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教学教案5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在制订的时候,我们肯定要强调创新教学方法,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学会将相关的教案制定完善,以下是满分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五年级教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教学教案5篇

五年级教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p32~33例11

教材分析:

例11是知道3头奶牛一周的产奶量,求每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题中“7天”这个条件通过“上周”这个词隐藏了起来,给学生分析题意时造成一定的困难,教学中要引起重视。重点集中在解题方法的探讨上,教材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提示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引导学生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另外教材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并且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两个学生的思路、解题过程都没有完全呈现,让学生参与完成。“做一做”也是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题目,但和例11不同的是,在解决问题中不但要用到小数除法,还要用到小数乘法,知识的综合性更强。和例11一样,教材也是通过学生的对话强调从量的角度来分析数量关系,并呈现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时,可以采用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如果学生独立思考有一定困难,可以给予必要的提示,比如问学生“能一步算出每头奶牛每天的产奶量吗”,“如果不能一步算出来,那么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也可通过线段图形象地表示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向思维,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但不能要求每个同学都掌握多种解题方法,这样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在例题和“做一做”的教学中,重点都要落到解题方法的分析上。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

2、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连除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

教学关键:认识连除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解决问题方法:从量的角度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0.18÷9        5.2÷0.2        6.9÷0.3        1÷0。5

7.2÷0。72     8。25÷0.5      0。35÷0。5     7.4÷0.1

二、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除法的计算,那么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板书课题)

三、自主探索

(出示例11)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

同学们,你们见过奶牛吗?张燕家养了3头奶牛,她正在和爸爸一起挤牛奶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图),从图中,大家能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1、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尝试分析数量关系。

2、问:这题能一步算出最后结果吗?

3、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4、请学生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想法。

5、指名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方法一:220.5÷7=31.5(千克),31.5÷3=10.5(千克)

方法二:220.5÷3=73.5(千克),73.5÷7=10.5(千克)

方法三:220.5÷(3×7)=10.5(千克)

请同学说一说每道算式求的是什么?

6、观察对比: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四、应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做一做。

(1)先让学生独立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根据小明的提示列式计算。

(因为付钱时,一种情况付到角,另一种情况付到分,由于本题的单价是2.50元,所以根据实际情况,本题要求保留两位小数。

(3)提问:每一步在求什么?乘除混合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

(4)探索一题多解。根据小红的提示,也可以先算出平均每人用了多少吨?再算出平均每人付水费多少元?

2、一只蜻蜓0.5小时飞行9.3千米,是一只蝴蝶飞行速度的2.4倍,这只蝴蝶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3、用一部收割机收大豆,5天可以收割20.5公顷,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62.4公顷大豆需要多少天才能收完?

4、小结:一般情况下,遇到除不尽的情况通常保留一位、两位或三位小数。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

五、教学总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有没有问题跟老师或同学交流?

2、出一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题考考同桌。

六、作业设计:练习六1-5题。

五年级教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感受牧民幸福的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

重 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通过朗读感受牧民幸福的生活

难 点

通过朗读感受牧民幸福的生活

理解作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

课件教具

准 备

分 课 时

第 1 课时

教学时间

2010 年 9月8 日

教学任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朗读感受牧民幸福的生活;理解作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

学 案 部 分

教 案 部 分

一、进入情境

通过背景材料,初步感受牧区孩子的生活

二、自读感悟

1、自读诗歌,读通诗歌,

2、读诗后完成练习

a读准下列词语:

哈萨克 魁梧 驭着 吐出来 鞭梢 伊犁

b、说一说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

哈萨克 冬不拉

c、这首诗一共有( )个小节,可以分成( )部分。

第( )小节写的是:

第( )小节写的是:

第( )小节写的是:

d、这首诗的主人公是一个

这首诗的题目是《马背小学》,读了诗,我知道了马背小学指的是

一、课前参与

了解牧区的生活:出示背景材料

二、课上研讨

1、自读诗歌,读通诗歌

2、自学生字词

3、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学 案 部 分

教 案 部 分

三、集体交流:

1、集体互助学习,交流自己的初读收获。

3、大声地把诗歌读给大学听

2、我还知道了什么?

四、品读诗歌:

1、和同桌一块读一读这首诗,比一比,谁回答得问题更准确。

a品读第一部分,思考:牧区的孩子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生活得幸福吗?

带着这种的感情来读一读描写牧区孩子生活的小节。

b、品读第二部分,思考:小作者都有怎样的幻想?

从这些幻想中你知道了他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有怎样的向往呢?

c、品读第三部分,思考:这难道只是一个遥远的梦吗?他的愿望能不能实现呢?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五、小结

多么幸福的孩子,多么美好的向往,马背是牧区孩子的学校,他们在马背上出生,学习弹起了动听的冬不拉,在马背上成长,在马背上练跑,在马背上学习各种生活的知识和营养,感受生活的快乐。你的童年学校是怎样的?

六、小练笔

写一首小诗,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童年印象最深刻的“学校”

指导朗读诗歌

还知道了什么,指的是学生把诗歌内容的了解,不要求标准答案,只要说出自己从诗中获取的信息即可。

从幻想的内容,归纳到对生活的向往:美好,富足,现代化

三、课后延伸

多么幸福的孩子,多么美好的向往,马背是牧区孩子的学校,他们在马背上出生,学习弹起了动听的冬不拉,在马背上成长,在马背上练跑,在马背上学习各种生活的知识和营养,感受生活的快乐。你的童年学校是怎样的?

提示:1、这里的学校指的是童年印象最深刻的,让你感受到快乐,和学会生活的地方,而不专指学习知识的学校。

2、可以写一写你在这里的快乐生活。

[马背小学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iuü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 《成吉思汗和鹰》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 语文天地一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 语文天地一(北师大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 《幸福在哪里》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提纲

★ 《巩乃斯的马》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文档为doc格式

五年级教学教案篇3

课题:多边形的面积。

复习目标:

1、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它们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这些图形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2、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复习重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这些平面图形的联系。

复习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一、基础再现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多边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我们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指名口述这三种平面图形面积推导过程,教师板书面积公式。

s=ah÷2

s=ab      s=ah

s=(a+b)h÷2

问:计算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应注意什么?

师强调:1、注意底与高相对应;2、计算三角形和梯形面积时要除以2。

二、基本练习

1、多边形面积的练习:

①出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数据,要求学生求出图形的面积。(注意:有多余条件,需要学生正确判断与选择对应的底与高)

②填空:

两个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它的底边等于梯形的(           )。

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          )不变,(       )变小。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60米,底边是12米,高(        ),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

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和底边都相等,三角形的高是12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高是(                )

③解决问题

一块梯形的果园,上底是250米,下底是350米,高100米,平均每公顷收苹果2.5吨,这个果园可以收多少苹果?

2、组合图形的练习:

p124第9题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

老师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小结计算组合图形的方法。

三、作业

1.总复习第7题。

2.p 124第7、8、10题。

课后小记:

在多边形面积计算部分,本课强化了底与高的“对应”,及时弥补了前期教学中的

疏漏。练习中呈现多组有多余条件的图形,要求学生自己辨析哪些是有用数据,并正确列式,感觉此题价值较高。同时查缺补漏,帮助学生巩固了画高的作图技能,特别是钝角三角形高的作法。

在组合图形面积部分,重点强化算法的优化。引导学生从多种不同解法中发现思路简洁、步骤较少的方法。如教材第9题,如果用梯形+长方形就比用正方形-三角形步骤要多一些。

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部分,我则补充了下列对比练习:

一块地近似三角形,它的底是62米,高18米。

(1)如果每平方米施化肥0.5千克,那么这块地共需施化肥多少千克?

(2)如果在这块地里种玫瑰,每棵玫瑰占地0.5平方米,这块地能种玫瑰多少棵?

通过对比练习, 强化了学生对乘、除法意义的理解。

第四课时

课题: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数字编码

复习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画出平面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认识简单的可能性事件,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用分数表示。能结合具体实例体会游戏的公平性,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3、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复习重点:从不同方向观察多个几何形体。

教学准备:小正方体10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有关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数字编码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整理和复习。

1、复习观察物体

①观察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②出示总复习第8题。

先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再让他们在草稿本上画一画,最后展示学生作品,集体订正。

③请你找出从上面、正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指名口答。

④p124第11题。

同桌之间摆一摆,然后在全班展示学生的不同摆法。

2、复习统计与可能性

①p122第9题。

小红和小刚在玩抛硬币的游戏,谁能说一说他们的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公平吗?说说你的想法。

两枚硬币抛下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以下四种情况(如表)小红和小刚获胜的可能性都是2/4(1/2),所以游戏公平。

第一枚硬币   第二枚硬币   结果

1     正            正      小红赢

2     正            反      小刚赢

3     反            正      小红赢

4     反            反      小刚赢

②p125第12题

四人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三名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8种情况(如表),所有同学获胜的可能性都是2/8(1/4),所以游戏公平。

第一位同学  第二位同学  第三位同学     结果

1    手心        手心        手心         平

2    手心        手心        手背    第三位同学赢

3    手心        手背        手心    第二位同学赢

4    手心        手背        手背    第一位同学赢

5    手背        手背        手背         平

6    手背        手心        手心    第一位同学赢

7    手背        手心        手背    第二位同学赢

8    手背        手背        手心    第三位同学赢

③说出下面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问:求中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如果有双数个数据,怎样求中位数?

3、复习数字编码。

①咱们学校的邮政编码是多少?

邮政编码共由几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什么?前三位、前四位及最后两位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②介绍你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并说出各数字代表什么意义?

师强调:身份证倒数第2位的数字是用来表示性别的,单数表示男性,双数表示女性。

三、复习小结

今天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教学反思:

前几部分复习内容,我都安排了学优生上复习课,可这部分内容却再也不敢放手了,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可能性的部分习题,老师之间都时有争议,更何况学生。果不其然,今天在教学122页抛硬币时,学生们就到底是3种还是4种可能的结果发生了巨大分歧。教材125页“手心、手背”一题更是让他们无从下手。在教学此题时,我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将各种可能情况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写出来。在此特别感谢周欣同学,她的回答思路清晰,给全班同学许多启示。

教学失误:周五布置作业时没考虑到要学生们准备10个小正方体,所以124页第11题今天只能请学生上台用教具拼摆,由于全班同学由“工程师”变成“观众”,所以课堂中少了孩子们发现与创造后的欣喜若狂。我会在明天的数学课中及时弥补这一失误。

五年级教学教案篇4

一、背景导入,积淀情感

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图片)

孩子们,你们读懂了什么?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废墟只是几处啊,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呀!你们知道圆明园有多大吗?347公顷。

师:一公顷相当于多少平方米?

生:10000平方米。

师:你算一下有多少万平方米?

生:3470000平方米。

师:估算一下我们的学校有多大?

生:200多平方米。

师:你说这么大一个圆明园相当于多大一个教室?

生:大约10000多个

师述:法国大作家雨果在这封信中提及的“世界奇迹”是指——圆明园。是的,它就是140年前,在北京西郊的圆明园。(板书:圆明园)这座园林现在还有吗?没有了,它被毁灭了。今天老师就带领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图片出现废墟)

请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来把课题书写完整。毁的笔顺要特别注意。

齐读课题。再读。

二、检查生字词,整体感知

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毁于一旦,令人痛心。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古老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大声自由的朗读课文,注意老师的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大家读得非常认真。老师先来检查生字词

出示:

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蓬莱瑶台 武陵春色

举世闻名 皇家园林 众星拱月 瑰宝 精华

掠走 销毁 灰烬 损失 不可估量

自由读

个人领读

(仔细观察,第一组都是描写什么的?圆明园内景色的词语)

(第三组呢?描写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造成的损失的词语)

请再仔细观察,作者用了哪一个词语来形容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造成的损失的程度?——不可估量。是的,谁能告诉我这个词语的意思呢?——不可计算的损失,无法统计的损失。你的预习很充分。圆明园的损失是如此的巨大,以至于我们根本无法去统计。

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三、细读文本

既然圆明园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必须先要走进去看看。现在我请三位同学分别来读课文的2、3、4自然段,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思考,试着说说圆明园里有些什么?

五年级教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 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语文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②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难点:①在辉煌与毁灭的强烈对比下,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②体会作者安排材料匠心。

?教学准备】

1.教师: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提供学生学习的资料库。

2.学生:

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源、影音资源,查找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自主研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探究问题,深入学习课文,体会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确立探究的主体问题

1.让学生说出自己最想知道,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2.师生归纳,出示探究问题:

(1)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

(2)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3)圆明园现在是什么样子?

围绕上述问题听课文录音,注意听准字音。

二、围绕探究问题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想象圆明园的辉煌。

1.整体把握,紧扣中心。

(1)自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高度评价圆明园的两个中心句,画出来,读一读。

(2)围绕中心句,大胆质疑,提出探究的问题。

归纳探究的问题:

① 为什么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②圆明园为什么是世界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2、自主选择第2、3或第4自然段,合作、探究学习。

3.汇报交流,深化提高。

(1)第二、三自然段的汇报。

①学生汇报。

②教师小结,简要介绍圆明园景点建筑的朝代、时间、人力物力的付出等,丰富学生的知识,让学生更深地体会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③欣赏图片,让学生朗读感悟,读出欣赏、赞美、自豪之情。

(2)第四自然段的回报

①学生汇报。

②教师抓住过渡句“圆明园不但有宏伟的建筑,还珍藏真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介绍一些历史文物(如马首、猪首铜像等),让学生体会圆明园是当时的历史博物馆和艺术馆。

三、*引入圆明园的毁灭部分,体会圆明园毁灭的过程。

1.多媒体放映“火烧圆明园”片段,感知英法联军的罪行。

2.回归课文,找出最能体现英法联军罪恶的句子和重点词语,让学生想象英法联军抢、掠、烧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的情境,并指导感情朗读,读出痛惜、仇恨之情。

3.回归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从两个“不可估量”,再次体会圆明园历史地位,体会圆明园毁灭的痛恨之情。

四、*明理,感情升华。

1.多媒体出示圆明园残迹图,进行情境说话:假如,你现在就在废墟旁,你会说什么?

2.*明理,提出殷切期望,引导学生多次深情朗读“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因此学生的共鸣。

3.结合祖国当今的辉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努力学习。

五、总结全文,领悟作者写作的独具匠心。

五年级教学教案5篇相关文章:

三年级教学教案5篇

七年级教学教案5篇

一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8篇

六年级下册园地五教案8篇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通用8篇

s版五年级上册教案6篇

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教案6篇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8篇

鄂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参考7篇

鄂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最新7篇

五年级教学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