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个人观看了一部经典影片后,一定无可避免产生了不少感想,需要及时写好观后感,我们在写观后感的时候,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例,下面是满分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闪光的少女观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闪光的少女观后感篇1
天色渐渐晚了,教室里的我们似乎都没注意到。此时,大家正坐在椅子上,等着电影的开始。
电影叫《闪光少女》,是一部让我们成长,让我们知道有了一个目标就要去坚持的故事。
电影一开头,我们就看见民乐系的油渣和陈惊正和别的伙伴在一起合奏,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人打架了。原来是这样的:在这所音乐学院,学生一共分两个音乐部——西洋乐和民乐。学西洋乐的同学瞧不起学民乐的,嫌他们土;学民乐的学生也看不上学西洋乐的,讨厌他们装。于是,民乐和西洋乐学生在几次肉搏后,进行了一场音乐的较量。民乐学生胜利了。
当电影中民乐系的学生以精湛的技艺和大气的演奏赢得了比赛时,我的心中万分激动。正是这群民乐系的学生让我感受到一种热爱和坚守的力量!
记得半年前,我们的作文还写得一塌糊涂,经常被老师点名批评,退稿也是家常便饭,妈妈便给我报了个作文班。这里高手如云,老师讲的课也有一定的难度,我跟起来非常吃力。一度,我有点失去信心,非常沮丧。但是,我没有放弃,听不太懂就拼命去感悟,写不过大家我就竭尽全力写到最好。我用力追赶着大家的步伐和老师的节奏。慢慢的,作文越写越好,在学校也经常被老师表扬。我想,我和电影中学习民乐的小伙伴一样,凭借着一种坚守的韧性,取得了成功!
我喜欢这部电影,它告诉我们,有了目标就要一直坚持,不要放弃,我们会成功的。
闪光的少女观后感篇2
先说片名,这名字有多中二,《进击吧!闪光少女》、《进攻的扬琴》、《战琴》都比《闪光少女》洋气(手动滑稽),甚至《指尖上的扬琴》、《复兴大业》、《建系大业》等等都能刷“政治正确”的热点,继续主旋律,跟着某狼2喝点汤。可偏偏这么个中二晚期的名儿,前不找边后不着店,实在辣眼睛。
撇开片名中二不说,影片谈了三个有关“兴趣”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好好思考。
兴趣一,爱情。
兴趣二,嗜好。
兴趣三,技能。
首先看看兴趣一:爱情。爱你的和你爱的,永远难以抉择的二选一。
“也许当时忙着微笑和哭泣,忙着追逐天空中的流星”
“人理所当然的忘记 是谁风里雨里 一直默默守护在原地”
“原来我们和爱情 曾经靠得那么近”
“可我已失去为你 泪流满面的权利”
——《小幸运》
当年一首《小幸运》唱出了多少人追悔莫及的透彻心扉,平凡的女主一心追逐高高在上的王子,却忽略了身边一直为她遮风挡雨的男闺蜜。等反应过来,却已物是人非,喜欢的为什么原来是你?你为什么跑掉了?为什么不再等我了?
对爱情,很多女孩子都憧憬过高大帅气、技能点满满的男友,他或许如影片中的男二弹得一手好琴,就连蔑视的白眼都是情意深深;或许如《我可能不会爱你》中的男二,潇洒不羁,甜言蜜语宠你摸不着北;或许是《我的少女时代》中那个风云全校的王子......总之,他一定是!瞧!不!上!现!在!的!你!
?闪光少女》中的女主对弹钢琴的男主一见钟情,愿意自取其辱给人翻谱子,私下大胆告白,甚至当众圈心表白,一颗热乎乎的心捧上去给男主践踏123。可惜,一厢情愿地追求换来一波带节奏的白眼球,即使最后男主对女主印象稍有改观,那也上升不到喜欢。那种感觉就像,你一直讨厌茼蒿,十几年不沾筷,突然有个人强迫你吃了一口,你发现茼蒿也没那么难吃。但也就这样了,再不难吃你也不想动口,因为还有更适合的在等着你呀。
你喜欢的不喜欢你,你这么努力过了,也没得到,那就放手好了。
对比大多数妹纸,女主幸运的是,她还有个男闺蜜,一个为她鞍前马后,让他逗猫不敢撵狗的万年备胎。(虽然女主拿他当哥们儿)
被情伤后,女主及时放手,抓住了近在咫尺的爱情。虽然还有点懵懂、几分难以置信,但好歹没有亲手掐断这个苗头。
最后,漫天的萤火虫就是答案,一个一直喜欢着你喜欢的东西的人,为什么不给他一个机会?
你喜欢的,喜欢你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用力抓住自己的幸福。
兴趣二,嗜好。弱势、小众、非主流为什么遭受舆论围观?
影片中的“歧视”针针见血,学西洋乐器的看不起学民族乐器的、长辈、同辈对动漫文化的偏见、学生对古风歌曲的忘却等等,都在传递一个信息,都是兴趣爱好,本质不分高低,可为什么对“弱势兴趣”就谈虎色变?小众的、非主流的爱好为什么就受到父母的“严正关切”?二次元文化为什么就被烙印上“非人类”的标签?
时代在变,新的时代有新的娱乐消遣,80年代的孩子滚着铁圈儿上学,跳着泥巴打着沙包,口里含着跳跳糖整天乐颠颠的;而如今,技术变革带来新的发声方式,国家的强大在接纳、包容着各地不同的文化。二次元文化正是其中之一。
家庭经济基础的提高,让孩子有更多机会接触全球文化,而卖萌、颜即正义的二次元,这种毫无伤害力的文化就这样闯进了他们的心里。就像女主对扬琴情有独钟、男二对钢琴给予厚望、有的人喜欢跳芭蕾、有的人热衷瑜伽、有的人爱看戏剧、有的人痴迷拆机、有的人坚持练书法、有的人爱挑战极限运动等等,二次元也只是一项普通的个人爱好,社会给了它太多妖魔化的偏见,歉它一声道歉。
二次元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社会拟态环境毫无思索的全盘接受。《闪光少女》中的女主一听二次元就想逃避,进入宿舍后一惊一乍地与“一群怪人”谈判,伴随着忐忑不安地配乐将内心的七上八下表现得入木三分,也代表了社会上对二次元的刻板印象。
好在这是一个智商在线的女主,她愿意去了解、去感受、去发现这个未知的世界。她会看漫画、学古风歌、认真cosplay、参加漫展、上台表演,积极去融入这个新的爱好。只有尝试了,才有资格评论,不是么?
最后发现,这帮二次元的人也不是什么“非人类”,她们对动漫文化的喜爱丝毫不输于对专业的热爱,“千指大人”的古筝出神入化、“贝贝塔塔”琵琶与阮配合天衣无缝、“油条”两手大鼓打地激昂壮烈、“樱仔”一手二胡拉地人胡合一(配合影片效果吐槽)......每个人都在认真地玩、认真地学,既对得起自己所想所爱,也对得起父母的殷殷期待。
这里也在提醒二次元的你,可以喜欢二次元,当也要有拿得出手的成绩,才能让长辈正视、认同这个爱好的非异化存在。只顾一心cosplay,或者沉迷动漫游戏不能自拔,就不能埋怨父母们对“二次元”妖魔化了。不过,随着职业电竞为游戏正名,国家层面开始介入,从学术上引起关注,ai机器人来势汹汹,未来的世界也许是二次元的天下,谁又说得准呢?
兴趣三,技能。传统、民族、日渐式微注定要让位高雅、西式、甚嚣尘上?
影片中西洋乐器大行其道,学校对民乐的不重视、对民乐学生的隔离式管制、整个社会对民乐的漠视已经到了赤裸裸地圈地围捕的地步,不由联想到历史上某个民族颠簸流离的归家史,“不同”真的那么重要吗?“不同”的价值又是谁说了算?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增强,许多家庭对外来文化愈加包容,更倾向接受新鲜、看起来高雅、神秘的西洋乐器。而几千年传承下的民族乐器开始珠玉蒙尘,历史悠久的编钟被新时代遗弃、同宗的扬琴被风靡欧洲的钢琴取而代之、曾经“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它也不声不响退出历史舞台,曾经代表中国之声出战欧美的“女子十二乐坊”也销声匿迹。
本该属于民族传家宝的传统乐器,在外来乐器的冲击下溃不成军。不否认西洋乐器对音乐史的伟大贡献,其独特的音色让它有嚣张的底气。可是,是谁把西洋乐器送上这片土地的王座?是谁将民乐弃之如敝履?又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
不仅是民族乐器,还有民族节日、传统习俗、古风歌曲、汉服文化,又是谁在狠狠地甩开它们?它们或许不能代表新时代的声音,但它们伴随着华夏民族的世代子孙从蛮荒、战乱一直走到至今,从远古而来的声音,你们怎么舍得弃如敝履?它们值得每个人的尊重。
虽然,经济发展的利弊影响、教育的责任也不可推卸。但,更重要的人心,是谁在操纵那沉默的螺旋?
新世纪的人们欢乐地拥抱异国文化,圣诞节、情人节过得不亦乐乎。试问,中国以外的土地上,又有几个外国人在过着春节?七夕?或者换个问法,有几个外国人知道这些节日的存在?偏安岛国的邻居尚且能将改良的唐服发扬光大,被水果姐等多个外国巨星设计入mv,而中国的汉服,又在哪个国际舞台上有过半点水花?
同样是被历史遗忘的声音,和服为何引人争相模仿,汉服却被“另类相待”?
是时候醒醒了。等你的子女对粽子节不屑一顾的时候,你又如何告诉她全家一起包粽子的其乐融融?又如何让他了解粽子的那般美味?到时候,他还愿意品尝一个廉价的粽子吗?
可惜宣传不够、没话题、没热度,浪费了一个好声音。应该全网运营让节奏带起来的,有些信息,是时候重新构建了。
闪光的少女观后感篇3
在这个既欢乐又炎热的假期当中,除了有写作业的繁忙之外,还有闲暇的时间看一个自己喜欢的电影。
?闪光少女》这个电影其实也是我在无意中看到的,当时就觉得很有意思,所以就重复看了很多回,到现在回忆起来也不知道为什么会看这么多遍,可能是故事的情节或者是这个电影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吧。
这个电影虽然是我无意中看到的,但是他们这个电影讲述了是一群年少轻狂的青春的男孩女孩为了自己的梦想拼搏的故事,这里面有学习历史久远的老艺术家留下的.乐器,还有的是学习西方文化的西洋乐器,他们就好比两个敌人一样,都觉得自己学习的乐器都是最好的,最受欢迎的,两方都在不停的斗,各方都为自己的乐器争光,可是结果差强人意,他们学校的领导都觉得西洋乐才有学习的必要,而老乐器已经是过去,没有人会喜欢了,所以对学习西洋乐的同学的态度,和对学习老乐器的同学的态度差距明显,真是让人生气,我最喜欢的情节是西洋乐和老乐器对抗,当时有领导检查,结果很让人高兴,那就是老乐器的学生赢过了西洋乐,领导就这一幕感到一脸赞同,因为他们都是为了让别人承认自己的乐器是最好的,这也是为了自己理想努力的结果。
看完这部电影,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我们还能为自己的梦想努力的情况下要加油,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努力,心中要有一种信念,那就是我们喜欢的东西都是最优秀的,是独一无二的,是没有人可以轻松替代的,我们要把老祖先传承下来的东西继续延续到下一代,不让老艺术家们失望。我们应该坚持老乐器,为我们的老乐器感到骄傲。
这是我在这个暑假观看到的电影,你喜欢的电影是什么呢。还给我们说一说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吧?
闪光的少女观后感篇4
做什么事都没有“容易”两字,周五上午,掌校组织观看了电影《闪光少女》。
影片中民乐学生为了证明民乐组织了一个乐团,从乐团的成员招集到最后登上国家大剧院的演出,这条路如流水,漫长而又布满无数坎坷、暗礁。
电影中,民乐的学生非常不受待见,不仅仅是西洋乐学生的无情白服,院方甚至不让他们演出,将他们的练习室锁上铁门,并宣告以后不会再招收民乐学生。每个孩子都有梦想,都想得以展现,和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尊重,然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借下桃练室,在深夜躲开老帅悄悄练习,他们读遍天下历史,为这传承上百上千年的民族本土音乐注入下情感和灵魂,他们为了连手组团用心研读每个人的爱好。
或是指尖音律,或是口中滔滔音乐历史,又或是内心对音乐的痴迷,用的是异于凡人的坚心,用的是是一夜夜破晓的艰辛,把音乐刻印在一把把一架架的琴上。凭借看烈火般的热情,而以此为基础感受古人创下那乐谱时的情怀,把它们融入指间,口中,让音乐活起来。每一个音符,每一首曲子,每一段旋律,都让他们随之弹奏,从而打败西洋乐,从而让民乐“活”起来,让院长,让家人看到民乐其灵魂。
民乐是古人们领用数千年乃至数万年的心血的结晶。如果说西洋乐是欢快动人,那么民乐便是深况婉转。挑战权戚,破除成见,选流飞奔,是满血,也是青春的弦,是一辈子的忆。与首乐结缘也件,是人世通最美好的解追了吧。
闪光的少女观后感篇5
“人生巨浪中的小木船,颠簸的自信不够果断,你的泪光柔软了倔强。这一闪,生命全都被你照亮,这一身洒满一夜星光,让所有伤感,都得以回甘……”
看完“闪光少女”后,我百感交集,没有缓过神来……多么燃!多么热血的青春啊!
电影以校园音乐作为整个电影的材料,校园中的西洋乐和民乐是两个势不两立的群体,“西洋乐的人嫌咱们土,而我们民乐的嫌他们装。”这句话让我影响深刻。
混架、争吵、对立……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而学院的领导也相对于民乐更加偏向于西洋乐,认为那才是优雅高尚,更加国际化的音乐。
女主角陈惊、男主角“油渣”,开场就是两个不修边幅的模样,可他们却都有着随意,不做作和敢爱敢恨的鲜明的性格特点。当西洋乐和民乐与往常一般混战时。此时,陈惊听到了那第一个清音,那悦耳灵动的音符如荡开的波纹,在一瞬间钻入了陈惊的心,她望着这位学院西洋乐钢琴的首席,如望着偶像一般。玉树临风清秀俊朗,陈惊觉得这就是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的模样。
舞台上,她只望着这身旁的“偶像”,甚至忘了翻谱……表演结束,陈惊第一次表露了自己的心声,她向校草表白,却被校草无情的奚落和揶揄,“杨琴也算是什么乐器?”这句话深深刺痛了陈惊的心,她决心,证明给他看。杨琴,不仅是乐器,它还有着高贵无比的灵魂。她向所有民乐团队的学生发出邀请,打算组建乐队,但是学生们都为高考准备,没有一个人愿意接受进队,甚至再一次向陈惊表示鄙夷和不屑……
终于,她遇到了502宿舍的二次元的人,她们一起组建乐队,虽说这路途艰辛,他们受到了陌生人异样的眼光,受到亲戚的劝阻,家人的反对和不支持。但是她们在这路途上坚定地走了下去,“路漫漫其修远兮”。所有人,坚定着梦想的脚步,这是她们在遇到困难时做出的举动。
日积月累,她们在乐队中的表现超乎常人,能轻松应对各种场合。且在比试中战胜了西洋乐乐队,可他们的要求却是肩作战,没有用过分的言语和骄傲的目光对待他们,相反,是包容和信任。就这样,“闪光女孩”慢慢长大,渐渐明白了自己身边“油渣”的默默的爱,也让西洋乐和民乐成了好伙伴,永远并肩同行的好伙伴……
西洋乐和民乐各富有特色,为什么会有贵贱之分?我以前看到过这样一个例子:中国著名作曲家吴祖强同另外两位作曲家合作出了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所谓琵琶协奏曲指的是琵琶独奏,西洋管弦乐队伴奏。曲子写好了,吴祖强找了琵琶演奏家和中央交响乐团一起排练,第一次合练之后,初试民乐与西乐搭配的吴祖强心里没底,就去找乐团的人问感想,得到的答复是:听着挺好听的,就是感觉有一股碎木头音。“碎木头音”——这就是当年西乐的专业乐团对琵琶独奏声音的评价。
但是我们一定明白,并不是所有西洋乐的人都会这么认为。因为真正爱音乐的人,他们会尊重每一种音乐,每一个音符,尊重每一个音乐人。就如我,我也是在学竹笛,但是我明白,每种音乐都带有情感,当每一个动听的音符滚动和涌出时,那种心动的感觉,源于热爱和信念。
而“闪光女孩”陈惊的追梦历程,是不是也会让我们明白:成功从来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做一个不畏不馁的长跑者,要不断奋斗,千万不可半途而废。放眼古圣先贤,他们也都是奋斗所换取来的,没有人一生下来就会说话、走路,都是靠后天的培养与学习,所以不管是天才或是笨蛋,只要肯上进,一样能闯出属于自己的天空。因为“世界不相信眼泪,只相信汗水。”
青春如梦,岁月如花;流水似年,稍纵即逝!青春犹如一首歌,它的内涵需要你用如火的精力唱出它的生命,若你用真挚的心高呼它的名字,歌颂它的美好,相信,你一定会发光,闪闪发光,像“闪光少女”那样璀璨无比……
闪光的少女观后感篇6
或许在别人眼里,我就是另类,我就是不正常,对吧?
这是我看完闪光少女最直观的一个感受。
我对闪光少女的关注并不算早,甚至可以说是很晚。因为当时我听说这部电影讲民乐,讲二次元,我想也没想-----不看。民乐,二次元都不是我了解和感兴趣的领域,自然这部电影对我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可是我当无意间看过这部电影以后,不得不说,让我很意外,也很惊喜。在这里我不谈这部影片的拍摄技巧好不好,演员演技好不好,我只想说说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一些思考。
在电影里,民乐和西洋乐是作为两大敌对的势力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可能在大多数人眼中,民乐总让人觉得有一种浓浓的乡土气息,就好像一听见唢呐声,我的脑海里第一个浮现出的画面就是黄土高原上皮肤黝黑的放羊少年。而西洋乐,优雅,大气,是音乐里的贵族。金碧辉煌的音乐厅里,宏伟的交响乐总是让人振奋不已。当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风格相遇,必定会碰撞出火花。除了音乐,电影还加入了二次元元素。随后,整部电影就围绕音乐,二次元,青春,爱情展开了。其实,故事很简单,发展情节也很简单。这种逆袭类的电影,无非就是以一种先抑后扬的手法,来突出主角的光环,使观众热血沸腾。可是,即使是这种正常的剧情路线,也让我的心情起起伏伏。电影有笑点,自然大方,就是我们青春时代的记忆。电影也有泪点,尤其是当我感觉到那种年少的无奈,失落和挫败,我也感觉到心疼。其实,电影里的民乐和二次元就代表了生活中最不被关注,最卑微的一类。在高傲的西洋乐面前,显得那么渺小,不被看好,不被理解,不被尊重。在我看来,这部电影传达了两种思想。
第一种,人与人。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闪闪发光的对象。他可以是崇拜的对象,可以是暗恋的对象,总之,在我们眼中,他们是那么的耀眼,可望不可即。属于卑微群体的人们,家庭普通,长相普通,经历普通。他们很羡慕那些出身高贵,神采奕奕的人。他们精彩的人生有时候就像是开了挂,普通人所无法触及的。在他们面前,卑微的我们会自卑的抬不起头。
第二种,物与物。传统和西洋,用中国式思维思考,更多的是推崇西方文化。这句话可能说得不太恰当,可是眼观我们的社会,崇洋的心理和行为数不胜数。这种现象的根源,就是我们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不自信。
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我可以大概了解,电影想要传达的,不仅是热血和奋进,还有对传统的呼唤和尊重,对人们眼中“另类”事物的鼓励和尊重。不仅仅是民乐和二次元,还有很多很多大众不接受或者有看法的事物,都应该去尝试着理解。有时候我们总是自以为是的认为这是好的,那是坏的,但是,那都只是“我们认为”。如果不了解,就没有资格去评论。
我看完电影,也对自己有所反思。我是法语专业,也算是接触西方文化的一派。可是,我学着西方的语言,却对古老的东方语言-----中文甚不了解。我自以为我掌握着这门语言,但是古今历史,文言文化,我又是否了解?未来,就算我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可对自己的母语一窍不通,是该自豪,还是羞耻?
引人深思,也值得改变。
闪光的少女观后感6篇相关文章:
★ 对话的观后感6篇