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老师的课堂更加吸引人,提前写好相关的教案是很有必要的,不管是什么学科的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都要认真写教案,满分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混合运算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混合运算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运算,并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计算,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进行运算,并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计算,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 复习引新
二、教学新课
三、课堂
四、作业
1、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8÷2+9÷318÷(12-3)
2、将上题中的数据改为分数,问运算顺序怎样?
3、问:分数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是否一样?
1、出示例1
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一人上黑板,集体说解题顺序。
2、组织练习
做“练一练”第1题
3、教学例2
出示例2
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口答、老师边板书边提问。
指出:这道题在把除法改为乘法后,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所以我们在混合运算时,每一步计算时,都要注意观察算式的特点,能用简便算法的一般用简便算法。
4、组织练习
做“练一练”第2题
问:应用了什么定律,要怎样计算?
指出:在除法转化成乘法后,要注意有一些题可以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这节课学习了分数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谁来说一说它的运算顺序怎样?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练习十一第1~3题的第一行,第4、5题
课后感受
本节课的重点放在简便运算上,基本上同学们还是掌握的不错。
混合运算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了解整数运算律对分数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乐趣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二、教学重点:
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四、课时安排:
6课时
第1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1)
教学内容:p75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理解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并能按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
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让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按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
1.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的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的彩绳。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分米?
2.学生列式计算后教师小结。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交流,教师根据交流情况板书,并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指出: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2.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想想该怎么算?让学生尝试计算。
学生计算后,问: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教师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一样。
三、算中体验,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这两个算式,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计算哪一个?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地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2.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何联系?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出:这其实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指出: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四、练习巩固,正确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反馈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问:第1题的除法和乘法连在一起,你是怎么处理的?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为什么要这样算?
3.做练习十二第5题
提出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学生独立做题,指名板演。
集体评讲。
4.做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直接写出得数,集体核对。
5.做练习十二第2题的第1竖排
指名板演,集体练习后评讲。
6.做练习十二第3题的第1竖排。
练习后评讲。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
做练习十二第2题第2竖排。第3题第2竖排,第4题学生自主完成
后全班交流。
第2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2)
教学内容:p76-77练习十二第6-11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所学规律和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规律和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课前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6111335
1111 48245/6
二、完成练习十二第6-11题
1.完成第6题
指名学生板演,集体练习评讲。
2.完成第7题左边竖排。
让学生先划出运算顺序,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的要简便。
4323 7818 5/9(1840)
指名板演,集体评讲。
4.完成第8题
先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然后解答,集体评讲。
5.完成第9题
学生读题,弄清题意,列式解答。
6.完成第11题
学生弄清题意,找出所需条件,列出算式,解答,师生共同评讲。
三、强化训练
1.在( )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4/5( )-2/5=2 ( )6/25-28=19/4
2.小明是个粗心大意的孩子,在做一道除法算式时,把除数5/6看作5/8来计算,算出的结果是120,这道算式的正确结果是多少?
学生先思考,尝试解答,教师适当点评。
四、本课总结
五、课堂作业
完成第7题第2竖排,第10题。
六、教学思考题。
第3课时: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1)
教学内容:p78-79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进
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2.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并出示例题。
学生自由读题,了解题意。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2,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谈话:为了使已知条件之间、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更清楚,可以先画线段图。
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画线段图的过程,学生和教师一起操作,完善线段图。
2.问: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在图上指出来。
各自列式解答,指名板演,期于学生同时列式解答。
集体评讲。
探讨其他算法
设问:想一想还可以怎样算?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适当评讲。
三、巩固深化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列式解答。
集体评讲。
2.完成练一练第2、3题
学生弄清题意后独立解答。(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
集体评讲。
四、总结回顾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三第1、2题。
第4课时: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2)
教学内容:p79-80例3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3-5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
思考方法,能正确解决类似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习惯,
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
王芳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的1/3,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全校的三好学生共有96人,其中男生占3/8,女生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解答后,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二、教学例3
出示题目,要求学生默读。
指名学生读题,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从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1/6这句话中你看出是哪两个量在比较?比较的结果怎样?
问: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多谁的1/6呢?那么应该把什么时候的班级数看作单位1?
教师指导学生画线段图。
教师再根据线段图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要求今年有多少班,可以先算什么?
请你试着把这道题做一下。
教师找出不同的解法进行板演,并让学生说说思路。
三、完成练一练
1、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2)看线段图分析
(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评讲。
2、做第2、3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评讲。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巩固提高
1、完成练习十三第3题
学生直接把结果写在书上,集体核对。
2、练习十三第4题
学生读题后,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进行分析,然后列式解答。
集体评讲。
五.本课总结。
六、布置作业
练习十三第5题
第5课时: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3)
教学内容:p81练习十三第6-11题。
教学目标:1.能正确、熟练、灵活地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2.能正确熟练地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
过两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计算
完成练习十三第6题。
二、先指出单位1的量,再把数量关系填写完整。
1.白兔的只数比黑兔多5/8。
( )5/8=( ) ( )(1+5/8)=( )
2.圆珠笔的价钱比钢笔便宜1/4。
( )1/4=( ) ( )(1-1/4)=()
三、完成练习十三第8-10题
1.完成练习十五第8题
(1)学生先读题,比较两题的异同,并说出每题的数量关系式。
(2)列式解答。
(3)集体评讲。
2.完成练习十三第9题
(1)学生先读题,并说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式。
(2)列式解答。
(3)集体评讲。
3.完成练习十三第10题
读题,弄清题目的意思后,独立列式解答。
集体评讲:要求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四、创新学习
1.一种商品原价100元,先降价1/10后又提价1/10,现在商品的价格是多少元?
2.某建筑队修一条长120千米的公路,先修好了1/2,后又修好了余下的1/2,这时还有多少千米没修?
学生练习,集体评讲时,教师提示:要注意单位1的变化。
五、本节课总结
六、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三第7、11题。
第6课时: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4)
教学内容:p82练习十三第12-18题。
教学目标:通过对比,能正确熟练地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计算
完成练习十三第12题。
二、先指出单位1的量,再把数量关系填写完整。
1.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2/7。
( )2/7=( ) ( )(1+2/7)=( )
2.裤子的价钱比上衣便宜5/8。
( )5/8=() ( )(18)=( )
三、完成练习十三第13---18题
1.完成练习十三第13题
(1)学生先读题,比较两题的异同,并说出每题的数量关系式。
(2)列式解答。
(3)集体评讲。指出:每个分率所对应的量不同,得出的结果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同。
2.完成练习十三第15题
(1)学生先读题,比较两题的异同,并说出每题的数量关系式。
(2)列式解答。
(3)集体评讲。指出:一字之差,但所表示的意思却不同,一个表示占计划的1/8,是一个分率;一个是1/8吨,是具体的数量。
3.完成练习十三第16、17题
读题,弄清题目的意思后,独立列式解答。
集体评讲:要求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四、本节课总结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三第14、18题
六、完成思考题。
读题,引导提问:没有人既不喜欢跳舞又不喜欢唱歌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交流解题方法,集体订正。
七、课后作业:动手做。
混合运算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会计算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新知,通过计算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增强学生细心计算的意识,锻炼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规范脱式计算的格式。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唤醒已有经验
1.回顾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练习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指名学生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并强调脱式计算的格式:横式的等号写在式子的右边,而脱式计算的等号写在下面,上下对齐,还要写在式子的左边。
2.复习小括号的知识。
师:你还记得58-(14+6)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吗?
?学情预设】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你能进行脱式计算吗?
学生在进行脱式计算时,提醒学生注意,用横线标出第一步的计算内容。没参与运算的部分就照写。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与小括号有关。(板书课题: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进一步梳理同级运算、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回顾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下面的自主探究作铺垫。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识
1.自主尝试进行脱式计算。
课件出示教科书p49例3。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情预设】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学生独立解答,请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大多数学生会结合脱式计算的格式和小括号的作用,写出脱式计算的过程,但脱式计算的格式掌握得还不够熟练,教师巡视时注意引导并收集相关的教学案例。
?设计意图】关于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他们已有这方面的学习经验。所以通过独立练习,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为明确概念留下真实而宝贵的素材。
根据学生板演,进行集体讲解。
2.总结运算规律。
师: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情预设】都有小括号;都是两级运算;有乘除法,也有减法。
师:两道算式都含有小括号,有乘除法,也有减法,还没学你们怎么就会做了呢?
?学情预设】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回顾旧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含有括号的算式,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师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脱式计算的经验,对小括号也有一定的认识,尝试知识迁移,独立计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算理。
3.对比练习,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课件出示练习题。
指名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然后独立完成,再指名板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课件出示练习题。
师:每列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情预设】预设1:上面的算式有括号,下面的没有;
预设2:第一列上面先算减法,再算乘法;下面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第二列上面先算减法,再算除法;下面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预设3:结果不同。
师: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学情预设】小括号能改变运算的顺序。
?设计意图】在唤起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推,自主学习,亲身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又在算式的比较中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练习提升
1.完成教科书p49“做一做”第1题。
师: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学情预设】都是含有小括号的两步运算。
师:有小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学情预设】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全班交流。
2.完成教科书p49“做一做”第2题。
指名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进行计算。
师:加小括号之前和之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在计算顺序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比一比每组两题的得数,你能发现什么?
?学情预设】每组算式都是两级运算,每组算式中的数和运算符号都相同,但由于加了小括号,运算顺序和结果都不同。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运算顺序。
3.完成教科书p49“做一做”第3题。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树状图,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很好地解决填空,但是列综合算式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65-(5×6),21÷43-36。
教师针对典型错误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写综合算式时,要和树状图的运算顺序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是否要给算式添加小括号。
师小结:根据树状图写综合算式时,先找运算顺序,再写算式,最后看是否需要加小括号。需要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的,就要加小括号。
4.课件出示练习题。
师: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是怎样列综合算式的?需不需要加小括号?
?设计意图】在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在练习中不仅凸显小括号的作用,而且训练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这样既巩固了新知,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学情预设】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小括号的作用;树状图如何改写成综合算式。
板书设计: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学反思:
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有此基础,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知识迁移,很容易发现含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规律,再次感受小括号的作用。但在将分步算式或树状图改写成综合算式(小括号的应用)上困难很大。所以需要通过教师指导以及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加深学生对其的熟练程度,以实现教学目标。
混合运算教案篇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能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在计算前认真审题,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审慎进行,最后要验算的好的习惯.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认识到小学算术里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有理数系,学生会感受到知识的普适性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
2.学生学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和难点是如何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而合理地进行有理数混合计算.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用投影出示练习题,学生用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复习提问
(出示投影1)
1.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计算:(口答)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教法说明】2题都是学生运算中容易出错的题目,学生口答后,如果答对,追问为什么?如果不对,先让他自己找错误原因,若找不出来,让其他同学纠正,使学生真正明白发生错误的原因,从而达到培养运算能力的目的.
(二)讲授新课
1.例2 计算
师生共同分析:观察题目中有乘法、除法、减法运算,还有小括号.
思考:首先计算小括号里的减法,然后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乘除运算,这样运算的步骤基本清楚了.带分数进行乘除运算时,必须化成假分数.
动笔:按思考的步骤进行计算,在计算时不要“跳步”太多,最后再检查这个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师生共同订正.
?教法说明】通过此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在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时,遵循“观察—思考—动笔—检查”的程序进行计算,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2)
计算:
① ;
② .
?教法说明】让学生仿照例题的形式,自己动脑进行分析,然后做在练习本上,两个学生板演.由于此两题涉及负数较多,应提醒学生注意符号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作适当评价,并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变式训练.
3.例3 计算: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观察题目中有乘方、乘法、除法、加法、减法运算.
思考:容易看到 , 是彼此独立的.,可以首先分别计算,然后再进行加减运算.
动笔:按思考的步骤进行计算,在计算时强调不要“跳步”太多.
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一个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予以指正并板书做示范,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4.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3)
计算:① ;
② ;
③ ;
④ .
首先要求学生观察思考上述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然后再动笔完成解题过程.四个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说明:1小题主要考查乘方、除法、减法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等知识,学生容易出现 的错误.通过此题让学生注意运算顺序.3题主要考查:相反数、负数的奇次幂、偶次幂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等知识点.让学生搞清 与 的区别; , .计算此题要特别注意符号问题;4题主要考查相反数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等知识.本题要特别注意运算顺序.
?教法说明】习题的设计分层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通过变式训练,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做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对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问题,教师要进行回授讲解,然后再出一些变式训练进行巩固.
(三)归纳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要求大家做题时必须遵循“观察—分析—动笔—检查”的程序进行计算.
?教法说明】小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给学生运算的方法、步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运算的准确率.
(四)反馈检测(出示投影4)
(1)计算① ; ②
③ ; ④ ;
⑤ .
(2)已知 , 时,求下列列代数式的值
① ; ② .
以小组为单位计分,积分最高的组为优胜组.
混合运算教案篇5
教材分析:
为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减少运算的繁琐,增加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混合计算的步骤锐减,增加学生喜闻乐见的“二十四”点游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并能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计算。
2.经历“二十四”点游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培养探索思维方式。
教学流程:运算法则→混合运算→探索思维。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一、生活应用引入:
从学生喜爱的“开心辞典”中王小丫做节目的图片入手引学生进入学习兴趣
[师]我们已学过哪种运算?
[生]乘方、乘、除、加、减五种;复习各种运算的法则;
例计算:
① ②(教师板书)
③ ④(学生计算)
二、混合运算举例。
1.(生口答)下列计算错在哪里?应如何改正?
(1)74-22÷70=70÷70=1
(2)(-112)2-23=114 -6 = -434
(3)23-6÷3×13 =6-6÷1=0
2.计算:(学生上台做,教师讲评)
(1)(-6)2×(23 - 12)-23;(2)56 ÷23 - 13 ×(-6)2+32
解:(1)(-6)2×(23 -12)-23=36×16 -8=6-8=-2。
(2)56 ÷23-13 ×(-6)2+32
=56 ×32-13 ×36+9。
=54-12+9=-74
三、合作学习1
请看实例:
如图:一圆形花坛的半径为3m,中间雕塑的底面是边长为1.2m的正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该花坛的关际种花面积吗?这个算式有哪几种运算?应怎样计算?这个花坛的实际种化面积是多少?
[生]列出算式3.14×32-1.22
包括:乘方、乘、减三种运算
[师]原式=3.14×9-1.44
=28.26-1.44=26.82(m2)
[师]请同学们说说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法则
(生相互补充、师归纳)
一般地,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是: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有括号,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
四、合作学习2
例2:如图,半径是10cm,高为30cm的圆柱形水桶中装满了水,小明先将桶中的水倒满2个底面半径为3cm,高为6cm的圆柱形杯子,再把剩下的水倒入长、宽、高分别为50cm,30cm和20cm的长方体容器内,长方体容器内水的高度大约是多少cm(π取3,容器的厚度不计)?
分析:如下图所示
解:水桶内水的体积为π×102×30cm3,倒满2个杯子后,剩下的水的体积为
(π×102×30-2×π×32×6)cm3
(π×102×30-2×π×32×6)÷(50×30)
=(9000-324) ÷1500 = 8676÷1500≈6(cm)
答:容器内水的高度大约为6cm。
三、分组探索(见ppt)
下面请同学来玩“24点”游戏
从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中,任意抽取4张,根据牌面上的数字进行混合运算(每张牌只能用一次)使得运算结果可能为24或—24,其中红色扑克牌代表负数,黑色扑克牌代表正数,j、q、k分别代表11、12、13。
(1)甲同学抽到了,a、8、7、3,他运用下列算式凑成24,=24。
(2)乙同学抽到了,q、q、-3、a,他能凑成24或-24吗?=24。
(3)丙同学抽到了,a、2、2、3,他能凑成24或-24吗?=24.
(4)某同学如抽到下列一组牌6、5、3、a,你帮她设计一下算式使之能凑成24或-24。或-12×3-12×(-1)=-24
(5)老师抽到下列四张牌,1、-2、2、3,你认为能凑成24或-24吗?
(6)老师抽到下列四张牌,9、2、4、10,你认为能凑成24吗?
试一试,你自编两组可凑成24或-24的牌,请邻座同学帮你设计算式。
四、作业:课本第54页,作业题。
教学反思:
对于有理数混合运算,关键要把握好两点,运算次序和符号,不必让学生训练太繁琐、太复杂的计算,而多应该增加探索计算题(编不同的“二十四”点题就很好)。
混合运算教案篇6
教学内容:课本第9页例4,练习三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乘混合在一起的算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及其计算方法。
5.计算。
5×6+7×315×(34-29)
二、新授。
问:最后两题的运算顺序怎样。
(第一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二题先算括号,再算乘法)
说明:如果我们将那两道题的整数改为分数,它们的运算顺序也是不变的。按照同样的方法算一算下面的题目。
出示例6。
问: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独立完成。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做。)
板书:
三、巩固练习。
1.课本12页做一做。
2.练习三1~5题。
板书设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反馈:
混合运算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