生字,积累“笑逐颜开、荣华富贵、恩将仇报、下流无耻、无恶不作、披头散发”等词语,读准两个多音字“撒”“塞”。
2.初步感知民间故事的特点。
3.通过文本中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体会渔夫与魔鬼不同的人物特点,明白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
教学重难点:
通过文本中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体会渔夫与魔鬼不同的人物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阅读《农夫和蛇》《东郭先生和狼》《九色鹿》《狼和小羊》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王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故事长廊,感受故事魅力。首先,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有兴趣吗?
老师说一句话或几个词,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故事。芝麻开门。《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
主人,有什么事?请吩咐吧!《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黄铜胆瓶所罗门
?渔夫的故事》
二、揭示课题,了解特点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故事长廊的第一站——《渔夫的故事》。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
1.简介《一千零一夜》:这是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也叫《天方夜谭》。它是由264个小故事组成的,被大文豪高尔基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的“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2.简介故事特点;曲折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丰富神奇的想象,通俗易懂的语??
三、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1.了解故事的情节:谁能借助老师提供的关键词用一两句话说说这个故事的内容?(渔夫撒网捕鱼时,捞到了一个黄铜胆瓶,揭开锡封后放出了一个魔鬼,魔鬼恩将仇报要杀死渔夫,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
真了不起,把那么长的一个故事读成了一两句话,你有超强的概括能力。
2.体会人物的特点:故事中的渔夫和魔鬼都给你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请分别用一个恰当的词来说说。(学生板书)
魔鬼:无恶不作下流无耻恩将仇报忘恩负义凶恶狡猾恩将仇报的魔鬼让你想起了谁?
?农夫和蛇》中的那条蛇、《东郭先生和狼》中的那条中山狼、《九色鹿》里的调达。渔夫:机智勇敢冷静沉??
四、深入文本,体会形象
1.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表现出魔鬼的凶恶狡猾,用“——”划出来。
老师看了一下,刚刚同学们读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划了这几句。(屏幕出示) 2.反馈交流(预设)
一会儿,他听见魔鬼叫道:“所罗门啊,别杀我,以后我不敢再违背您的命令了!”心惊胆战、一脸恐惧、卑躬屈膝、软骨头
一听所罗门早死了,魔鬼立刻凶恶地说:“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原形毕露
魔鬼听了渔夫的话,就说:“渔夫,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一脸讨好、一脸媚笑、嬉皮笑脸、厚着脸皮、一脸哀求你能想象一下魔鬼当时说话的神态与语气吗?谁来试试?
不过,有的读者认为,这个魔鬼虽然无恶不作,但是挺守信用的。要是渔夫早点捞起胆瓶,渔夫一生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就可以得到全世界的宝库,就可以满足自己的三种愿望。渔夫真是太倒霉了,运气太差了!对于这种想法,你们有什么看法?这又让你想起了谁的遭遇?
正像故事《狼和小羊》中的狼一样,为了吃掉可怜的小羊,故意找了那么多的借口。面对凶恶狡猾的魔鬼,渔夫有没有像小羊一样耐心地向魔鬼解释?其实,聪明的渔夫在经历了捞着胆瓶时的喜笑颜开,因好奇打开胆瓶放出魔鬼时的呆呆地不知如何应对,已经慢慢镇定冷静了下来。他已经想好了计策,你们知道是什么计策吗?为了完美地实施这一计策,渔夫步步为营,巧妙地与魔鬼周旋。请看屏幕
“你决心要杀我吗?”
“凭着神的名字起誓,我要问你一件事,你必须说实话。” “你不是住在这个胆瓶里吗?照道理说,这个胆瓶既容不下你一只手,更容不下你一条腿,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呀?”
“我没有亲眼看见,绝对不能相信。”表面上一副可怜巴巴、束手待毙、认命的样子
你觉得渔夫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语气会是怎样的?神态又会是怎样的?谁来试试?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对读让我们一起夸夸渔夫。
这个渔夫不仅机智勇敢,而且做事果断,考虑周到。你能找出相关语句吗?渔夫见青烟全进了胆瓶,就立刻拾起盖印的锡封,把瓶口封上
师:孩子们,其实在勇敢与智慧的渔夫的心里,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你们知道吗/出示“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
(学生单读)
师:是呀,同学们,在这一信念的坚守中,弱小的渔夫最终战胜了强大无比的魔鬼。 (学生齐读)
3.学到这儿,我么已经对魔鬼与渔夫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了深刻的具体的认识,不再是刚开始时笼统、模糊、片面甚至是错误的的认识了。谁能说说,刚才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加深了对人物的认识?
实际上这些对话、外貌、动作、心理都是一种细节描写,有了这些描写,魔鬼的形象才在我们的眼前鲜活起来,才让我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才把魔鬼的本性和渔夫的智慧刻画得栩栩如生。
四、感受故事的神奇
精彩的民间故事,不仅有曲折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更是处处充满了神奇的魅力。谁能说说,故事的什么地方让你感觉最神奇?
隔了一会儿,瓶里冒出一股青烟,飘飘荡荡地升到空中,继而弥漫在大地上,逐渐凝成一团,最后变成个巨大的魔鬼,披头散发,高高地耸立在渔夫面前。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样子非常凶恶。
这些神奇的描述,不由得让我们想起阿拉丁的神灯,阿里巴巴的“芝麻开门”。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升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长廊,感受了故事魅力。但我们知道,民间故事的魅力只有一代代地传承下去,才能在文学殿堂中熠熠生辉。老师建议同学们课后以渔夫的口吻向爸爸妈妈讲述《渔夫的故事》,也可以打开《一千零一夜》,看看聪明的渔夫最终有没有把黄铜胆瓶投向大海。
走进故事长廊,感受故事魅力,下节更精彩!
板书
32
渔夫的故事
渔夫
魔鬼
沉着冷静
无恶不作
下流无耻
机智勇敢
恩将仇报
凶恶狡猾
讲故事的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增加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幼儿的认知为基本前提的。《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是科学启蒙,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觉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兴趣。”所以说,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科学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要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使各个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操作性,寓于生活、游戏之中。为了了让小班的科学领域活动与日常生活做到良好的衔接,让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心理体验中学习数字,理解数字的意义,结合小班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贯彻《纲要》精神,将幼儿学习的各个领域相互渗透,将语言和科学领域相结合,设计以下活动,用幼儿感兴趣的情境贯穿始终,帮助学习4以内的数,正确理解数的意义,感知物体的特征,体验数学的有趣,有利于幼儿快乐的学习数学并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引导幼儿感受帮助他人快乐以及体验比较过程的乐趣。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按物点数的能力。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特征以及理解4以内数字的意义。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仔细观察、比较以及辨别事物。
活动准备:
教师制作的图片(纽扣、、绒毛兔、小熊、小猫)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出示第一张图片,让幼儿尽情想象。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个红红的小东西它是谁?(幼儿自由想象),大家说的都有道理,听,谁在哭?原来是这个红红的小东西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找不到好朋友,你们愿意帮她找一找和小伙伴吗?好,我们大家一起去找找看吧!
二、活动展开。
1、比较樱桃和红红的小东西的区别。
(1)出示吃樱桃的图片。
师:我们来到了谁的身边?小的身上有没有和红红的小东西一样的物品呢?(幼儿通过观察找到樱桃和红红的小东西相似)这里有几颗小樱桃呢?(教师带领幼儿按物点数那小东西的名字是是叫小樱桃吗?我们一起来问一问(播放红红的小东西的哭声),红红的小东西的名字不叫小樱桃,为什么呢?
(2)让幼儿比较红红的小东西与樱桃的特征。
教师让幼儿观察比较两者,知道红红的小东西与樱桃的不一样。
教师小结:原来樱桃有细长条的小尾巴,红红的小东西没有,所以红红的小东西没有找到他的小伙伴们,别灰心,我们继续帮他找。
2、比较绒毛兔的眼睛与红红的小东西的区别。
(1)出示绒毛兔的图片。
师:咦?我们来到了谁的家?小兔子什么地方和红红的小东西相似呢?那你们觉得红红的小东西应该叫红眼睛吗?
(2)让幼儿比较红红的小东西与红眼睛的特征。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红红的小东西与红眼睛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小结:绒毛兔的红眼睛里有白色的眼球,而红红的小东西中间有黑黑色的东西,所以,他的名字不叫红眼睛。
3、比较小熊的红灯笼与红红的小东西的区别。
(1)出示小熊与红灯笼的图片。
师:别灰心,看看小熊的家吧!你们猜,红红的小东西叫什么名字?(红灯笼)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没有猜他的名字呢?哦!原来是你们的火眼金睛发现了红红的小东西与红灯笼不一样的地方啊!
(2)请幼儿说一说两者的区别
教师小结:原来红灯笼上面有好看的花纹装饰,红红的小灯笼身上没有,所以红红的小东西名字不叫红灯笼。
4、出示小猫的图片,让幼儿比较观察。
师:喵喵喵,谁来了?咦!小猫咪为什么这么焦急呢?谁来说一说?哦,原来小猫咪是来找它的纽扣的,小猫身上现在有多少纽扣呢?我们一起数一数吧!我们问一下红红的小东西,它的名字叫不叫纽扣?(师幼一起大声说,红红的小东西你叫不叫小纽扣?传来笑声音乐)原来它的名字就叫什么呢?(小纽扣)
三、活动结束。
小猫咪丢失的纽扣找回来了,红红的小东西也找到了它的好伙伴,你们心里开不开心呀?原来帮助别人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加快乐,好了,小纽扣也送回了家,我们也该回家啦!我们学着红红的'小东西骨碌骨碌滚回家吧!
四、活动延伸
可以开展幼儿比“火眼金睛”的游戏,看谁先最快、最正确找到两样相似的东西。
故事:
马路上有一个红红的小东西,它高高兴兴地往前滚着。滚呀、滚呀,它遇见了一只小,小说:“你是谁呀?”小东西:“我不知道。”小说:“你是一颗红樱桃,不然我就一口把你吃掉了。”小东西继续向前滚着,它遇见了一只小白兔,小白兔有两只红红的眼睛,小东西说:“让我做你的第三只眼睛吧!”小白兔说:“我才不要做妖怪呢!”小东西继续向前滚着,它经过了小熊的家,小熊要过四岁生日了,可是它的门前只有三盏红灯笼,小东西想:“我是不是那第四盏红灯笼呢?”小熊说:“你是假的,你不会发光。”小东西又继续往前滚着,它遇见了一只小猫,小猫今天很不高兴,因为它的红衬衫上掉了一颗红纽扣,小东西明白了:“噢,我就是那颗红纽扣呀!”
科学道理: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东西都是红色的。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根据我们小班孩子的已有特点和知识经验,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以孩子喜欢的故事为主体,把抽象的点数巧妙的融入故事。让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学会点数,并说出总数。第二个环节是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能力,请小朋友找一找图片中哪些地方不和红红的小东西不一样,激发孩子的求知欲。第三个环节是感知红红的小东西的特征,让幼儿在这几轮的比较中,让幼儿在愉快和有趣的情境中形成对对红红的小东西的初步感知,最后通过知识经验积累指导红红的小东西就是纽扣。
我认为在小班阶段,影响教学活动开展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教师应做到机智,结合小班的年龄特点,巧妙地将生活中的经验穿插进去,这次的教学活动唯一的不足在于图片制作过于简单,幼儿不容易察觉并比较,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做到材料形象、生动,给幼儿可以更多的大量感知的形象来丰富其相关经验。
讲故事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体验民族节日的快乐。
2、喜欢民族节日,了解简单的节日风俗和有关的民间传说。
3、知道吃月饼的意义,体会分享的愉快。
[活动准备]
1、每一个孩子准备一块月饼,并请家长告诉孩子月饼的品名。
2、民间故事《嫦娥奔月》《月亮姑娘做衣裳》
[活动过程]
1、通过讨论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节日。出示投影片或挂图:中秋节夜景图,引导幼儿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月亮,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分别出示四张不同形状的月亮投影片或图片,启发幼儿想象,月亮像什么?(如:像弯弯的小船、像一块西瓜、像咬了一口的月饼、像圆镜子等。)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孩子们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晚上月亮特别圆、特别亮。我们中国人有个习惯,中秋节这一天,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一家人一边看月亮,一边吃月饼,也可以玩花灯、放焰火,一家人团团圆圆,真快乐,所以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又香又甜的月饼也被人们做成圆圆的,像月亮一样,“月饼”古代也被人们叫做“团圆饼”,中秋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粮食丰收了,水果丰收了,所以中秋节也叫丰收节。)
3、教师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播放录音:《月光曲》或《月夜》二胡曲)。
3、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活动。问:你是怎么过中秋节的?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为什么?
4、观察月饼,通过分享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a、月饼有很多种,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月饼?——引导孩子们从形状、颜色、味道来介绍。
b、月饼为什么是圆的呢?
c、老师小结。
d、分享月饼。
附故事一:嫦娥奔月
羿是神话传说中远古时最著名的射手,曾经为人间除了许多凶禽猛兽,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射神。
在一个明月当空的晚上,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羿从王母娘娘那里要来的长生不老药。嫦娥吃下药以后,身子突然轻飘飘地飞了起来。她身不由己地飞出了窗口,越飞越高,升上了夜空。飞啊飞啊,一直向月亮飞去。到了月宫,嫦娥又日夜思念人间。她叫玉兔为她捣药,想吃些能降落人间的灵药,回到羿的身边。可是玉兔没有捣成灵药,于是嫦娥便成了月宫中的主人——月中仙子。
这个故事经过世世代代的流传、补充,嫦娥成了月神和古时候人们中秋拜月的对象。
故事二: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
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像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做一件,重新量子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像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像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
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上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是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讲故事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新年的意义以及新年对人们的重要性。
2、知道新年到的时候该干什么!
3、喜欢本次活动并且愿意和小伙伴分享自己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复述该故事的主要内容幷大胆与伙伴分享
难点:幼儿可以通过该活动对年的概念和过年要做什么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中国的传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孩子们对新年要有基本的认识。
物质准备:绘本课件ppt、故事中小动物头饰、新年图片、过新年视频、新年儿歌《新年到》、音乐《新年好》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新年好》音乐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有谁听过这首好听的歌曲呀?它叫什么名字呢?
幼:(1)听过,叫新年好
(2)没听过,想知道!
师:嗯,小朋友们有的听过,有的没听过,没听过的小朋友没关系,因为接下来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好听的绘本故事就叫《好困好困新年》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过程
1、出示绘本封面(课件)
师:哪位小朋友可以勇敢的站起来和老师说说你从封面上看到了什么?
幼:小熊、春联(喜迎新春)、字(好困好困新年)
师:我们请一位小朋友完整的来描述一下封面吧?
幼:……
2、配图讲述故事第一段
师:小熊在干什么?它怎么啦?它遇到了谁?小兔子一家正在干什么?小熊有什么困惑?饺子是什么?年是什么?(教师先让幼儿观察绘本,再配图讲述,提出问题,幼儿回答,教师再总结问题!)
3、配图讲述故事第二段
师:宝熊在书架上找到了一本什么书呢?宝熊在《森林百科全书》上查到了什么?年的又一个名字是什么?过年的时候人们要怎么样?过年时大家要吃什么?(教师先让幼儿观察绘本故事,然后教师再根据幼儿观察的结果生动的讲述故事,再向幼儿提出相应的问题,最后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和回应)
4、配图讲述故事第三段
师:宝熊遇到了什么困惑?宝熊想到的好主意是什么?观察绘本,宝熊怎么了?季节是否有了变化?第一个来到宝熊家过年的是哪个小动物一家?狐狸一家来的时候宝熊在干什么呢?宝熊和狐狸一家一起干了什么事情?(绘本故事主要是在于让幼儿观察,教师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提问式的引导,大班的幼儿可以很快的理解绘本内容,有的幼儿甚至可以复述故事)
5、配图讲述故事第四段
师:第二个来熊洞的是哪一家?它们吹的乐器是什么?声音是什么样的?它们来的时候宝熊又怎么样了?小老鼠一家和宝熊一起做了什么?(这些问题不一定要都问,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进行调整,从幼儿回答问题的情况来了解幼儿对绘本的掌握状况,对幼儿不明白的地方教师要进行耐心的讲解,不得敷衍)
6、配图讲述故事第五段
师:最后来熊洞的小动物是哪一家?它们来的时候宝熊在干什么?它们是怎么来的或者说是带什么乐器来的?兔妈妈给小动物们都分配了什么任务?它们做了什么食物?狐狸为什么要煮开水?开水是什么水?(可以借这个机会给幼儿普及一下安全知识!开水不可以碰,会烫伤!会很疼!我们要离开水远一点儿!需要的时候叫老师叫爸爸妈妈帮忙……)饺子下锅放到开水里面一直到饺子怎么样才可以捞出来?这是宝熊第几次和大家一起吃饺子过年,它很开心!
7、配图讲述故事最后一段
师:什么声音想起的时候,新年到了?森林里响起了什么声?夜空也被什么照亮了?宝熊喜不喜欢过年?最后宝熊又怎么样了?(最后老师对绘本故事进行一个总结,或者可以请一俩个幼儿进行简单的复述对他们进行描述性问题的提问!)
8、观看图片ppt
让幼儿观看新年图片,讲述自己家过年是怎么过的!
9、观看视频
通过视频更直观的'了解到中国的传统习俗和传统文化。让幼儿描述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
10、教师二次配图讲述绘本故事(快速)
师:这次老师再来完整的讲一遍宝熊的故事,小朋友们要仔细听好啦,因为一会儿我们要玩儿个游戏,是和这个故事有关的哦!(第二次讲述故事就可以比第一遍快一点儿了,有了第一遍的基础,大部分的幼儿对这个故事都已经掌握了,进行第二次讲述是为了让不太熟的幼儿进行巩固和为接下来的表演做铺垫)
11、表演环节
教师将准备好的头饰让幼儿进行自由选择(可以根据幼儿谁先坐好谁先选择,或者谁举手举的好谁先选择的规则进行!这个时候的幼儿在有了俩次听故事的基础上基本可以进行表演了,教师可以在一旁观察,发现幼儿进行不下去可以进行故事情节引导)
三、活动结束
教师对今天的活动内容进行总结,讲需要幼儿掌握的知识再串讲一遍,比如说年是什么?过年应该干什么?等等问题再次进行提问总结!
四、活动延伸
通过《新年到》儿歌进行延伸,在故事的基础上幼儿对儿歌的理解也会很容易,而且有利于记忆,有了朗朗上口的儿歌做延伸,幼儿对故事内容也会更加理解透彻!
新年到
新年到,新年到
挂红灯,放鞭炮
穿新衣,戴新帽
一年更比一年好
活动总结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一直在引导幼儿通过自己观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好的锻炼了幼儿的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也通过该绘本,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新年的认识更加深刻,也明白了如何与朋友友好的交往!体会到了好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快乐!
讲故事的教案优秀6篇相关文章:
★ 画故事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